誰有過捱餓的經歷?說說感受?

天涯武銘



感謝題主給了我一個懷舊與渲瀉的機會!

我生於一九六O年,可以說飢餓陪隨了我的整個童年與少年。二十歲之前,我不知道世上還有粗糧和細糧之分,只要碗裡有東西,無論是紅薯還是青菜,我都能扒個底朝天!

直到七十年代未,我在縣城讀高中時,我的肚子裡也沒有什麼東西,由於離家較遠,又沒有住校的能力,只能往返十餘里走讀。早上,母親在灶臺的草木灰裡埋兩個紅薯讓我當作午飯捎上;若家裡沒了紅薯,或是母親忘了準備,我只好喝上一碗稀粥,空手而去,至今我還記得母親的一臉愧疚!

當然,學校是有食堂的,但在那裡吃飯的大多是家境較好,至少有大米兌換飯票。我家情況就不允許了,父親早逝,我們兄弟姐妹七人,幾乎全憑母親一人掙工分,日子可想而知,我自然不敢為難母親!

一九七九年,我參加高考,考前十來天,學校為了保證我們這幾個所謂的精英,每人免費發放二十斤票飯,還可以在教師灶上領取一份至今讓我回想起來流口水的炒菜,那是我兩年高中生涯中最幸福最體面的時光,感謝學校的厚愛,感恩當年的恩師們!

我如願考上了大學,一九七九年秋,我來到開封師院,開始了真正吃飯的日子!當時,我們學生的口糧屬於一類,和工人同等,每月三十餘斤。記得還有幾元錢的零花錢,我終於能放開肚皮,幸福而又自豪地大快朵頤!可是,我的母親,還有我的兄弟姐妹們仍然處於半飢餓狀態,那時改革開放伊始,農村依舊憑工分吃飯,作為缺少勞動力的家庭,日子並沒有剛粉碎“四人幫"時的那般歡天喜地,我不禁時常暗自傷神,甚至懷著深深的負罪感!

有了飯吃,同學中不少人開始奢侈起來,飯桌上常常有剩下的白花花的饅頭,有的甚至連一口也沒有動。我開始打起了這些剩飯的主意,悄悄地對清理飯桌的阿姨說了實話,本來我準備遭她的白眼,誰知阿姨居然大力支持!她每天悄悄用抹布包上幾個剩饃,下班時讓我在學校大門邊等她!

這樣,我每天至少節約半斤飯票,然後阿姨又悄悄的替我在學校後勤處兌換成糧票。寒假回家時,我積攢了五十多斤河南省流動糧票,我想讓母親也能吃上一點細糧!



阿姨沒有低賤我,還把我收為義子,我結婚時七十多歲的老人家千里迢迢來賀喜!在我的心中,老人家就是我的母親!一九九九年,老人家無疾而終,享年七十九歲!

感謝改革開放,她讓中國人民擺脫了飢餓的折磨,有了尊嚴的生活!

有飯吃,真好!但飢餓的滋味不能忘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