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么意思?有啥说法吗?

悠悠乡村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道德礼仪之邦,尽管这三句话,并非是有明文规定的礼节,但也算得上一种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

餐桌礼仪,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向来都被认为是一种最佳的社交资源,尽管现如今对于礼节的变化,也逐渐趋从于方便得体,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但当中所蕴含的美好寓意,却让人不敢不重视。

菜不摆三

桌子上摆三个菜意味着什么呢?

显然与中国聚餐文化是背道而驰的,大家好不容易抽空聚一起来,但是桌子上却摆放三个菜,显然凑不成好事成双,其实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即使没有人专门叮嘱。

但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双数自然是要比单数好的,往往会因为强迫症,或者是一种完美心态,硬是把单个的都弄成成双成对才甘心。

与此同时,3这个数字对于中国人而言,尽管没有特别的情绪,但是它与汉字“散”谐音,多代表着分散离别之意,尽管我们可能不会注意,但这一点对于那些比较讲究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大不敬。

所以既然知道了,以后就尽量避免这些小细节,别人怎么做,我们可能不会介意,但是我们的做法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别人的心情。以前是无知者无畏,往后大家可要注意喽!

筷不成五

根据字面意思理解,那就是5双筷子喽,这5双筷子又犯了什么忌讳呢?

假如家里面真的有5个客人,难道剩下的一个人就必须要用勺子代替吗?还是再补一双,凑够6双呢?其实这里的五指的并非是筷子的个数,其实更深层次的理解应该是指筷子的长度。

不知道大家可否听过“三长两短”这个词,自从它被创造出来的那一天,在国人心中的印象还是相当不好的,尽管这个词本来没有错,但它背后的寓意也不甚美好。

所以没有人希望自己乃至家人有三长两短,尽量保证筷子齐齐整整的,这样也充分表达了对别人的尊重,不知您是否了解呢?

席不成六

席不成六可就有意思了,其实大家都不难发现,家里面的餐桌一般都是方桌或者是圆桌,很少出现那种长方形的,一方面不利于菜品的摆放,另一方面对于座次的排布也有很大的尴尬之处,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张长方形的桌子,恰好又有6位宾客,该怎样坐最合理呢?

既要分清主次,还不能有亲疏远近之分,这确实有点难为人了。按照最佳的排序,长方形桌子的旁边各排布两人,剩余两人,分布在短边,看似没毛病,但这样的排布规律,难免不会让人想起一种动物,那就是咱们俗称的“王八”。

这样的玩笑可是万万不能开的,如果因为这点小小的错误,让客人心生芥蒂,那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好不容易让人家坐了个首席,但这样的位置恰好位于乌龟头部,想想都觉得有点可怕。

总结综述:相信大家对于“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这句在农村流传很广的俗语,有了进一步的清晰认知,尽管也不是提倡,大家必须要遵守。

但是尽量还是避免这样的尴尬出现,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宾客都是一种保护,即使那样做了,可能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仅仅一点小小的改变,有时候就能让你在长辈以及领导面前,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所以注意一下也并没有什么啦。


大国布衣


想要了解更多农村风俗文化,请关注农技广播站!

“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农村讲究的一种宴席文化。不过说实话,随着社会的发展,即便是在农村,也很少有年轻人知道这种文化了,只有一些老一辈的人还记得它们。我曾经和村里老人聊天时曾说到过这个,所以下面咱们就来一起来看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菜不摆三:这句话是说在请人吃饭的时候不要请三道菜。因为一个原因是祭祖上坟的时候大多摆三道菜,所以用来请客的话“三道菜”就显得有点不太吉利。另一个原因是“三”谐音通“散”,寓意也不是很好。所以基本上人们不会在桌上只摆三道菜,一般都是尽量摆双数。

筷不成五:这种说法是筷子用法十二种禁忌中的一个。所谓“五”指的不是数量,而是指的筷子摆放的时候不整齐。如果筷子摆的不整齐的话,老辈人称之为“三长两短”,寓意不吉利,代表着“死亡”,因为棺材在没有盖盖的时候正是三长两短五块木板组成的,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席不成六:这句话还有种说法叫做“六人不坐乌龟席”,所谓“乌龟席”就是指的桌子前后左后人数分别为“一、一、二、二”,这么坐的话很像乌龟的头、尾合四肢。乌龟向来不是什么好听的词汇,所以这样坐自然也不是很好。


农技广播站


农村的俗语都有其蕴意,但是每个地方相同的说法,其表达的意思却不大一样。“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在以前,不管是自家人还是来客人,都要遵循这些俗语。

菜不摆三

看了几位老师的回答,“菜不摆三”这句话跟笔者本地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三个菜是祭祀的时候常见的,比如三杯酒、三样水果,还有三牲鸡、猪、鱼。一般都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出现的情况。所以在以前人们的心目中就认为三样菜是祭祀用的,招待客人的话就会显得不敬。

筷不成五

在笔者刚刚来到福建的时候,那时候家里只有五个人吃饭,我在发碗筷的时候,就如下图摆的。老人家就不乐意了,说这是乌龟席,吃饭不能这样摆碗筷的,教导我以后不管是自家人吃饭,还是来了客人都不可以这样摆,也是对人不敬的意思。



席不成六

像下图这样的桌席我们这边叫“抬轿席”,以前还有一句俗语叫“请神容易,送神难”,本地老一辈的人说摆“抬轿席”就是有逐客的意思,所以家里有客人来千万不可摆这种桌席。


虽然现在看起来这些俗语好像无厘头,但确实形象,如果家里老人家比较介意的话,我们做后辈的遵循就是了。


农村蒋小兰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注重仁义礼智信的格言,在我们日常交往中,与人共餐时无时无刻不在践行礼仪的精神。在我看来,这句俗语说的就是餐桌上的礼仪文化,讲究的是对客人的尊重。不过这句话最开始流传下来跟许多民间风俗有关,下面我从民间说法和礼仪文化两方面,跟大家说说我的看法。

菜不摆三

在我的老家皖北地区,家里来客人了非常注重菜品酒肉的安排,一般菜都是成双成对的,四个,六个,八个,这样安排,从没有上过三个菜的。一是因为好事成双,代表一种美好的寓意。二是因为三谐音寓意不好,家里来客人当然要喜庆祥和的气氛,也需要好的寓意来衬托。

不过按照老人的说法,我们在祭祖上贡的时候是摆三个菜,所以我们活人吃饭不摆三个菜。不过现在自家都很随意,没有那么多讲究,自家想摆几个菜就摆几个菜,搞那么神兮兮干啥呢?



筷不成五

筷不成五其实也是农村老人说的,筷子不要有长短,寓意不好,不喜庆,不过也没啥道理。

席不成六

我们中国自古就有八仙桌,方方正正的桌子坐八个人正好,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吉利喜庆的象征。一般席宴还真没有坐六个人的,坐六个人按照老人的说法就是王八桌,这是在骂人呢。所以为了图个吉利,一般家里来客人或者办酒席不会安排坐六个人。不过放到现在也合适了,如果正好有六个朋友去聚餐,难道还不吃了吗?


总结:其实有很多古语都是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文化,有些直到现在依然合适合情合理,还会被人们挂在嘴边,而有一些其实已经不适应现在社会了,特别是有一些守旧思想应该与时俱进才好。


牧野小志


在农村,常听到人们说一些待客之道,可能话语上让人听着不太舒服,但话糙理不糙,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像农村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说的就是家里有人来做客,就餐吃东西的时候,不要摆三个菜,筷子也不要摆成五种形状,而且不要六人一起就坐吃东西;下面具体来说说看:

一、为什么菜不摆三?

话说家里有客人来,好酒好菜都拿来招待,吃的越丰盛当然越好了;不过若是人少的话,菜少些,也不要摆三个菜;至于有这样的说法,主要是人们对一些字的谐音比较忌讳,像三谐音“散”,有离开的意思,人家难得来你家做客,吃东西摆三样菜就有让人吃完赶紧走人、不欢迎久留多聊聊的意思,也就是“驱客令”,这是不好的。

其实,像人们对一些字的谐音比较忌讳,很正常,不单是三(散)这样,像买东西送人也一样,比如送梨被认为梨谐音离,有分开的意思,也不好。

二、筷不成五,是哪五种?

家里有客人来了,饭桌上除了摆好菜,还要摆些碗筷的,一个碗对应一副筷子;而筷子的摆放也是有些讲究的,不能乱放,不然会失礼,让人尴尬的。筷不成五指的是筷子不能给人用脏的、筷子不插在盛有米饭的碗里、筷子不能尖端朝外、筷子不能一长一短放、筷子不能交叉放,而是干净整齐的放。

筷子不能给人用脏的:给客人用的筷子是要干净没有积水的,所以要是之前有人用过要洗干净放着滴水了再拿去用;而若是席间客人不小心弄掉筷子,脏了,要给客人换副干净的筷子。

筷子不插在盛有米饭的碗里:小时候乡居小菜这样摆放筷子被妈妈骂过,说像祭拜,不吉利,命令我拿下来;所以有客人来也是不能这样放筷子的。

筷子不能尖端朝外:我们农村那边吃东西摆的筷子,稍尖用来夹菜吃的那端是朝饭桌中心的,不能尖端朝外,一是怕不小心扎到人,二是尖端朝饭桌中心有吃饭、开饭的意思,要是朝外就有吃完、散席的意思,所以招待客人也是不能这样放筷子的。

筷子不能一长一短放:小时候调皮,准备吃东西的时候,拿着筷子就喜欢这样放,一个朝饭桌中心伸,一个朝饭桌边挪,一长一短不整齐,又被妈妈说了,你这样搞,到时候要是有客人来怎么办,丢脸了,要放就放整齐了;其实,不给这么放,是因为筷子是拿来吃东西的,那么摆放有不尊重人的意思,谁知道那筷子是不是被其他人用过随便那么放的呢。

筷子不能交叉放:筷子是成一副的,有两根,大小长短一样,筷子不能交叉放,其实也是跟不能一长一短放,一样的道理,讲究的就是一种尊重;而交叉放不管是斜的还是成“十”字型那样的都不行,叉着放的形状像平时我们否定别人的时候打的“X”符号,给人的感觉不好。

三、席不成六,又是为什么?

“桌上不摆三盘菜,六人莫坐乌龟席”,因为以前人们吃东西用的是长桌子,长边各两人坐,短边各一人坐,好像安排得挺好的,其实呢,从某些角度看,就有点乌龟席的既视感,给人不友好的感觉,好像是背地里骂人的意思,叫人怎么安心的一起吃饭聊天呢,尴尬还来不及呢。

当然了,这些是过去的讲究了,现在的人们生活用品、生活习惯也跟以前不太一样了,一些旧时的俗语说法虽然话糙理不糙,但就看人们讲究不讲究了,若是遇到讲究的人,而自己却不懂这些,招待不周,那就不好了。


乡居小菜


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衍生很多俗语和日常的行为规则。

说到“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餐桌上的规则和礼仪。

菜不成三,有三重重意思,

一是在邀请的时候,表示菜太少,客人都不能吃好,做为主人家是一种失礼的行为。

二是古代祭祀有三牲,而“菜不成三”可能与祭祀的“三牲”相避讳。

三是人们都喜双不喜单,对于单数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九五至尊是个变数)

筷不成五,有2重意思

吃饭时,筷子都是成双使用的,出现一只单的也没法使用

可能也是寓意筷子要一样长,而不能出现长短不一,长短不一就会给人一种“三长两短”的感觉,很不吉利。



席不成六,这个寓意不是很明朗,毕竟6的出现一般都寓示吉利与幸运。

酒桌都有方桌和圆桌之分,当圆桌坐了六个人的时候,依次坐下来,从高空俯瞰,整桌的造型跟王八差不多,这给人的感觉不好,在我国的礼仪文化中也算是一种忌讳了。


虽然说现在是自由的年代,很多东西也没有那么多的忌讳和顾及。可是代代相传的俗语还是要去了解,很多社交相关的礼仪俗语我们还是要去掌握,对自己在一些宴请的酒席上表现的更得体自如有很大的帮助。


风雨生月


对于一些农村俗语主要是经过贴身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些,图个吉利而汇集而成的语言,朗朗上口,容易让人记得,可以时刻的提醒人们要注意这些问题。因为好多人都为了图个吉利才参加一些生活聚会的场合,比如说就餐也有很多讲究,题主所说的这个农村俗语就是在用餐方面一定要注意这种现象的发生,防止参加的客人心里痛快。对于“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下面简单的分析一下,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菜不摆三”的意思就是说在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摆三个菜,因为吃饭吃一个团团圆圆红火的场面,所以有一个好的心情,身吃的饭才香甜可口。在我国有好多问题都是很避讳的事情,词语的谐音这方面也比较多。“菜不摆三”中的三字,其实就是用了谐音的意思,三的谐音就是散,这样就弄得一个吃饭是一个团圆团聚的事情,结果成了一个分散的事情,或者说吃起来叫散伙饭,也就没有其他的好的寓意了。所以在白菜的时候尽量要避开三个菜,其实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也是很注重这些事情。



“筷不成五”的意思不是说桌子上不摆5双筷子,这个和“五”这个数字是没有关系的,而是说筷子不等长,一般都需要找筷子基本长度一样的。不能够出现三长两短的现象,或者说是5双筷子都不一样长,对于农村来说是非常忌讳的,因为筷子等长才能够好使,如果筷子不正常的话,夹菜是非常难使的。特别是对于农村家庭里筷子的来源不一样,所以筷子的长短有时也会出现不正常的现象,有些人特别的注意这一点,所以礼节上一定要注意,招待客人的时候筷子一定要使用同样的筷子最好。



“席不成六”的意思是非常简单的就是在作息的时候,参加坐席的人员一桌不能做成6人,一般作息都是很有讲究的,人员也特别的多,一般每桌坐席的人都在8人以上,平均在10人左右。所以做成6人就等于浪费了这桌的酒席,因为每桌的酒席都是差不多的。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坐席的人如果是6个人的话,从上面可以看到就像一个乌龟的形状,所以为了图个吉利,安排坐席的人一般不会安排6人坐席的。



总之,对于“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这句俗语就是一些关于吃饭时候的一些礼节的讲究,尤其是我国非常注重礼节,听你讲究一些生活的细节所以在吃饭或者是招待客人的话,或者是参加酒席的话,一定要注意这一点的生活小细节,这样能够对生活增加很多的快乐的成分,能够吃把饭吃得更香甜,而且还让人心情绪更愉悦。


三农一姐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的忌讳以俗语表达出来,表示对神灵或客人的掌敬。比如:菜不摆三,筷不拿五席不座六。这就是人们常常讲的:神三鬼四,三长两短,六人不做乌龟席。

传统风俗习惯。就是现在,有些人也是很忌讳这些事的。在人们的传统习惯中,只有供奉神仙,供品才是三样,吃饭上三个菜,是对神仙不敬,人是四个,因此有“神三鬼四”之说。筷子不能拿五根。因为以前农村很多老年人早早的就准备好了寿材即棺材,棺材由底下两边三块长的,两头一边一块短的组成,一共五块,称之为“三长两短”。不能盖上盖子,只有装上人以后才“盖棺定论”。

以前的桌子是方桌,也叫八仙桌,一边靠墙,如果六个人吃饭,三边一边两个人,七个或八个人时,才把桌子架到屋中间,如果六个人这么坐,就成子一头一个,两边各两个,桌子像王八盖子, 成了“乌龟席”,乌龟是骂人的。


南极冰火


各地生活方式不同,有很多的风俗也不同。比如说我们胶东地区春节的时候,出嫁的闺女不能回娘家过年,但同是山东的其他地区却没有这样的风俗习惯,结了婚的闺女可以随时回娘家过年,没有任何讲究。像俗语说的“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各地也是说法不一。

菜不摆三,就是说客人来了以后不能上三道菜,这个风俗在我们胶东地区是比较讲究的。因为在我们这里只有供奉先人的东西才是三个,像七月十五的包子,吃饭之前,要先在供桌上放三个,用来祭拜祖先。冬至节的饺子,也要在饺子刚出锅的时候,先打三个放碗里,放在供桌上祭拜祖宗。供奉的水果和一些别的祭品,都是三样,所以我们这里的农村人非常忌讳三个菜。


如果不懂的这个规矩,家里来了客人上了三个菜,那是对客人极大的不尊重。因此不管谁家有客人,如果家里实在凑不够四个菜,哪怕两个菜,也不要三个菜,以免引起客人误会。而在一些其他别的地区,并没有这么多讲究,其他地区三个菜无所谓,只要不是一直摆开就可以,讲究的是摆菜的方式。

筷不成五。我的理解是,家里来了客人,不可以各式各样的筷子都拿到桌上,甚至颜色式样都乱七八糟,长的短的一股脑都拿到客人面前,这样除了对客人的不尊重以外,也实在让主人没有面子。除了应该用统一干净的筷子招待客人以外,对筷子的摆放方式也有要求,就是摆放筷子的时候,不能筷子头对着客人,切切不能把筷子上下插在碗的中央。



席不成六。这个倒没什么太多的忌讳,有的人说六个人吃饭,坐的是乌龟席,我觉得这没什么道理。如果六个人围城一圈,不就不是乌龟席了嘛。就算是做成了乌龟席的式样,不也是千年王八万年龟嘛,乌龟寓意健康长寿有什么不好?现在各家人口少了,过去孩子多的人家,家里六个人的多的是,难道六个人就不吃饭了吗,为了不坐成乌龟席,要分期分批的吃饭不成?再说了,不知道其他地区有没有六六大顺的说辞,我们这里可是人人都会说六六大顺这个词,而且是朗朗上口。


灵子


在过去,农村的礼道特别多,今天要说的“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就是来客待人的讲究。

菜不摆三。俗话说,三里不通俗,十里改规矩。在我们这一带,家中死人或拜祭死去的人时,一般是三个碗(或盘),来客人你如果端上三个菜那就太不礼貌了。再说,我们还讲究好事成双,图个吉利吗!现在我们朋友聚会或参加宴席,不上两个菜是没有人动筷子的。


筷不成五。这是老讲究,因为农村待客筷子和碗都是租用别人的,筷子有长有短,如果是五双筷子,就会说“三长两短”什么是三长两短?棺木。棺材盖板称天,底板为地,左右立板为日月,这是四长,前后的堵板为两短,盖板是人死后才用,所以平时就是三长两短。后演义为有什么意外的事情发生。

席不成六。这也是人为地讲究,过去有条件的家里会在堂屋客厅准备一个四方桌子,起名叫八仙桌,一边坐两个人,八人一桌,现在许多地方仍保留着这个规矩。后来方桌变成了圆桌子,八个人一桌还满好,如果摆上六个凳子,形状就成了龟型,在农村龟是骂人用语,所以忌讳。


现在这三句俗语在农村已不再流行了,年轻人没那么多的规规矩矩,摇三个菜也是常有的事,够吃就行!筷子更是没有数量的讲究,谁拿谁的,五个人谁会去再空摆一双?人数更是随便,六个人坐一起照样吃的开心,没人计较什么形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