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雙叒一撥人復工了!這10個疫情下的故事,專治一切無心工作

農曆二月二,星期一。

經過長時間隔離,又有一批勞動者,走進寫字樓、廠房,開啟復工生活。

當然,正如傳染病專家張文宏的最新金句,現在還處於“防火、防盜、防同事”的階段。

又雙叒一撥人復工了!這10個疫情下的故事,專治一切無心工作

疫情之下,不少人表示即使復工,也無心工作,難以集中注意力。

一會兒胡思亂想,一會兒憂國憂民。

蘇洵在《心術》中說:“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面對突然的變故,只有遇鉅變而不驚,處干擾而不動,沉著冷靜,才能掌握主動權,把損失降到最小。


1


你想象中的病房什麼樣?沉悶、陰森、恐怖 ?

那種病房一定存在,但不在方艙。

因為,方艙醫院早已化身“方艙迪廳”、"方艙KTV"。

雖身處最危險的疫情一線,醫護人員、輕症患者們並不垂頭喪氣。他們反而打起精神,跳舞、唱歌、演小品、開讀書party,自娛自樂,用有趣的活動,讓病房生活充實起來。

又雙叒一撥人復工了!這10個疫情下的故事,專治一切無心工作

又雙叒一撥人復工了!這10個疫情下的故事,專治一切無心工作

面對病毒、壓力,精神的作用不可小覷。

保持樂觀之外,倘若還保有一份理性、能像往常一樣做事呢?

清朝三代帝師翁同龢有副對聯: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在熱鬧的方艙,人們就抓到了幾支“潛力股”。

又雙叒一撥人復工了!這10個疫情下的故事,專治一切無心工作

武漢市江岸區某高中高三學生 楊一帆

楊一帆把每天安排得滿滿當當,上午、下午、晚上分別複習兩門課,然後做些習題。他說:斬殺病魔是高考前的一次‘大考’,我要充分利用這有限的時間,進行最後的衝刺,不能掉隊。

又雙叒一撥人復工了!這10個疫情下的故事,專治一切無心工作

17歲的武漢高三學生黃玉婷

黃玉婷背來了一大書包的複習資料,她說,就要高考了,我不能放鬆,一定要考出好成績!

又雙叒一撥人復工了!這10個疫情下的故事,專治一切無心工作

立志考武漢大學研究生的大三學生

考研小哥哥上大三,離考研還有整整一年,卻一點不敢怠慢,他拼命刷英語真題,目標是武漢大學新聞傳播系。


又雙叒一撥人復工了!這10個疫情下的故事,專治一切無心工作

39歲的留美博士後、酷愛讀書的付先生

付先生被網友贊為“清流哥”,他在靜靜地看著一本,名為《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的書。

看到他們,你驚歎不已、心生敬佩。

確診了肺炎,每天擔心害怕,能有心思讀書嗎?日日封閉治療,超鬱悶的吧?都生病了,怎麼不休息一下呢?

然而,冷靜蓋過了抓狂,專注代替了焦慮。

有些人,雖身在病房,卻關不上心中的詩與遠方,握住一支筆、拿起一本書,立馬忘掉全世界。


2


買超在《枕邊書》中說:“讀書是無處不可的,于山中可讀書,得其空靈;於海上可讀書,得其遼闊;於花蔭下可讀書,得其馨香;於月夜可讀書,得其靜謐。”

為配合隔離,全國大中小學校開啟了網課。誰想到信號問題,瞬間困住一撥人。

初一女孩鄧舞悠洋,本在武漢上學,春節回宜昌老家過的年。而受疫情影響,現在只得繼續待在山中。為了上網課,她的爺爺拿手機,尋遍了大山,終於找到一處信號較好的角落。

又雙叒一撥人復工了!這10個疫情下的故事,專治一切無心工作

前幾日下雪,爺爺提前搭起帳篷、生起火,希望兩個孩子聽課時,能暖和點。即便條件艱苦,鄧舞悠洋和姐妹,還是堅持每天上山聽課。

又雙叒一撥人復工了!這10個疫情下的故事,專治一切無心工作

一根網線,能難倒英雄漢嗎?不能。

一位河南洛寧的初中女生,也是家裡沒網,為了上網課,她就每天到村支部蹭網,爸爸也默默陪在一旁。村裡人介紹,女孩成績不錯,每天都去學兩小時左右。

又雙叒一撥人復工了!這10個疫情下的故事,專治一切無心工作

寒冬二月,全國多地氣溫直跌零度以下,長時間靜坐戶外,想想都打哆嗦,他們卻一坐幾小時。

在河南淅川,高三學霸小通的家裡,也沒網線。經鄰居同意,每早8點,小通就提前爬上了鄰居家屋頂,只為蹭網上課。據說,他的成績排到全校三甲,目標是浙江大學。

又雙叒一撥人復工了!這10個疫情下的故事,專治一切無心工作

疫情之下,幾位忘我的讀書人,把你為不讀書找的藉口,擊得粉碎。

當然,可以做的不只是讀書。

又雙叒一撥人復工了!這10個疫情下的故事,專治一切無心工作

留學意大利的武漢女孩曹文芳,春節回鄉探親,本計劃2月返校參加博士論文答辯。沒想到,現在回不去了。經過積極溝通,她最終在2月12日,通過遠程視頻,出色完成了答辯,拿到學位。

又雙叒一撥人復工了!這10個疫情下的故事,專治一切無心工作

武漢剛封城的時候,謠言四起、假消息頻傳。

身處武漢的Vlogger林晨,拿起無人機走出家門,為武漢留下珍貴的影像鏡頭,並第一時間發上網絡,消除了網友的誤解、猜測。

林晨是一個自媒體,沒有老闆逼著他這麼做。他完全可以在家待著,那必然更安全。但做點事兒,心裡更踏實。“我的城市生病了,我必須做點什麼”。

又雙叒一撥人復工了!這10個疫情下的故事,專治一切無心工作

疫情中,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已連續寫了19天“疫情日記”。不用想也知道,公司高管的忙碌指數有多高。老俞的一天不也是24小時嗎?

但他竟能抽出時間,日日用文字整理想法、發表見解。他深情記錄著,在特殊時期,一個企業家的反思與觀察。既有對疫情、社會的關照,也有對企業生存的建議。

在他面前,所有的沒時間,都變成了你的固執己見。


3


疫情爆發至今,你的同學在讀書,你的同事在充電,你的競爭對手在磨刀,你卻待在家不停刷新著微博、抖音。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內心變得越來越浮躁、無聊。

楊絳說,許多人的問題,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在平靜的水域,太多的人能游泳,唯有浪潮洶湧之時,方能展現一個人真正的實力。高點的輝煌固然耀眼,低谷的卻更加可貴。逆境,將一些人擊垮,卻讓另一些人的筋骨鍛鍊得越發堅韌。

又雙叒一撥人復工了!這10個疫情下的故事,專治一切無心工作

而在逆境中的第一大智慧,就是守靜氣、守靜心。

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曾國藩說的話:“人心能靜,萬變紛紜亦澄然無事。不靜則燕居閒暇,亦憧憧亦靡寧。靜在心,不在境。”

天地間真滋味,惟靜者能嘗得出;天地間真機括,惟靜者能看得透;天地間真情景,惟靜者能題得破。

當全民能夠靜下心來,每個人安之若素地做好本分,中國的戰“疫",就有希望,共勉!


作者:敖小敖,專注於寫作地最接地氣兒的榜樣人物、暖心故事、成長乾貨,並錄製音頻節目(見頭條個人主頁「專欄」區),致力於治癒疲憊心靈,陪伴更多朋友向上生長。

“敖”與“遨”同音,“遨遊”在茫茫宇宙,每個人如一顆小小星球,因為有了同路人,便不再孤單。關注我,一起精進、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