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1 江苏版“公民同招”政策及理解;

2 延伸阅读推荐;

3 政策原文;

4 多校划片的预测与分析。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江苏版“公民同招”政策及理解


今天下午,江苏省教育厅召开2020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政策新闻通气会,备受关注的“公民同招”定了基调。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随之,江苏省教育厅召开“2020年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政策新闻通气会”,对江苏省2020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政策进行解读。


以下是阳光城市频道对今日“公民同招”的独家分析与理解:


首先看下此次通知中最重要的第6条、第7条:

6.全面实行公民同招


全面实行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坚决杜绝提前招生和掐尖招生招生时间一般安排在5月中旬至8月中句,不得早于5月1日。


民办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公办民办学校同步登记报名、同步招生录取、同步注册学籍严格公民同招纪律,规范招生宣传行为,所有学校不得通过任何形式提前摸底争抢生源,不得超出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增设限制条件,拒绝或变相拒绝适龄儿童少年报名。

7.坚决落实免试要求。

不得通过笔试、面试、评测等方式招生、严禁以各类竞赛证书、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

热点公办学校的空余学位是电脑随机派位。

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所有报名人员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

报名人数未超过招生计划数的,一次性全部录取。

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其初中招生在保证小学直升需求后仍有余额且多余名额少于报名人数的,也要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取。

阳光城市频道-独家分析

1.全江苏省范围实施“公民同招”显示了江苏省执行全国范围教育改革,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增加教学质量的力度和决心。某种意义上你必须要明白:

减负(表面上的成绩量化减负)是潮流。


2.对专门针对幼升小、小升初升学的民办培训机构是重大利空。以往参加幼升小面试绝大多数小朋友都经历过幼升小、幼小衔接机构的系统培训,暑秋培训加面试冲刺等,往往培训费用合计过万。小升初,更是需要多年的课外培训,花费金额更是不计其数。通过培训获得某机构五星、进入某机构考试全市名次等,或者参加奥数、英语大赛之类获得多个奖项,才会获得初中的提前青睐。小学生家庭的负担不可谓不重。


“公民同招”,大大减轻了学前家长的教育负担,也减少小升初家庭的课外辅导负担。

3.学区房利好 ?肯定不是利空,事实上也的确构成利好。民办的摇号不确定性之下,公办在符合政策前提下,录取是100%,这是确定性。学区房 ,特别是小学初中双学区的、9年一贯制学区的,优势扩大

。其他已实施公民同招政策的上海、杭州等城市,效果比较显著,学区房明显跑赢大盘。当然,我们不是在这里说要涨,房价取决的因素较多嘛。只能委婉认为,“公民同招”提高了公办校的意义和学区房价值,反正不利空学区房。


4.民办学校这次公民同招中,在生源选择范围上受到了较大限制。


不过,同时九年制一贯小学、初中民办学校,受到的影响比纯初中略小。小升初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明显分层。如果只是民办初中招生阶段全部实施公民同招,相信对生源有一定影响。

不过此次政策中,“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其初中招生在保证小学直升需求后仍有余额且多余名额少于报名人数的,也要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录取。”

也就是说九年制的民办学校,优先保证民办小学的录取。再实行“公民同招”。

如果民办小学的生源非常好的话,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生源的稳定性。这就有利于玄外、秦外等具备自己小学的初中了,而不利于某些纯初中。


5.这是江苏版的基调政策。实际上,具体市、区还需要接下来的各地细化明确版本。比如,小学或初中的民办校是所在区里摇号还是全市摇号。这是以后要观察的疑问点。


6.扩散思维2点。


第一点,如果民办校真的全部摇号,那么,如果你是好生源家庭,会让孩子去摇号上以前好的这些初中民办校吗?

因为,摇号是一视同仁的,而普通生源是绝大多数,摇到概率也是大概率。在这种情况之下,摇号能筛选的条件是什么?是运气,无关乎学生的成绩、无关乎家庭实力、无关乎一切,只有运气。那么,这些收拢了好运气生源的初中,还会是“好初中”吗?在这种思虑前提下

,好生源的家庭何去何从?

再思考一下,民办校就束手就擒?能否在“筛选机制”上做点努力,打个比方,提高一下学费?变相的“升级筛选机制”了,抬高门槛。当然,具体的这些,我们继续观察接下来的各方面举措与具体应对方式。


第二点,公办校是否兜底

意思就是你先去摇号民办,如果没摇到,你所在的公办校会给你兜底、继续让你可以在这里上学吗?还是说,你摇号民办,如果没摇到,OK,所在公办校不给你兜底。但是,你可以被统筹到区里还有名额多的学校去上学(众所周知是什么写学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还会去摇号民办校吗。


7.国际学校、留学的选择。

复杂的教育现状,会让部分南京家庭选择国际教育,事实上却是扩大化了。当然这次疫情之下,各国的反应、应对、氛围与社会机制一览无余。

有些国家还会是理想国、是追求的灯塔吗?这个观点,必然是因人而异。从而也分化了中产家庭的未来教育路径——国际学校,也会是一部分南京家庭的选择。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延伸阅读推荐,阳光城市频道独家教育专栏


(点击可看)

《南京高考,到底行不行》

《南京教育、县中教育》

《比学区更重要:教育,是家庭的复印》

《对不起,文科状元上不了清华》

《“减负”这一盘大棋,民办怎么办?》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政策文件全文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政策解读如下: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多校划片的预测与分析


2018年关于“多校划片”政策与学区房的理解:


01 学区房的妖魔化


多校划片的提出:2015年11月26日教育部基础一司司长王定华表示,教育部考虑推行"多校划片",即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初中,让买了学区房的家庭不确定到底能上哪个学校。教育部还"钦点"了24个城市的名,要求这些城市所有县市区100%的公办小学、90%的公办初中要实现划片入学。这24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福州、南昌、郑州、长沙、贵阳


媒体舆论:以热文《教育部"放大招"?你的学区房可能白买了 !》、《最好的学区房是你家里的书房》

为代表。


大众观点:你自己不学习,不读书,天天抠脚打牌,学区房又怎么样,就能让你孩子爱学习吗?你自己不学习,却去挤破头买学区房,听起来很拼,但其实是一种昂贵的偷懒。你是在花巨款买一个心安理得而已。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市场反应:从2015年年底到2018年,受整体房价影响与学区供需关系影响,学区房涨幅超过一倍。


真实解读:学区房房价是供需关系的体现。多数专家的解读错误在于,把买学区房与家庭教育割裂开来,成为非此即彼的关系,从而妖魔化学区房,衍生出畸形观点:上好学校的家长是不注重家庭教育的,是偷懒的。其实吧,对于城市普通家庭,没有人脉关系的含赵量,上好学校的途径就是买学区房。不认同的不买,认同的就买,认同与不认同、买卖就形成了市场价格。


当然,学区房与永远涨之间不划等号,受历史的阶段性政策、教育资源的分布、供需关系及入学因素等影响。看空,固然不对,盲目看多也不对。


这个社会,任何城市既已形成学区房交易的事实,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真金白银,政府一纸政策全部取消,这是不可能的,即便一刀切,也必然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因为当初的购房决策是基于那个时刻的政策,现行更改政策也不可能对过去的决策进行倒逼——这就本质上决定了,学区房能实现入学,是不会白买的,至于房价变幻那是另外一种情形。


02 多校划片的三种场景


多校划片,北京往往是试点,从朝阳区到今年的东城区等教育政策,最核心的就是多校划片与租房入学。关于租房入学,简单说一下,不管政策细节如何,核心是:有房、有户口、长期居住。那么优先级就高,租房的优先级靠后。对于好学校,积分入学。租房指望能轻易入好学校,不必做此幻梦。


重点谈多校划片,实际上北京早就部分实行了多校划片,也颇为复杂。在北京,一个普通家庭弄懂学区和教育,花费数个月的时间还不见得全明白。多校划片,顾名思义,好学校与普通学校靠得近,很可能组成了一个片区,然后通过摇号入学。从实际房价上而言,

多校划片带来的最明显效果是:削峰填谷效应,原普通学校的学区房纷纷大涨,而原好学校的学区房稳定或略跌


就好比两个学校合并,以南京南师附小与珠江路小学合并为例,在不考虑整体房价涨跌情况下,南师附小学区房略跌一点,但珠江路小学学区房大涨。


那么,多校划片带来的意义就是如此。简单的划分为三种场景: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但,多校划片会带来另一种情形:可能扩大了择校意识与受众范围


让孩子上好学校,也许10%有余力的父母才会关注一下学区房,但随着多校划片政策,好学校与普通学校绑在一起,通过摇号或其他方式招生,等于是变相“强迫”100%的父母关注学校差异并做抉择。相当于扩大了好学校的影响力和学区房的受众范围,只要有能力,哪个家长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第二个,我想谈的是教育资源的分层。因为民众的收入及社会阶层的分层,形成了多元化选择,从而诞生了学区房热潮。1998年之前,大家的收入差别不大,未明显分层(其实也存在),学区房的概念存在但并不盛行;1998年之后,收入分层,部分人会选择通过购买学区房的方式来获取优质教育,才有了学区房的热潮——要想让大家不择校、不去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前提,就是所有教育资源、所有人都一个样子。那就没选择的必要了。然而,社会不大可能回归到那种平均主义状态。


何况,取消了统一小升初考试、就近入学的原则、择校的收紧是三大学区房助攻政策。


03 多校划片=学区房就近入学+摇号


如前所述,大家的收入、资产分层,有选择的获取教育资源,那么,教育一定会分层。入学的方式,无非四种基本途径:


(1)小升初考试。因为有考试,必然全民楸娃,而且从一年级抓起。这不太符合教育理念,也逆文明趋势,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实行小升初考试,被扔进历史垃圾堆。当然,听上去,统一考试显得“公平”,让人无话可说,比较符合多数中国人心目中对教育的认知;


(2)权力和关系择校。这属于“你懂的”范畴,在此不论;


(3)凭掷骰子、摇号入学。形式上公平,实际操作极难,家庭分布全城动荡,学校招生和城市规划打乱,全世界也没什么国家完全通过“掷骰子”方式来决定入学;


(4)就近入学,也就是学区房。公办教育层面,就近入学和学区房是全世界的主流方式。美国也有学区房,房价也比周边房价贵很多,房租也贵。美国好的是私立学校,但私立学校的学费、住宿费和活动费,不是美国普通中产家庭能承受的。中美学区房的差异在于社会政治体制、财税的区别。因此,中国学区房存在一定的“原罪”,不多说。但,对于中国城市普通家庭,除了买学区房,还有其他办法入学?似乎也不存在。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比较四种入学方式,也就第3与第4种是现实可选,如果纯摇号的方式决定入学,现实不可能,政府、学校、老师、家庭都会无所适从,陷入不确定性中,但摇号的方式显得比较“公平”,运气使然,中彩票或踩狗屎,几乎均等。而学区房的“就近原则”是全世界的通行规则。


至此了然,所谓多校划片,就是在4的基础之上,适当引入3的随机/公平方式。但若没有片区内的学区房,连参与掷骰子、摇号的机会都没。


04 多校划片的影响


如果实行多校划片?教育格局会怎样?


多校划片,影响较大的是初中。因为初中和小学截然不同,生源对初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哪个初中能收拢好生源,哪个初中就好,择优是好初中的不二选择。而小学呢,儿童的入学范围小,毕竟受“就近入学”的重要影响,小学和另一个小学之间,距离很重要,如果太远又隔着主干道,是不可能划片在一起。


举一个例子,南京的秦淮区(老秦淮)早就实行了多校划片,并不稀奇。过去,秦淮和鼓楼、玄武、白下都属于南京最有资历的区域,有历史,有沉淀,但却没有什么全市排得上号的公办初中。其实,这与秦淮十多年前就实行初中多校划片政策相关。


老秦淮的区域划分为西片、东片、红花片。其实,带来的深刻影响是,因为不确定性,区域内的好生源家庭早就逃得光光,哪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接受一个不确定性的入学政策?


逃到哪里?逃到确定性的不实行多校划片且学校好的区域。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打个比方,有好初中A,差初中C,A与C划片,片区之内的小学毕业生通过摇号的方式来定A或C,好生源的父母,此时此刻,想的是如果不小心摇号到C上学,不是糟蹋自己的孩子吗?那还不如逃离这个多校划片的区,通过购买未实行多校划片的初中学区房,哪怕去上中等初中B,因为这至少意味着确定性,意味着自己的孩子不被差初中C给啃了。


老秦淮,因为过早多校划片,成了先烈。


因此,多校划片的第一个影响:如果各区都有一些好学校,哪个区先实行多校划片,哪个区的好生源家庭就逃离,从而导致该区的公办初中因为无法聚拢好生源而衰败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教育部《2018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 描述:“实行学区制管理的地方,要合理划分学区范围,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学区,确保各学区之间优质教育资源大致均衡。”


这句话非常重要,对比2017年 “逐步扩大划片入学实施范围”,意味着从2018年开始,多校划片的思路很清晰了,热点的小学与初中要分散至每个学区。


总之,多校划片作为一种可能性,确是趋势。这点不能忽略


05 多校划片对于南京的影响


简答的说,我把南京的教育资源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模式,以鼓楼为代表;一种是新城区模式,以建邺为代表。


(一)传统模式


过去的教育资源因为各种历史等因素影响,学区范围错综复杂,分布也很复杂,比如在鼓楼区,好的小学包括:琅琊路小学、力学小学、拉萨路小学、芳草园小学、银城小学、金陵汇文小学及其他小学。好的公办初中包括:树人、汇文初中、29中初中等。鼓楼的教育资源虽然整体较好,但内部也不太均匀,好学校与普通学校也混杂


鼓楼的特点:小学的南外录取率较高。


仅以相对还算清晰的龙江区域为例,好的学校与普通学校夹杂,未来如果多校划片的话,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距离、主干道因素,学校分属不同教育集团的所辖因素,等等因素,非常复杂。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二)新城区模式

以河西新城为例,包括河西中部与河西南,请记住,这是全新、规划、齐整的片区,因此各方面的资源都是规划且整齐划一的,包括河西南外、新城等教育集团,9年一贯制教育为主。这种教育模式避免了鼓楼小学鸡血冲外率,重在初中的培育与成长。因为片区房价较高,云集了较多的中产家庭,形成了重视教育但并不鸡血的氛围,初中成绩的特点:均分高,高分段与差生都较少。


某种意义上,新城区模式的学校成立之初,就是非常明显的划片,本身就是整齐划一,并不复杂。如果多校划片实行,影响也不大。

突发政策!南京学区房,要变


因此,总结出三个规律:


(1)一个片区,若新城区模式为主,多校划片也没什么影响;


(2)一个片区,以传统模式为主。如果是鼓楼的龙江片区如银城小学/汇文小学-汇文初中,基本无影响,如果是拉力琅芳这种,好坏都有,因此也有所影响;如果是北小、南师附小、游小,这些很好的小学周边都是普通小学,影响比较大。综合而言,要看具体学校分布,涉及到利益、距离、主干道和教育集团因素,极其复杂;


(3)把握两个原则房价的溢价合理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考量。所谓中产,本身就是依靠教育改变人生的,必然会对下一代的教育投入大量精力、时间与金钱。追求的目标不是孩子未来有多出色多会赚钱,而是能维持中产家庭不坠。“教育的起跑线”,永远不要忘了,几乎所有人都想抢跑,这是社会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