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水道”不停歇 長江江陰段船舶流量恢復正常

“黃金水道”不停歇 長江江陰段船舶流量恢復正常

  

空中俯瞰,長江江陰段“百舸爭流”。 張憲 攝

  中新網江陰3月10日電 (記者 孫權)記者10日從江陰海事局獲悉,有“黃金水道”美譽的長江江陰段斷面流量目前已恢復正常,每日過往船隻達1700多艘,比復工復產前漲了一倍多。

  長江江陰段地處水網密集區域,航道河口支流多、沿岸碼頭密、通航密度高,通航環境複雜,是A、B級航區的交界處,江陰鵝鼻嘴更是長江潮流河段的分界線,自古素有“江尾海頭”之稱。

“黃金水道”不停歇 長江江陰段船舶流量恢復正常

  

圖為航拍江面。 張憲 攝

  作為東西運輸的“黃金大動脈”,即便疫情給物流業造成較大沖擊,長江江陰段的62座碼頭也都沒有停工,沿線碼頭企業還想方設法為腹地企業順利出貨節約成本。

  無錫中彩捲鋼的最晚交貨期臨近,但是外地綁紮人員無法正常到位,貨物裝不了船,企業面臨合同違約風險。“江陰港港口集團全員出動,設法幫企業聯繫到了江陰本地符合防疫要求的捲鋼綁紮人員到場幫忙,經過連續八晝夜的作業,確保了這批貨物順利出口。”江陰港港口集團黨委副書記劉華說。

  江陰市大禹水上過駁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紀偉明告訴記者,砂石是長三角地區建築業復工復產的原材料,自復工以來,每天在該單位進出作業的船舶就有近400艘次,日裝卸量20多萬噸。

  在江陰海事局長山海事處管轄的區域內,短短7公里生產岸線,遍佈中石油、中石化、中糧、中信等中字頭企業,肩負重要民生物資運輸的責任。其中,中糧碼頭還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糧食物流節點。

  “東北玉米供長江流域的飼料廠,進口大豆供長江上游的壓榨廠,運輸量與同期相比,只是略有下降。”中糧碼頭生產負責人翁惠軍告訴記者,像進口麥芽這一塊,過去貨運到三得利、百威等長三角地區的啤酒生產企業,選擇汽運和鐵路的多,現在依託碼頭的運輸優勢,通過“陸轉水”確保了供貨渠道通暢。

  “大船、小船,進閘、出閘,又忙活起來咯。”在長江江陰段的水上臨時過駁作業區內,江陰海事局韭菜港執法大隊大隊長毛靈正實時監管浮吊動態,確保過駁安全有序。他說,這兩天又要進入“戰鬥”狀態了。

“黃金水道”不停歇 長江江陰段船舶流量恢復正常

  

船隻在江面上有序通行。 張憲 攝

  “黃金水道”繁忙的背後,是防疫的堅強壁壘。在長江江面上,記者看到,100多艘小船、近10艘大船分得清清楚楚,有序停靠在指定水域。

  “14號停泊區專門用於停靠內河船,其中,疫情重點地區的來船停靠在停泊區的東北水域,15號停泊區則專門停靠海船,復工復產後,駐紮在這裡原地‘待命’的船舶少了不少。”江陰海事局通航管理處副處長徐廣波說,不僅如此,考慮到水流影響,他們還把重載、空載船舶分開,確保船與船時刻保持安全距離,並且給船員送菜上門,不讓船舶錨地成為病毒傳播中介。


“黃金水道”不停歇 長江江陰段船舶流量恢復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