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已做好4月份蔬菜淡季供應準備

信息時報訊(記者 崔小遠 通訊員 花宣)花都區在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全面開展春耕備耕的各項工作,積極指導農業企業復工復產和農業服務,確保“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供應。在3月7日廣州市舉行的第34場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春季農業生產專場)上,花都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任忠表示,花都區已經做好了4月份蔬菜淡季供應的準備。

任忠介紹,花都區積極推動高標農田復工,開啟整地、挖土、選種、春播,紮實做好農田水利、育秧苗、病蟲防治、農資保障等基礎工作。同時,加強指導蔬菜種植場、水產育苗廠、養殖企業、加工企業、農業龍頭企業、大福商品豬養殖基地等廣州市重點“菜籃子”供應保障基地建設項目有序復工復產。目前,花都區農業企業復工復產率為100%。

另外,花都區大福商品豬養殖基地計劃今年7月中旬建成投產,儘早向市場供應優質瘦肉型商品豬。在技術保障方面花都區組織了糧食、蔬菜、水果、花卉、水產、禽畜6個技術專家組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農技“到田服務”活動加大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試驗推廣力度優化果業種植結構,提高經濟效益幫助農戶有序開展春耕生產。

花都區引進紅日2號、紅日3號、廣蜜等一批番木瓜新品種,口感好、品質佳、產量高,已經在花東鎮、花山鎮、炭步鎮推廣種植,發揮輻射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提升了特優新品種對農業生產增產增收的成效。

針對受到疫情影響農產品出現銷售難的問題,任忠說,花都區為農業企業開通“綠色通道”,大力推廣“全國水產品產銷對接平臺”小程序、電商平臺、微商平臺等銷售模式,疏通和拓寬銷售渠道,保障農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有序流通。同時,加強水產養殖企業與市場的信息溝通,保證特殊時期“魚交易”“苗交易”的產銷精準對接,解決了疫情影響期間花都區4000多噸水產品“賣不出”和“買不到”的問題。

花都區的花卉產業具有良好的基礎和一定優勢,瑞嶺盆景遠近聞名。今年春耕,花都區結合花卉產業的需要,努力創建省級現代花卉盆景產業園。

任忠說,花都區將通過科技研究創新,不斷擦亮花卉盆景產業品牌,發揮資源優勢,力爭在野生花卉的研究開發、花卉新品種選育、花卉標準化栽培技術、採後處理技術及花卉產品質量檢測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

同時,任忠介紹,疫情對花都區農業旅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目前花都區正在加強景區內的消殺工作,下一步花都會繼續改善配套設施,將景點連成一片,打造真正“花的都市”,為廣州市民提供短途旅遊出行目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