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为什么图里琛在山西诺敏处故意暴露自己是粘杆处管带?

忠肝义胆岳老三


粘杆处是干什么的?

粘杆处是雍正创立的,还有一个名字想必大家都听过就是"血滴子",是一个特务机关,官名叫尚虞备用处。康熙晚年的时候,"九子夺嫡"越来越激烈,雍正看似表面上与世无争,但暗地里招募江湖武林高手,训练自己的家丁,为的就是铲除异己,四处刺探情报,为雍正继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雍正继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也为了答谢这些人,就在内务府设立了"粘杆处"。总部位置就是在雍正的亲王府,并且定为"龙潜禁地",这些人每天跟随在雍正的左右,是雍正亲信中的亲信,朝廷官员对这些人是相当的忌惮,已到谈及色变的地步。

雍正为什么信任图里琛

图里琛在康熙的时候就深得信任,雍正继位后基本上之前康熙身边的人都没换掉,尤其是李德全和图里琛,说明两人在康熙的时候就已经成为雍正的人,不然实在想不出雍正继续用他们的理由。要知道皇帝更替,下一任皇帝都会启用自己的亲信,不会再用上一任皇帝身边的人,而且还有一点就是,雍正经过"九子夺嫡",刚上位时,危机四伏,疑心会更加的重。


为什么要在诺敏面前暴露自己是粘杆处管带

图里琛完全就是为了震慑诺敏。要知道当时的情况十分的危险,双方都已到刀兵相见的地步,恶战一触即发。

《雍正王朝》中田文镜通过邬思道的点拨,得知了诺敏的作假手段,那些藩库里的银子都是从商人手里暂时借来的。为了证明诺敏和山西二百九十多名官员是联合起来欺骗雍正的事实,于是就封了藩库。并贴出告示,山西商人凡是借钱给官府的,限期两日内前来领回,若没领的,则所借的钱将一律充公。诺敏得知后,内心是十分的着急,就想着赶紧派人通知那些商人别来领银子。但田文镜为了防止诺敏通风报信,就央求图里琛帮忙看住诺敏这些官员两天。


图里琛也十分的为难,知道私扣朝廷命官的严重后果,举棋不定的时候,田文镜就把事情的利弊分析的头头是道,恩威并施,说最后的功劳算咱俩的,所有的罪由自己一人承担;而且这个事情真相迟早水落石出,你我二人都是钦差,若查不出事情真相,日后必将皇上陷入不可收拾的地步,到时候你我二人都难逃责罚。图里琛也不是傻子,知道田文镜说的有道理,于是就咬牙答应田文镜只帮一天。

诺敏知道自己这样坐以待毙下去,必须通知那些商人,被查出来自己就必死无疑。这边诺敏急着想出去,另一边图里琛派人堵住门口不让出去,诺敏是真急了眼。在诺敏心里,认为这是图里琛和田文镜联合起来整自己,而且知道图里琛没有皇上的旨意,就软禁自己这些官员,准备派兵硬闯出去,双方此时火药味十分浓,大战一触即发。


图里琛此时心里也很忐忑,知道局势十分的凶险,自己虽然是钦差大臣,但在没有证据确凿的情况下,私自扣押朝廷命官,如果诺敏今天硬闯的话,就是杀了自己这些人,也是没有错的。更糟糕的是自己只带了六个人,又在对方的地盘上。

此时图里琛就让手下脱去上衣,露出满身的刀疤,并告诉诺敏这些人都是皇上命自己从千军万马中挑出来充实"粘杆处"的。意思很明显,这些都是皇上身边最亲近的人,就是代表皇上,你若今天非要硬闯,那就是跟皇上过不去,就是对皇上大不敬。这个时候图里琛还不忘把自己撇出去,自己若秉公执法,皇上就不答应。这些官员都是文人出身,哪里见过这种场面,一个个被当场震住了,诺敏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再也不敢放肆。

结语:雍正在当皇子的时候已经创立了"粘杆处",可见其早已对皇位做了充足的准备。表面上与世无争,暗地里则血雨腥风,可见他皇子中是城府最深的一个,可怕!


灯下萤火学历史


《雍正王朝》中的图里琛,绝对是“人精”一般的存在。

“奴才这就去杀了肖国兴”,这是图里琛的在剧中的“经典名言”,简简单单的一句指桑骂槐,在装傻充楞的同时,也顺势摸清楚了康熙内心的所思所想,不得不佩服图里琛所具有的大智慧。

同样是在热河秋闱期间,康熙深夜突然造访鹿圈,发现了太子偷情的事实,而这个时候的图里琛先是假装解手离开现场,企图将自己置身事外,而在被德楞泰喊回来之后,又故意失手,除掉了太子的贴身太监何柱,既保全了皇家的威严,同时让自己是康熙与太子两不得罪,甚至还会获得两方的赞许,这也显示除了图里琛的智慧。

凭借着这份智慧,再加上他绝对的忠心,让他在康熙、雍正两位帝王的御前,都担任的非常重要的职务,也深得两位帝王的信任。

也正是因为如此,雍正才会安排图里琛这样一位大内的侍卫头领作为钦差大臣,前往山西调查“藩库弊案”,而不是按照惯例派遣一般的文官前往,一方面,雍正要借由图里琛对于自己的绝对忠心彻查清楚整个案件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图里琛的勇武和谋略让他成为了胜任这份差事的不二人选。


“藩库弊案”,看似是田文镜和山西巡抚诺敏之间的矛盾冲突,然而发展至此,已经成为了整个山西官场与雍正之间矛盾与对抗。

起初,田文镜发现了端倪,进而在李卫和邬思道的帮助下,开始清查山西藩库的内幕,但是遭到了诺敏所带领的山西官员们的极力阻挠。而在朝中,由于八爷党、隆科多等人也站在了诺敏的一边,也使得田文镜的处境变得愈发的微妙,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派图里琛去山西一探究竟,彻查清楚真实的内幕。

图里琛表面上对于田文镜和诺敏是两不相帮,但是从他临行前隆科多与他的谈话以及雍正皇帝对他的交代中,图里琛已经隐约感受了诺敏的问题,因而有意无意的站在了田文镜一边。在田文镜前去控制藩库的同时,图里琛遵照田文镜的请求,将包括诺敏在内的所有山西官员全部控制在了巡抚衙门内。

这个时候已经不在是田文镜和诺敏之间的冲突,而是整个山西官场与代表雍正查办此时的图里琛之间的较量,换句话说,山西官场此时正在对抗的是雍正皇帝。

一来,诺敏等人如不服从作为钦差大臣图里琛的安排,按照大清律法就是对于皇权的直接挑衅和亵渎。

二来,诺敏等人的此前在藩库上的舞弊行为,已经是欺君之罪,并且还被雍正赐予了“天下第一巡抚”的牌匾和称号,一旦事情败露,雍正皇帝的颜面必然荡然无存,而他们也将为雍正所迁怒。

三来,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诺敏等人必然是留有后手,准备着“狗急跳墙”的。

所以,此时对于图里琛而言,情况是危及的,但是对于他来说,却又不能又半点妥协。


图里琛亮出自己身上的伤疤,告知众人自己的身份,为的是自保,更是为了震慑在场的山西官员。

首先,图里琛亮出身份,当时对于诺敏等人就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图里琛是雍正设置的“粘杆处”管代,换句话说,就是替雍正办理秘密差事的机关头子,不仅为雍正所信任,更是为所有朝臣所忌惮。一旦图里琛有所意外,诺敏等人必然是性命不保。况且在当时的情况下,以图里琛的权限,完全可以来个先斩后奏,这对于诺敏等人的威慑力是非常强大的。

其次,图里琛亮出了身上伤痕,就是表明了自己“玉石俱焚”的态度。

俗话说“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这就是当时图里琛的状态,诺敏等人已经拿出了“狗急跳墙”的态度,图里琛就更不能退缩,俨然一副“玉石俱焚”的态度,也会让诺敏等人担忧,毕竟刀剑无眼,图里琛等人又是佩戴武器近在咫尺,一旦发生意外,他们自己也会性命不保,也就失去了反抗的意义。

再次,实际上这也是图里琛的心理战。

诺敏为首的山西官员,制造“藩库弊案”欺君罔上在先,如今有挟制钦差,本就是罪大恶极,心中必定充满了胆怯,而图里琛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亮出身份,表明态度,从气势上就震慑住了所有人,也平稳的化解了这场危机。

最终,在田文镜和图里琛,包括李卫、邬思道的共同努力下,山西藩库弊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诺敏也因为他的欺君罔上被斩于菜市口,而雍正也用跪拜天下的方式为自己的急功近利向天下人谢罪。


雍亲王府


最表面的原因,是当时剑拔弩张,为了稳住形势。但从《雍正王朝》剧情看,图里琛不论是处理太子和郑春华通奸事,还是机智地答出“奴才这就去杀了肖国兴”,等等,都能看出其胆大心细、智慧过人,凭其能力本事,他不亮出粘杆处管带这个身份必然也能摆平一个诺敏,但他选择亮明身份,应该还有这么两个原因。

第一,威慑诺敏,防其闹大,确保事情影响范围。图里琛通过诺敏的反应,已经基本看出田文静所说属实。也就是说,雍正的确无疑地是被骗了,这是天大的事情!更何况,出在雍正刚刚登基,政权还不稳定的时候。雍正究竟会怎么处理,图里琛不知道。但这是丑事,决不能把事情闹得太大。否则,自己很可能会下不来台。古往今来,因为不善于帮帝王遮丑,而被诛杀的例子多了去了。所以,震慑住诺敏,使其不敢造次,就是确保控制影响范围的最重要的选择。

第二,“攻心”诺敏,认清形势,确保完成雍正使命。图里琛走前请示雍正,雍正回答“要实情!”所以,图里琛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查出实情来。图里琛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给田文静,田文静查不出实情怎么办?所以,图里琛虽然没去现场查,但实际上也在查实情。查的方式,就是对诺敏攻心。诺敏一开始,并未认清形势,觉得派个侍卫来,显然是走过场的,皇帝是不会自扇耳光的,因此气焰很嚣张。图里琛看清了这一点,所以说明身份,等于告诉诺敏,皇帝派最亲密的特务机关来,而不是随便派个大臣来,就说明皇帝对这事超常重视,而且脸上非常挂不住,绝不是来走过场的,而是来查个水落石出的。而且,特务机关是干啥的,暗杀谋害干得多了,你要是乱来,你怎么知道皇帝有没有交待悄悄料理你?所以,他这话一讲,诺敏发现自己完全想错了,也就瞬间软蛋了。诺敏软蛋了害怕了,对于查实十分有帮助。假设田文静不利,恐怕最后图里琛也能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


勾冶


图里堔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伴君如伴虎,他能够服侍两朝帝王,自有其过人之处,该糊涂时绝不自作聪明,该办事时力求把事儿做好,让皇帝放心的很。

他与诺敏这段剧情,是雍正为了查处诺敏库银造假之事,特意派他前来督办,如果不能查个水落石出,雍正肯定不会罢休,他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所以他才会答应田文静稳住诺敏的人,此时诺敏被逼到绝处,两人剑拔弩张稍有不慎就要有流血冲突,如果这样事情就会不好收场,所以他亮出自己的身份,震慑众人,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事实也证明这一招很管用,为田文静取证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沵笑他人太疯颠


图里琛要是不吓唬住那帮山西佬,自己肯定被毁尸灭迹了!

杀钦差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清朝嘉庆年间,山阳知县王伸汉就曾杀钦差李毓昌。这就是清朝四大冤案之一的李毓昌案!

嘉庆年间,山阳(府、县所在地)发生灾荒,朝廷按例拨款赈灾。山阳知县王伸汉趁机大肆贪污,并贿赂前来查赈的钦差。十名钦差,被贿赂了九位。只有李毓昌不吃王伸汉那一套,将山阳贪污赈灾款项的事,全部查清楚了,并打算汇报给了上级知府。


王伸汉知道以后,先恳求李毓昌放他一马。但是,他不仅无功而返,还被骂了一顿。之后,他又买通李毓昌的三个仆人,用毒茶害死李毓昌,并伪装出自缢的假象。而山阳(淮安)知府和王伸汉穿一条裤子,认定李毓昌为自缢而亡。

不过,李毓昌的妻子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李毓昌的血衣和告发王伸汉的奏折残稿,知道肯定有内情。后来,李毓昌家人经开棺检验,查明李毓昌生前中毒,并非自缢。于是,李家人将此事上告。嘉庆皇帝知道这桩“查赈大员蒙冤命案”后,大发雷霆,下旨彻查此事。


最终,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日章被流放;王伸汉等人被处死。李毓昌得以沉冤昭雪!

一个知县都敢杀钦差,更别说身为山西一把手的巡抚诺敏了!

山西由于没有总督,巡抚就是山西的一把手,山西的土皇帝。而诺敏又因为“手段好”,半年就将山西多年的亏空给补齐了。也是因此,诺敏被雍正称为天下巡抚的楷模———天下第一巡抚!

然而,诺敏的那些计量逃不过田文镜和邬思道的眼睛,诺敏肯定是找山西商户借银子冒充库银了。于是,田文镜在邬思道支持下,和诺敏“打擂台”,闹到了雍正哪里。

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雍正派图里琛为钦差,来山西查明此事。雍正既然让图里琛来,肯定是觉得田文镜说的有理。而图里琛也知道田文镜是雍正手下旧臣。所以,图里琛接受了田文镜的嘱托,在他查封库银逼山西商户提银子的时候,看住诺敏等山西官员!

此时,诺敏等一众山西官员的身家性命都在图里琛手里!在座的官员,如果乖乖的听图里琛的,待在屋内,其乌纱帽(和项上人头)肯定不保!


逼急了,兔子都会咬人!于是,诺敏叫来了自己手下的兵丁。此时,诺敏不用杀钦差。只要先硬把图里琛等人劫持了,然后,拦住到库房提款商人,不给田文镜留下把柄就行了。等这个关卡过了,再给图里琛赔罪、向皇上请罪也不迟。诺敏的罪名最多就是因为看不惯“图里琛拉偏架”,冒犯了钦差。也不至于自己被杀头,全山西官员都被撤职。

往坏了说,大不了杀了图里琛!报个匪乱,或者走火!反正,全山西官员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非常值得博一把!强龙不压地头蛇,就算是钦差,今晚也要先把他们办了再说。


不过,图里琛可是老江湖!他亮明自己所带的卫士都是从千军万马中选出来的,充实宫掖宿卫,又称粘杆处卫士,统归皇上、领侍卫内大臣带管。并且,还让侍卫们脱光了衣服亮出伤疤。

图里琛的意思很明白,爷们可不是一般的钦差!爷们干的是“刀尖舔血”的活,手下人都是亡命之徒,都是骁勇善战的高手!老子绝对不会任你们宰割,只要动手就是以命相博!所以,诺敏你最好别动真格的,否则肯定会两败俱伤!!!

诺敏就是一个文官,哪里杀过人?一下子被图里琛忽悠住了。而巡抚府里的兵丁,见诺敏虚了,自然也就尿(sui)了。

诺敏也只有等死了。而图里琛用一番话,就把巡抚府里的亲兵、山西百官都给镇住了,给朝廷免去一番麻烦。图里琛真是人才啊!


勇战王聊历史


危急时刻,图里琛必须亮明身份!

山西巡抚诺敏初一上任,仅用时半年,便将山西一省多达三百万两的亏空成功补上,由此深得雍正赏识。雍正甚至还赐给了他一块匾,上书“天下第一巡抚”。

但殊不知,诺敏其实是在欺上瞒下。他伸手朝山西晋商借钱,然后用这笔钱补足亏空。等到风头过去,他再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钱还给商人们。



田文镜从陕西前往河南赴任,路经山西,发现有人在向百姓收过桥费。他心想,山西的亏空不是早就追回了吗,怎么还要向百姓收钱?纳闷之余,他给雍正上了秘折。

雍正不敢偏听偏信,派出图里琛为钦差大臣前去调查。这时,李卫和邬先生出现,邬先生向田文镜献计,说诺敏的钱都是朝商人借的,只要能够封了山西的藩库,控制住诺敏,并对外发出通知,请商人们到巡抚衙门把自家银子领回,诺敏借钱的事自然就露馅了。

于是,田文镜希望图里琛能够控制住诺敏,以避免他派人阻止晋商上门索要银子。图里琛半信半疑,但还是表示可以给他一天时间。这意味着,图里琛必须在这一天之内死死盯住诺敏及山西众官员。



那天正好是正月十五,百姓们都在放花灯庆祝节日,图里琛故意让诺敏作陪吃饭,无论诺敏找什么借口,他都不让诺敏离开自己半步。恼羞成怒的诺敏为了自保,铤而走险,命令早已埋伏好的亲兵突然杀出。

面临危急关头,稍有不甚就会人头落地,图里琛该如何应对?

只见他沉着冷静,呵呵一笑道:这是怎么了?我这是在哪儿?这还是大清朝的天下吗?

然后他令手下侍卫脱去上衣,只见他们个个都是伤痕累累,坚毅刚强,显然都是经历过生死大世面的战士。



之后,图里琛开始介绍这群侍卫的来历。

这些都是百战之余,皇上命我从千军万马中挑出来的,充实宫掖宿卫,又称粘杆处卫士,统归皇上、领侍卫内大臣带管。

为什么图里琛会选择这时透露身份?

我猜想他主要是想以粘杆处的威名暂时吓住诺敏一伙人,这样就能尽量减少双方动武的可能性,等待田文镜的消息到来。毕竟到底是诺敏犯错还是田文镜污蔑,这还是个未知数,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跟巡抚动武,这也是很不理智的行为。



果然,一听粘杆处来了,诺敏立马就怂了,不仅因为粘杆处侍卫个个武艺高强,他就算是想挣扎也够呛了,更重要的是,粘杆处的背后其实是皇上,是皇权,是皇命的到来,这意味着诺敏再怎么样都很难逃脱雍正的追责了。


达摩说




山西诺敏一案毫不客气的说,是给雍正的新政抹了黑,也是狠狠的打了雍正一耳光。

诺敏不可能不知道雍正皇帝的刻薄寡恩,如果让雍正知道了自己在其中做了手脚,毫不客气的说那就是离死不远了,这是天底下最知名的欺君之罪。

雍正皇帝刚刚上任,就发现全国国库中有很大的亏空,要求各地方主政官员必须追回欠银。诺敏自然猜中了雍正皇帝的心思,向皇帝表奏自己已经追回全部钱银,因此也得到了雍正“天下第一抚臣”的称号。

本来以为自己马上就可以升迁了,哪知道碰上了一个田文镜。田文镜倒并不是非常可怕,背后还来了一个钦差图里琛。



田文镜告诉图里琛,诺敏尘封在藩库里面的银子都是向山西晋商借的。既然是借的,总是要还的。

田文镜还说,自己已经发出了公告,要求把所有的现银押解南京。这肯定就会引发山西晋商得上门索银事件,所有的真相都会告白于天下。


田文镜请求图里琛做一件事,就是跟死诺敏,一天之内不离开他,不要让他派人阻止晋商前来索银。

图里琛答应了,但他并不知道这是真是假。他同时也把情况通报给了诺敏,诺敏自然知道其中的厉害,就命令自己的戈什哈围住图里琛。

图里琛面无表情的向诺敏说道:这些人都是皇帝命我从万马军中挑出来的,是我粘杆处的卫士。



粘杆处是干什么的?就是雍正皇帝的东厂和西厂,也是传说中血滴子的统属机构。

图里琛还让自己的部下脱下了上衣,让诺敏看了看,这些人全身都是伤疤,是从血与火的战争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个个都是能征善战的武林高手。

诺敏知道,如果不能阻止田文镜,自己就必死无疑。处理不了图里琛,就难以阻止田文镜,这些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因此诺敏动了杀机,图里琛也不得不亮出自己的底牌,首先是有皇帝的指示,其次自己的部下也不是好惹的,真打起来谁胜谁负都不好说。

正在双方僵持的时候,时间一分一秒的流失了。当天亮的时候,田文镜终于找到了证据,诺敏的尾巴终于被抓到了,一切尘埃落定,中诺敏被判了腰斩,他用自己的血在地上写了七个大大的惨字,才最后断气。


新知传习阁


导语:图里琛被雍正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山西彻底调查诺敏追讨国库欠款的案件。当夜,诺敏带人包围图里琛的住处,图里琛毫无惧色,他让属下脱掉上衣,只说了一句话“这些人都是皇上在万马军中挑选出来,都是粘杆处的人”。

就这一句话,诺敏立刻变怂,图里琛为何故意要说出自己是粘杆处的头目,粘杆处又是什么组织,让诺敏听到就害怕呢?

首先要知道图里琛为何能够博得雍正信任,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山西查办诺敏案

图里琛是御前侍卫,他长期呆在最高领导身边,学会了一套察言观色和随机应变的本领,这也是他能够屹立于康熙和雍正两朝不倒的原因,他都是怎么讨好领导的呢?

第一处细节:康熙在热河巡游,晚上到后妃郑春华的住处,却发现郑春华房间有男人。康熙命令图里琛悄悄的去打探情况,图里琛其实知道里面的男人就是太子,为了不让康熙尴尬,又能保护太子,就故意失手打死了小太监。

第二处细节:因为刑部冤案牵扯到太子,八阿哥胤禩连夜审问肖国兴,他假传圣旨,得到太子的罪证。康熙知道以后,认为胤禩“其心可诛”。图里琛却装傻充愣的要去杀掉肖国兴。

第三处细节:十三阿哥胤祥被康熙处罚,图里琛去给十三阿哥送生炭,偷偷献上一壶美酒,他知道十三阿哥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将来会有自己的好处。

因为图里琛拥有这一套本事,雍正对他非常的信任。图里琛临行之际,雍正亲自嘱托三个字“说实话”,对图里琛抱有很大的希望。

其次就是诺敏究竟犯了什么罪

雍正登基以后,彻底清查国库欠款,首先拿亏空最大的山西开刀。因为八阿哥胤禩的举荐,雍正任命诺敏为山西巡抚,负责追讨山西的亏空。

诺敏到任以后,几个月的时间就追回了大部分的亏空。雍正树立诺敏作为典型,并且封为天下第一巡抚。可是事实情况却是诺敏造假,欺骗了雍正。

雍正这次派图里琛到山西,目的就是彻底调查诺敏的案件。

那么粘杆处到底是什么组织,为什么诺敏如此害怕呢

大家一定听说过一个秘密武器“血滴子”,据传“血滴子”部队是雍正的秘密部队。历史上不知道有没有这个组织,但是粘杆处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雍正设立的。

粘杆处的正式名称是尚虞备用处,他就是一个特务组织。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已经秘密组建,为的就是刺探情报,对别人进行监控。

虽然粘杆处很厉害,但是非常神秘。图里琛带人到山西去查诺敏案,名义上是钦差大臣,谁也不知道他其实就是粘杆处的头目。诺敏也是身在官场的人,又有八阿哥在后面撑腰,自然是不惧怕图里琛。

诺敏还大胆到要带人威胁图里琛,图里琛发挥了自己临机应变的能力。这次故意暴露自己是粘杆处的头目,诺敏听到“粘杆处”三个字,立刻就变怂了。

图里琛就是要震慑住诺敏,诺敏也害怕了。粘杆处是雍正亲自调教和领导的,诺敏不敢得罪。可以说图里琛的这一句话作用极大,他顺利的调查清楚了诺敏的案件。


小灿哥说历史


粘杆处演变成特务组织是雍正皇帝的一大创举,朝廷上下官员,包括各省大员听到“粘杆处”谈虎色变!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山西巡抚诺敏欺骗朝廷的假亏空案中的诺敏差点与图里琛发生火拼,当图里琛报出“粘杆处”时,诺敏傻了!


【图里琛就是粘杆处首领】

这是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第一次暴露粘杆处这个组织,而且是在图里琛以钦差大臣身份协助田文静办理山西巡抚诺敏亏空一案中,诺敏的反抗,差点发生火拼,好像图里琛不得而已亮出“粘杆处”这个组织的金字招牌。

刚刚登基不久的雍正皇帝面临着最大的困境就是国库空虚,为了清理亏空,隆科多举荐了诺敏为山西巡抚,因为在山西一省官员就欠库银三百多万两库银,可诺敏还真是能吏,不到半年亏空全部清理完成,雍正帝亲赐天心第一巡抚招牌,没想到竟然是弄虚作假欺骗朝廷,这是田文静发现的。

田文静是去河南上任的路过山西发现的,上奏朝廷雍正帝,被雍正帝亲命钦差查办此案,又派图里深去山西协助田文静,看来雍正皇帝是下决心了。
【诺敏要对图里琛下手】

图里琛的到来使诺敏感到事情严重了,诺敏知道他的欺诈手段一旦被查出,以雍正皇帝的手段必定大难临头,所以诺敏作为一省之最高长官不甘束手就擒,他要反扑,所以就发生了诺敏的亲兵长枪短剑的威胁着图里琛。

看来图里琛危险了,可图里琛不愧为大内高手,问诺敏:

这是怎么了?我这是到哪了?这还是不是大清的天下了?

三个问号问的诺敏不禁毛骨悚然!

图里琛接着说:你诺敏居然敢对朝廷的钦差舞刀弄枪的,知道我带来的这些人都是干嘛的?

他们都是皇上命我在万马军中挑选出来,又称“粘杆处”卫士。
【诺敏傻眼了】

看来在雍正朝的“粘杆处”已经演变成雍正皇帝的雍正皇帝的“大内高手”,又有传说是雍正皇帝亲自培养的特务组织,可见一斑。

这是图里琛第一次暴露他的身份,如果想象一下,当时一定情况非常紧急,否则图里琛是不会暴露这个粘杆处的作用的。

由此可见图里琛不是一般的侍卫,他还统领着“粘杆处”宿卫着雍正皇帝的安全。来山西查办诺敏也是预见到了此案子的复杂性。不知朋友们有何见解,请在留言区评论。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第227期总268期)


日尧居


诺敏本来是个在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俗话说处于风口浪尖,连猪都能飞起来,何况人乎?但是诺敏太性急,没有好好把握机会,辜负了雍正那一块“天下第一巡抚”废匾额。为了填补山西的番库亏空,居然为了名利而造假,激起朝野哗然,八爷党坐看笑话,就看雍正的威信如何立得起来。

这的确是一件十分考验人的事儿,这“天下第一巡抚”的匾额都赐下去了,如此再查个底朝天,雍正皇帝不是自己扇自己的耳光吗?朝廷的脸面和皇帝的威信何在?如果不查吧,皇帝以后就没什么威严了,谁人都能捏着皇帝的这根软肋说事儿,那什么新政和改革都是扯蛋了,谁还会听?

该怎么办?查还是不查?这是首要的问题。

雍正皇帝选择了查,深挖真相,再作处置。这是应对危机的最好办法,适合于所有时期。任何危机事件发生后,作为政府或者官员,最有效的办法不是为了脸面去掩盖真相,而是还原真相,给予舆论和群众正确的导向。

雍正皇帝当时已经通过田文镜知道了山西番库造假的事件,当然,与其说是相信田文镜,还不如说是相信的邬思道。因为正是邬思道到了山西,给田文镜指出了造假的关键所在。

既然造假已经成真,而田文镜显然在山西干不了诺敏,雍正心里是十分清楚的。田文镜始终只是一个干活儿的二愣子,要将事情办得彻底漂亮还不够火候,连李卫都不如。

可是一个诺敏,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身后站着两群人,一是对雍正具有擎天保驾之功的九门提督隆科多。二是山西整个官场那些造化番库亏空的大小官员。而这个诺敏,据说还在户部干过,还顶撞过八爷胤禩。

清查番库亏空是雍正登基后的一件大事,如果这件事落实不下去,就别谈以后的改革和新政了。

诺敏造假案正是在这样复杂的背景发生了。立政未稳的雍正皇帝不免投鼠忌器,但又决心满满,所以,雍正皇帝是非常重视这件事的,他知道,仅凭一个田文镜,是无论如何也干不赢诺敏的。

话题回到原题上,为什么雍正要派图里琛作为钦差大臣前去山西,再查番库案?而不是派其他人去,比如说督察院的都御史或者按察司使等等。

我们来看看图里琛的官职,在《雍正王朝》中,图里琛作为皇帝贴身侍卫,应该属于一等侍卫,正三品衔。而诺敏是山西巡抚,相当于省长级别,属于正二品官员。如果让图里琛去查,虽然代表的是皇帝钦差,但是职级不对等,且图里琛仅仅是个侍卫,却去干监察检查的事儿,也不合适啊?

那么雍正玩的是什么把戏,还非叫一个侍卫去查案?

其实原因也并不复杂。

1.图里琛办事可靠,深得皇帝的信任。无论是捏死太子胤礽的随从何柱儿还是肖国兴案,以及后来办理诺敏案,解除年羹尧兵权,为弘历护驾等等,都可以看出来,图里琛就是那种“你办事我放心”的人物,持重而理智,机敏而干练,还能守得住秘密。图里琛能得康熙和雍正两代皇帝的信任,正是基于他这种机敏练达的能力可以说,图里琛是自己人,不会出差池。

2.图里琛是粘杆处的管带。粘杆处就不用介绍了,本来就起自于雍王府,有人说图里琛能干粘杆处管带这个位置,说明图里琛在康熙年代就已经投靠了雍正不是没有道理的。而粘杆处的职责之一就是刺探天下情事,在雍正一朝中,就相当于皇帝的特务机关,让图里琛出马,势必就是要拿下诺敏。

以上两点可能是雍正让图里琛出马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图里琛出发前,雍正特意给他加了个职衔,理藩院尚书衔,从一品。这样,在职级上高于诺敏,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这是雍正皇帝为了查清案子,压制诺敏。

可是诺敏不识抬举,以为有了山西官员的支持和隆科多的撑腰,和田文镜与图里琛唱起了对台戏。田文镜是无论如何奈何不了诺敏的,因为他虽然也是钦差,但是诺敏之流并没有将他放在眼里。

在利益面前,诺敏最终撕破了脸,甚至动起来刀枪。这不是图里琛愿意看到的情形。但是,在图里琛带去的一班出生入死的兄弟裸露出满身的伤痕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原来雍正皇帝其实早就料想到有这出戏,要不然,图里琛何必天远地远的从北京将自己的队伍拉过去呢?随时在山西或者附近借点兵不就行了,田文镜不是就找李卫借兵了吗?

大概只有粘杆处的招牌才吓得住诺敏及其背后的若干势力。所以说,并不是图里琛要故意在诺敏面前暴露粘杆处的身份,其实,雍正皇帝早就准备了这步棋,无非是让诺敏知难而退而已。

因为,粘杆处的身份并不是随意就能暴露的,要是没有雍正皇帝的授权和许可,图里琛也没有这个胆子。这更说明了雍正皇帝要彻查诺敏的决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