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部洲”中,佛教為何最為注重“南贍部洲”?

在佛教構想的世界中,世界中心須彌山的周圍,共有八山八海所環繞,其中最外一層山為

“鐵圍山”,因其周匝如輪,而圍成一個“小世界”(構成“三千大千世界”的基本單位)。

“四大部洲”中,佛教為何最為注重“南贍部洲”?

鐵圍山內的鹹海(即最外一海)中,分佈有“四大洲”,又稱“四天下”,分別位於須彌山的四個方向,即東勝身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此四大洲側又各有兩個中洲,共計四大洲八中洲。
所有這些洲,皆為人道眾生所居住,但又各具特點。比如各洲之人的面形與其所居的地形相似:東勝身洲人面如半月,南贍部洲人面上寬下窄,西牛貨洲人面圓,北俱盧洲人面方;又如,各州之人的壽命也不相同:東勝身洲人壽二百五十歲,南贍部洲人壽百歲,西牛貨洲人壽五百歲,北俱盧洲人壽一千歲。等等。

“四大部洲”中,佛教為何最為注重“南贍部洲”?

其中,佛教最注重的便是南贍部洲。首先,最為殊勝的是,佛陀正是降生於南贍部洲。
其次,據說在三界四大洲中,唯有此處備有“金剛座”——菩薩若要成佛,必須升於此座得“金剛喻定”——所以南贍部洲也是整個宇宙中唯一可能成佛的地方

第三,“地獄”是眾生受苦的處所,也集中在南贍部洲的地下,“閻魔羅王國”即在其中。也就是說,從承受極苦到修道成佛,這兩個極端都存在於南贍部洲中。

此外,有的佛典則將釋迦牟尼佛教化的娑婆世界釋為南贍部洲;這樣,南贍部洲後又泛指人間世界或我們居住的地球。

“四大部洲”中,佛教為何最為注重“南贍部洲”?

那麼,南贍部洲在佛教中為什麼具有那麼重要的地位呢?
主要原因便在於,此洲實際上是以印度及中亞為原型構想出來的一塊大陸。在早期佛教經典中,南贍部洲又作“閻浮提”,其地形是北廣南狹,東西兩邊等長,大致與印度半島的形狀相近。

此洲從中向北三處,各有三重“黑山”;黑山北有“大雪山”;大雪山北有“香醉山”。在大雪山和香醉山之間,有池名“阿耨達池”,又稱“無熱惱池”。佛經中言“阿耨達池出四大河”

“四大部洲”中,佛教為何最為注重“南贍部洲”?

東為恆伽河(即恆河)、南為信度河(即印度河)、西為縛芻河(即阿姆河)、北為徙多河(即流入我國新疆的葉爾羌河,或包括塔里木河)。雪山右面,是著名的“毗舍離城”(位於今印度木扎法普爾地區,著名的佛教聖地)。
可見,佛教是以自己的誕生地為中心,向周圍延展,構想出了閻浮提或南贍部洲。因此南贍部洲的地位自然與其他不同。

“四大部洲”中,佛教為何最為注重“南贍部洲”?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中國也被安置在了南贍部洲這塊大陸上。翻譯的佛經稱古代中國為“支那”、“震旦”等,或尊稱“摩訶至那”、“摩訶震丹”。這些稱謂可能是從希臘、羅馬或西亞等地沿襲而來的,一般沒有貶義,有時被視為邊遠之地。

/完.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

~您的舉手之勞,

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