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補:兩副擔子一肩挑

促消費微觀察 || 地補:兩副擔子一肩挑 | 中國汽車報

促消費微觀察 || 地補:兩副擔子一肩挑 | 中國汽車報

編前:

車市下行,疊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這是眼下汽車行業面臨的巨大考驗。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提振和擴大汽車消費,不僅是行業和企業關注的重要課題,也被各地政府視為穩定經濟運行的重要抓手。而在各種促消費的途徑中,真金白銀的補貼或許是見效最快的方式之一。

日前,廣東多地率先發布了以現金補貼的形式鼓勵新能源和國六車型消費;湖南表態將全力支持“汽車下鄉”;上汽通用五菱、長安、吉利等車企則自掏腰包補貼購車用戶。疫情當前,補貼能否成為刺激汽車消費的特效藥?各種補貼形式又該如何活學活用?在此,從地方補貼、下鄉補貼以及車企補貼三個維度,展開深入探討。

作為穩經濟的重要支柱,近兩個月各地汽車消費出現斷崖式下跌,不少地方政府也坐不住了,紛紛拿出了“真金白銀”,出手“救市”。

2月初,廣東省佛山市率先發布了《佛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佛山市促進汽車市場消費升級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購買國六排放標準車型的消費者可獲得補貼2000元~5000元不等;3月3日,廣州發佈了《廣州市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48條”),提出針對新能源汽車、二手車置換國六新車等給予最高1萬元綜合性補貼;3月4日,

湖南省發改委主任胡偉林在湖南省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新聞發佈會上透露,為促進汽車消費升級行動,鼓勵各地對無車家庭購置首輛家用新能源汽車給予支持。

“這對於當地汽車產業增長和經濟恢復來說都是好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市場持續下滑,加上此次疫情帶來的短期不利影響,汽車產業確實需要這類的政策給予支持和幫助,畢竟汽車市場的快速恢復對於國民經濟的穩定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等專家還指出,在刺激當地汽車消費的同時,地方補貼還應肩負調整產業結構和市場結構的任務,向國六和新能源車傾斜。

促消费微观察 || 地补:两副担子一肩挑 | 中国汽车报
促消费微观察 || 地补:两副担子一肩挑 | 中国汽车报

地方政府挑大樑

在十部門去年下發《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後,除了廣州、深圳和貴陽增加了一部分小客車購買號牌的數量以外,幾乎沒有任何地方政府願意拿出真金白銀實實在在地刺激汽車消費。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提振汽車市場,從廣東佛山開始,地方政府紛紛站到了刺激汽車消費舞臺的中央。

《通知》指出,佛山號牌車主憑藉舊車售賣發票或汽車報廢註銷證明購買新車,每輛可獲得3000元的補助;集體採購超過5輛以上的大、中、重型客運、載貨汽車(單價不少於50萬元),每輛車給予5000元補助;如果是新購車的消費者,每輛車可以獲得2000元的補助。

根據“48條”的要求,由廣州市發改委牽頭,從2020年3月至12月底,在使用環節對個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每車1萬元綜合性補貼。同時,由廣州市商務局、財政局牽頭推進汽車更新換代,對置換或報廢二手車的消費者,在廣州市註冊登記的汽車銷售企業購買國六標準新車,每輛給予3000元補助。

雖然湖南省還未出臺具體舉措,但根據胡偉林介紹,湖南無車家庭購買新能源汽車時將有望獲得支持和補貼。不過其實3月2日,湖南湘潭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官方網站也發文稱,3月1日正式實施《關於出臺促進吉利地產車在長株潭消費升級鼓勵措施》,只要是長株潭市民購買當地生產的車型可獲3000元/輛的補貼。

師建華表示,相關政策的出臺,不僅能切實起到拉動當地汽車消費的作用,更關鍵的是,當地的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都能因此而受益,從而促進當地整體汽車產業鏈的發展。數據顯示,2019年廣東省汽車產量為311.7萬輛,佔全國汽車產量的12.2%,位列第一。湖南省也同樣是這兩年的一大新興汽車產業重地,目前湖南省汽車年產量已經突破100萬輛,汽車工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

國六和新能源車受青睞

從各地出臺的補貼政策可以看出,符合更高排放標準以及新能源汽車更受到補貼政策的青睞。業內專家指出,從這一角度刺激市場,有利於現有存量汽車市場的結構調整,達到引導綠色消費的目的。

“新能源汽車即便增多,也不會加劇空氣汙染,增加二氧化碳排放。與此同時,刺激新能源汽車消費,還將有利於各地合理利用新能源汽車產能。”王青指出,如果讓新能源汽車和小排量汽車成為城市乘用車增量的最大貢獻者,有望逐漸優化城市乘用車存量結構的。

前幾年我國實行了小排量汽車的購置稅優惠政策,曾一度讓小排量汽車市場繁榮,也有力引導了不少汽車企業生產和銷售小排量汽車。但在購置稅優惠政策退出之後,這一市場出現了大幅下滑。在汽車購置稅立法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就曾多次公開呼籲,建議把小排量汽車購置稅優惠作為一項長期政策。

在關於地方政府如何設置購車補貼的諸多建議中,小排量汽車多次被重點提及。“由於小排量車購置稅優惠政策的退出,以及近幾年SUV大行其道,城市大型車輛越來越多,這與國家倡導的綠色消費和理性消費理念相悖。”王青提出,“如果推動小排量汽車的購買量,可以引導消費者選購更加節能環保的汽車產品,此外,小排量汽車數量的增長與城市的交通擁堵不是明顯的線形相關關係,也能從某種程度上降低城市交管部門承受的壓力。”

清華大學汽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顯君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補貼能夠針對1.6L及以下排量的車型,不僅可以有效提振汽車市場的消費信心,而且也能起到調節產品結構、實現節能減排的作用。

促消费微观察 || 地补:两副担子一肩挑 | 中国汽车报促消费微观察 || 地补:两副担子一肩挑 | 中国汽车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