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婴之母”林巧稚一生未婚 却接生5万多婴儿

1901年12月23日,从鼓浪屿日光岩下的“小八卦楼”里,传出了一个女婴的啼声。


这是圣诞节的前夜,教堂的钟声,回荡在温润的空气里。


这个女婴,是家里的第三个女儿。她的父亲——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说,这个孩子,是父神送给我们的礼物。


他给她取名为“巧稚”。


“万婴之母”林巧稚一生未婚 却接生5万多婴儿

林巧稚家人合影(左一为林巧稚)

1921年7月,高中毕业后的林巧稚,得知北京一所美国人办的医学院正在全国招生,于是约上同伴,从厦门鼓浪屿乘船来到上海,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招生考试。

测试英语科目时,由于天气酷热,女伴余琼英在考场中暑晕倒,林巧稚立即中断考试,与另一女生将余琼英迅速抬往阴凉处。等到处理完这起突发事件回到考场,考试已经结束了。

那一年,在15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考生中,只录取25名,林巧稚因为试卷没有答完,对考试结果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然而万万没有想到,一个月后,她还是意外地收到了录取通知书!

“万婴之母”林巧稚一生未婚 却接生5万多婴儿


当天,在考场默默注视她的考官,发现林巧稚具备优秀医生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

第一,会一口流利的英语,这对在协和学习至关重要。

第二,处理突发事件沉着果断有序,这是一名医生不可缺少的素质。

第三,她的考试总成绩并不低。

考场之外,她舍己救人的精神感动了主考官,于是将林巧稚的表现,写成报告附在试卷后面一同上交,最终被院方破格录取。

毕业后,林巧稚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工作。

“万婴之母”林巧稚一生未婚 却接生5万多婴儿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医院被迫关门。为了谋生,林巧稚一面在北京东堂子胡同10号挂牌看病,一面到中和医院上班,还被聘为北大医学院妇产科系的主任、教授。当时物价飞涨,在北大医学院读书的一些穷学生,交不起学费和伙食费,不得不帮人打工甚至卖血来支付这笔费用。作为当时北大医学院的教授,林巧稚将这些学生的困顿生活看在了眼里:“中国的医学事业需要人才,再苦再累,为了医学事业的发展,为了这些贫困同学的生活,我们必须尽己所能。”山河破碎的年月,生活本就无比拮据,但林巧稚联合医学院的其他教授,把在医学院的全部收入都捐献出来作为医学奖学金,帮助那些生活贫困的北大医学学生。


1946年,她又受聘兼任北大医学院妇产科系主任。到1948年重返协和的时候,林巧稚在北大只度过了短短的6年,但她为北大医学教育做出的贡献是年月不可磨灭的。


1949年,林巧稚收到了开国大典的观礼邀请函,但林巧稚选择留在医院。安静的产房里可以听到天安门广场上的欢呼声和口号声,林巧稚和病人一起度过了本应在天安门的时光。

“万婴之母”林巧稚一生未婚 却接生5万多婴儿

曾经有秘书问林巧稚:“主任,你这双手接了多少个孩子啊?”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千千万。”对于自己一直没有结婚成家生子,她是这样解释的:“健康应从婴儿抓起,我一辈子没有结婚,为什么呢?因为结婚就要准备做母亲,就要拿出时间照顾好孩子,为了事业,我决定不结婚。”在“万婴之母”林巧稚的世界里,医院才是她唯一的家,而陌生的病人,则是她最放不下的至亲。她的生活乃至她的心中,似乎再也没有地方放下一个叫做“丈夫”的人了。


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去世。


林巧稚孑然一身,没有留下任何房产、家财,甚至在死后都将自己的遗体捐给了协和医院。她说:“以我一个人的力量如果能够帮助别人,我毫不犹豫倾付所有。”


故乡人在鼓浪屿修建了一座毓园,在毓园里树立了林巧稚的汉白玉全身塑像。塑像的后面,安葬着林巧稚的骨灰。

“万婴之母”林巧稚一生未婚 却接生5万多婴儿

鼓浪屿毓园


一袭白衣的林巧稚微微笑着,双手握在胸前。


每天,都有游人来到毓园。纪念这位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


也有一些游客,会不小心把“林巧稚”念成“林巧雅”。


还有一些年老的游人,会特意来到毓园,表达他们不尽的感念之情。


而关于她的故事,也能在她的故乡鼓浪屿中探寻到,近期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移动咪咕圈圈和北京易迅无限联合发起云博物馆活动,每周以一个馆为主题,带你足不出户深度逛遍国内最精彩的博物馆。本周牵手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为大家介绍关于鼓浪屿,关于故宫文物的那些故事,一起去看看吧~

“万婴之母”林巧稚一生未婚 却接生5万多婴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