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強勢表態:秦國與衛鞅不該被大眾「輕視和鄙夷」

孫皓暉先生的《大秦帝國》自問世以來,總能在網上見到一些“言過其實”的評論。我想說:不管怎麼頌秦怎麼褒衛鞅都不為過,因為每個中國人都深受其惠澤,儒家亦是,所以還請收起偏見。不服氣,那你來?

“大秦帝國”強勢表態:秦國與衛鞅不該被大眾「輕視和鄙夷」

大秦帝國

《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白雪說:白馬當配白衣衛鞅。特立獨行的鞅君,當如是!

衛鞅用二十年的時光:

於已,做到了士子的人生巔峰:功成名就、將相一身、封爵封地。

於公,實現了霸業的千古基石:開創法治、遷都咸陽、收復失地。

“大秦帝國”強勢表態:秦國與衛鞅不該被大眾「輕視和鄙夷」

孝公與衛鞅

淺析變法的背景:

秦獻公在位23年,為改變內外交困的局面,推行一系列改革:廢止人殉、遷都櫟陽、初行為市、戶籍相伍、推廣縣制。為轉移因改革而引發國內日益緊張的階級矛盾,數次發動對外戰爭,欲奪回穆公時期的河西之地,但最終以失敗告終。少梁之戰後,獻公離世,其子秦孝公繼位。

秦獻公大刀闊斧的改革,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仍舊沒能轉變國弱、軍乏、財匱、器舊、民疲的根本境地。

“大秦帝國”強勢表態:秦國與衛鞅不該被大眾「輕視和鄙夷」

少梁之戰

國際形勢上,六國諸侯鄙蔑秦國,被當做狄夷一般對待;秦孝公初登位,便要面臨趙、韓兩國的兵鋒。

先祖穆公時期,秦國何其風光。而今個個都來欺辱一番,東面的軍事戰略要地又全在魏軍掌控之下,國無屏障,魏軍鐵蹄可隨時踏來。

痛心疾首之下,贏渠梁寫下一卷五百年不出的雄文:《求賢令》

昔我繆公自岐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時過兩年,衛鞅攜李悝的《法經》悠悠而來。

這對改變歷史的組合,終於會師了。

“大秦帝國”強勢表態:秦國與衛鞅不該被大眾「輕視和鄙夷」

商鞅變法

變法之初:

《史記·商君列傳》中衛鞅為立法辨析道:“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禮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

衛鞅變法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始於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始於公元前350年。可以歸結為四大改:政改、軍改、經改、土改。

1.政改:郡縣制、連坐法、戶籍制度 、遷都咸陽等;

這一系列政治舉措的要義在於:為中央集權打造一個堅固有力的護城河。

郡縣制的頒佈,意味著收回了封地領主的人事權和稅收特權,也使君王擺脫封地老爺們的鉗制。

而連坐法和輕罪用重刑的並用,在“壹法”面前,人人皆守法尊法。

戶籍制度的推廣是個很了不得的事情,如此全國性的摸底能讓君王清楚的知道:全國有多少戶人口、有多少人可以入伍、可以收多少稅收。君王心中有基數,便能遇事不慌。

遷都可以進一步弱化舊勢力的影響力,從而穩定政權。在軍事和經濟層面,同樣有利於君權和國家社稷。

“大秦帝國”強勢表態:秦國與衛鞅不該被大眾「輕視和鄙夷」

組建變法執行隊伍

2.軍改:廢世襲,以軍爵制度代替。以新式新軍逐漸淘汰舊軍;

這一舉措意在:打造一支嗷嗷叫的征伐之師,收復被魏軍掌控的河西之地和為秦軍東出而霸天下做準備。

廢除世襲從根本上解決了困擾歷代改革者的貴族阻擾問題,直接把公室和貴族的特權取消,並拉到和庶民一個層級,想獲得爵位就只有鉚足勁兒上戰場砍敵人腦袋去。

以新式新軍逐步取代舊時的世族老軍,不僅是利用新銳力量來壓制貴族集團,還是為底層的庶民爭取一個搏功勳的優先機會,更是為在旁虎視眈眈的貴族子弟立一個標杆,也為收復河西之地打造一支嗷嗷叫的雄獅。

“大秦帝國”強勢表態:秦國與衛鞅不該被大眾「輕視和鄙夷」

新軍

3.經改:度量衡、重農抑商;

統一度量衡,旨在制定統一標準,便於收稅。此舉有劃時代的意義,利國、利市、利民。在生產力和效率極其低下的農耕時代,重農抑商是歷代統治者都採用的國策。而對於當下一窮二白的秦國而言,更是顯得尤為重要。給農事配備爵位激勵制度,可見其重視程度。

4.土改:廢井田,開阡陌,大舉移民;

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從法律上規定,允許人們開荒,土地可以自由買賣,賦稅則按照各人所佔土地的多少來平均負擔。這一下子就激活了底層勞眾對從事生產的積極主動性,國力大大增強。

商鞅不僅在國內大舉移民,充分保障國內所有農民有地可耕。還把廣告打到了周圍的鄰居,楚、魏、趙、韓皆有農民爭相湧入,總共加起來可是好幾十萬的人口,這事幹的那叫一個“絕”。

“大秦帝國”強勢表態:秦國與衛鞅不該被大眾「輕視和鄙夷」

堅定護法

變法之後:

秦國一躍成為“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的強國,出現了“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的局面。也為後世秦始皇的大一統奠定堅實的基礎。

從更深一層的意義上來講:

衛鞅用法治為因賢君的斷代從而引發國力倒退的局面,營造了一面強有力的護城牆,這也是秦國能最終贏得大一統局面的核心關鍵。

毛主席評價商鞅: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理想主義者。

在“裂變”中,變法的對立面:以老太師甘龍為首的老世族,雖為配角,演技很炸裂,不得不讓人跪服。

老太師甘龍有一句特別經典的臺詞:颶風過崗,伏草惟存。

“大秦帝國”強勢表態:秦國與衛鞅不該被大眾「輕視和鄙夷」

老世族代表甘龍

白衣牽白馬,書房茶爐煮酒,廟堂舉大秦未來事。鞅與白雪的最後一幕,是漫天飛雪與一縷緋紅的相互輝映,是末路才子與痴情女子的不再分離,人憐天亦憐!

太史公言:“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昂,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餘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 ”

網上不少人對孫皓暉先生褒揚衛鞅和秦國多有嘀咕的,倘若能聯想到文壇絕對領袖太史公的評價之言,當能明白孫老的良苦用心,一代英才不該如此釘在羞辱柱上達兩千年之久。不能正視衛鞅與秦國,又何能正視“中華文明正源”呢?

“大秦帝國”強勢表態:秦國與衛鞅不該被大眾「輕視和鄙夷」

大秦帝國之裂變

原創不易,若喜歡,還請點個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