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学校教育中的短板,着眼于“德育”教育

前言:学校教育中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德育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学校德育的概念(学校德育是什么?)

学校德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世准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观察、感受、判断、体验、践行和改善,以形成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的教育。简言之,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德育的功能

德育的功能,简单之就是育德,即能满足学生的道德成长需要,传授学生道德知识、规范,激励学生的道德实践,启发学生的道德觉悟,引导学生的道德成长,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与社会理想。

学校德育不仅有对学生的育德功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且通过育人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补齐学校教育中的短板,着眼于“德育”教育

三、德育的任务

1.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和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的理论和道德规范,自觉地身体力行,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荣辱和按道德规范调节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社会主义的道德观点、信念,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在道德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激发出道德需要,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培养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对履行和捍卫社会主义道德富有贵任感、义务感、使命感。

3.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道德锻炼和规范行为的训练,不仅要使他们能自觉地运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且要使他们的道德行为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即形成道德的行为习惯,成为个人的品德。

4.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使其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补齐学校教育中的短板,着眼于“德育”教育

四、德育的内容

德育内容是指用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来培养学生。用来形成人们的品德的各种社会政治、思想、法律和道德知识,准则、法律规范和其它社会规则的总和,是经过主观选择的、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和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的社会政治、思想、法律和道德文化。我国德育内容是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德育任务确定的,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

1.道德教育: 主要以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道德理想为基础,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

2.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我国,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使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政治教育:注重对学生政治思想、政治立场和态度的培养,主要培养青少年对社会主义祖国、中国共产党、劳动人民和集体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塑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4.法律教育:对学生进行民主、纪律与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民主意识与参与意识,掌握法律常识,遵纪守法。

五、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目标失衡

存在着过分理想化和政治化的倾向。只重视培养符合传统意识形恋要求的“工具”,而不重视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人”。德育目标要求很高,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水平,缺乏应有的层次性。导致学校、教师、学生都对德育的具体概念和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十分模糊,没有研究出具体的德育方法和途径。德育目标太高,在具体实践中很难实际操作。

补齐学校教育中的短板,着眼于“德育”教育

2.德育方法单一。

重“填鸭式”和“灌输式”地教,而不重视学生内化和自省性地体验。(中小学都开设了专门的思政课、每周的主题班会课、道德大讲堂以及课前德育三分钟等,但是这些都只是教师单方面的教授,学生被动接受,而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

补齐学校教育中的短板,着眼于“德育”教育

3.德育过程简单。

以管代导。对学生进行封闭式教育,忽视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中营造良好的德育大环境和氛围。(德育教育过程中,将学生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封闭式教育中,而没有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社会大环境里去营造和体验德育教育。)

4.德育的地位不高。

具体表现为:第一,德育在学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德育随时都要为升学让路,德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德育的经费不到位等;第二,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德育没有吸引力。(德育因为没有直接关乎学分、升学、考学等问题,所以德育往往处在一个可有可无的地位,学校和教师对德育不重视,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

5.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质改革的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也出现了许多断问题。然而德育内客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观泉,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

补齐学校教育中的短板,着眼于“德育”教育

6.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

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但是现在的德育工作往往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期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

7.德育中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

当前,德育形式化主要表现为德育量化的滥用,不少学校把品德量化作为德育的“常规武器”大用特用,比如做好事加分, 做坏事成分,年终评定,便是一年的德育结果。

补齐学校教育中的短板,着眼于“德育”教育

六、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强调学校德育,要注重对学生美德基础性道德的养成,强调情感、个性和人格的培养;强调学校德育,要教育学生学会判断、选择,使学生在德行成长中逐渐成为有道德能力的主体。现代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1.德育目标的变化。

我国学校德育的目标日益凸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性,同时也有政治方面的内容,但它不是唯一的,还包括有思想的、法纪的、道德的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其中贯穿着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另外,品德心理保健和品德能力培养方面的目标也日益突出并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培养健康的品德情感,促进和保持整个心理健康、严衡,成为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2.德育功能的变化。

德育除社会功能外,它还具有并发挥着日益明显的外在的或工具性的自然功能和内在的或本体性的个人发展的功能。德育除了政治性、思想文化性功能外,它还日益明显地发挥着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等的功能。

3.德育结构上的变化。

德育的综合系统化或整体结构化的趋势日益显著,大德育观正在逐步取代单一、孤立、片面的德育观念。组织化、科学化、民主化的德育日益社会化和社会日益德育化。

4.德育内容和方法的变化。

德育内容已由固定不变的一般化、单一化的社会、阶级和民族规范教育,逐步增加着现代社会的一般的或普遍的社会规范和技术,规范教育的内容,人道主义、科学精神、法纪和道德内容,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平发展的意识、合作意识等全社会,全人类共同的一般行为规范教育已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自由民主和平等合作的教有成为德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5.德育社会地位的变化。

随着德育主客体条件的变化,教育主体地位的显示和确立,德育也日益确立它的主体地位,增强它的相对独立性,使之在与社会和人的品德发展中不只是扮演消极适应的角色,而是日益走向超前、先行、主导的地位,呈现出 日益明显的主体性、进取性。

6.德育本性的变化。

变革已成为德育存在和发展的本性,并引发出德育的稳定性、继承性和变革性的矛盾。

结语:学校教育主要分为“智育”和“德育”两部分,但是却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而且我国中小学在德育过程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引起了社会广泛重视,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都在从不同的层面进行着改革,并且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我们相信我国德育教育会更加完善。

-END-

补齐学校教育中的短板,着眼于“德育”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