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育”基石 塑“文明”之花

集宁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等师范院校,历来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在学校60年的办学历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德先进、模范个人,也涌现出一大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优秀教师,更有大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恪尽职守的普通教职工。他们在艰苦的办学条件下,严守“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弘扬“立德修身、教书育人”的教风,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树立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受到了广大学生的衷心爱戴和全社会的普遍尊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深刻阐释了教育工作和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提出作为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要具有“四有”“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标准。这些标准一脉相承、系统完整,形成了对广大教师思想、道德、学识、能力、作风、纪律等方面全方位的要求,赋予了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使命,是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遵循。

集宁师范学院深入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化落实中央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目标任务,围绕立德树人,凝聚全校智慧和力量,按照《集宁师范学院章程》《集宁师范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抓住转型发展新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学校启动了师资队伍建设“111”工程,制定了《集宁师范学院教职工进修培训管理办法》,累计投入700余万元,资助184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在绩效工资改革中,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向高层次人才倾斜,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办法》,设立高层次人才安家费、科研启动基金。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双百工程”(即“十三五”期间,学校引进和培养100名教授、100名博士)建设,提高了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和引进力度。

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集宁师范学院着力构建“三育人”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努力铸造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人民满意的教职工队伍,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从2015年开始,集宁师范学院在教师节对“三育人”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共表彰“教书育人”先进个人57人,“管理育人”先进个人31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15人。2018年,第一次评选了校级“师德标兵”,共15人。

2018年5月31日,集宁师范学院举办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誓师大会。全体教职工签定《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书》,表达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的信心和决心。

朱玉东校长对照“四有”好教师的要求,对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照把学校建设成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一是把立德树人、师德师风放在首位,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任何偏颇,都会影响到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二是知行合一提升师德修养,要爱党爱国、坚定信念、锻造师德之魂,要涵养人格、砥砺品格,深扎师德之根,要专心治学、厚积薄发,筑牢师德之基,要恪尽职守、仁而爱人,疏浚师德之源;三是加强建设、厚植师德师风土壤,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着力增强广大教职工的“爱岗爱生爱校”意识,着力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先。习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讲过一段话:“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为进一步加深教师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解,不断推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师德、师风的建设水平,学校特邀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田建国作了“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的专题报告。田建国教授反复叮嘱年轻教师,要多提升自己“立德树人”的教育文化,即在教学实践当中要实施文化育人,要多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这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环境。

习总书记强调,教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有端正文明的行为举止,有美好高尚的道德品格,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才能影响学生、熏陶学生,最终实现对学生美好行为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在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感召下,各系院、部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文化活动,以文明校园创建成效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如学校举行了“身边人讲身边事”主题党日活动,对工作在各个岗位上的优秀党员进行了表彰;教育科学学院开展“师德建设月”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征文、演讲等形式表达了同学们对教育工作者的诚挚敬意,表达了一种感恩、敬业、坚守的精神追求,并邀请退休老教师召开座谈会,身体力行阐释什么是“四有”好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展现思想的力量,舞动青春梦想”实践教学活动,以全新的授课方式完成了对“中国梦”的诠释与教育作用。

共青团是组织学生文化生活的主力军,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筑爱”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寒假社会实践调查等校内外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受到校内外广泛好评。五年来,学校共组建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等各类“三下乡”服务队100余支,涵盖了政策宣讲、教育帮扶、科技支农、文艺宣传、生态环保、法律援助、公益服务等多个服务方面,服务地域几乎遍布自治区的城镇乡村,校团委多次荣获全区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工作优秀组织奖,目前学校注册志愿者达到10399人。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第二课堂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绩。学校每年都组织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等,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更在思想品德建设方面得到了提升,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磨练了勤学苦练意志等。

立“德育”基石,塑“文明”之花。学校激励学子们坚定“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信念,激励全体教职员工树立不忘初心、立德树人、争做“四有”好教师的决心。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倡导教师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化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教育学生,用自身的榜样去激励学生,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让师德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每一位教师都真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之队”的“筑梦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