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旅遊行業的何去何從?

旅遊業是一個環境敏感型的產業,這種敏感表現在非常容易遭受境內外突發事件的衝擊和影響,從而導致嚴重的衰退和滑坡,形成所謂的旅遊危機。今年春節前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給旅遊業以沉重一擊,更是成為央視點名停業的服務行業,國內幾百萬的旅遊從業者們更是官方宣佈成為了失業者。

停擺的旅行社,空無一人的旅遊景點,安靜的手機和朋友圈,無聲的訴說著旅遊從業者的無奈,自疫情爆發以來,舉國上下共克時艱,避免人口大規模的流動和聚集,旅行社團隊全停,旅遊從業者也加入了”自我隔離“的隊伍。

回顧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出遊意願的驟降帶來了國內客流量的斷崖式下跌,即使是疫情平息後,人們對出遊仍心存忌憚,出遊意願在2-3個季度仍維持低迷狀態,據相關數據顯示,“非典”期間旅遊業損失2700億,旅行社出現全面虧損,中小旅行社歇業、關閉,旅遊行業從業人員大面積失業。

新冠疫情來襲,旅遊業再受重創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同樣是突發疫情,這次疫情對旅遊業的衝擊比2003年“非典”更甚,加之之前國內多數景點早已關閉,大型年會、廟會取消,業界權威專家根據去年旅遊收入估算,中國旅遊業每停滯一天,損失可能超過170億元!而旅遊行業從業者再次不幸“被失業”。


疫情之後,旅遊行業的何去何從?

2019新冠病毒

失去收入,重壓在肩,旅遊從業者何去何從?

就目前情況來說,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或將會持續3~6個月,這對於多數旅行社員工來說是非常煎熬的一段時間,沒有了收入來源,房貸、車貸、生活開支壓在肩上,那麼這些廣大的旅遊從業者們可以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能夠改善目前的狀況呢?他們的何去何從成為了我們社會不可忽視的關注焦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