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將軍身手究竟如何,與普通士兵對抗是否真的和砍菜一樣?

米斯特庫


古代將軍大多很能打!他們與普通士兵對抗真的就像切菜一樣!否則怎能帶兵?又怎能服眾?自古都有:文能提筆安邦,武能上馬定國之說!



只是從趙胤禛開始,就刻意重文輕武,武將才開始慢慢沒落,到最後只能文官領軍出征,這也實屬無奈之舉!因為趙胤禛怕武將奪他的天下啊!因為他是武將,他的天下就是奪的人家的!

比如岳飛就是古代武將中能打的一個縮影。

據《宋史.岳飛傳》載:岳飛“戰於太行山,擒敵將拓拔耶烏。居數日,復於敵戰,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兵敗走。”顯示了岳飛岳家鐵槍的神威。


在建炎3年(公元1129年)2月,27歲的岳飛帶領幾員勇士,躍馬衝進張用萬餘人的營陣。岳飛“左挾弓矢,右運長矛”,與金軍大戰三、四個時辰,大敗張用。此戰在古代軍事史上傳為佳話。

岳飛能同時左手用弓箭,右手使鐵槍的左右開弓的絕技在古代武將中非常罕見,又豈是普通士兵所能及?

建炎4年(公元1130年)5月初十日,在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的戰役中,28歲的岳飛手持丈八鐵槍,在敵陣中橫槍躍馬,左挑右掃,如入無人之境,所到之處,敵兵成片倒下。在他的帶領下,岳家軍勝利收復建康。


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在突襲馬進部時,29歲岳飛身披重鎧,躍馬衝進馬進部。馬進軍望風披靡,敵軍逃到河渡土橋,橋塌,馬進無路可逃,率部反撲。岳飛射死馬的先鋒,帶軍衝殺,敵潰不成軍。

岳飛在38歲時,也就是岳飛遇害前一年的最後一戰。紹興10年(公元1140年)7月初十,敵軍重兵襲來,大家都勸岳飛不要硬碰硬,並攔住岳飛的馬頭:“相公為國家重臣,安危所繫,奈何輕敵?”

霍堅抓住馬韁不放,岳飛用鞭抽開他的手,然後躍馬衝向敵陣。當他殺出一條血路,瞥見金陣中有一個身披紫袍的將領,便衝上去揮槍將其刺死。金軍群龍無首,潰不成軍。


打掃戰場時,從紫袍將領身上發現“阿骨雜孛堇”字樣的紅漆牌子,才知殺了金軍大將。這是岳飛最後一次在戰場上施展自己的武藝,從此便離開了他精忠報國的沙場。

正所謂:將無偷生之意,士有必死之心,岳飛雖位居將帥,但每次衝鋒都身先士卒,一馬當先,所以,他統帥的岳家軍也所向披靡!他在《五嶽祠盟記》中說:“餘發憤河朔,起自相臺,總髮從戎,歷二百餘戰。”

自古以來,中國歷史都存在文治武功。一方面“以文教佐天下”教化民眾,維護社會和諧;另一方面“以武功戡禍亂”保護國家安定、鞏固國家政權。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武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選取武官的手段。興於隋而廢於清。古代稱考取武進士為“跳龍門”,李白曾說:“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這些武狀元被各朝用作保家衛國的良將,比如唐朝大將郭子儀就是武狀元出身,東北奉軍中的郭松齡是他的後代,也是戰功赫赫!可見基因之強大!


小熙為人人


我來回答:這種情況有,但是非常罕見,名將不是時時有的!

我們看歷史劇,往往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將軍帶兵打仗,一旦帶兵衝入敵陣,往往以一當十,敵方的小兵猶如大白菜一樣,任由將軍砍伐。那麼現實中,真的有人可以做到,面對幾個人、幾十個人、幾百個人,仍然可以所向披靡,無往不勝嗎?

古代行軍打仗的將軍有些可能是關係戶,計謀不過關,但是體格大都異於常人,要不然他也當不了將軍。我們看古代十大名將,除了孫臏以外,其餘人都是武藝超群,體格強健,智謀無雙。當然還有很多沒能列入名將序列的將軍,或許是智謀不足,但能常駐兵營,體格必然異常。

要問與普通士兵對抗是不是像砍菜一樣,倒也有點誇張了。因為但凡是人就有體力極限,就算真的砍菜,砍多了也得歇一歇。所以再厲害的將軍,被普通士兵重重包圍也是會死的,說好聽了就是力戰而竭,說不好聽就是被圍毆致死。

歷史上有很多這種例子,比如西楚霸王項羽,要說就上那麼百十個人,可能都不夠他殺的。可對付項羽這個量級的人物,劉邦不可能就派百十個人來,人海戰術直接上,大軍圍得水洩不通,項羽突圍無望,羞於渡江而逃,烏江自刎。

再比如,三國期間的袁紹手下大將文丑,正史中也是因為和自己的軍隊走散了,被魏軍八百士兵圍起來,亂劍插死了。

最搞笑的當屬明朝的錦衣衛指揮使馬順,錦衣衛不用多解釋了,單兵作戰能力超群。更何況還能熬上指揮使的位置,相當於現在的國安部部長了,司令級別的人物。死相特別慘,是在朝堂之上被一群文弱的文官,群毆致死,毫無招架之力!

當然這是歷史留名的人物,更多沒有名氣的將軍,其實也就比常人厲害一點而已。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都能活活咬死錦衣衛指揮使,更何況戰場上,對面再弱也是佩戴甲冑手拿槍劍的人,不可能乖乖站在你面前給你砍。所以這些比較能打的武將對付普通士兵的確不算困難但是絕對不可能像砍菜那麼輕而易舉,超過一定數量的士兵,就是再普通也能把武功高強的將軍耗死。

不過我們古代的將軍不是所有人都身先士卒,在前線衝鋒陷陣的,就比如韓信、孫武、左宗棠、陸遜這種儒將,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里之外。這一類將軍可能還不如普通的士兵,靠的是頭腦,真拉到前線沒準幾個回合就兵敗身亡了。

說白了將軍就是手下士兵的精神寄託,為什麼項羽五千兵馬就敢和幾萬大軍硬碰硬,那就是因為項羽太厲害了。對面武將看到項羽就先慫了三分,都說將慫慫一窩,精氣神都沒了,根本不是楚軍對手。很多戰役因為將軍先死了,樹倒猢猻散,能打贏的仗也沒信心打了。

最有名的當屬長平之戰,趙括雖然被後人冠上了“紙上談兵”的頭銜,其實他的武力值還是可以的。被圍困多日後,他帶兵突圍,英勇殺敵,結果被亂箭射死,他一死,四十萬趙軍群龍無首,投降了,最後慘被坑殺,由此可見將軍是很重要的。

所以古代將軍要麼就是殺的人多還不容易死,能征善戰,能打能抗,能夠和士兵一起攻伐陷陣的現實領袖,要麼就運籌帳營之中,雖然不能在前線那樣熱血拼殺,但是利用計謀,活用客觀天時地利取得戰爭的勝利,是為精神領袖,這樣兩個類型將軍都不會在戰爭中輕易死亡,能夠發揮出手下士兵的最大潛力。

當然像霍去病、白起、關羽這種又能打又有謀略的武將更是可遇不可求的。話說回來,古代當兵的人要麼是食不果腹的窮人,要麼是被強行徵兵去前線的,幾乎沒有人接受過正規的訓練。戰鬥力談不上多麼厲害,碰上久經沙場的老將當然不是對手,車輪戰的話,我相信一般在前線打仗的將軍連斬數十個還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是如果一哄而上的話,我估計歷史上沒有幾個武將能頂得住。有人可能說項羽不是以一當百全部宰了嗎,但是咱們中國上下五千年不也就這麼一個項羽嗎。

但是影視劇裡拍出來可能給人一種錯覺,什麼轉著武器抵擋箭矢,什麼一棍子把人打出十幾米遠,什麼身受數箭數槍,千瘡百孔還能自由穿梭衝殺敵軍之間,甚至還有左腳右腳顛倒著踩往上飛的,一躍上樹的,等等諸如此類的情節,都是錯誤的。

毫不誇張的說古代的將軍也都是腦袋掛在褲腰帶生活的,說不定哪天就死在戰場上了,即使功成名就,幫助別人打下了天下,也可能面臨著兔死狗烹的命運。

總體來說,古代將軍的身手一般都不錯,但是遠遠沒有到達殺普通士兵和砍菜一樣簡單的程度。就像一群土狗圍攻一隻老虎,老虎實力固然強悍,但即使取得勝利也不可能毫髮無傷,我們還是別被影視劇帶跑偏了,現實生活往往比藝術作品殘酷的多。

所以,大家也別幻想著能穿越回過去當將軍,就我們現在的體格,回到過去的戰場上,那就真成了人家將軍砍的菜了……


楊角風發作


我是有歷史,我來回答。

將軍是個很高的軍銜,一般當了將軍就很少上陣廝殺了,體力自然就會下降。但也有一些極個別的,當了大將仍然在一線衝殺的也有。

舉幾個南北朝的例子。

1.東魏大將高敖曹。喜歡在一線衝鋒,河橋之戰中部隊被敵軍打散,他單槍匹馬落荒而逃,敵軍追至,他被一個敵兵刺殺。可見面對普通士兵並沒有多大優勢。

2.北齊名將斛律光,騎射技術數於頂尖水平,號稱落雕都督。北齊後主忌憚他,把他誘進宮中,派了一個叫劉桃枝的力士,一個人就把斛律光勒死。

3.西魏大將王思政。河橋之戰陷入重圍,下馬作戰,用長槍搏鬥,中刀血暈。沒有什麼力殺數人的戰績。

4.南梁大將柳仲禮,侯景之亂中率兵平叛,與敵兵交戰,被人揹後偷襲,一槍刺中肩膀,當場喪失戰鬥力。

綜上可見,武將雖然一般來說騎射技術較好,或者力氣比常人大一點,但在戰場上面對敵方士兵,單對單或許有一點點優勢,但基本上擋不住對方兩人或者多人圍攻。


有歷史


除了個別少數儒將,古代的武將大都有兩下子。有些還是超級大殺器。虐小兵如砍白菜。

第一,與普通士兵相比,武將大都武藝高強。

武將的來源有三種

一種是世襲的職位。也就是所謂的將門之後。這種武將大都有家學淵源,包括軍事指揮和個人武藝。


比如三國的馬超,他們家世代都是武將。馬超的武藝自然超群。

隋唐的武將,大都是軍事世家,基本都來自關隴軍事貴族。這幫人從小就狂練武藝。

唐朝大將李靖,是韓擒虎的外甥。韓擒虎在自己頭上放一個鐵環,讓李靖騎著馬用長槍挑鐵環!這時玩命啊,武藝能練不好嗎?

明朝的戚繼光就更牛了,十四歲繼承祖業當了將軍!他的武藝,怎麼說呢?箭不虛發!

另一種,就是戰場上殺出來的。

能從小兵一路殺到將軍,戰鬥力當然不用說了。


關羽張飛,平民出身,能成就大業,全靠一身好武藝。

宋武帝劉裕,貧民出身,曾有過一人單挑千人的壯舉。

岳飛出身農家,32歲官封節度使,只因為神勇無敵。

最後一種是武舉人出身。

唐代開創了武舉制度。名將郭子儀救出身武舉。能考上武舉人,武藝最少是全國五十強吧。

而大多數小兵,都是普通農民,根本沒有經過訓練,當然不是武將的對手了。

第二,武將的裝備比小兵好得多。

一般武將都有鎧甲。有的還會身披重鎧,就是穿兩層鎧甲!


什麼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都不好使,武將當然猛了。

小兵則可憐的多。我國古代的軍隊,披甲率很低。最多百分之三十就了不得了。絕大部分小兵是沒有鎧甲的,就算有鎧甲,質量也不能和武將的相比。


上將噯福斯


還真的是和砍菜一樣,武藝高強的人都是刀刀奪命,幾十個人也就幾十刀的事,只要你還有力氣就可以繼續砍。不像赤手空拳,打一拳打不死的又可以再打。


項羽力能扛鼎,一杆槍長一丈二尺九寸、重129斤,能單手使出“單手十八槍”。曾以一人之力斬殺殷通衛隊近百人,殷通的整個郡府上下嚇得趴在地上都不敢起來,在鳥江邊更是獨自斬殺數百人。

趙雲在曹軍中七進七出,很難想象不砍人像砍菜一樣怎能在近萬人中殺得七進七出。

當然有一杆槍一匹馬是很重要的。一杆槍近三米長,使起來敵人不易近身。有馬容易跑,可以一邊衝一邊殺,即使被圍了,用槍使勁輪幾下,普通時士兵是很難招架的。加上不去削鐵如泥的兵刃,輪一下幾個,輪幾下十幾個,想圍都圍不住。只要不是圍得水洩不通就好。


在古代打扙不像現在架那樣子拿匕首或者空拳。現代即使你再歷害,拿著匕首也很難一刀斃命,殺傷力有限。打不過的想跑,也能把你的腿跑斷,空手的更不用說,。

古時打扙將軍都騎馬,打不過的可以跑,跑到敵人薄弱的地方再打,這樣反覆衝殺,人頭也就砍出了不少。

所以在古代曾通士兵就像韭菜一樣被割還真不是吹的,要不將軍怎麼帶兵打扙。


史來快克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首先打仗不是兩堆人由各自的頭頭帶領一窩蜂往前衝,那叫打架,戰爭都是很講章法的,放到現在那就是踢球,踢球沒章法那叫國足。

武將就是用來講章法的,打仗衝在前面的都是軍中猛士,讓將軍帶頭衝鋒,就算將軍想,周圍人也得拼命拉著,將軍跑前面殺敵了誰指揮?萬一將軍死了,他的親隨都得遭殃。

所以打仗將軍和小兵互砍的事非常少見,能活下來的都青史留名了,頂多了也是將軍帶著一大幫親隨打仗,親隨幫著擋刀擋槍,將軍負責收人頭。

但是也不是真的打不起來,要是真打起來,三五個小兵還真應付不了一個武將。

首先,絕大部分的武將要不是武將世家,要不是富商巨賈出身,從小就開始打熬力氣,鍛鍊身體,家裡也不惜血本,各種出名的槍棒教頭,珍貴的中草藥給你堆起來,其身體素質那是農民,流民出身的小兵不能比的。

其次,武將手裡長的是步槊馬槊,這種兵器勢大力沉,又非常有韌性,掄起來是方圓兩米無人近身。近短的是百鍊鋼打造的寶刀寶劍,身披明光鎧(舉個栗子)小兵手裡的粗製濫造趕工期的鐵片刀一磕就兩截了,能拿刀還算是不錯的,要是趕上亂世,拿著糞叉子,摟草耙子,鋤頭竹竿也能讓你上戰場,身上穿的好點的給你穿個布甲扎甲,趕上亂世還給你發鎧甲?

這樣的小兵真和全副武裝的武將打起來,不說砍瓜切菜,三五個是絕對不夠一個武將收拾的。

亂世草根出身的武將那更是不得了,他雖然沒有好的身體素質,但是人家是從屍山血海裡爬出來,一步一步殺到這個位置的,其殺人經驗何其豐富,怎麼是一個被攆上戰場的小兵能對付的了的。





遊戲人超超


古代將軍身手究竟如何?飛簷走壁,還是如項羽那樣砍人如剁白菜似的。不好意思,我覺得是武俠片看多了。

三國演義整出了十大武將排行榜,看得是挺過癮的,特別是小說裡的呂布、關羽、馬超之流,東一刀、西一槍,如果是棋逢對手,基本上要大打三百回合。但是我也沒看到什麼具體招數,要麼咔嚓一刀就斬首,要麼嗖的一箭便斃命。

所以,冷兵器時代,古代將軍的身手並沒有傳得那麼邪乎,因為他們也始終是個普通人。

宋國第一勇士:南宮長萬

正史上倒是記載了這麼個人物,南宮長萬。他是春秋時期的宋人,是當時宋國的第一勇士。本來憑藉著一身本事,在宋國很是受人尊敬。然而乘丘之戰後,這一切榮譽就成了往日煙雲,他的人生從此是一落千丈。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南宮長萬遇到了強大的對手,來自魯國的魯莊公和他的車右顓孫。這裡插一句,戰國之前的國君幾乎都要上戰場作戰的。哪怕是我們的周天子,有時也不例外,例如被鄭國射了一箭的周桓王,當然還有被楚人射了一箭的宋襄公。

諸侯第一勇士:魯莊公

我們先來看看魯莊公的個人武力指數。乘丘之戰中一箭射中南宮長萬,後來與齊桓公柯地會盟中,又用匕首挾持齊桓公逼他退地。而那個曹沫還是曹劌的,只是個助手,真正的刺客是魯莊公。無可非議的是,魯莊公在春秋諸多國君中戰鬥力是首屈一指的,力量和箭術堪稱一流。

南宮長萬中箭後,魯莊公的車右顓孫就將其生擒。宋國的第一勇士都被活捉了,還有誰敢上前?就這樣,宋國慘敗。南宮長萬被釋放回國,宋國人將失敗歸咎於他。就連宋閔公都當面羞辱他:“以前我敬你是第一勇士,現在你只不過是魯國的階下囚,我不會再對你另眼相待了!”南宮長萬因此懷恨在心。

徒手顛覆朝政

話說回來,浮躁的宋國人在譏笑南宮長萬的時候,忘記了一個事實,他依然是宋國的第一高手!於是,南宮長萬在忍受了一年後,終於出手了。首先,在蒙澤殺死了宋閔公;接著,回到宋都,在城門口遇到宋大夫仇牧,徒手殺之;最後,來到宮中,又殺死了太宰華父督。可笑的是,當時那些宋國貴族無論敢阻攔他,紛紛逃亡,一個多月後,藉助曹國的軍隊才將南宮長萬驅逐。這就是一個高手的力量,可以顛覆朝政。

南宮長萬逃亡到陳國,陳國收到宋國的好處後,同意將其交出來。然而,陳國人面對這樣的高手,也不敢輕舉妄動。最後,陳國想出了美人計,將南宮長萬灌醉,然後用犀牛皮將他包了起來。而到達宋國的時候,宋人發現,酒醒後的南宮長萬已經將犀牛皮都掙破了,手腳盡露在外面。請問,這力量得有多大?

古代武將的個人戰鬥力評判指標:力量、箭術

南宮長萬作為宋國的第一勇士,可徒手連續殺死幾人,無人敢擋,還能掙破犀牛皮。 他並沒有傳說中的武打招式,有的只是足夠強大的力量。

除此之外,不可否認的還有百步穿楊的箭術,例如魯莊公,還有楚國的神箭手養由基。

其實,哪怕是戰國殺神白起,我們也沒有看見他個人作戰有多厲害。所以,古代頂級將領可以用箭術將敵人嚇退,也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力敵數人,當然,如果有一把削鐵如泥的兵器,可能戰鬥力還要上升。但是,要說他們進入敵營,如入無人之境,或者是砍士兵如同切菜一般,那就只能呵呵了。您認為呢?


讀春秋思無忌


古代武將,相比普通士兵,肯定是有相當大的優勢的。我想應該是在拳臺上,泰森和我們普通人的區別吧。

1、因為,古代戰場武藝不高強,根本做不了將軍。

古代戰場,冷兵器時代,生死相搏,白刀子進,紅刀子出血肉橫飛的,殘忍無比。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嚇都嚇死了,別說上場殺敵了。

而一個人在戰場上生存下來,而且成了將軍,那必然是殺敵無數,屢立戰功的佼佼者。而且,這個越是出名的將軍,他的武藝越是高強。

比如,名將霍去病17歲第一次出征,就斬敵俘敵2000多人,其中竟有單于的祖父輩等人,可見其神勇。

因此,古代大將,武藝高強,那是肯定的。

2、如果是普通士兵,那戰鬥力必定較弱。

這個普通士兵,如果入伍不久,年紀較輕, 作戰經驗也少,那當然戰鬥力不強。

而如果是個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還只是普通士兵的話,說明有他自己的弱勢,戰鬥力也不強。

正因為有這兩點,古代武將相比普通士兵,如果一對一的話,即使不像砍瓜切菜那麼輕鬆,但實力相比還是比較懸殊的。

是否像文學作品中,或者傳說中的項羽一樣能對付上百個士兵,我覺得還是不太可能的。我想應該是在拳臺上,泰森和我們普通人的區別吧。


花拖鞋1189


我們看今天的古裝劇,能夠擔任一方將軍的人選,大多是人高馬大,身材魁梧的漢子,他們通常會有萬夫不擋之勇。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必定當屬三國演義中的呂布,三英戰呂布一節,真是讓我歎服於呂布的英勇無敵,那麼,在古代軍隊中的將領,真的像電視劇中描繪的那樣,武藝超群,斬殺普通士兵如切菜一般嗎?

顯然,這是對冷兵器時代,作戰有很大的誤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一直認為古代打仗,是雙方大將先衝上陣去,一番廝殺,普通的士兵們只需要站在一旁,吶喊助威就足夠了,但是後來我才發覺,這種情景完全是古代小說家們臆想出來的,如果兩軍的大將真敢在交戰之前衝出來一番廝殺,不出兩個回合就會被射成篩子。

既然能在古代的軍隊中作為將領,通常情況下將軍們一定是身經百戰的,要麼就是具有卓越的軍事素養,韓信和項羽就是兩種不同的將軍類型,項羽這樣的將軍,便屬於有萬夫不擋之勇的類型;而韓信這類將軍,屬於以謀略取勝的類型。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上,大多數著名的武將都有過硬的身體素質,就比如說在戰國時期,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李牧,廉頗,他們既能在軍中指揮千軍萬馬,同時也能上場殺敵,這種的是屬於文武兼攻的大將。

事實上,在真實的戰場上,要是出現一個將軍面對敵軍普通士兵的重重包圍,那麼這個將軍他所率領的部隊可能已經吃了敗仗,或者是中了敵軍的計謀。當然,在歷史上也不乏有突破重圍的例子,不過,大多數的武將面對這種情況,要麼被敵軍所俘虜,要麼就是戰死沙場,西楚霸王項羽,最後就是在敵軍重重包圍下,不願回江東自刎身亡的。

另外,一些古裝劇中,很多武將能衝入敵軍叢中,一番廝殺,再毫髮無損的逃出來,雖然這個有誇張的成分,但是在古代交戰時,一方的將軍騎著戰馬衝殺,在這種衝擊之下,斬殺幾個士兵而不受傷,問題並不大,步兵面對騎兵衝擊時,就很容易潰敗。另外騎在戰馬上的將軍,也很容易被敵軍從戰馬上弄下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被數十名普通士兵包圍,要想斬殺兩三個士兵都會很困難,基本上不可能出現斬殺普通士兵像砍菜一般的情景。

我們都知道,沒有人是刀槍不入的,這些將領除了武藝比普通士兵好一些,防禦力也會更高些,這倒並不是因為他們皮糙肉厚, 而是在冷兵器時代,資源十分有限,只有少數人才能使用優質的資源,除了正規軍,有統一的武器裝備以外,其他部隊,很難保障普通士兵也能穿上較好的鎧甲。

士兵們用的武器也一樣,就比如說在三國時期,張飛他使用的就是丈八長矛,關羽使用的是青龍偃月刀,普通士兵不可能使用到這樣的武器,這些兵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武將的戰鬥力。但是,正所謂雙拳難敵四手,即便擁有了較好的鎧甲,精銳的武器裝備,古代的武將還是很難獨自對付一大群普通士兵。

在古代選拔武將,一種的是戍邊將士,或者是地方的駐軍,按照軍功進行提拔,這類提拔起來的將軍比較生猛,也具有較高的戰鬥力。另外一種就是通過武舉選拔的,這兩種軍隊中的將領了,身體素質上比普通士兵強,也具備較高的戰鬥能力和軍事素養,軍事素養這一塊主要還是靠後天培養,除此之外,還包括了另外一種將軍,這時屬於世襲的將軍職位,在清朝就較多,這群人是不具備戰鬥力的。

所以在古代將軍,不一定需要較高的戰鬥力,在歷史上,也不乏有文官來當將軍的,很多也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戰績,遠一點的有韓信,近一點的有袁崇煥等人;同樣也有能夠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人,就比如說項羽,廉頗,白起。將軍的戰鬥力絕對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將軍的軍事素養,所處的外部環境等,多個因素共同決定了一場戰爭的勝負。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玄坤文史


大部分將軍身手都比普通士兵高,但是這也是要分情況的。

首先是關於將軍的類型,其中有像周瑜這樣的儒將,有像關羽張飛這樣的武將,還有像諸葛亮這樣專門出謀劃策的軍師。幾種不同的類型,對於他身手的要求是不能一概而論的,比如說諸葛亮這種,對於身手就沒有什麼要求,而作為儒將,最主要的其實也是發揮其運籌帷幄的作用,而不是讓他去衝鋒陷陣的。只有像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這種真正要上場肉搏的才會對身手有要求,像這一類的武將與普通士兵對抗的時候,確實是佔有著很大的優勢了。而為什麼佔據優勢,我們先要從他是如何成為將軍這一點說起,武將的出身很關鍵。

第一種是武學世家,就像馬超這樣,一家人世世代代習武,從小就開始練,相比於其他人來說就贏在起跑線上,這樣的人對上那些從各行各業中臨時招募的士兵,其身體素質和武藝肯定是有著壓倒性的優勢的。

第二種是真的從戰場中走出來的將軍,經歷過無數場的廝殺,一步一步論功行賞被提拔到將軍這個位置。本身能在這麼多的戰爭中活下來,就已經是他實力的證明了,而無數的肉搏戰也使得他在身手力氣等各個方面強於一般人,這樣的人對抗上一些剛上場的新兵蛋子,或者說那些沒有經過系統訓練的士兵也肯定是有著巨大的優勢。

第三種是自唐朝以後武則天設立了武舉,由此提供了將軍的第三種出身,武舉人。能在這樣全國性的賽事中拿下勝利的人,武舉人的身後也肯定是有練武的背景和經驗的。

其實古代的戰場大多數情況下並不像電視劇中所講的那樣,電視劇中為了突出主角的強大需要給他一個鏡頭去與對面的主將單挑,但是更多時候將軍都需要坐鎮後方,起到一個鼓舞士氣的作用,在衝殺的時候將軍事不會輕易出手的。當他出手的時候,可能就意味著戰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或者說一方已經取得了很大的優勢。

而另一個方面就是古代戰爭中,因為是冷兵器戰爭,一個人所配備的裝備對於他自身實力的提升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們看一般將軍上陣都是全身披掛,拿的也是特製的武器,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丈八蛇矛就連劉備也給自己打造了雌雄雙股劍。這樣單獨打造出來的裝備對上士兵手上批量製造的或者自己家提供的武器,它們的威力是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的。將軍的甲冑一般也比較好,普通士兵就穿個輕甲,基本沒有任何防護作用,而我們看將軍的甲冑,是能夠很好的防範一些威力不大的攻擊的。

因為裝備的決定性作用,所以在古代想要提升軍隊的戰鬥力也很簡單,就是提升士兵的個人能力。我們看春秋戰國時期的魏武卒,當時的魏武卒之所以無敵於天下,就是因為配備的裝備精良,而且這些精挑細選的士兵的個人能力要優於那些未經選拔就上陣的士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