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制度不执行,公司谈何执行力?别让制度真的成为“稻草人”


培根:“制度不执行,比没制度危害更大。”

前段时间,网上有关制度方面的话题热议较多。

很多人认为,制度过多而且复杂,容易使企业陷入过度管理的陷阱。

客观地说,大多数管理者从创业之初,就容易出现这样的误区:喜欢“画饼”,习惯于订立一大堆的制度,还常常自诩“以制度来管人管事”。

实际上,制度并非是以订立多少论英雄。制度过多且复杂,确实容易令人眼花缭乱,而且无所适从。

制度不在多而在精,这是一个方面。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强化执行的问题,这才是制度建设的重点。

最近,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我在分别与几位老板交流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公司制度方面的问题,普遍感到企业中最难的就是在制度的执行上经常大打折扣。

由此,我想到,在庄稼成熟的时候,农民总会在农田中插一个稻草人,往往对保护庄稼很有作用,因为飞鸟比较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蒙蔽。

而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人,人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当面对制度时,会去观察分析,最终决定是否执行。

如果一个公司订立了制度而不去执行,或者是无法执行,那么制度也就真的成为了“稻草人”。

那么,今天我们就重点围绕制度执行的问题,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深度分析,提出对策:

  • 4个原因导致制度难以执行
  • 3个方面形成有制度不执行的危害
  • 抓住人、战略、流程3个关键,有效地强化制度执行力


有制度不执行,公司谈何执行力?别让制度真的成为“稻草人”


01为什么会出现制度难以执行的情况?


马云说过:“创业者光有激情和创新是不够的,它需要很好的体系制度团队以及良好的盈利模式。”

制度是一个企业制定的,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流程和行动准则,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有了制度而不去执行,制度只会形同虚设。

1、制定执行中存在偏差

任何制度都是一种规则,是用来对人和事的约束。但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偏差:

  • 制度面前并非人人平等。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始终奉行“人是活的,制度是死的”,认为在制度面前并非人人平等,他们应该享有制度的特权。这样下去的结果是,违反制度的不是别人,恰恰是制度的制定者。制度的尊严得不到保障,必然导致制度的终结。
  • 对制定的制度缺乏执行的措施。一些企业不仅缺乏制度制定的计划性,而且缺少制度执行的落地措施,使制定的制度最终束之高阁。
  • 思想上不重视。不少企业的管理者都会这样认为,制度就是做做样子,并不一定需要完全执行到位。管理者有这样的认识,那么员工就可想而知。
  • 朝令夕改。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应力求于完整全面。如果在员工做出不合理的行为后而动不动来修改规定,难免会让人感到制度缺乏严肃性。

2、制度与实际相脱节,缺乏执行性

罗·伯顿认为:“任何规章都有某些例外,绝对通用的规章是没有的。”

制度本身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范管理,建立健康有效的管理机制。

每一项制度的制定,应该是建立在企业内外环境和管理实践的基础之上,贴近自身企业的实际,这样才具有可执行性。

制度与实际脱节的具体表现:

  • 不合理。合理的企业制度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制度本身不合理,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执行起来就会遇到诸多的困难。
  • 不严谨。现实往往是,一些企业完全移植其他企业的管理制度,而在引入时又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论证,结果导致制定出来的制度与自身的企业实际不相符合,执行者无法执行。

3、制度之间缺乏协同配套

制度之间如果缺乏协同配套,势必互相矛盾,造成执行困难。

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定:岗位靠竞争,收入靠实绩。但在薪酬体系上又规定,收入的高低主要由职位来决定。


这两者显然是相互矛盾的,最后必然导致一个制度形同虚设,或者两个都无法执行。

4、制度执行与业绩考核没有挂钩

管理学上有一句话:员工只会做上司考核他的事情,不会做上司希望他做的事情。

如果制度的执行不与工作结果的考核紧密挂钩,那么制度执行的效力就无法体现。很显然,没有回报的制度显然不会得到关注和重视。


有制度不执行,公司谈何执行力?别让制度真的成为“稻草人”


02有制度不执行的危害是什么?


培根说过:“制度不执行,比没制度危害更大。”

1、造成员工对制度的信任缺失

  • 有制度而不执行,破坏的是制度的严肃性,势必导致员工对制度的信任缺失,将不可避免地存在制度执行的障碍。
  • 制度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某项制度执行的缺失,必然导致其他制度执行的不到位,会加大整个制度体系执行的难度。

2、导致企业规则体系的衰竭

一项制度的执行到不到位,不仅关系到这项制度本身,而且影响着整个制度体系,甚至企业的整个运营规则体系。

一旦企业的运营规则体系出现问题,必定会造成企业竞争力的弱化和运营成本的增加。

3、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如果企业的制度体系失效,容易导致缺乏行为准则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出现一些所谓的潜规则。

而这些潜规则,将在企业运营中呈现出很多反向作用,最终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4、加大风险控制的难度

制度的作用,正是为了有效地防范风险。如果企业缺乏制度保证,必然导致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各个流程出现漏洞和风险点,对企业的风险防控必然带来很大的难度。


有制度不执行,公司谈何执行力?别让制度真的成为“稻草人”


03如何有效地强化制度的执行力?

关于制度的执行,在鲁克德《胜在制度赢在执行》一书中提出,要用“强化”代替“墙化”。让各种制度上墙,目的是为了让人们熟知制度的内容,更好地执行制度。但问题在于,有些制度上了墙就成了摆设,所以应该用“强化”来代替“墙化”。


强生公司总裁拉尔夫.拉尔森说过:“如果不能被付诸实施的话,再周密的计划也是一钱不值。”

制度的执行同样如此,如果有制度而不执行,不仅发挥不出制度的效力,而且影响到企业的组织运营。

在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的《执行》一书中明确提出:“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


如何强化执行力?

《执行》书中提出:“执行的核心在于三个关键流程:人员、战略和运营。”

1、人是强化制度执行力的关键

在《执行》书中,提出人员流程作用的发挥,主要建立在以下几个要素之上:

  • 与公司战略规划及其各阶段目标的联系;
  • 通过不断改进 、继承深度分析和减少挽留风险,为公司提供完善的渠道;
  • 决定应当如何处理那些表现不佳的人;
  • 改变人力资源部门的任务和运营。

(1)管理者是制度执行的核心

在企业中,管理者往往起到“头雁效应”,对制度执行的影响力较大。作为企业的组织者和制度的制定者,管理者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都会成为企业其他成员的行为标杆。

管理者在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先行”作用,犹如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一般,能够加快制度实施的过程,提高制度实施的效率。

管理者对制度执行的程度和力度,直接影响着其他人员对制度的执行。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不仅自己要有执行力,还要使企业整个组织具有执行力。

(2)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有令不行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存在着“特权思想”。把制度当作一个弹性的工具,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搁置一旁。

执行制度决不能有例外。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最大好处,就是凸显了制度的严肃性。因为制度是用来被执行的,这是它存在的唯一理由。

(3)建立制度执行效力的考核奖惩机制

强化制度执行,不能仅是纸上谈兵,要付诸于实实在在的措施。要建立制度执行的考核奖惩机制,特别是对违反制度的更应予以处罚。


有制度不执行,公司谈何执行力?别让制度真的成为“稻草人”


2、将执行渗透到企业的战略实施当中


任正非说过:“企业经营要想成功,战略和执行力缺一不可。执行力是什么?它是各级组织将战略付诸实施的能力,反映战略方案和目标的贯彻程度,许多企业虽然有好的战略,但因为缺少执行力,而最终失败。”

不难看出,任正非认为企业失败并不是战略的问题,而是执行力的问题。而要确保强大的执行力,重点就在设计好制度体系,培训员工认知企业的执行要求,以此培养团队的执行能力。

无论企业战略的具体内容如何,基本目标都非常简单,就是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制度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是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完成。一份符合实际的战略计划,实际上就应该是一份行动计划。

将执行渗透到战略的实施当中,既使制度执行有了明确的目标,也能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1)围绕战略目标来强化制度的执行

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是龙头、是引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是围绕着企业的战略来进行的。

在围绕战略来强化制度执行中,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 企业能否执行这项战略?是否需要调整
  • 执行中如何保证阶段性目标的衔接和延续
  • 通过制度的执行过程,发现企业目前面临着哪些主要问题
  • 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哪些制度

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度的执行及时发现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起到完善和互补的作用。

(2)制度执行应该渗透到企业文化中


《执行》中指出:执行并不是移植到组织中的一个项目。集中于执行不仅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还应当是确保建立有意义的文化变革的一种方式。

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制度,不仅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部分,更是企业文化推广的重要手段。

企业文化是人的自觉行为和自我约束,它通过控制人的思想,最终控制人的行为。因此,要保证制度的可执行性,就要建设企业的执行文化,将制度执行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

(3)围绕战略实施完善制度的配套性

制度的配套性是制度体系的效率所在,是制度执行力的有效保证。

每项制度都是不可替代的一环,因此,每项制度执行力的破坏都会影响到整体。

因为,制度之间必须相互支撑,形成整体,特别是对制度之间接口的处理,往往是制度配套性的关键。要让战略实施的过程没有盲点,就必须解决好制度之间的配套性关系。


有制度不执行,公司谈何执行力?别让制度真的成为“稻草人”


3、运用“STAR法则”,对制度执行全流程进行管控

舒尔茨认为:制度的功能就是为经济提供服务,每一种制度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经济价值。


制度的执行性是制度的基本特征,不能执行的制度,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还会导致制度体系的损害。

整个制度执行的流程,我们可以运用“STAR法则”来进行。

STAR法则是情境(situation)、目标(target)、行动(action)、结果(result)四个部分组成。


我们可以这样设定:

  • S:制度制定的背景。比如说,公司创立之初需要制定制度、公司为了推进某项具体工作需要制定相关制度来保证等。
  • T:需要制定哪些制度。比如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业务推广制度等。
  • A:应当采取怎样的行动来执行制度。如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跟踪督查、将制度执行与完成业绩考核挂钩等。
  • T:最后的结果如何。对最终制度执行的情况和结果进行评估。


由此可见,制度执行的过程,应该注重制度设计、制定、实施以及执行结果反馈等整个流程。

  • 在制度设计之初,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制度的执行性,包括制度整体框架的搭建、制度体系的设置,制度体系的执行实施等环节。
  • 制度逐步展开的过程本身,就是制度执行的流程。制定出制度,就必须不打折扣地贯彻执行,落实到执行层面上来。
  • 提高制度执行力,不能局限于执行了,更要注重执行结果。
  • 制度只有得到执行才能发生效用。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否则制度就会形同虚设。


有制度不执行,公司谈何执行力?别让制度真的成为“稻草人”


结语:

制度的执行力差,一直是企业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有制度而不去执行,或者是无法执行,那么制度也就真的成为了“稻草人”。

本文重点围绕制度执行的问题,从3个方面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对策:

  • 为什么制度难以执行?
  • 有制度不执行的危害是什么?
  • 如何有效地强化制度的执行力?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解决制度执行上存在的问题,从而强化制度的执行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