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沒有快樂工作,原來是因為園長做錯了這些事

郝老師 好園長

幼師沒有快樂工作,原來是因為園長做錯了這些事

幼師沒有快樂工作,原來是因為園長做錯了這些事


管理的關鍵在於能否有效調動起教職工的積極性。從瞭解和分析教師的積極性的原動力——需要入手,通過情感融合、成就激勵、專業成長等有效的管理手段,滿足其合理要求,喚起每位教師的內驅力,激勵教師潛質、潛能的發揮,是一條有效途徑。


西蒙曾說:“管理工作的關鍵在於領導者,領導藝術的核心在於激勵下屬積極主動地工作。”幼兒園的管理者要隨時瞭解教師在想什麼,有哪些需要,根據教師的需要特點與實際情況,最大限度地滿足其合理需要,從而激發積極性。


一、優化幼兒園人際環境

幼師沒有快樂工作,原來是因為園長做錯了這些事


首先,優化幼兒園的人際環境,管理者要注重運用情感的管理手段。


情感是人進行活動的心理動力源泉。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必須以情感為媒體。因此,管理者在管理過程應善用情感藝術,以此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做到坦誠相見,平等對待,做教師的知心朋友。


清楚地瞭解教師的心理需要,真心實意地去尊重教師,用情感手段激勵他們熱愛事業和幼兒;用情感的力量溫暖人心,體貼、關心、幫助教師解決生活中的困難;用誠摯的語言給予教學上的指導;用商量的口吻安排工作;做到以情動人,以愛換心。


比如,園所可為教師舉辦生日聚會,加強情感溝通,讓教師把幼兒園當成一個大家庭。此外,還可通過提供早餐、工作餐等舉措,使幼兒園中的每個成員“被愛”、“被關懷”的需要得到滿足,使教師體驗到集體的溫暖,感受到他人的關愛。同時,管理者還要注意團結與自己意見相左的教師,要有容人之短的雅量,要避免任何容易削弱集體戰鬥力的矛盾發生。


幼師沒有快樂工作,原來是因為園長做錯了這些事

其次,優化幼兒園的人際環境,管理者還應注重建立和疏通信息溝通渠道。


管理者要能用人所長、委職放權,相信教師能夠負起責任,完成任務。如果處處監督提防,不敢放手,大事小事必須由領導“拍板”,則不利於激發積極性,容易造成壓抑緊張的氛圍。此外,管理者與教師都能充分做到相互溝通,相互瞭解,讓每個教師都能充分表現自己,能有機會表達自己意見和建議,建立起“人和”、民主的氛圍。


二、用“成就”來調節、指導教師行為


每一位教師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但這不僅僅依靠個體的主觀努力,更需要外界給予他動力,給予他一個實現自我的“環境”。


1.引導教師樹立正確成就動機。


目前幼兒教育普遍存在成就感較弱的心理。一項調查顯示:52.5%的教師認為自己任教以來沒有取得“什麼成就”,在認為自己取得“較大成就”的46.25%的教師中有43.75%教師對自己的成就“較為不滿”。這種不滿意感,往往會引發沮喪、緊張等情緒,不利於園所工作的開展。


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優勢,如有的教師善長某一科教學,有的心靈手巧,環境創設總別具匠心等。一個人只有在自己的創造優勢發揮中才能充分顯示其才智,實現其應有的價值。因此,管理者要根據每位教師的的不同能力、性格、經驗等,幫助她們正確分析,因勢利導,使她們的“成就需要”既符合時代要求,又符合個人的實際情況。做到目標高低適中,易於實現,以使教師產生成功感,增強自信心。


2.創設成就舞臺,鼓勵創新成才。


在日常的工作中,管理者要正確對待各位成員,特別是青年教師,注意她們的自信心、自覺性等個性品質以及競爭意識、創新意識、不斷進取精神的培養。可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的優質課、教學論文的評選活動,有計劃地安排各種公開課、觀摩活動,進行自我激勵。千方百計地為青年教師架設舞臺,扶她們上臺、入室,促使他們不斷成熟,儘早脫穎而出。對有較高成就需要的教師,可根據她們的意向安排到有一定挑戰性、開拓性的崗位上,讓她們在改革實踐中能較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實現其創造、成就的慾望。


3.幫助教師樹立自我超越的意識。


“自我超越”是指一個人能夠拓展個人才能,具有創造的意識和能力。具有自我超越品格的人,能夠把學習當作一種責任,看成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斷實現他們內心深處最想實現的願望。幼兒教師面對幼教改革的新形勢,需要儘快轉變觀念,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樹立學習的意識,在工作中不斷完善自己的專業素養。幫助教師樹立、挖掘自我超越的意識,是創建“學習型幼兒園”的前提。


三、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園長帶頭,樹立榜樣。


作為幼兒園“工作的組織者,環境的促進者,改革的領導者,外界的聯絡者,人際關係的協調者”,園長必須有比普通教師更豐富的知識,更深邃的思想,更高的境界,必須站的高、看得遠、想的深。因此,園長不僅要學專業知識,還要學管理知識;不僅熟知幼教理論,還要掌握人際關係藝術;不僅懂法律,還要懂經濟。園長的眼界決定了幼兒園的境界,因此幼兒園園長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學者型園長。


2.促進教師間的交往與對話。


在目前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的形勢下,個體學習中個人思維的侷限性和模式化傾向的特點,使得個體獲取的知識十分有限。同時教師的反思性和行為,除了依靠專家的指導外,還需要其他教師的指點與支持,只有建立與他人的合作交流,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幼兒教師在團體學習中應注意:


(1) 樹立開放的心態,勇於面對事實真相,敢於承認自身的不足,與同事坦誠相待,共同發展;


(2) 尊重同行,應有“不恥下問”的好學態度,多向同行學習,多參加研討會,或與他人結成學習對子,借鑑他人的經驗來完善自己;


(3) 充分利用網絡學習,實現跨時空區域、跨學科的資源共享。


3.為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創造時空條件。


專業化的幼兒教師不僅需要教育學、心理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有關幼兒發展的各類專門知識,還需要一定的教育藝術、教育智慧以及熟練的互動策略和技能技巧。幼兒教師專業成長道路還很漫長,幼兒教師成長的任務還很艱鉅,因此,幼兒園應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創造時空條件,保證時間。


幼兒教師的工作忙碌又辛苦,從幼兒早上來園到下午離園,教師的神經因幼兒的安全問題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再加上教師繁多的案頭工作,使教師根本沒有時間多學習,因此,必須改革幼兒園的工作模式,建立靈活的時間表,實行“彈性管理”,使幼兒教師主動地根據每天活動的性質、內容、方法及形式,創造性地安排時間 創造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