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三萬人就能威震華夏?關羽的水淹七軍到底有多猛?

愛讀三國的朋友,如果是心繫劉皇叔那一派的,大多是喜歡從漢中之戰到水淹七軍的章節,畢竟此處是蜀漢政權最為高光的時刻,那種感覺就像劉備關羽馬上就要定王業,許昌百姓快要“簞食壺漿,夾道歡迎”了。

雖然不排除演義中誇大的成分,但在正史《三國志》中的描述中,的確用到了“威震華夏”來形容關羽水淹七軍的戰果。考慮到再實際的歷史中,關羽鎮守部分荊州的兵力不過三萬左右,而出兵攻打樊城時也只有一萬五千有餘,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曹魏,又怎麼做得到威震華夏呢?

憑藉三萬人就能威震華夏?關羽的水淹七軍到底有多猛?


要講這個故事,得先看看樊城之圍的背景。

艱苦卓絕的漢中之戰

自赤壁之戰以後,按照諸葛亮的說法,天下三分的趨勢已經很明顯了。劉備集團在隆中對的指導下開始了對益州的兼併戰爭,孫權也開始在合肥和南郡一帶不斷嘗試武力突破口,曹操回到北方後,先後平定西北的馬超韓遂,又招降了漢中的張魯,面對孫劉的擴張趨勢,曹操作出了下列軍事部署:

首先是東線以張遼、樂進、李典為首,以合肥為中心,防範孫權。216年合肥之戰後,曹操留下夏侯惇駐守居巢,並統領張遼、臧霸等人繼續防範孫權。

憑藉三萬人就能威震華夏?關羽的水淹七軍到底有多猛?


然後是西線,以漢中為核心,由夏侯淵為總指揮,率領曹洪、曹真以及張郃、徐晃等人據守此處,以防範劉備的行動。

憑藉三萬人就能威震華夏?關羽的水淹七軍到底有多猛?


最後是中線的襄樊一帶由曹仁駐守,後來派遣于禁和龐德率軍援助曹仁,以備征討關羽。

可以發現,曹操在戰線安排上時別有用心,將宗室中掌權者和麾下五子良將完美結合,分佈在三個防線,意圖進可取天下,退可守老本。

佈局是完美的,想法是美好的,可偏巧西線出了差錯。

公元217年,劉備使大將張飛、吳蘭、雷銅攻入武都郡,拉開了漢中大戰的序幕。

218年,在張飛等人被曹洪擊退後,劉備親率大軍出兵陽平關,準備奪取漢中。

在得知劉備的動向後,曹操也於當年率大軍親赴長安,準備隨時支援漢中戰局。

在夏侯淵和張郃的堵截下,劉備和夏侯淵對峙了一年。隨後在219年,劉備突然發動攻擊,夏侯淵在與劉備爭奪定軍山時被黃忠意外斬殺。由此曹魏西線幾近崩潰,曹操親率大軍殺奔漢中,試圖通過和劉備決戰來挽救此次軍事失利。

然而劉備只是不斷的據險而守,規避戰事,跟曹操玩起了消耗戰。

憑藉三萬人就能威震華夏?關羽的水淹七軍到底有多猛?


由於曹操此次在西線安置了曹魏近半數的軍隊,所消耗的軍資巨大,迫於經濟壓力,曹操選擇放棄漢中,退守長安。為了削弱劉備的力量,特意將漢中的十數萬百姓全部遷到關中,只撇給劉備一個空城。

在曹操撤退的同時,劉備火速兼併漢中,為了擴大戰果,劉備軍又拿下了上庸。

不過因為人口和經濟的問題,此時的劉備已無力再戰,為了保住漢中的軍事地位,劉備只能遷走周邊的百姓來填充漢中的人口。

而在長安,仍有數十萬大軍正虎視眈眈的盯著劉備,隨時準備奪回漢中。

在此壓力下,劉備只得派遣關羽出兵南郡,以緩解漢中的壓力。

天公作美的威震華夏

早在219年初曹操坐鎮長安之際,為了使劉備首尾不能相顧,曹操派出曹仁坐鎮襄樊,對關羽施加壓力,並趁機征討。

恰好五月曹操從漢中退兵,劉備便使關羽出兵,不求能不能拿得下襄陽和樊城,只要能分擔壓力就好。

這邊曹操得知關羽出兵,便派遣于禁和龐德率大軍協助曹仁。

憑藉三萬人就能威震華夏?關羽的水淹七軍到底有多猛?


雖然沒有詳細的記載表明曹操在襄樊一帶駐紮了多少人,但可以肯定是,是關羽的兩三倍以上是有了。

怎麼看關羽都輸定了,偏巧那年雨水太大,大到江水漫過了河堤。

更巧的是,于禁和龐德的大軍卻又駐紮在低窪的谷地,離著河堤咫尺之距。

那還等什麼,直接放水淹就好了。

於是關羽軍掘開河堤,放大水淹了曹軍。

而這一衝,就把曹魏的中線主力全給衝沒了。

《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列傳》雲:

“秋,大霖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此役之後,曹魏的整個中線,就只剩下龜縮在樊城的曹仁帶著幾千殘部,而樊城之後,曹操一時間將沒有機會可以調度大軍來征討關羽。

憑藉三萬人就能威震華夏?關羽的水淹七軍到底有多猛?


從書中可以看出,當時關羽大勝的影響力,已經使得中原一代的土匪開始爭相歸順,準備隨時配合關羽作戰。

而曹操當時的反應是“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要不是司馬懿和蔣濟等人阻止,曹操真的跑到鄴城躲著也說不定。

不只是曹操,就連當時駐守在樊城的曹仁也想溜杆子逃跑,幸虧滿寵極力阻攔,說:

“山水速疾,冀其不久。聞羽遣別將已在郟下,自許以南,百姓擾擾,羽所以不敢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後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復國家有也。君宜待之。”

從滿寵的話中,我們可以發現,當時中原地區的百姓和士族已經開始紛紛擾擾了,甚至影響到了曹魏在河南地區的統治。

“九月,諷潛結徒黨,與長樂衛尉陳禕謀襲鄴;未及期,禕懼而告之。太子丕誅諷,連坐死者數千人,鍾繇坐免 官。……操亦以(楊)修袁術之甥,惡之,乃發修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收殺之。”

“陸渾民孫狼等作亂,殺縣主簿,南附關羽。羽授狼印,給兵,還為寇賊,自許以南, 往往遙應羽,羽威震華夏。”

鍾繇罷官、楊修被殺、孫狼造反,都反映了當時中原地區的混亂景象。

如果關羽突破樊城,憑藉當時的影響力,以及曹魏空虛的中原,關羽可以短時間內很輕易的突破到許昌,並和城內的保皇黨合力拿下許昌城,迎漢天子到劉備的地盤,從而在法統上戰勝曹操。

可以說,水淹七軍給曹魏造成的損失、危害和影響,堪稱曹魏歷史之最。由此說此次關羽“威震華夏”,並無不妥之處。

一時的威震,卻難抵實力的差距

在司馬懿等人勸住曹操之後,冷靜下來的曹操馬上從長安跑回洛陽,並且急調東西兩線的兵力趕赴樊城去攻打關羽。

首當其衝的便是五子良將的徐晃,而曹操本人也帶著曹洪緊隨其後。

為了保險起見,曹操還從東線分別抽調了夏侯惇和張遼,並與夏侯惇會師摩陂。

本著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拿下關羽的心態,曹操還採用了司馬懿的建議,派人去東吳聯合孫權,同曹魏一起對關羽實施夾擊戰術。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歷史上關二爺的武力值或許是三國第一,但是論行軍打仗的能力,怕是和曹魏的二號人物夏侯惇不相上下。因為從九月淹七軍,到十一月徐晃兵至,一共兩個月的時間,以六萬人(荊州駐軍3萬,于禁降卒3萬),愣是沒有把已經被大水泡過、城內兵力不足5000而且人心惶惶的樊城拿下(南宋和蒙元的襄樊之戰起碼是旗鼓相當才打那麼久,關羽這次是絕對優勢)。

而後在面對以新兵為主的徐晃時,又被徐晃用計擊敗,反倒成就了徐晃“周亞夫之風”“功過孫武”的稱號。

憑藉三萬人就能威震華夏?關羽的水淹七軍到底有多猛?


再之後,曹操的大軍已經在摩陂會師完畢,兵力已經遠遠超過了關羽。眼看勝利無望,關羽也就退兵回師了。不過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因為自己曾經一時傲慢得罪的孫權,卻在荊州空虛時拿下了南郡,斷了關羽的後路。讓這位剛剛登上人生巔峰的大將軍又頃刻落入人生低谷,並且就此完結了。

不過雖說關羽最後敗了,卻也不能掩蓋他曾經一時“威震華夏”的功績,冥冥之中,自有公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