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调音师》?

电影锦鲤


首先想要说的是,之所以选择这部电影作为这期的影评是因为《调音师》的无限反转!当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只想说,很精彩,很有智慧。

作为一部能引进中国的印度电影,首先这部电影就一定是得到了众多人的认可的,尤其是这部电影的前后呼应,伏笔的设置都是十分的精彩和值得认可的。

“生命是什么,生命离不开肝脏。”令人费解的一句话却在后面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本片的开头便埋下了伏笔,一个人在用枪打一只“盲兔子”,这里的“盲兔子”在后面我会给大家解释,也是有寓意的。

之所以取“调音师”这个名字作为电影名字,是因为这部电影是根据法国一部很有名的微电影改编的,为了表达尊敬,就引用了该电影的名字。这个在电影中也有致敬,那就是阿卡什家钢琴上的照片。

电影前面还是在祥和的钢琴声中开始的,阿卡什为了感受不一样的世界,提升钢琴演奏水平,装成盲人。

这里我们长话短说,由于一次意外阿卡什与苏菲结识,并在她父亲的餐厅谋得钢琴演奏的兼职,也就正好碰见了引起这一系列故事的开端,一名很有名的影星普拉默·辛哈,并被邀请去给其妻子西米弹琴庆祝结婚纪念日。(让我们再来见见这位可怜的人)

但是当我们倒霉的假盲人阿卡什去他家中演奏时,却意外发现这位影星的尸体。(死因是因为撞见妻子和情夫在偷情)

请注意,这是电影恐怖的刚刚开始,你可以说杀人很恐怖,但是,这部电影更恐怖的却是人心!

为了不惹来杀身之祸,阿卡什就是这样看着西米和情夫处理尸体。

对于盲人来说,白天和黑夜没有区别,仔细听就会发现每种声音里都有音乐。此时的阿卡什也许更希望自己是一个盲人吧。

更讽刺的是,认为他是盲人的两人居然就这样在阿卡什面前演着戏,这在阿卡什这个明眼人看来是一种极大的讽刺了,这里也是第一次让大家看到了人性丑陋的一面。

而这个录音机中的声音是昨天普拉默给妻子录视频时候的声音,这又是一种讽刺。虚伪的人性暴露无遗。

这双沾满红色酱汁的是否就预示着第二天就会沾满丈夫鲜血的手呢。想到这里,令我看的是瑟瑟发抖啊!

就这样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阿卡什离开了西米家,便直接去了警察局。这里是电影唯一的几处凸显人性善良的地方,阿卡什没有选择事不关己不管不顾的态度,而是决定去警察局报案。但是这里迎来了本电影的第二处反转!

是的!警察局局长就是西米的情夫。你能想到吗?当你得知你要举报的杀人犯是警察局局长的意思是什么吗,那就是警察局解决不了这件事。

这里也是一种讽刺,讽刺的是当时的官员仗着自己位高权重而为所欲为的状态。

阿卡什只能改口说怀疑自己的猫被谋杀,但是局长却也起了疑心,开始了对他的试探。这里我想说的是,阿卡什阁下!您的心态真是太好了,冷静得出奇。

当得知局长就是杀人凶手之后,阿卡什选择了忍受,不再去想着举报,只求保全自身的方法。因为当时的印度制度黑暗,不是一个盲人就可以与之抗衡的。

但是我们的下一个倒霉蛋,出现了。

这个老太太是电影中极少的一个正义人物,但是真的得罪了她惹不起的人。当西米认识到老太太可能坏她事儿的时候。便······

说来也奇怪,这一幕杀人事件,又被我们的阿卡什看见了。

可以说对于阿卡什来说,前面的装瞎是为了感受生活,那么从他目睹两次杀人现场之后,他装瞎就变成了避免那可怕的杀身之祸了。

对于西米来说,杀了一个人之后就要不断的杀戮来掩盖罪行。这也是电影恐怖的一个点。

此时西米已经开始怀疑,为了验证阿卡什是否是瞎子,套路百出。或者说,是为了使阿卡什真正成为盲人才会万无一失!

果然,将阿卡什诈了出来。不得不说,这个女人真是蛇蝎心肠。

是的,她真的把阿卡什弄盲了。而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事情等待着他。

高能预警!这里开始阿卡什开启疯狂被欺负副本。局长到家中杀阿卡什灭口。其实杀人并不恐怖,真正恐怖的是这两个杀人凶手在伪装面具下丑陋的人性啊。

逃出去的他又被黑心人抓起来要卖他的肾。这些人为了利益甚至不惜伤害或者说是杀死一个善良的盲人。可见利益会使人迷失自我,甚至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但是这里,我想说的是,宗教信仰有时是可以救命的。阿卡什凭借着之前的记忆使他们相信有更大的利益可以获得。于是与他联手抓住了西米。

虽然是支线,但是很有必要说的是,那个警察局长在做交易的时候,被困在了电梯里,应该是挂掉了。也是恶有恶报,罪有应得了吧。

通过化验发现西米的血型正好匹配酋长女儿,卖掉西米的肾脏可以赚很多钱。这里医生的话也点了电影前面的一个伏笔。不过这一切也是为了利益,是更大的利益。

这里就跳转到了两年后,欧洲。

在这里苏菲遇到了阿卡什,在这里听着阿卡什讲述着后面的经过。

很明显这是假的,是阿卡什编的,因为前文阿卡什他们已经经过了这棵树,并没有停。

邪恶医生下车给西米打镇定剂,被西米杀死。西米让阿卡什下车,准备掉头撞死阿卡什。结果!

前文最开始的“盲兔子“凭空出现”与车碰撞,人车俱损。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阿卡什编的,或者说是他希望别人知道的情节。他认为的一切最终应该得到的因果报应。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当电影的最后一幕阿卡什随手把挡路的易拉罐用拐杖打飞时,电影便戛然而止。可能大家会说没有结局的结局就是最后的结局。但是,我想说,结局已经告诉大家了。

阿卡什恢复了视力,医生也没有死,只是按照之前说的将西米卖掉,摘了眼角膜换给了阿卡什。

这根拐杖上的兔子头的眼睛也是健康的也暗示着阿卡什的眼睛恢复了光明。他其实是把自己比做了那个“盲兔子”,也是前文对后面的一个铺垫。是认为自己其实是应该像那只兔子一样惩罚西米!

但是,最终却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为了恢复视力而听任医生卖掉西米的肾脏并摘除眼角膜。

其实阿卡什并不想伤害西米,因为他已经认错,并且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但是当西米掉头想要撞死阿卡什时就已经触碰到了底线,这也是阿卡什在想象中惩罚西米的原因,因为这样的她,无论结局如何,都不应该得到善终。

整部电影讽刺的就是人性的黑暗,整部电影除了男主没有一个好人,可以算得上是全员恶人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我们清楚明白地看见人们在利益和更大的利益面前,所作出的选择甚至是丧尽天良的丑陋行为。

无限反转的魅力也就是这样体现出来,让观影者沉浸其中,心跳不断加速,为主人公担心的同时,也不断审视着一个又一个黑暗的人心······

致敬伟大的导演——斯里兰姆·拉格万


夢魂影视V


悬疑,极具现实主义色彩,深刻探究生活本身。

这就是《调音师》,人性和利益在此论证,猎人与猎物的身份得到最大的转换,没有单纯的好人,善意引发的可能并不是好的回报,只会是更大的罪恶或者是被卷入深不见底的漩涡。

植根于生活本身,去论证生活,一部值得反复观看的影片。

男主是一个盲人钢琴师,但墙上的漫画,准确抓住爆米花,这些都在侧面告诉观众他是在装盲。

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更加专注于音乐,追求更多的灵感,沉浸于音乐的世界而装盲,实则是为了获得诸多便利,同情心会在盲人的身上尤其鲜明的体现,政府的补助,更多的小费,励志人物的代表,甚至是美人的喜欢,这一切都是这个眼盲所带来的。

这时的他,也许只是有些小心思,但善意并没有泯灭,至少当他撞到谋杀案件,不是选择无视,而是去报警,希望有着公正的处理。

如果一切按照平和进行,也许凶手最终落网,正义得到弘扬会是最好的结局。

可本片的魅力就在于反转,罪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特质,由于底线和原则的存在将其控制,当个人无法抑制,它就会冲破束缚,吞噬周边的人同时毁灭自己。

西米会冷静地杀死自己的丈夫编造录音,甚至嫁祸他人只是为了谋夺财产。

普通市民在利益的面前会换成另一副面孔,组织差点将男主的肾取走。当自己伸出罪恶之地,善意会被磨灭,而人本身会成为罪恶的最大制造者。

从猎物变成猎人,只需要一瞬间,将自身的善意抹灭,也只需要一瞬间。

与医生的谋划,结局的兔子都在暗示一个道理,他从盲变成不盲,付出的不过是他人的眼角膜。被他人操纵生活反过来成为利益的操纵者。人性是可以被打破并且重建,表面上温和软弱的人,可能会有着更深的恶意。

弱小且没有伤害的兔子被众多人利用甚至差点付出了生命,当食草性动物的利齿咬住他人的咽喉,意味着身份的转换,伤害终将被反噬。

准确来说,最后的男主,早已不是好人的象征,他的善意在这一过程中被磨灭,他的黑暗与曾经的那些人并没有什么不同。

只是这次胜利者是他,而下一个反叛者还不知身在何处,形成了一个可怕的循环。

肾脏,是活着的象征,但也是死亡的代表。

生活中其实就是一种利益,利益面前,人的行为不同,决定他们的结局有所不同。

似乎所有男主遇到的人都以利益为先,他们会为了金钱显露出真正的样子,没有同情心也不会帮助别人。善良这种最为宝贵的存在就在在获取的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被毁灭消失了。

全片都在对欲望和利益进行探究,用尽各种手法。

结尾的最大反转则升华了这一理念,我们一直将男主看作是善良的,也许他为了获得同情有着小心思,但至少比起那些罔顾人命的人内心还有着坚持和善意。

但最后用盲杖精准的踢开瓶子,则让我们想到,我们最早以为的善意那真的就像表面那么简单吗?两者最后已经交织融合在一起,早就不是用言语能够解释。若生活给予大家的满是疮痍和困苦,也不能因此痛恨和毁灭,光明总会在你不知道的角落一直都在守护你。

黑暗主义的电影,更加论证了正义的需求性,人生在世,请务必善良。


影视控


一部包裹着悬疑与黑色幽默外衣的政治现实隐喻片。称赞本片,不是为它的悬疑表象,而是为它在政治正确这个大帽子威慑下的良心与勇气。


关于“调音师”的片名。这一翻译很恰当准确地照应了影片要传达的寓意,因为这部片子是一部以悬疑和黑色幽默为表象,实际上描述导演眼中欧洲乃至整个西方面临的政治现实(族群间的冲突与危机)。调音师指的是对音乐的调子和主题进行更改和转换的意思,比如通过变化演奏的手法,将一首主题可能很阴暗的曲子演绎的听上去很阳光。这个名字一语双关,一方面指男主本身通过一系列的谎言、伪装,将自己从始至终没变过的世俗至极的价值观转换成了一种看似文明的东西(钢琴演奏、言必称咖啡);另一方面则宏观地指表面上融入现代西方世界的某些族群实际上根本没有改变核心价值观,只不过是通过“演奏”修饰了自己的外表,故也是一种调音师。

《调音师》中的男主习惯伪装成盲人,尽管他声称是为了寻找艺术灵感,但是实际上从影片可以明显看出他更看重一系列的世俗利益:至少他以此弱者和需要帮助者的形象为他获得了一个廉价的安身之所(难民、移民)。即使真的为了艺术,主角的主张也可以翻译为“健康”状态下的艺术不及“病态”下的艺术,这显示出的是极端浪漫的一定要在别处才能生活的腔调,回应苏菲对作品的赞美时,他说总觉得有欠缺(换言之,他认为现实已有的事物总是不够好的)这里影射了闪族世界观或者说诺斯替式的价值观。他的宠物是一只猫,并且可以用主人的餐具,也就是说猫作为宠物被视为洁净的。他的身份是象征“文明”的钢琴演奏者,待人接物,尽管毫不真诚高度戒备甚至带着恶意,但是他言必称“咖啡”——另一种文明的象征。

在苏菲(西方苏菲主义)的帮助下来到了餐厅,开始过上了日渐富足的生活。在充满爱情般甜蜜幻想的时候,时不时暴露出的马脚也会被人熟视无睹,这种时候的偶尔破绽暴露出主角已经逐渐不屑于再过多防范,这不代表他不能装的惟妙惟肖——在几次尖峰时刻男主的演技真可谓登峰造极。片中几个主要人物:男主、苏菲(后面再着重解释一下)、淫妇、奸夫、邪恶诊所一家人在核心价值观上没有本质区别,或者说苏菲略有一点不同,因为她象征着一种西方的幻想。他们的价值只有世俗利益,彼此之间欺骗以及不信任(奸夫夫妻之间、诊所一家人人之间、男主和苏菲之间、男主和淫妇之间),片中唯一相信过主要人物们的只有老太太(基督徒)和孩子(为了利益与他们作生意),结果是衰弱的老太太去见了上帝(明明觉得对门这个邻居可疑,却在对方需要帮助时仍然施以援手,这个老迈的欧洲老妇人啊~),没记性的幼稚儿童(指在一旁早就怀疑并看透男主的真相却总是想着同与男主一样的人群做交易牟利的人,你可以想成是一些鼓吹多元化或者圣母心以牟利的政商)被抽了两次嘴巴。

男主没有被割肾,并不是因为湿婆显灵,而是他所说的让诊所一家人了他以前不是盲人,从而相信可以利用奸夫淫妇杀人的事实来敲诈一千万。男主最后选择了卖掉器官给中东酋长,他的价值观本来就和诊所大夫所说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一样。关于兔子的谎言显然已经重复了很多次,兔子在某些宗教传统文化中可以取不洁的女人这一层寓意,也是隐喻淫妇被牺牲掉。出人意料却又情理之中的是,苏菲居然赞同实际上男主采取的做法,这也就暗示了苏菲和包括男主在内的主要任务都是同一类的人。更值得注意的是,男主梦想着来伦敦,并且实现了这一梦想,他继续着他从未变过的价值观,用他伪装的面目在西方世界里如鱼得水,甚至他那带着个人传统风格的音乐在幽暗环境的酒吧中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欢呼,在结束演奏后,居然还有一个握手(右手)的仪式;而苏菲则交了欧洲男朋友,已经可以看做会扎根在欧洲,当然,带着和男主同样的价值观。他们最终都来到了欧洲。实际上苏菲这个名字是很有用意的,它有一层苏菲主义(在某些宗教或者文化中的一种神秘主义)的隐喻,本身它的含义并没有什么不好,主要是指类似于瑜伽之类的灵修的活动或者修炼内在的一些秘传训练方法。但是由于某宗教的苏菲主义和印度古代智慧相互之间的关系,二者经常混在交织在一起,以至于难以分辨。


上个世纪早期开始,由于西方文明过度的物质主义以及理性主义带来的系列社会与生活问题,以不少美国人为主的西方世界开始将来自印度的灵修主义或者类似的一些神秘思想引入以解决自身生活的内在矛盾与痛苦,于是苏菲主义也同样裹挟着趁此机会开始进入西方(你说巧不巧,最早在将苏菲主义传到美国这一过程中起重大影响的也是音乐家,同时是一位苏菲思想家的Hazrat Inayat Khan,此人很早就立志不仅仅在印度发扬灵知主义,而要将宗教思想带到西方发扬光大,你说巧不巧x2,他也想去“伦敦”);而六七十年代那个扯淡的年代里,苏菲主义进一步于美国发展起来,一方面政客幻想以此对抗极端主义,另一方面之前那个原因依旧。片中的苏菲实际上就是持续至今的这一政治与社会现实的化身,只不过在现在的欧洲,像电影一样这种价值观已经几乎不可逆地具身化了。导演的立场是想告诉人们,不要再对苏菲或者原本就是那样的男主有任何幻想了,无论他们表面的举止多么文明,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在他们来的地方是那样,到了他们心心念念要来的伦敦(片中显示欧洲某地)依然如此。最后再描述一下导演狡猾而安全的暗示,故事背景是在印度,留意片中几个明显的提示通过排除法可知男主在内的几个坏人,他们不信基督教(对门邻居老太太),不信佛教(这里没看清,但是镜头特意交代了黄金小佛像),不信湿婆(印度教,诊所一家人可不是因为男主开了天眼,而是因为相信了男主以前不瞎从而想靠男主目睹的凶杀案勒索奸夫淫妇),那么在印度这个背景下,这群人可能信仰什么呢?在此声明,我和导演一样,并没有特意针对任何人,我只是梳理并描述电影语言本身。


好了,如果稍加留心,对宗教、社会、国际政治、历史有一定的常识,相信观众会发现这部片子的暗示与伏笔处处皆是并且安排的自然巧妙,导演很有功力。 最后说一下那个淫妇来试探男主是否真瞎时戴的面罩吧。这个面罩可以看做是致敬《惊声尖叫》,但是考虑一个对这个面罩的一般称呼:Ghost Face.再想想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这句话在21世纪已经和最初时在主语上发生了变化:一个叫做XXX的幽灵(Ghost)在欧洲上空游荡。 这部电影通过精妙的手法与构思躲过政治正确的子弹,旨在击碎圣母心们的一切天真幻想,告诉你冰冷幽暗的现实,从而发出对危机的警告。不要再做那个邻居老太太和小孩了。

最后谢谢大家能看完,我是个新人,希望大家能多多关注,我会为大家推荐更多好电影以及解读细节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