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有哪些菜农民不愿意吃,而城市却卖得很贵很受欢迎?

老梁话三农


我们那边是山区,除了种各种庄稼,蔬菜也是种很多的,除了供人们日常吃,也拿来喂猪、鸡鸭鹅的,而有些菜因为口感、颜色、难剥皮处理等原因,虽然地里种有或者是野外长有,村民们也不怎么吃的,而是拿来喂鸡鸭等家禽,而那些蔬菜反倒是在城里却很受欢迎,而且卖得很贵呢,乡居小菜也是城里生活了几年,那几年吃的蔬菜都是要买的,下面就说说这几种蔬菜:

一、薯叶

说到薯叶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薯叶是薯藤上长的叶子!以前家里种薯藤最多了,因为薯藤特别容易长茂盛,而且都不需要怎么管理,妈妈在家里是养猪的,每天喂猪用的蔬菜都很多,薯藤也是常拿来喂猪的蔬菜之一。

摘过藤的红薯藤再施农家肥,过段时间就长得很嫩了,有时候妈妈也会摘些薯叶来吃,不过薯叶口感比不上当季的其他蔬菜如空心菜、麦菜等好吃,家里人也是很少吃的,而且薯叶叶绿素多,煮熟了吃的时候嘴巴也是又油又沾些绿汁,这也是不喜欢吃薯叶的一个小原因。

虽然农村不怎么吃薯叶,但是在城里薯叶卖得可不便宜,之前在城里去买菜的时候,春季2-3月份这样,薯叶都卖到4块钱一斤呢,而到4月多之后价格就稍微便宜了,2块钱一斤,夏季卖1.5元一斤。

二、木耳菜

在农村,木耳菜也是很常见的野菜,乡居小菜家院子旁边都长很多呢,这种菜也是特别能长的,一小株的长啊长,后面枝节越来越多,特别的茂盛,我不喜欢吃这种菜,村里路边有好多,也没见有人摘来吃,而因为长得太多了,去年我还铲掉了,今年又长好多出来了。

虽说木耳菜是野菜,但也是可以像其他的蔬菜如空心菜、薯苗栽培的,像城里卖的那些木耳菜就是种来卖的,而且价格还不便宜呢,前几天五一假期去城里玩,超市卖的木耳菜是三块多一斤。

三、南瓜藤

小时候妈妈也是种很多的南瓜苗的,可以摘藤吃,也可以留着开花结瓜,吃公花或者吃南瓜;因为南瓜藤及叶子上面是长有毛刺的,剥皮也是比较麻烦的,若是不够嫩的话还特别难剥得干净,所以,村里种南瓜的人吃瓜藤也是比较少的,一般是吃公花或者吃南瓜。

虽然这样,但并不影响南瓜藤的美味,拿来炒五花肉或者猪肠、鸡杂之类的,特别的好吃,在城里,南瓜头也是很受欢迎的,比薯叶贵多了,剥皮成小截的卖五块多钱一斤,若是没剥皮的就两块多三块钱这样,以前在城里,老公买了几次来吃,我有些生气啊,贵就算了,卖菜那些人剥皮不干净,吃起来老老的,而那些没剥皮的小条又老,就没买。

四、马齿苋

马齿苋在农村也是很常见的,是种野菜,农户家里不种来当蔬菜吃的,但有时候也会吃一下;马齿苋也是像薯藤那样越长越枝叶茂盛的,可以扦插种植的,对环境不挑,也容易种;虽然马齿苋的味道有些人不喜欢,但爱吃的人还是有的,有些甚至还特别喜欢凉拌吃呢;我们本地城里的超市就经常有马齿苋卖,不过相对其他的蔬菜,数量少一些,但价格可不比其他蔬菜便宜,5块钱一斤。

在农村,不管是野外生长的野菜还是农民地里种的蔬菜,都是很多种的,或许是菜太多了,而且不用花钱买来吃,吃得比较挑,吃自己喜欢吃的、鲜嫩的;而在城里,人们吃的菜都是要花钱买的,就算一些菜贵点,但有营养、好吃,还是买来吃的。


乡居小菜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在二十岁之前,我对蔬菜的认知一直停留在生我养我的地方,二十岁踏入社会,才渐渐的了解了每个地方的饮食文化以及颠覆了我对蔬菜的认知……

十年前,我从安徽奔波到江苏苏州,来到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地方,一切都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习惯性……记忆最深刻的便是地方饮食……

在我们农村,吃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家常菜,而苏州这个地方吃的却是‘’草‘’,当时在我的思维认证中,他们吃的草在我们农村来说,那就是给猪吃,猪都不吃,当时想想也挺不可思议的……

转眼十年过去了,我在苏州这个城市扎了根,慢慢的我习惯了这边的饮食,喜欢上吃这个地方的‘’草‘’。就比如‘’马兰头‘’,在我们安徽老家遍地都是,却无人问津。每次回老家,看到遍地的马兰头,我总是感叹的摇摇头,这要是在苏州,靠卖马兰头都可以致富了,然而一旁的亲戚朋友总是笑话说,这玩意猪都不吃的,听到他们这样说我竟无言以对,他们不知道在苏州,马兰头最贵的时候卖到十多块一斤。再有就是苏州方言‘’下菜‘’,‘’草头‘’、‘’蒲公英’’等等各种野菜,在我们农村老家也都是无人过问,但在苏州的价位以及人气都是居高不下……

之所以差距这么大,有一部分原因是地方不同,饮食不同导致的。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城里人更注重健康以及菜本身存在的营养价值吧,毕竟现在有很多城里人吃的菜都是各种农药化肥堆积而成的,所以他们更喜欢吃天然的野生菜,不但营养价值高吃起来也更放心……


乡村生活小徐


小时候一直生活在农村,上大学后才走出家去了城市,上大学一般吃食堂感觉菜还是都认识的,工作之后经常去菜市场或者超市买菜才从新认识很多菜,也很惊讶原来这些东西还能上城里人的餐桌,而且还很受欢迎!

一、厚皮菜

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过这个菜,超市里面也叫牛皮菜,大家光听名字也知道这个菜的特点是皮特别厚和牛皮一样。在农村里面,这个是标配的🐷猪草,以前每天下午放学就掰点回来切细了喂猪,所以观念里面这个还是猪草,我也从来没买过。

二、芍尖

这个在农村也是喂猪的,以前我们叫红苕腾腾,用杆来编耳环的。长大后发现这个才还挺受欢迎的,在外面餐馆吃了几次之后,我也加入购买大军,现在感觉还不错!




董小妹儿


在农村,好多野菜随时可以吃到,不是不愿意吃,而是不可以天天吃的,差不多每一味野菜都是一味中草药,要适可而止。只要是适当的季节,在农村只要吃都可以采挖到.

城市生活节奏快,想尝野菜的鲜味只有去买了才可以,因为没有很多的时间去乡下采挖.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有一种野菜都喜欢,这就是马齿菜,我在重庆一个小区门口的一个菜市场亲眼看到只有那么一小把买到3元钱,估计就是半斤的的样子。


南北方有差异,最近老家好多朋友收了蒲公英到重庆的双福农贸市场批发,从去年开始异常火爆。

在北方农村,洋槐花飘香的季节,槐花也是畅销品,不管是蒸了吃,还是包包子,都是一种美味.

槐花说开还没有完全开放时,这会吃起来囔囔的.这里多说一句,我在重庆采槐花吃,门口的朋友都笑我,因为她们不吃,也不知道可以吃.估计是南方野菜多于北方的原因吧。

还有一个是苦苣,学名败酱草,不管你是凉拌,还是和面粉拌在一起,蘸上蒜辣椒都是一种美味,这个野菜生命力特别强,果树地,河滩特别多,从开春一直可以吃到秋天的.

苦菜的叶子形状很多,这是我看到的几种晒干了也可以泡水喝,还是那句老话,吃野菜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来决定的.







南方的野菜就认识折耳根,学名鱼腥草,我看到菜市场随时都有在卖,昨天说去池塘边找找,还没有发现,可能是我不知道折耳根经常长在那些地方吧。

野菜只是调味品,随时尝个鲜还是可以的。其实不管那种野菜,大家都是爱吃的,只要是自然野生,最近两三年,有几个品种的野菜有人在大面积种植,这是迎合了市场发展的需要。现在的农村和城里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了,新鲜蔬菜不管那个季节都可以买到的,吃野菜是人们为了调剂餐桌的味道,隔三差五吃一吃还是可以的。有些野菜季节性很强,像白蒿,还没有正式采挖好多就已经老了,只能当药材用,槐花也就是那十天的功夫.

开了春,农活忙碌起来,都没有专门的时间去挖野菜,不是不爱吃,是没有时间了,城里菜市场门口卖野菜的都是一些年龄大一些的老人们.这是我的看法,个人感觉.


黄晓红果果


本人坐标威海

现在,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农村蔬菜越来越受到城市人的青睐。但凡有亲戚住在农村的城里人,一般都会想搞点亲戚自家种的菜,甚至就连野菜也成为抢手货。

真要说农村不喜欢吃,城里人喜欢吃的,我们这里还真有几种。

1.地瓜叶。

地瓜叶严格来说算不上蔬菜,但在过去最困难的年代,确是很多人的救命菜。不可否认,在那个挨饿的年代,吃一顿地瓜叶下的面条,或者只是单纯的用地瓜叶做成一份凉菜,都可能是一顿美味。但现在的生活已经大不一样,在农村早已经不吃地瓜叶了。我读初中时,我妈一天突发奇想,用地瓜叶做了凉菜让我尝。虽说没什么怪味,但也感觉没什么好吃的。反而在城里,地瓜叶在被农村人采摘、洗净后,竟然卖到好几块钱一斤。

2.莴苣。

在我们这里的农村,基本上很少吃莴苣。菜园里种那么几棵,也就是闲来摘些叶子喂喂鸡鸭鹅。因为在农村,同时令蔬菜的种类很多,莴苣就没人吃。但在城里,莴苣挺受欢迎的,尤其是在火锅店里,而且价格也不便宜。

3.蒲公英。

蒲公英,我们这里也叫婆婆丁,准确来讲属于野菜。但现在也有人工种植的。蒲公英是这几年才流行吃起来的,我甚至在以前都不知道这种野菜还能吃。在农村,蒲公英可以说满地都是,农村人根本就没那心思挖蒲公英做菜。但你如果将挖好的蒲公英摘好,洗干净后拿到城里的菜摊上,还是很抢手的。蒲公英一般是做成菜丸子,有原料的做成豆渣球更好。但我吃这玩意,感觉没什么特别美味的。

不同的地域,饮食习惯也会不同。可能我不喜欢吃的菜,却是你认为的美味,如有说的不好的地方,望各位谅解。


乡山乡韵


车前草和绞股蓝农村很多。记得去年我在药店买了好像不到20块钱的绞股蓝,因为药店的店员说这个东西好可以降压,降血脂听她这样一介绍所以就买了一点,回到姐姐家跟姐姐说叫她也买绞股蓝回来泡茶喝,姐姐一脸嫌弃滴说:“绞股蓝我们这里多滴很,你还出钱买啊?”还有车前草农村田埂上,路边到处都是。不过这两年人们的养生意识加强了,不少人也把车前草挖回去晒干泡茶喝了。


钟祥丽姐


说真的,有很多菜我以前是天天见,但是还不知道能吃。

本人地道的农村人,小时候家里穷,基本是10天半个月都见不到肉星子。

而且奶奶烧菜基本是水煮青菜,油都看不到,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以前那么瘦吧。

每天青菜重样,什么什么小青菜,大白菜,黄瓜,南瓜,空心菜,韭菜,豆角,茄子,

小竹笋,莴笋,萝卜,萝卜苗,芝麻苗,感觉万物捷能吃的感觉。

但是来到城里我才知道,什么南瓜藤还能吃?什么番薯叶也能吃?这些

以前在我们老家都是用来喂猪的。而且南瓜也是我不喜欢的蔬菜之一。

但是来城里才知道,这么多人爱吃南瓜,南瓜藤,番薯叶。

特别是南瓜藤上面有刺一样,咋吃?

有时真的是不懂有钱人的生活啊!


垚垚记事


我们这里秋季很多人种辣椒和这个四季豆,有一次我从外面打工回来,家里没什么菜了,那时候他们在收那个四季豆,我说给我一点吃,我刚刚回来,他说这东西不能吃啊,我说为什么不能吃,种着不是拿来吃的吗?他说这些东西前两天刚刚才打完药,所以吃了害怕出事。

我问他不能吃,怎么可以卖啊?他说卖可以,卖的话,如果今天被老板收走,可能也就是几个月之后才才投放在超市里零售,所以那时候就没什么事了。

其实在那个城市里卖的那些蔬菜啊,水果啊!好多都是打了农药的,所以农民自己不吃,但是在城市里卖的很火。就是这个原因

我是大山强儿,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谢谢


巧写乡村


如今在城市里挺稀奇的菜,在广大农村地区基本上是不作为蔬菜种植的,有的是喂猪的,有的连猪都不吃,坐标重庆农村。物以稀为贵,因为稀奇,加上刻意追捧,城里卖得可不便宜。

1.红薯尖

我们叫红苕尖,农村是用来喂猪的,我也是进城工作之后才见识到可以当菜吃,如今还被炒成了营养丰富还有养生功效的“皇帝菜”。就口感而言,红苕尖有点糙,远不如藤藤菜细嫩,炝炒的话味道不错,比较费油。


2.南瓜尖

南瓜藤的嫩尖,在农村猪都不吃,出于好奇弄来吃过一次,口感太糙,刺食道,太费油,不好吃。

3.丝瓜尖

丝瓜藤的嫩尖,几年前在餐馆吃过,鲜嫩爽口,很好吃。农村是不大愿意摘来吃的,丝瓜本来结瓜率就不如南瓜,藤蔓生命力远不如南瓜,掐尖多了这棵丝瓜就玩完了。


4.牛皮菜

牛皮菜在农村多用来喂猪,偶尔会当作蔬菜,比较常见的是牛皮菜炒嫩胡豆、黄焖牛皮菜,只吃梗不吃叶。质地厚嫩,够芡后口感润滑,味道还可以,但比较刮油。农忙时节油脂消耗本来就大,再刮油就有点恼火了。


5.瓢儿菜

非上海青瓢儿白,是可以长到很大棵的那种,有苦味,用来喂猪的。城里人会喜欢吃这种,因为油水足,肠道会喜欢,口感确实不大好。

野菜这些农村是肯定要吃的,城里人是追求稀奇;农村人是司空见惯,经济不好的时候以之充饥,如今也越来越吃个稀奇了。城里人追捧某些蔬菜,一是出于营养均衡,毕竟肉类食品过重,营养过剩;二是追求稀缺,这也是经济水平提升后的消费升级,即不再单单满足于吃饱本身,还要吃得有趣、吃得与众不同、吃得稀缺。


饮言食语


现在很多城市人都喜欢吃野菜,他们觉得山里土生土长的野菜,比大棚反季蔬菜更加绿色纯天然,所以有很多野花野菜,在农村可能并没有很多人爱吃,但是到了城市却卖的很贵,且很受欢迎。

槐花。进入5月份最受欢迎的当属槐花了,槐花虽说算不上野菜,但是作为花类也是可以做成很多菜品的,而且很多人都喜欢吃槐花,它可以蒸着吃,还可以包好吃的槐花包子。勤快的人就会利用五一假期休息的时间到山上去撸槐花,不愿意浪费时间到山里去撸槐花,比较喜欢宅在家里的人,实在忍不住馋劲儿就要买了。

前天在路边看见一个农村大姨在摆摊卖槐花,我也好奇的凑上前去打听了一下价格,撸好的槐花卖6元钱一斤,虽说6元钱一斤价格不贵,但一斤根本称不了多少,顿时有了一种想干个副业,撸槐花来卖的冲动。毕竟一上午,怎么也能撸个十斤八斤的,而且拿到路边市场上卖销量很好,槐花不仅受城里人的欢迎,很多农村人也喜欢吃。

山麻楂。山麻楂菜相信很多人都吃过,4月份的时候山上就陆续长出嫩芽了,山麻楂掐回家后可以包包子,可以拌着吃。别看现在山麻楂在城市很受欢迎,过去在农村可是用来喂猪的野菜,山麻楂不仅路边儿摊有卖的,就连超市的蔬菜区有时也能见到,都能进超市的野菜,可想而知它的价格也不会太低。



香椿。香椿在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会种个一两棵,因为香椿木是百木之王,过去农村种香椿可能并不是为了吃,而是因为其木有很多作用,很少能见农村的集市上卖香椿。但在城市的大超市里,香椿这一两年竟然能卖到100多块钱一斤,虽说这种高价香椿是大棚种植,但不管怎么说它始终是香椿,在农村可没有人舍得花100多块钱去买一斤香椿回家吃。

农村还有很多好东西被城里人青睐,在农村吃的人却很少,像蒲公英根也越来越受欢迎,农民们在山里挖的蒲公英根在集市上能卖个7、8块钱一斤,还有荠菜、苦菜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