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我怎麼覺得我更喜歡薛寶釵?你呢?

桂鄉小哥


中學時候看《紅樓夢》電視劇的時候,我似乎也會偏向於喜歡薛寶釵,覺得她知書達禮、溫柔大方、為人周全,也會喜歡襲人,而有時候會覺得林妹妹有些嬌氣和有些自我。隨著年齡增長和對《紅樓夢》的重新認識、解讀,現在的我會更喜歡林妹妹,她的真性情,她對寶玉的傾心與知己之情,她在當時的大家族社會里有著和其他大家閨秀不一樣的美麗典雅和真情流露,這更加難能可貴,也讓我變得愈加憐惜林妹妹。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於作者所塑造的角色有著不一樣的看法。金釧兒投井一事,仔細閱讀原文,薛寶釵勸王夫人的那些話,雖是想著安慰王夫人,卻也透露出了寶釵內心的想法,寶釵的話有三個層次:一、井前憨頑失腳掉下;二、縱然大氣,糊塗之人不足為惜;三、不過多賞他幾兩銀子打發也盡主僕之情了。在舊封建社會里,在富貴家庭裡,下層勞動人民的命竟如此被輕薄,金釧兒的死,很難說清是誰造成的,但處在當時的社會階層和環境來看,世俗的眼光和看法對女性身心造成了極大的迫害。薛寶釵勸寶玉讀書求功名,在書中勸寶玉求功名的不止是寶釵,還有湘雲、襲人,她們更多的可能是站在光宗耀祖的角度,站在正統思想的角度,但偏偏寶玉是這樣一個反叛禮教的人,他的內心渴望和希冀的是什麼,除了林妹妹懂,還有誰懂呢?


雪嫿思良


在我還是十六歲的時候,我很喜歡黛玉。

覺得黛玉柔弱,敢愛敢恨,動不動就哭,有著一種病態的美感。

在我三十歲的時候,我開始接受寶釵。

至少,寶釵身體更健康。

這個就像一首詞寫的——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年少無愁的時候,我們滿心惆悵。

歷經生活艱辛之後,我們卻淡然處之。

黛玉的性格,傷人又傷己。

小時候,我在家裡和外公說起——我說黛玉寄人籬下,所以小心謹慎,步步為營。

外公說——她住在外婆家,為什麼就寄人籬下了。

我一時無語,也對,我也是跟外公外婆住著,但是我覺得我很幸福。

當時老祖宗對黛玉呵護有加,就如外公外婆對我一樣。我感覺到很幸福,從未覺得寄人籬下,為什麼黛玉卻春恨秋悲,流不盡的眼淚呢。

每一個性格,造成一個結果。

看到的不同,感受的就不同。

我們所看到的,只是我們自己以為的世界,並不是真實的世界。黛玉以為自己備受煎熬,而其實她也可以看到,自己備受寵愛,雖然父母早逝,卻有外婆愛護,寶玉哥哥喜歡,姐妹們維護,全家人呵護備至。如果黛玉選擇看到這些美好的一切,選擇看到當時世間多少人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自然也就不會落得這般悲劇的命運。

每一個體驗背後,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感受。我們可以選擇貧窮但快樂,也可以選擇富裕但憂愁。

當然,如果這樣,黛玉就不是一個悲劇人物,也就不能符合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

高敏感,是一種天賦,造就了黛玉獨有的才華。

但是鈍感力,是一種智慧,是一種“歲月如刀割,我自向天歌”的淡然。即使別人真的對我們不好,我們依然可以選擇不被她們傷害。

傷害我們的,永遠只是我們自己。

若非如此,那些在革命中被折磨的不成人樣的勇士們,如何頑強的活著並給我們打下如今的新天地。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們的一個選擇罷了。


清曉4131


《紅樓夢》薛寶釵為什麼讓人喜歡呢

她容貌豐美,舉止嫻雅,博學多才,通達了悟。

再看文中人對寶釵的評價

林黛玉:(金蘭契一回對寶釵感嘆)你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裡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實在誤到如今。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象你前日的話教導我。怨不得雲丫頭說你好,我往日見他贊你,我還不受用,昨兒我親自經過,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勸我那些話,可知我竟自誤了。若不是從前日看出來,今日這話,再不對你說。

眾婆子:(對於寶釵對大觀園的管理)姑娘說的很是。從此姑娘奶奶只管放心,姑娘奶奶這樣疼顧我們,我們再要不體上情,天地也不容了。

趙姨娘:(和王夫人誇)寶釵雖年輕,卻想的周到,真是大戶人家的姑娘,又展樣,又大方,叫人敬服。

曹雪芹說:古鼎新烹鳳髓香,那堪翠斝貯瓊漿?綺縠無風韻,試看對玉郎!

寶釵與林黛玉並列金陵十二釵正冊之首、群芳之冠的人,怎能不讓人喜歡呢


A從簡


我以前也挺喜歡寶釵的,後來年紀大了,又多看了幾遍書,就越來越不喜歡她了。投射到現實中,這樣品行的人,我一定敬而遠之,還得防著她利用我。雖然黛玉那樣的敏感我不大喜歡,但能理解她的處境,她始終沒有傷害別人,三觀是正的。可是寶釵,看人不能看表面啊……


手機用戶3753829340


題主喜歡寶釵,書妝表示完全可以理解,因為書妝也是既喜歡黛玉也喜歡寶釵。

寶釵會做人,但並不是自私自利,她的會做人並不是為了自己能得到某些好處;相反,她在很多時候都能寧願自己吃虧也要為別人考慮。

01、關於金釧的事寶釵勸王夫人

農曆五月初四中午,賈寶玉跑到王夫人跟前調戲金釧,沒想到王夫人並沒有睡著。王夫人打了金釧,然後又要攆她走。金釧的兩句話暴露了她的為人:她就是一個處處為自己考慮的自私自利的刁奴。

金釧跟了王夫人十來年,應該非常瞭解王夫人的為人,王夫人和賈政為了賈寶玉不讀書、喜歡和女孩子們鬼混,不知傷了多少心、費了多少神。然而,金釧卻常常調戲賈寶玉:賈寶玉要去見賈政夫婦,金釧也會拉住賈寶玉調笑:“我這嘴上是才擦的香浸胭脂,你這會子可吃不吃了?”輕浮的樣子連彩雲都看不上。

王夫人因為忙著吃齋唸佛,身邊的瑣事她一般不放在心上。比如丫頭們偷了她屋裡的東西送給趙姨娘和賈環,王夫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估計金釧以為王夫人好脾氣,沒不把王夫人放在眼裡,才會觸撞到王夫人的逆鱗。

金釧捱了王夫人的打罵,第一反應不是道歉悔過,而是講條件:

“我再不敢了。太太要打要罵,只管發落,別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

然後金釧又說了一句話,將王夫人的怒火直接引爆:

我跟了太太十來年,這會子攆出去我還見人不見人呢!”

兩句話全是講的他自己的利益。

你都把人家的寶貝兒子調唆壞了,一個公子爺的名譽前途都給你毀了,你一個丫頭能不能見人有什麼要緊嗎?(王夫人的心理活動)

但是在金釧看來,她的臉面比賈政夫婦與賈寶玉的臉面要重要的多。所以金釧的無恥不僅在於她常常調戲賈寶玉,更在於她說的話句句要挾王夫人。金釧並不是“苦求”王夫人留她,而是一直讓自己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上拷問著王夫人。

這個實在是很可恨的。

金釧死後,寶釵安慰王夫人句句在理。實際上,書妝也以為金釧不是羞憤投井自殺:因為被冤枉的人才有羞憤之心,會做壞事的人則沒有;金釧不是被冤枉的,並且她向來是一個不顧臉面的人。所以,她真的不是氣性大的人。

寶釵說:“……豈有這樣大氣的理!”千真萬確!寶釵看人總是很準。

02、寶釵勸賈寶玉讀書求功名

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出,賈母、元春與探春從來都不勸賈寶玉讀書,因為賈寶玉不喜歡讀書。

賈寶玉喜歡女孩子,賈母就送給他許多小丫頭,並且讓三春和林黛玉都陪著賈寶玉玩;賈寶玉不喜歡讀書,元春就說賈政“過嚴恐生不虞”,不讓賈政管賈寶玉太嚴(本來就很鬆);探春為了勾引著賈寶玉玩耍,給他組織詩社,攢了錢讓賈寶玉去集市上購買小玩意兒,從來不說一句勸賈寶玉讀書的話。

估計賈母元春和探春是這樣想的:你不讀書老爺打你那是你的事兒,不是我的事兒;我如果提醒你讀書,你就會討厭我了,那就是我的事了。(實在太好笑了)

只有寶釵、襲人和史湘雲這三個人就像納諫的文官一樣,不惜得罪賈寶玉這樣的昏君,苦口婆心的勸他讀書寫文章。

古人云“朝聞道,夕死可也”。 讀書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它能讓人考取功名、養活自己及家人,更在於讀書能讓人明理、長見識、增智慧;但是賈寶玉寧願做一個不明事理的傻子,也不願意讀書上進。賈政夫婦有一個這樣的兒子實在太悲催了。

寶釵能像一個家長一樣規勸賈寶玉讀書,真的讓人敬佩,真的很好。

03、為什麼許多讀者喜歡貶低寶釵

歷來有許多讀者喜歡貶低寶釵,書妝總結了一下大致有兩種原因:

①許多讀者在讀《紅樓夢》的時候,往往喜歡把自己代入了賈寶玉,所以凡是賈寶玉不喜歡的,讀者們也一定不喜歡。

賈寶玉把熱心功名者稱為“祿蠹”,說人家是“沽名釣譽”的“國賊祿鬼”,非常的鄙視致力於仕途經濟的人,來標榜他的清高與雅緻。

賈寶玉真的清高、真的雅緻嗎?他其實比“祿蠹”、比“國賊祿鬼”汙濁多了。賈寶玉自己不去讀書求功名、自己不思進取,他靠什麼養活自己呢?他憑仗依恃的是什麼呢?

他憑的是有一個進宮當皇妃的姐姐。

賈寶玉心安理得的享受著元春給他帶來的一切。賈母之所以把賈寶玉列為賈府財產的繼承人,就是因為他是元春的親弟弟。

如果人人都像他一樣不讀書、不求取功名、不搞仕途經濟,國家還是國家嗎?外敵壓境、異族侵犯之時,該怎麼辦呢?賈寶玉從來想不到他自己就是一個目光短淺婆婆媽媽的人!

②讀者喜歡貶低寶釵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許多人以為寶黛相愛,以為寶釵的橫刀奪愛致使黛玉喪命。

然而據書妝分析,不但賈寶玉不愛林黛玉,林黛玉也不愛賈寶玉,寶釵更不愛賈寶玉。什麼寶黛相愛,什麼寶釵為了嫁給賈寶玉討好賈母,什麼賈母敲打寶釵都是根本沒有的事兒。(請參考十點書妝的文章)

寶釵和薛姨媽、寶琴、岫煙、香菱,當然還有薛蟠(書中沒寫薛蝌),都喜歡黛玉,特別是寶釵,為了黛玉的身體健康做了很多。

黛玉去外婆家,姥姥不疼舅舅不愛表哥欺負,沒想到被薛家人當成寶,實在是不幸中的萬幸。寶釵不勢利,肯犧牲自我保全別人,所以喜歡寶釵的人才是真正有眼光的人。


十點書妝


此刻,我是喜悅的,因為學校佈置的美篇製作任務已經完成,我終於可以來悟空這裡回答問題,複習功課了。看到作者說,我更喜歡寶釵,我馬上心生喜悅,因為,我也一樣,如果和林黛玉比起來,我雖然也喜歡黛玉,但真的,我也更喜歡寶釵。黛玉粉們千萬別生氣,為什麼呢,且聽我說一說吧。我更喜歡寶釵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寶釵身心更健康。論美貌,寶釵和黛玉各有千秋,各花入各眼。看看書中對她倆外貌的描寫吧。寶釵:“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看,寶釵圓潤、豐美;黛玉似乎類似一個病西施。看起來,當然寶釵更健康更健美一點了。相由心生,寶釵豁達通透、凡事圓融,一副福相;黛玉心思較重,事事謹慎、小心,並不快樂。

2.寶釵情商更高。論聰慧,論智商,寶釵和黛玉或許不分上下,又或者黛玉才情更勝一籌,但論情商,絕對寶釵勝出。什麼是情商呢?我們不用專業解釋,我們簡單地說就是讓人舒服的能為,也就是說話、做事讓人舒服。網上不曾有過這麼個爆文題目麼一一《讓人舒服是一個人的極頂能力》,這個題目有陣子反反覆覆出現,也可以得知,當今社會,我們是不是也太需要這麼一種能力了呢?就像寶釵那樣讓人舒服的能力。寶釵的情商商還表現在她從不給人添麻煩,這點真是太重了,而且寶釵說話、做事都很有分寸感,這也是她情商高的體現,具體事例,看過《紅樓夢》原著的人應該都懂,我也不多說了。

3.懂得守拙、低調。這一點也很難得。寶釵容貌美麗,資質聰慧,舉止嫻雅,博學多才。但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守己,品格端方,謙和有禮。很符合儒家對女性的審美,識大體,顧大局,情緒穩定。

……

欣賞寶釵遠遠止這一些,但有這一些也足夠了,試問,這麼一個美麗、聰慧、獨立、溫和、理性、溫婉………的女子還不足夠優秀麼?不過,可惜決定一個女子婚姻幸福的不是相貌,不是才情,也不是品德……這寶釵唯缺的像是一點運氣吧。可惜了她的“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但又有什麼關係,寶釵不需要寶玉來成全,她自己已經成全了自己,讓那麼多人不由自主地喜歡上她,做人如同薛寶釵也是很不錯的,向薛寶釵學習。











千葉書院祝秀老師


喜歡寶釵很正常啊。

曹雪芹在《紅樓夢》裡書寫了很多女性形象。有老有少、有端莊有俏皮,可謂是群芳鬥豔。



在我看來,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讀《紅樓夢》都會有不同的喜歡偏愛。

十幾歲時候讀,喜歡黛玉的小性情,喜歡她想撇嘴就撇嘴,想扭頭就扭頭。

二十幾歲讀,喜歡惜春、妙玉的才情,期待自己也可以超凡脫俗。

三十幾歲讀,喜歡寶釵的端莊惠達,萬事得體。

在寶釵這個人物形象設計上,曹雪芹是有些完美化的。正是因為寶釵的完美,她的過於左右逢源,讓一些讀者不喜。認為寶釵這個人物假惺惺。

而實際上,生活中是有這樣性格的人的。她們也許不討喜,但多是大家喜歡當做知心大姐(大哥)一般的人物。

有時候,我們喜歡書中的某個人物形象,多是因為該人物的性格中有我們自己沒有的某種體質。我們沒有,同時我們又期待。

黛玉得到了非常多的喜愛,一來是因為黛玉體弱多病,我見猶憐;二來是黛玉敢於“得罪人”。

黛玉寄人籬下的處境,並沒有讓黛玉固步自封。相反,她成為姐妹中的開心果,聚會賞花時常常讓眾姐妹喜笑開顏。

就我個人而言,書中的幾位都有喜愛,黛玉是唯一一位自始至終的喜愛。


悠然閱讀


您好!我是一寸蟲奇聞,我來回答。

說到《紅樓夢》,相比裡面的黛玉,襲人等人,我最喜歡的也是寶釵。

一:喜歡寶釵溫柔平和,舉止得體。

黛玉是可望不可及的。粗讀之下,寶釵和黛玉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人。

但是《紅樓夢》又不止一次說明她們的相近之處。

比如寶釵和黛玉自幼都很喜歡讀書。

寶釵勸黛玉時也說過自己過去也和她一樣,愛看些講男女之情的元雜戲。

由此可見寶釵年幼之時也和黛玉一樣天真浪漫,但是隨著家道中落,才愈發懂事。

二:喜歡薛寶釵的待人待事的態度。

很多紅學家認為薛寶釵太過世俗,又時又冷酷無情。

其實我認為她不是冷酷而是客觀冷靜的待人待事。

她所處的環境紛繁複雜,之所以她冷靜處事,才能正確的分析號當前種種的問題,

說出了很多不是她這個年齡段能說來的明白話。

1:首先是看待讀書的問題上,寶玉不喜歡讀正經書,把做官,考取功名都不放在心上,只知道和女孩子們廝混。

寶釵就客觀多了,原文說道:“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如今並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到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糟蹋了…”(第四十二回)。

薛寶釵竟然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看待問題 ,讀書當了惡官,並不全怪聖賢書,也有讀書人本身之故。

2:她在人情世故上是個通透之人,對金玔,湘蓮,探春管家這些事情的見解也都是一針見血,通達事理!客觀理性的分析了種種當前發生的事情。讓人佩服。

三:寶釵的待人方式點到為止,絕不深交。

寶釵並不是趨炎附勢的人,她對大部分人都是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對趙姨娘和賈環這樣的人都很好,為她們著想。

湘雲曾一心想和寶釵推心置腹,但是最終也沒有成全。

只能說寶釵為人真實,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想結黨而已。

以上幾點就是我喜歡寶釵的原因。

我是一寸蟲奇聞,謝謝閱讀,歡迎關注!


一寸蟲奇聞


寶釵的美好之處很多,相貌出眾,勤快,節儉,成熟,懂事,能持家……尤其是說話做事,其周到細緻,可說是滴水不漏,完全符合封建社會對一個淑女的要求。

縱觀紅樓,我們能發現,很多人物都誇過寶釵,如:襲人,香菱、薛姨媽,賈母,鳳姐,王夫人、元春等等。但是仔細看去,她們誇寶釵不是為別的,而是為寶釵的性情。

性情之美到底有多重要呢?我們看曹公是怎麼寫寶釵的:寶釵剛入賈府不久,曹公對其就有毫不吝嗇的評價:“可嘆停機德”,“為母親分憂解勞”,並且一上來就與黛玉作對比

“不想如今忽來了一個薛寶釵,年紀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柔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下無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能拿黛玉作比,本身就是對寶釵最大的肯定。

僅僅具備性情之美就能讓我們如此喜歡了嗎?紅樓夢裡具備性情之美的女性有很多啊,比如秦可卿,迎春,尤二姐,襲人,平兒……為什麼我們就沒有格外青睞呢?寶釵與她們的區別又在哪裡呢?

很清楚,寶釵和她們最大的區別,在於她的性情中還具備一份對人真誠實在,如坐春風的溫情。

我們看寶釵,她在大觀園裡到處做好事,該幫忙的幫忙,該攬活的攬活,該送衣服的送衣服,凡是寶釵接觸的人,幾乎沒有她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連對趙姨娘,薛蟠從黛玉故鄉帶回的一些土特產,寶釵給各處人等送去,並不遺漏一處,連趙姨娘這個“沒時運的”,也得了寶釵送的禮物。

再看看書中人物對寶釵的評價。比如,”賈母亦喜她“穩重平和”。襲人提起她:

“提起這個話來,真真的寶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訕了一會子去了”、“過後還是照舊一樣,真真有涵養,心地寬大”……

誇寶釵最動情的還是屬史湘雲,

“我天天在家裡想著,這些姐姐們再沒一個比寶姐姐好的。可惜我們不是一個娘養的。我但凡有這麼個親姐姐,就是沒了父母,也是沒妨礙的。”

這些評價一亮出來,可能有些人會撇嘴,說寶釵如此熱心腸,也不過是“會做人”罷了!

如果說寶釵靠著“會做人”的心機征服了所有的人,那麼有一個被征服者必須得提一提,她就是黛玉。

為什麼提黛玉,因為紅樓夢中,真正可以和寶釵匹敵的,無論是身份、才情,還是心計,也僅黛玉一人而已。對黛玉,寶釵也能讓她心悅誠服,感動了黛玉視她視為知己,這還不足以說明寶釵的為人嗎?

在紅樓夢第四十二回,因為黛玉看雜書,被寶釵察覺,寶釵私底下教導她,並不使黛玉尷尬。黛玉一向得理不饒人,這一回卻是對寶姐姐心服口服: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裡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

第四十五回,黛玉又病發了,寶釵來看她,一番推心置腹的話,關懷備至。

“你放心,我在這裡一日,我與你消遣一日。你有什麼委屈煩難,只管告訴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

句句直抵黛玉心底的最柔軟處,最後黛玉也掏心置腹的來了。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有心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晚上再來和我說句話兒吧。”

“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怨不得雲丫頭說你好,我往日見她贊你,還不受用,昨兒我親自經過,才知道了。”

如此長情的告白,足以說明,黛玉被寶釵打動,不是因為寶釵施展了讓人驚歎的公關能力和交際手腕。而是因為寶釵用最溫暖的微笑,最實用的方式,最貼心的關切去對待了她,寶釵不僅不折不扣地執了“禮”,還讓這“禮”充滿了溫情。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那麼多人喜歡寶釵的原因,哪怕回到今天,寶釵的作風也符合現代人處事的原則,如果這樣的人在身邊,你無法不感激她,無法不感激她。

當然,有些人總想打破常規,說藝術可以給人多種思考的空間,如果你非要辯駁寶釵營造的不過是虛假的氛圍,那麼,“心較比干多一竅”的黛玉都被寶釵感動,你認為你的情商智商還能勝過黛玉?

有很多人喜歡黛玉,她是曹公筆下一個夢想中的女子,孤傲,清高,才氣逼人,敏感,但現實往往比我們想象中強大,所以,她只能存活在文字之中,也所以,明知黛玉很好,我們也還是更喜歡寶釵。


在文化的邊緣行走


題主更喜歡薛寶釵很好理解呀,寶釵有寶釵的好,雖然有人說寶釵的“圓滑”、世故,但在今天看來,如果一個人能將人際關係處理得圓滿得體、又何嘗不是情商高的表現?能將事情想得周到,處理的妥帖,又何嘗不是能力與智慧的表現?

薛寶釵值得大家喜歡。

喜歡寶釵的理由也有很多,寶釵長得漂亮、端莊大方、有才華、懂得照顧他人的感受……種種優點,都是值得欣賞和喜歡的,《紅樓夢》中的人物每一個都塑造得生動、鮮活,每個人物都有閃光的一面,也有讓人不喜歡的一面,各花入各眼,美麗大方的寶釵,欣賞寶釵的人也大有人在。

題主說“更喜歡寶釵”,這裡面有和《紅樓夢》另一女主角林黛玉有比較的成分在吧?

很正常,因為連作者對這倆人,可能都分不出誰更優秀,所以這兩大女主,一個“燕瘦”,一個“環肥”,各有各的美,將她倆的判詞寫到一起“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她們倆在某個程度上來說,對立又和諧,相輔相成,十分美好。

十幾歲讀《紅樓夢》的時候,覺得林妹妹一身詩意、浪漫、真性情,欣賞她的這份純真與坦率;

成熟一點,進入社會不知不覺地會去磨平稜角,活成圓滑世故的樣子,也沒有什麼不好,有一點理解寶釵處世的面面俱到,因為不一味地硬碰硬,至少可以免去一些交鋒,得到一份清淨。

這樣看林黛玉和薛寶釵,林黛玉比較關注自己的內心;寶釵比較關注的是她跟外部的聯繫、關係

我們每一個人雖然是獨立生存在天地間,與外部環境卻是密不可分、無法分割的,在“自我”與“有他”之間,沒有人可以做到林黛玉和薛寶釵這樣的絕對,那麼活在這天地間,你是怎麼選擇?

林黛玉和薛寶釵像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混沌的世界自然在那裡,你是選擇鋒芒畢露、艱難地保持“自我”,還是選擇,稍微去掉自己一些鋒芒,讓自己的處境輕鬆自在一些?其實這兩者都會有一些,都是可以的,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