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村上六年只為初心——記市財政局駐村扶貧幹部楊政成

紮根村上六年只為初心——記市財政局駐村扶貧幹部楊政成

記者從市脫貧攻堅指揮部瞭解到,在安康幾千名駐村幹部中,有一名縣級領導把自己的黨組織關係轉到貧困村,當過3年駐村工作隊隊長,3年駐村隊員,無怨無悔在基層紮根6年,只為讓群眾甩掉窮帽子。多次聯繫後,才知道他是市財政局國庫支付中心主任楊政成,但他婉拒了記者的進一步採訪:“作為30年黨齡的共產黨員,這是我應該做的,我年齡也大了,你們應該多鼓勵年輕的駐村幹部。”

為了挖掘楊政成的素材,記者無奈只能找到市財政局黨組,在局黨組的協調下,楊政成才接受了採訪。

用真情溫暖民心

2014年5月,按照為貧困村選派駐村工作隊開展精準扶貧的要求,市財政局迅速成立了國庫支付局(現國庫支付中心)局長楊政成任隊長的駐村工作隊。51歲的楊政成簡單收拾了行李,拿起揹包,經過近3個小時車程的顛簸,來到了石門鎮諶家院社區,這一“駐”就紮根了下來。

諶家院社區距旬陽縣城60公里,全社區369戶1160人,地理位置偏僻、青壯年勞動力流失、主導產業不明晰,要帶領他們迅速擺脫貧困,剛駐村的楊政成心裡沒底。“我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很重,而且沒有退路。”這是楊政成駐村伊始的真切感受。

為了迅速摸透底子,楊政成開始用腳步丈量民情。第一次入戶的情形,楊政成記憶猶新。通往2組的山路異常陡峭,樹枝和蜘蛛網遮擋了前行的山路,5月的烈日走一會兒就汗流浹背,他拿著樹枝一邊探路一邊驅趕著蟲子。衣服溼透了就擰,擰了再穿,2公里的山路他走了1個多小時。返回時,衣服因為反覆流汗,結了層白花花的鹽霜。

“汗水就是我的初心,身上起鹽霜才是共產黨員的本色。”1個月時間,楊政成一戶不落地走完了全社區在家貧困戶,迅速和他們打成了一片。3個月下來,社區的男女老少都知道來了位“楊隊長”。

讓石門鎮黨委副書記包本安感動的是,不少和楊政成年齡差不多的村民遠遠地看到楊政成,熱情地招呼:“老楊又來了!”楊政成也和他們稱兄道弟,聽他們訴說著心裡話。在楊政成心裡,群眾最純樸、最善良、最講感情,駐村工作隊只有“進得去農家、搭得攏板凳、交得上朋友”,才能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才能儘快把身心融入進來。

諶家院社區第一書記劉其婷,第一次見到楊政成,心想他是市上來的縣級領導,自己又是剛剛被選派的“女娃”第一書記,社區情況不瞭解,心裡不免有些緊張,但跟著他一天跑下來,發現跟她想象的“不大一樣”,楊政成幽默健談、為人隨和。在他的支持和帶動下,劉其婷迅速打開了工作局面。

經過1個多月的實地走訪和深入交流,楊政成形成了《石門鎮諶家院社區駐村幫扶調查報告》,從住房、產業、培訓、教育、基礎設施等方面為諶家院社區脫貧致富指明瞭方向,這是該社區第一個系統全面的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

2016年開始,石門鎮財政審計所和市財政局共同幫扶諶家院社區,所長劉德意發現楊政成對村子和農戶的情況比當地有些幹部還熟悉,“哪家哪戶田裡種了啥,圈裡養了啥,在哪上學哪務工,他跟主人家一樣一清二楚!”

用實幹詮釋貼心

“既然派我到貧困村,就應該盡心盡力為貧困村和貧困戶多做一些好事和實事,時刻思考‘我做了什麼,能留下什麼’?”楊政成很快便以基層幹部的姿態,飽滿充足的熱情融入到諶家院社區。

長期以來,諶家院社區沒有集體活動室,社區主任崔用卿告訴記者:“村裡租民房作為活動室,地點不穩定,群眾辦事不方便。”楊政成首先從改善村級集體辦公條件開始,在他的積極協調下,幾個月後,一棟嶄新的活動室拔地而起,村幹部辦公有了自己的地方,村民辦事有了固定場所,黨員集中學習也有了規範的陣地。

在群眾眼中,楊政成就是地地道道的諶家院人,不但吃飯住宿在村上、工作學習在村上,就連組織關係也在第一時間主動轉到了村上,堅持與社區幹部同出勤、同工作、同考核。放眼全市,主動將黨組織關係轉到村上的縣級領導幹部也不多。用他自己的話說:“身為共產黨員,就應當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把根紮在泥土裡。”

按照駐村幹部一年不少於220天的要求,他儘可能地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村上,帶頭將幫扶項目一個一個抓實在,把扶貧措施一項一項抓到位。在崔用卿的印象裡,楊政成是“一步一個腳印幹實事不搞花架子的幹部”。不搞花架子,真正為貧困戶提供有效幫助,是精準扶貧的具體要求,也是楊政成日常真實表現。他以務實的作風,同鎮村幹部一道,為每一戶貧困戶量身制定脫貧計劃,努力解決他們“兩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問題。

讓貧困戶享受普惠政策的同時,楊政成儘可能地為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他常說:“貧困戶有最艱難的時候,邁過這道坎,就會有曙光;拉他一把,就有可能徹底脫貧。”

貧困戶儲春森提起楊政成就說:“這樣的幹部作風沒話說,能解決實際困難,真是我們的貼心人!”他家的舊房子通過危房改造政策煥然一新,每年喂3頭豬。閒不住的他打算將一口閒置多年的堰塘利用,養魚增加收入,但是苦於沒有合適的魚苗。

楊政成走訪瞭解後,多番周折後為其提供了3000尾魚苗,儲春森如願以償養起了魚。養魚給他帶來了希望,他高興地用手給記者比劃:“現在魚苗長到七八寸長了,明年就可以賣,一條魚30塊,這可收入不少呀!”

貧困戶董枝忠的妻子患胃癌,2015年去世,家裡窮的連安葬都成了問題,楊政成知道後,籌措2000塊錢送到了他手上。他的母親常年癱瘓在床,2017去世時,楊政成和鎮上協調,又將2000塊錢送上門。楊政成的善舉讓他重拾起生活的信心,現在日子越來越好了。董枝忠時常唸叨,楊政成“比親戚還親,是自己的親人、恩人”。

諶家院社區最偏遠的組與平利縣興隆鎮交界,與楊政成駐點相距6公里,為了支持貧困戶崔用春養羊,楊政成經常步行1個半小時趕過去指導他建圈、防疫、飼養,即使冬天下雪也要過去看一眼才放心,在楊政成的精心指導下,崔用春現在養了四五十隻羊。

諶家院社區是石門鎮政府遷入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任務艱鉅,幾年來,楊政成發揮單位職能優勢,積極奔走各方,累計爭取資金1千多萬元改善基礎設施,讓諶家院社區舊貌換新顏。

用擔當奉獻愛心

在楊政成看來,駐村工作必須把貧困群眾當成自己的親人,擔當作為才是奉獻愛心的最佳路徑。為此,他甘願當好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三員”:為產業發展出主意的“研究員”,在產業鏈建設中溝通聯繫的“聯絡員”,在產業實施中組織協調的“組織員”。

“相比給每戶找門路和改善基礎設施,發展產業才是脫貧攻堅最傷腦筋、最難破解的題。”楊政成和鎮村幹部反覆商量,與貧困群眾多次推敲,最終確定了“勞務輸出為主導,留守人員短抓種養、長抓林果”的產業發展思路。

“我很想出去打工,但又不知道哪裡活好找,結賬利索,怕到外面辛辛苦苦一年要不到工錢。”7組貧困戶葉承平說出了他的擔心。楊政成和劉其婷走訪中發現,大多數村民都有類似的困擾。

在楊政成的建議下,劉其婷在社區建立了村勞務公司,將本社區的勞動力建立專門臺賬,組建社區勞務公司微信群,實時發佈各種招工信息,供村民自己選擇。更貼心的是,在每個人到達務工廠企之前,村勞務公司已經與僱工單位達成協議,既保證了信息的準確性,也保障了農民工工資權益。

“我一個女勞力,3個多月就賺了1萬塊錢。”2018年在外務工賺到錢的王安芳對村勞務公司充滿了感激。僅2019年村勞務公司就安排勞務輸出107人。

站在楊政成的駐點樓上,眺眼望去,山上閒置多年的荒地種滿了林果樹,這也是他這6年花心思最多的地方。

楊政成發現諶家院社區和他老家基礎條件相似,老家建的一個茶廠讓村民收入翻了一番,就萌生了發展林果園的想法。廣泛徵求意見後,從2014年開始,他千方百計協助社區協調資金、流轉土地、調運種苗、種植管理,現在已發展茶葉450畝,核桃400畝,油用牡丹250畝,拐棗樹1100畝,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他深知,要想讓貧困戶實現脫貧致富,不僅要在長期產業上下功夫,短期產業也很重要。養豬、養雞是大多數貧困戶最受歡迎、最易操作、最見效果的當年增收門路,從2014年開始,每年春天他都為貧困戶送去豬仔、雞仔。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社區防控防疫物資極其短缺。正月初三,楊政成及時將多方籌措的320只口罩、40斤84消毒液送到諶家院社區,並與社區幹部立即投身到抗疫一線,逐一發放宣傳資料、排查和登記務工返鄉人員情況等,他用忠誠和使命精心守護著諶家院這片土地,受到社區幹部群眾一致稱讚。

用堅守篤定初心

2014年至2016年,楊政成擔任市財政局派駐諶家院社區駐村工作隊隊長,2017年開始,由市財政局下屬的國庫支付中心接續幫扶諶家院社區,楊政成推薦優秀年輕幹部當駐村工作隊隊長,自己當駐村隊員。這對楊政成來說,責任和任務絲毫沒有減輕。

2019年,諶家院社區整村脫貧,楊政成鬆了一口氣。回望6年的扶貧經歷,楊政成覺得很幸運:“史無前例的脫貧攻堅戰中有我的身影,別人想來不一定能來。”

看到凹凸不平的爛泥窪變成了寬敞整齊的水泥路,接到貧困戶夏長貴兒子考上大學的報喜電話,見到貧困戶崔用春家裡羊壯豬肥,楊政成心生喜悅。但他也有長期駐村夜深人靜後的孤獨,有白天跑一天晚上吃泡麵的苦楚,還有天寒地凍整晚都睡不暖的辛酸,更有殘疾人脫貧難的憂心。

50多歲的楊政成不僅有高血壓、腰間盤突出,還有冠心病。2018年11月底,他在入戶工作時感覺身體不適,以為是老毛病復發沒當回事,但過一段時間不僅沒有消停反而越來越疼,嚴重時疼得冒冷汗,駐村同事和村民都勸他趕快去醫院看看,他堅決不走。

他跟年輕幹部開玩笑:“要是閻王爺想收我,也等脫貧攻堅檢查完了再去。”劉德意知道楊政成為什麼不願意去醫院,“他放心不下諶家院社區,他把諶家院社區群眾當成自己的家人。”

2019年1月8日,實在堅持不住的楊政成進城到醫院檢查,醫生看完片子吃了一驚:“你好大的膽子,不僅有冠心病還有冠狀動脈心肌橋,任何一種都要命,還敢拖到現在,趕緊住院!”一週後不見好轉,家人立即將他轉到西安治療,直到1月底病情才穩定下來。

楊政成和所有駐村幫扶幹部的辛勞沒有白費,基層黨員幹部和貧困群眾的勤奮有了回報。6年來,諶家院社區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初的39.7%下降到2019年底的2.3%,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2.7%,集體經濟從無到有,支柱產業穩步壯大。

因駐村幫扶工作成效顯著,市財政局機關黨委被市委授予“全市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組織”;楊政成個人被表彰為全市駐村幫扶先進個人。

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石昌林表示:“駐村幫扶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全局上下始終高度重視、全力以赴,凝心聚力打贏這場硬仗。”有堅強的組織領導做靠山,增強了楊政成的底氣和信心,讓他義無反顧地選擇“硬核”堅守,六年如一日地把初心寫在貧困村的大地上、寫進貧困群眾的心坎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