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你庆幸读到的书是哪本?

Martin73305410


最庆幸读了《毛泽东选集》《资治通鉴》,《毛选》给了我面对困境的无尽勇气,懂得了独立自主的可贵精神。《资治通鉴》让我更加了解人心人性,明白了权谋基本规律





居山书房


曾经读过一本书,是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克斯写的《品格的力量》,本书从各个方面讲述了优秀的品格,对一个人重要的影响,和无形的鞭策!

十几年间,我反复读了很多次,书上写满了小字,充满睿智的句子或段落,用红笔勾画。每次拿起这本书,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种稳稳的,踏实的感觉。

工作中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也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但是对自己的约束从未放松过,有时候偶尔有片刻的疏忽。尤如芒刺在身,心里极不舒服,必须马上纠正,心病才能释怀!

记得书中有一句话,曾像电石火光划过我的心灵:“一个人真正的高贵,是人格的高贵。”只是,这样的高贵太稀少了!

这本书,也许在许多人眼里不实用,他不会教你三天致富,月入万元。但是,它可以作为珍品,传给你的下一代!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过:“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浮靡的社会,除了追求物质的财富,更不该让精神的家园长满了杂草...





桔颂


最庆幸自己读过冯唐的《春风十里不如你》,理由是这本书让人极尽欢喜,极尽通透。

今年9月,冯唐出版了30年文字生涯金线之作《春风十里不如你》,我迫不及待的先读完电子版,购来纸质书通宵达旦的阅读,爱不释手。这本书道出冯唐人生金线,年轻时极尽欢喜,年长后极尽通透。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家喻户晓的这句诗出自诗集《冯唐诗百首》,这是我拥有的第一本冯唐的书,这首也是我最喜欢的诗。我记得当时读冯唐的文字也是深秋,下着雨,我握着一杯咖啡,冯唐仿佛已经坐在我对面了,他的文字在瞬间和我没有间隔。我透过文字,看到了大智慧,他的思想牵引着我的灵魂,让我无法停下来,读完整本诗集,我如有人握着我的手一样写了美篇,《春风十里,不如你》,自由者联盟推荐加入精华散文诗,蹭着冯唐这句诗词的热点,我的美篇,第一次有了2.4万的阅读量和无数的留言点赞。

冯唐,诗人、作家、医生、商人、古器物爱好者,2013年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作家、医科博士、前麦肯锡合伙人,这三种身份同时放到冯唐身上,很好的融合,在他身上能够找到这三种工作的共性——敏锐。《春风十里不如你》这本书,不绝如缕,跨越半生的冯唐金线,写尽挥霍不尽的青春,写尽对生活的洞若观火。从文学到做事,从情感到人生,独特张扬充满态度,充分领略冯唐眼中的尘世风景。

“冯唐金线”这词儿,来源他的文章《大是》。他在文中写道:“文学的标准的确很难量化,但是文学的确有一条金线,一部作品达到了就是达到了,没达到就是没达到,对于门外人,若隐若现,对于明眼人,一清二楚,洞若观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虽然知道这条金线的人不多,但是还没死绝。这条金线和销量没有直接正相关的关系,在某些时代,甚至负相关,这改变不了这条金线存在的事实。君子可以和而不同,我的这些想法,长时间放在肚子里。”

《春风十里不如你》值得静下心来静静品读。我最喜欢的文章有:子不语两部:《不二》、《天下卵》;诗集《冯唐诗百首》的诗词选。冯唐早期的作品一直影响我,如“北京三部曲”:《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北京,北京》。在冯唐的书里,很容易通俗易懂的读懂爱情、人生、金线、名声、胜负、无常、终极。

《春风十里不如你》对待感情,只花时间给三类人:好看的人,好玩的人,又好看又好玩的人。“春风十里”的出处,原诗为杜牧《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朱帘总不如。”我喜欢这样的观点,爱情的第一眼就是好看的人,其次是有趣的灵魂。

冯唐的小说《万物生长》里有大宗师气象,蕴藏有无限可能性。对于生命,人生没有终极意义,如果有些意义,就是那些过程中的美好时光。对于无常,要及时行乐,要尽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无常是常,就在门外,就在路边。对于终极,涉及终极的事儿,听天、听命。让自己和身体尽人力,其他多想无益。

《春风十里不如你》,收录了冯唐39篇散文,6部精华小说、62首诗歌、14幅亲笔书画,33幅私人摄影作品。一本书读尽冯唐人生金线,极撩的情诗,动人的故事,透彻的感悟,写给过往的青春、写给此时的青春、写给春风十里的你。

冯唐的《春风十里不如你》,让我领悟到:人生苦短,只花时间给好看、好玩儿的人和事,用有趣的文字,明白丰富的道理。真的是活着活着就老了,把握定力走完自己想要的路。

对深爱的那句诗词“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在深秋时节,手捧这本深爱的书,也附上我一句真心有温度的诗词:秋风渐冷,秋叶渐黄,秋思万里,赋予你。

文字:海贝儿








海贝儿美文优质创作者


最庆幸读过的书是余华的《活着》。其实很久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但是一直都没有找时间去看。直到有一天,我花了一个下午和晚上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以主人公福贵悲惨的一生来进行讲述,他原本是地主家的阔少爷,因为嗜赌,败光家产,父亲被他气死,母亲因贫困得了病,福贵在给母亲买药的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了壮丁。好不容易回到家里,母亲已经去世,而后妻子、孩子、孙子都相继去世,只留下他和一头老牛作伴。

看完之后,我整颗心都是沉重的,压抑的,却又被生命的倔强和不屈感动着,也是这个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作者给这本书取名叫做《活着》。

活着,多么容易又多么不容易的两个字啊。以前我也会想,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了,但好像我浅薄的阅历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看完了这本书之后,我也会想,这么悲惨的人生,福贵为什么还要活着呢?作为一个旁观者,我都觉得这样的日子绝望得让人没有一点生存下去的勇气,可是他还好好地活着,甚至看不到他对命运不公的不满。

我想这个问题,作者在书中给我们做出了回答。“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换而言之,生命本身就是活着的意义。

有许多人经常说“活着好累”、“不想活了”、“活不下去了”……诚然,活着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想要活得好,活得有意义,就更难了,但是活着却仍然是一件值得高兴且值得庆贺的事情,生命的本身就值得高兴。

我想,在以后的人生,我必然也会遇到很多让我觉得很难跨过去的坎,但我想,我会在这本书里汲取到一些力量。我想我会永远记得余华说过的,“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下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啊!”“活着本身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

我也愿,在你遇到人生困境的时候,这两句话,也能给你一些力量。


墨缘晨曦


很荣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回想自己读过的书,最难忘的应该是《格林童话》之类的童话书,你可能会问我,一本童话书,都是虚构的,有什么值得庆幸的呢?

我想说,就是这些童话书打开了我迈向书籍世界的大门,塑造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给与了我对生活生生不息的期待。

书中的童话世界,让我野蛮的童年时光多了几分高雅的志趣

在我小时候,最流行的电子设备就是电视机了,那时候的动画片还不是很多,如果没有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对电视这种物种根本不会太迷恋,不像现在的手机,能把孩子的魂都勾了去。


我会和小伙伴一起玩跳皮筋、丢沙包、过家家,穷尽各种的想法,发挥到幼稚至极,当然在那时看来,这不能叫幼稚,而是童趣。


我深深地沉迷在和小伙伴的你追我赶中,但是在伙伴都被妈妈叫回家吃饭,或者不太方便出行的雨天,我独自在家时,也不会觉得无聊,因为受父母的熏陶,我从小就喜欢看书。


虽然那时的家境并不算富裕,但父母在给我买书这件事上,从来都不吝啬,只要我喜欢的书,他们都会给我买来,现在想想这在当时也算“挥金如土”了吧,毕竟别人家的钱都挥霍在了吃和穿上这些生活必需品上。


那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读书算是件高雅的事,只是经常听见来我家串门的人,经常夸我说看看人家**,没事就看看书,我家那熊孩子可好,每每这时,我心里还是得意的。


而且,那些书也没有白读,我从小作文就写得很好,记得有一次还拿了县里的作文二等奖,这都要归功于我读过的这些书,虽然我没有刻意地模仿,但是都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童话打开了我想象世界的大门

读童话书的时候,总有种停不下来的感觉,读完一个故事,紧接着就想读下一个故事,作者离奇的脑洞,让我欲罢不能。



我对童话世界里的一切都感觉好奇,那是我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神秘和丰富,我被深深地吸引着,虽然心里知道那是一个与我所处的世界,截然不同的时空,但我依然相信其中的美好。


我还隐约记得,匹诺曹在说谎后,鼻子会变得很长很长;农夫在好心救了一条蛇之后,却被蛇无情地伤害了;睡美人在沉睡了许久之后,会有个王子来将她吻醒。


这些所有现在看来荒诞的,可笑的,不切实际的故事情节,都化作了震惊在我幼小的心上,原来世上还存在这样的传奇,虽然我知道这些只存在在书里,但是依然丰富了我想象的触觉。


因为,我从书中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我相信这个世界也不应该只是一个样子,也许花草之间是朋友,种下的种子也许一夜之间就可以长得比房子高,没准哪一天我就在世界的某一角落发现了一个宝藏。


童话让我相信这个世界无论多么糟糕,最后都终将回归美好

《奇葩说》有一道辩题,是要不要告诉孩子童话世界都是骗人的,印象很深的是傅首尔的答辩。


她讲到自己小时候家境很不好,和妈妈住在米仓里,老鼠乱窜,她很害怕。可是妈妈却对她说,那些老鼠会对她说,老鼠晚上会给乖乖睡觉的小孩送糖果,每次她早上醒来,枕边都有一颗彩色的水果糖。


傅首尔说,童话不是谎言,是生活对灵魂的救赎,我很赞同。


当我们被生活一次又一次无情地捶打,总觉得世界末日就快来了的时候,我们总要相信点什么才能继续走下去吧。


我庆幸无论自己跌落到多么低的谷底,内心的底色永远是明媚的颜色,我想指引我一直向上的,除了父母的支持和爱,就是我曾读过的那些,看似不够真实,却让我相信世界足够美好的童话故事。


生活实苦,我们总该怀揣着一些美好,一些不被生活洪流冲垮的坚持,继续行走。我庆幸我幼小的心灵种植过这些善良纯粹的种子,它们也许不能帮助我怎样迈过现在的难关,却可以一直陪伴我度过生命中那些艰难的日子。


女人闲话坊


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读了好多书,但是在印象最深的,也带给我最大鼓励的是汪国真的诗集,让我在落魄的岁月里始终咬紧牙关,也让我在迷惘的时候找到前进的方向,至今想来,心里还是感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岱溪


首先非常感谢亲的提问,印象中我读过最不后悔的一本书叫《小王子》,因为它的篇幅不长,简单明了又不乏深度,在不同的年龄段去看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刚开始以为这本书是写给儿童的,谁知道这是作者写给他大人的朋友,一开始就很吸引我去看接下来的内容。

初次读《小王子》的时候是在高中,作为全村唯一考上重点高中的娃,肩上扛得担子特别的重,那时候家里也发生特别多的事情,一度抑郁不振,成绩也一落千丈,常常一个人躲在图书馆看书、写诗、写日记等等,消化那些不开心的事情。《小王子》是一位同学推荐的,他也比较清楚我遇到的事情,希望我可以更勇敢去面对生活。

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随着读书,随着读书,随着大人的否定,随着自己的怀疑......已经慢慢忘记自己的勇气和想象,就像一只被困笼子里的鸟,久了竟然忘记飞翔,多么的可悲,虽然还是不大懂书里的所有内容,就是喜欢它的纯粹。无可否认的是,越是长大越是沉重,大多都是自己徒增的烦恼,再看看那时候的自己,然后学着慢慢的释怀,正如小王子误会玫瑰花,当他离开自己的星球,经过很多星球,看到很多人,最后抵达地球......所有的经历让他知道,小而美才是他内心所向往的,也是我想要的,于是乎,我努力去完善自己的,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总之,《小王子》这本书不单单我看了不后悔,我相信只要有机会看到这本书的人,都值得一阅,强烈推荐给看到这个回答,还有身边的小伙伴。直到现在,不同时期我都还会拿出来翻翻,然后去感悟更多的道理来陶冶自己,是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许多东西我们无法左右,许多人我们无法影响,那就让我们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看透世界的黑白,寻找和守护专属我们的美好!


我们这里还有茶


我曾认真读过而且至今仍然庆幸的那就是《小王子》了,因为这本书是一个女孩在我十八岁高三毕业那年送给我的。

如果你爱上了某个星球的一朵花。那么,只要在夜晚仰望星空,就会觉得漫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

星星在黑夜中闪闪发光,也许是为了让每个人在天空中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星球……

我总以为自己很富有,拥有一朵世上独一无二的花,实际上,我所拥有的不过是一朵普通的玫瑰而已。一朵普通的玫瑰花……

驯服对我是有好处的——因为麦田的颜色。再回头看那些玫瑰花吧!到时你就明白你的玫瑰花仍是举世无双的一朵花。

你们很美丽,但也很空虚,不会有人为你们去死。寻常路人会认为我的玫瑰花和你们差不多。但她比你们全部加起来还重要,因为我给她浇过水,因为我给她盖过玻璃罩,因为我给她当过风,因为我为她消灭过毛毛虫,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抱怨和吹嘘,甚至有时候也倾听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她比你们全部加起来还重要,因为我给她浇过水。因为我给她盖过玻璃罩。因为我为她当过风。因为我为她消灭过毛毛虫(但留了两三条活口,好让它们变成蝴蝶)。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抱怨和吹嘘,甚至有时候也倾听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读过很多的书。专业的和非专业的,课内的和课外的读物。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整好赶上文化大革命,那时候受多种因素影响,想读书,但是能接触到的书却是少之又少。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我从同学的手里偶尔碰到两本书,一本是《古代诗歌选》,一本是《革命烈士诗抄》。

当时因时间紧,同学有着急让还书,我只能是连夜点灯熬油,用钢笔一点点抄写在本子上,后来因为喜欢,就背诵了不少的诗歌。

这只能是算作我爱好诗歌的启蒙。

后来慢慢的对文学作品的管制就放开了,我又预定了《诗刊》和《人民文学》等多种刊物。当时,是每月一期,在等待和渴盼里,看到邮递员从远处推着自行车走来,将飘有墨迹香味的杂志递到我的手上,甭提有多开心了。

当时,我可是远近闻名的文化人。

后来,上大学;后来的后来,我在单位的机关从事文秘工作。

闲暇时,写一些诗歌和散文,发表在本市的报纸上,心情也是很愉悦的。

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必须从小时候培养,最终养成习惯,一生都会受益匪浅的。

我希望所有的朋友,必须从小做起。

至今我还依稀记得《古代诗歌选》

和《革命烈士诗抄》的样子

袖珍的本子,比十六开的本子略小。但是,我永远不能忘怀,我的“小老师”,是她带领我,走上诗歌爱好者的道路。


天空中的鱼18


我是八十年代初高中毕业的农村人,爱好文学,喜欢读书。要说哪一本书是触动灵魂的,当属路遥的小说《人生》。

《人生》是以八十年代为背景,塑造了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对人生的艰难选择。他有才气,心气高,不安现状,向往城市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他为生活的不公抗争过,为争取美好的生活选择过。在那个时代,梦想只能是梦,四面高墙林立,根本就没有出路。高加林的呐喊挣扎,我也都曾有过,高加林就是我,是当时农村知识青年的一个

缩影。

在那个时代,农村孩子能读完高中,己是姣姣者了,何况我是女孩子,我高傲的存在着。当时我村民办教师有一空缺,我想这个职位非我莫属了,几年下来,民办转公办,我也可以拿国家固定工资,脱离农村户口成为城市人了。可走马上任的是一位初中还没毕业的工人子弟。我看到他留在教室黑板上的字,歪歪扭扭不成形状。我愤然在黑板上留言:天生我材必有用,误人子弟不可行!

我自信的寻找另一条出路,自我感觉作文好,就能著书立说。白天种地,晚上煤油灯下挥洒文字。终于一篇散文变成铅字,我捧着10元稿酬失声痛哭。本以为前方一片光明,找到了人生方向。怎奈我涉世未深,文学功底浅薄,一件件投稿如石沉大海。接下来的路,就是世代农村女人都必经的路,嫁人生子,这是我最后的归宿。

多少无奈的选择我们这一代人都经历过!多少挣扎纠结我们这一代人都承受过!《人生》的问世,让我动荡的心静静的得到安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