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化本能之一分为二


拆书 | 情绪化本能之一分为二

作者在《事实》一书中,通过对有关世界常识的测定确定我们对于事实认定存在着诸多的情绪化本能,对于此种错误或是误解而言,越是知识丰富有所专长的人错误越多,对于我们从事多年职业生涯的人来说,是一种惊醒,在我看来这可能是一种知识的诅咒,越是专长越可能陷入误区,无法自拔,这种误区在于你所知道的知识以为别人也知道,所有的术语、概念、规则、逻辑体系是建构在公知的基础上的,事实却未必如此,我们却浑然不知。下面来认识下情绪化本能之一分为二。

人们总是喜欢把事物一分为二分成两类,这两个类别又相互对立、相互矛盾的,在我们的观念中,更倾向于对于复杂事情的判断一分为二,或是或非,或黑或白,或成功或失败,既对立又统一。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化了,但这种简单又有很多的弊端,既看不出事情的本来面目,又造成无法确真的结果。作者通过对全世界富裕与贫穷的人群的对比,发现原先可以在认知中一分为二的世界,现在很多人群已经变成属于中间地带的人群了,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简单的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本身,如果不掌握全部或者近乎全部的客观数据,仅凭认知根本无从判断一分为二是否正确。

一分为二的情绪化本能足以误导我们,把平滑过渡当作两极分化,把和而不同当作分道扬镳,把求同存异当作矛盾对立。所以对于我们来讲要想建立一种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最大的挑战就是认识到你自己绝大多数的第一手经验是来自真实的生活,而不是来自经过了大众媒体过滤的二手经验,大众媒体只关于他们愿意关注的极端情形,而这并不是现实的全部真相。

一分为二,虽然简单,对于我们的大脑来讲有时简单到根本不需要逻辑思维,不需要费多少的脑细胞就能解决,但这样的算法又是极为风险的。其风险在于我们为我们不知道的事实遮蔽了真相,同时又极端自信的相信自己的能力,陷入一种盲目自大的境地。警惕一分为二的危险,作者指出至少要警惕三种情况,一是只比较平均数,二是只比较极端情况,三是俯视不仰视。

要想有效地控制我们一分为二的错误本能,我们就要坚持寻找绝大多数。我们要注意只比较平均数的做法。平均数之外,我们还要注意数据的实际分布。如果两组数据的分布出现了重叠,那么有可能两组之间的鸿沟并不存在。我们要注意只比较极端情况的做法。在所有的群体、国家或者国民中,总会有极端情况的存在,总会有顶层和底层。而顶层和底层之间的差别,有时候是极端不公平的。即便如此,大多数仍然分布在中间状态,而在中间并不存在鸿沟。我们要注意只俯视不仰视的做法。记住俯视会带来错觉,一切看起来都一样矮,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小结:一分为二的思维模式,在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快速判断危险还是安全极有必要,但在现代化社会中会带来一些误区,一方面来源于信息掌握不完全,另一方面来源于我们这种本能,克服一分为二,就要实事求是,不做过度的解读,不做片面的认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