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童年記憶:百變雄師


  《百變雄師》(臺譯:機器戰神)是美國漢那(Hanna-Barbera Productions)公司投下巨資,精心製作的一部卡通電視系列劇,共66集,於1984年在美國ABC電視網播出。百變雄師(日本名:MACHINE ROBOT.美國名:GoBots)起初是日本BANDAI公司1982年推出的一套變形機器人玩具。設計者為村上克司。

80後童年記憶:百變雄師

百變雄師

  在遙遠的格博特朗(GoBotron)行星,正發生一場機器人之間的大戰。這些機器人具有可變形成為交通工具或者武器的功能,而如今他們賴以生存的能源正日漸枯竭。

80後童年記憶:百變雄師

李德王

  正義的一方稱作“守衛者”,由可變形成戰鬥機的李德王(Leader-One)領導。邪惡的一方稱作“反叛者”,由可變形為摩托的薩爾魔(Cy-Kill)率領。他們為了能源大打出手,直至將戰場移到地球,你來我往,展開連番惡鬥……

80後童年記憶:百變雄師

薩爾魔

  百變雄師的原型為美國Tonka公司在1982年生產的名為Go-Bots的機器人玩具,它們是比Transformers(變形金剛)更早出現的可變形的概念化機器人。但最終因製作粗糙、設計簡陋敗給後者。 此作玩具商品的原型為日本Popy公司(現稱萬代)於1982年所發行的機器勇士(マシンロボ)系列而來,1983年的Tonka公司將其更名為百變雄師(Gobots)銷入美國,在當時的銷售量比晚一步將日本Takara所生產的Diaclone與微星小超人引進美國的孩之寶還要好。直到孩之寶在1984年推出了變形金剛動畫扭轉了市場上的頹勢,最後1991年Tonka公司及百變雄師(Gobots)版權被孩之寶公司被收購,其世界觀併入變形金剛。

80後童年記憶:百變雄師

可可怪

  《百變雄師》 談不上和中國有多大的糾葛,但它的命運說起來,似乎全天下都沒有那句經典的中國老話概括得精準和精闢,那就是“既生瑜,何生亮?”。縱觀百變雄師“掙扎而窩囊的一生”,歸結起來一句話“倒黴就倒在變形金剛腳下了” !!從始至終,無論是動畫片、玩具無一不是如此,即使是有過短暫的輝煌,但老實巴交的百變雄師始終敵不過變形金剛的老謀深算。

80後童年記憶:百變雄師

特博

  到了1991年,百變雄師的美國授權商通卡公司瀕臨破產,而收購它的正是死敵孩之寶。更讓人惋惜的是,孩之寶收購其的目的並非為了讓百變雄師起死回生,而是將其變成面向低幼兒童市場、不與變形金剛直接競爭的二線品牌,讓人感慨商界的殘酷與無情。

80後童年記憶:百變雄師

斯庫特

  說起來,《百變雄師》的故事情節可圈之處頗多,海外有一些迷友甚至認為有些內容的編排還要勝過《變形金剛》,但糟糕的畫風始終是它的一個軟肋,漢納·巴伯拉公司或許很擅長閤家歡卡通片的製作,無論是《貓和老鼠》還是《藍精靈》,都讓人讚不絕口,但很顯然畫機器人它極不在行,比之東映為孩之寶製作的《變形金剛》,可謂天壤之別。這也註定了它的中國之旅必定只能是黯然收場。

80後童年記憶:百變雄師

克博特

  有一件趣事不得不提,1990年遼寧在譯配本片時取名“百變雄師”,意在借用“百萬雄師過大江”之句來突出劇中兩派機器人的威武強健,但未料此前不久央視《正大綜藝》以科幻美劇《俠膽雄獅》作為子欄目《正大劇場》的開篇之作,一炮而紅,或是受此影響,同一時期將《百變雄師》錯寫成《俠膽雄獅》的電視報刊亦不在少數。讓人感慨的是,這一錯誤記憶一直延續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