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明實踐】崇信:初春身邊最溫暖的“志願紅”


【新時代文明實踐】崇信:初春身邊最溫暖的“志願紅”

連日來,崇信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開展了“傳承雷鋒精神 弘揚文明新風”志願服務活動,引導廣大志願者傳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以實際行動助力疫情防控,守護美麗家園。

初心使命記在心

“開展旅客篩查一個都不能放過。”崇信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醫師王自成告訴記者。入黨13年來,他深知作為一名黨員醫師的責任與擔當。看到縣文明實踐中心發佈的志願服務招募信息後,王自成第一個報了名,參加縣汽車站疫情檢測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想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車站人員流動性大,是疫情防控的重要關口。每天早晨七點,王自成穿上黃馬甲準時前往服務點,每進站一輛車,他第一時間跑到車門旁提醒旅客下車排隊測量體溫,說明來去地點,持身份證做好個人信息登記……

“有我們在,請放心。”王自成堅定的說。疫情防控進入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任務更加艱鉅,但王自成堅信,盯住每一個人,把好每一道關,一定能守護好百姓的平安健康。

據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健康體育志願服務隊隊長李青雲介紹,健康體育志願服隊20名志願者累計排查車輛400餘輛,排查登記旅客1100人,為增強群眾防範意識,降低疫情傳播風險起到了積極作用。

甘做社區守門人

對於縣城市社區魚堡子社區志願者劉春雁來說,守住社區的這道大門,就守住了群眾的健康和平安。從大年初二開始,劉春雁就堅守在華煤小區門口,每天早晨七點四十五分準時到崗,晚上十點才換崗下班。對於社區出入的每一名群眾,他都認真登記,測量體溫,絲毫不敢鬆懈。家裡3歲的孩子每天長時間見不到媽媽,晚上總是哭哭啼啼。劉春雁每天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哄孩子玩耍,抽時間做家務。等孩子熟睡後,她才在燈光下填寫一戶一檔資料。“都是小困難,克服一下就過去了。”談到將來,劉春雁信心十足的說,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今年的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做的很 ‘實’。”縣城市社區西街社區志願者保佳琪說,志願者嚴守群眾的“防疫”門,耐心勸導群眾減少外出,為社區居民取快遞、買菜、買藥、修家電,有時候餓著肚子也要把居民的需求及時送到他們手中。在崇信縣,奔走在各個居民小區、堅守在每個角落的廣大志願者,為抗擊疫情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

科普培訓到地頭

“對於背上枝處理不應以修剪為主,通過旺枝刻芽、摘心去葉加轉枝效果更好。”在崇信縣錦屏鎮馬溝村甲天下蘋果園內,身著藍色馬甲的科技科普志願者汶學斌正繪聲繪色的向果農和技術工人講解果樹剪枝、施肥、春灌和清園技術。園內7名工人都帶上口罩和防護手套,剪枝、抹藥,一道道工序認真細緻。

戰“疫”不誤農時。崇信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組織引導志願者參與疫情防控的同時,搶抓春耕時機開展送技術、送服務,提高群眾的致富技能。“群眾需要哪方面的農業技術我們就開展對口的志願服務。”崇信縣科技科普志願服務隊隊長張虎勝對記者說。

崇信縣聯保聯調志願服務隊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文化志願服務隊開展《讀者“疫”戰》等線上文化活動,6個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670名志願者積極參與環境衛生整治、復工復產、春季頂凌覆膜、扶貧幫困等志願服服活動......

在“疫”線展風采,在“疫”線書寫青春答卷。全縣1600多名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志願者美麗身影,為這座小城增添了溫暖的顏色。雷鋒精神的耀眼光芒,照亮了幹群攜手戰“疫”前行之路,在汭鞠大地上催生出一朵朵美麗的文明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