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山火、南極20°、珠峰長草,人類的氣候賭局輸了嗎?

據外媒《METRO》2月14日報道,隨著氣候變暖,南極洲氣溫首次超過20攝氏度,南極大陸正快速消融,全球海平面將會上升。

就在前一天(2月13日),澳大利亞的大火終於熄滅了。這場大火總共持續了210天,整整7個月。澳大利亞在這場大火中損失慘重,33人死於火災,12億野生動物喪生,還有2500多間房屋被摧毀,1170萬公頃土地被燒燬。

澳洲山火、南極20°、珠峰長草,人類的氣候賭局輸了嗎?

其實澳洲大火爆發之後,有很多國家都把這件事情和地球變暖聯繫在了一起,不過因為證據不足的關係,也沒有獲得過多的關注,直到珠峰出現了異象。珠穆朗瑪峰屬於高寒地帶,並不適合植物的生長,但是如今該地區卻長出了大量的植物,根據相關科研人員的調查顯示,喜馬拉雅山4000~6000米的範圍植被覆蓋率增長了5~15倍。

全球變暖是對人類與自然界的一個主要威脅,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威廉·諾德豪斯認為人類正在走進“氣候賭場”,我們並不知道經濟增長所帶來的氣候變化與生存危機是怎樣的,我們能否改變現狀並走出來。

本文節選自威廉·諾德豪斯《氣候賭場》中的《在氣候賭場上的第一次相遇》。

如果你讀報,聽收音機,或瀏覽每天的博客,你實際上肯定會遇到關於全球變暖的報道。這裡有一個來自不同來源的示例:

最近十年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

現在最令人尷尬的事實是過去超過十年間沒有全球變暖。

在一個世紀之內北極熊可能消失。

全球變暖的主張是一個騙局。

格陵蘭的冰蓋經歷了創紀錄的融化。

澳洲山火、南極20°、珠峰長草,人類的氣候賭局輸了嗎?

顯而易見,今天全球變暖受到許多關注。而且同樣顯而易見的是,人們對全球變暖是不是真實的、它是不是重要以及它對人類社會意味著什麼,存在分歧。對這些不一致的報道有興趣的公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呢?而且,如果答案是全球變暖是真的,它有多重要呢?在我們所面臨的其他問題,例如,持久性失業、飆升的公共債務、低烈度戰爭以及核擴散中,我們對全球變暖的關注應該排在什麼位置?

簡單的回答是,全球變暖是對人類與自然界的一個主要威脅,我將用的一個比喻是,我們正在進入“氣候賭場”。我用這個比喻的意思是,經濟增長正在引起氣候與地球系統不合意而危險的變化。這些變化將引起意想不到而且也許是危險的後果。我們正在擲氣候骰子,結果將出人意料,且其中有一些可能是危險的。但我們剛剛進入氣候賭場,而且也是全面改變並走出來的時候。

全球變暖是我們這個時代一個決定性的問題。作為形成人類與自然在無限未來的輪廓的一種力量,全球變暖應該與暴力衝突和經濟蕭條等同視之。全球變暖也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它涉及從基礎氣候科學、生態學和工程學到經濟學、政治學和國際關係等學科。

01 到2100年,使全球氣溫平均提高3 ℃—5 ℃

氣候科學是一個動態領域,但它的基本元素已在過去一個世紀中由地球科學家形成,並已有了良好的基礎。

全球變暖的終極來源是化石(或者以碳為基礎的)燃料。像CO2這樣的氣體被稱為溫室氣體(GHGs)。它們在大氣中積累並長期存留下來。大氣中GHGs濃度升高,引起地表與海面變暖。最初的變暖效應通過大氣、海洋、冰蓋和生物系統中的反饋效應而擴大。影響範圍包括溫度變化以及極端溫度、降雨形式、風的位置和頻率、積雪場、河流流量、可用水量及冰蓋。這每一種改變都會深刻地影響對氣候敏感的生物和人類的活動。

1750年大氣中CO2的濃度為280 ppm,而在今天達到390 ppm。模型預測,除非採取減少化石燃料使用的強制性措施,到2100年它們將達到700—900 ppm。根據氣候模型,到2100年,使全球氣溫平均提高3 ℃—5 ℃,此後還會更進一步變暖。因此,除非經濟增長有重要的減緩,或者強有力地迅速地遏制CO2排放,我們可以預期大氣中會有持續的CO2排放的積累—— 並引起全球變暖,承擔所有隨之而來的後果。

澳洲山火、南極20°、珠峰長草,人類的氣候賭局輸了嗎?

02 全球變暖可能使一些國家受益,而損失主要集中在低收入和熱帶地區

在分析氣候變化導致的影響時,一個核心概念是:一個系統是否受到控制。高收入國家的非農業部門高度受控,使得這些部門至少在未來幾十年中能以較低的成本適應氣候變化。

但是,許多人類體系與自然系統是未受控或者不可控的,而且未來的氣候變化極為脆弱。一些部門或國家可能從氣候變化中受益,而在與氣候敏感性物理系統密切相關的地區,很可能有重大的瓦解。潛在的損失可能最主要集中在低收入和熱帶地區,比如熱帶非洲、拉丁美洲、沿海國家和印度次大陸。脆弱的系統包括雨養農業、季節性秋雪場、沿海社區、河流徑流,以及自然生態系統。對這些地區嚴重的影響是潛在的。

科學家特別關注地球系統的“臨界點”。這些臨界點包含了當地球系統跨過門檻時出現突發的或不可逆的變化過程,其中許多影響會在如此大規模的範圍內起作用,以至於人類現有的技術無法有效地控制它們。四個重要的全球臨界點是大量冰蓋(如格陵蘭)的迅速融化,類似墨西哥灣暖流(灣流)這樣的海洋環流的大規模變化,全球變暖引起進一步變暖過程的反饋效應,以及長期的變暖加劇。這些臨界點特別危險,因為一旦臨界就不容易扭轉。

澳洲山火、南極20°、珠峰長草,人類的氣候賭局輸了嗎?

03 如何用經濟學,減少碳排放

有幾種減緩氣候變化的潛在戰略,但最有希望的是“減輕”或減少CO2以及其他GHGs排放。不幸的是,這種方法代價高昂。研究表明,即使以一種有效的方式推行,為了達到國際氣候目標,所花的成本也佔全球收入(按今天的水平

每年為6000億—12000億美元)的1%—2%之間可以設想發現了一些神奇的技術突破,這些技術突破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成本,但專家們並沒有看出在不遠的未來可以實現。

氣候變化經濟學是直截了當的。當我們燃燒化石燃料時,我們不經意地把CO2排放到大氣中,引起了許多潛在的有害影響。這個過程就是“外部性”,外部性的產生是由於那些產生排放的人並沒有為那種特權付費,而且那些受到傷害的人也沒有得到補償。經濟學得出的一個主要教訓是,不受管制的市場不能有效地解決有害的外部性。因此,不受管制的市場產生了太多的CO2,因為CO2排放的外部危害是零價格。全球變暖是一種特別棘手的外部性,因為它是全球性的,而且會持續到未來很多年。

澳洲山火、南極20°、珠峰長草,人類的氣候賭局輸了嗎?

經濟學為氣候變化政策點出了一個讓人頭痛的真理:要讓任何一項政策有效,就必須提高CO2和其他GHGs排放的市場價格。提高排放的價格可以糾正市場的外部性低定價。通過實施對允許的排放量的受管制的可交易限制(“總量管制與交易”)或者對碳排放徵稅(“碳稅”),可以提高價格。經濟史的一箇中心經驗是激勵的力量。為了減緩氣候變化,必須對每一個人都進行激勵—— 支出千萬億美元的幾百萬企業和幾十億人—— 以便日益增加用低碳活動代替它們現在化石燃料驅動的消費。最有效的激勵是對碳排放收取高額費用。

提高碳排放的價格將達到四個目的。第一,提醒消費者何種產品和勞務屬於碳排放量高的,從而更節約地使用。第二,提醒生產者何種投入屬於碳排放量高的(例如煤與石油),以及何種屬於低的或不用碳的(例如天然氣或風力),從而引導企業走向低碳技術。第三,它將為創新者、發明者和投資銀行投資、籌集資金和開發提供市場激勵,並引進新的低碳產品和流程。最後,碳排放價格將使完成所有這些任務所需要的信息經濟化。

04 緩解全球變暖的巨大障礙

一個現實的方法應該認識到,在通向減緩全球變暖有效政策之路上存在嚴重障礙。儘管氣候科學家在理解基本趨勢上已經邁出了一大步,但在實施減緩氣候變化的政策時仍然有已被證明的困難。

進步緩慢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民族主義的兩難困境,由此引起搭便車行為。沒有參與全球減排協議的國家,以其他國家承擔的減排成本而搭便。這種激勵引起了“非合作搭便車”的均衡,在這種均衡中,少國家實施了強有力的氣候變化政策—— 一種極為類似當前國際政策環境的狀態。它們唱高調,但根本沒有行動。通過國際貿易關稅切斷這種不參與的聯繫,就會有助於減緩搭便車綜合徵。

此外,存在現代人通過把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本推給子孫後代的搭便車趨勢。代際搭便車的出現,是因為今天減排的大部分收益要在未來的幾十年中產生。

利益集團通過提供誤導性的氣候科學與經濟成本分析而把水搞渾,擴大了加倍搭便車的困難。反對者強調了反常的和沒有解決的科學問題,而忽略了支持基本科學和當前氣候變化預測的強有力證據。在美國引進有效政策特別困難,在美國雖然科學的關注日益嚴峻,意識形態上的反對也更趨強硬。

澳洲山火、南極20°、珠峰長草,人類的氣候賭局輸了嗎?

05 當前的三個舉措

相關人士自然想知道,為了減緩全球變暖的進程,我們現在 應該做什麼。這是一個涉及公眾、經濟和技術的複雜過程,我將 強調三個應集中關注的具體事項。

第一,全世界的人都需要理解並承認全球變暖對人類和自然界影響的嚴重性。科學家應該繼續密切研究從科學、生態學、 經濟學,到國際關係的每一個方面。人們應該警惕反對者編造的看法,他們會找到千百條理由,等待幾十年後再採取適當的舉措。

第二,各國應該確立提高CO2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價格的政策。這些措施會遭到抵制——正如我們討厭用有臭味的藥一樣—— 提高價格是遏制排放、促進低碳技術,從而給我們的地球應對不受約束的變暖威脅打預防針的基本要素。而且,我們要保證行動是全球性的,而不僅僅是國家範圍的。雖然政治可能是地方性的,而且對採取強有力舉措減緩全球變暖的反對來自民族主義的態度,減緩氣候變化要求有合作的全球行動。

第三,顯而易見,能源部門的迅速技術變化是轉向低碳經濟的核心。

沒有對碳排放的實質性經濟懲罰,現在的低碳技術就不能取代化石燃料。開發經濟上合理的低碳技術將降低達到我們氣候目標的成本。而且,如果其他政策失敗了,低碳技術也是達成氣候目標的最後補救手段。因此,政府和私人部門應該加強研發低碳、零碳,甚至負碳的技術。

本文摘自

澳洲山火、南極20°、珠峰長草,人類的氣候賭局輸了嗎?

書名:氣候賭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