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乌镇、嘉兴一带一些人结婚两头制,生两个孩子,一个姓男方,一个姓女方的情况?

诗舞流年


无奈的选择咯,有些人说为了所谓的不断香火,其实这样结婚的都是双独家庭居多,父母就你一个子女,不管是娶还是嫁,2个人必须承担4个老人的养老义务。所以想出了两头的这种方法。一来没了礼金,可以减轻小家庭负担,二来串门住,两边老人都能照顾一点。三来生2个两边老人都能抱孩子。如果说家里有2个孩的一般不会选择两头的这种结婚方式


用户2302376296708


首先我和我老公也是两头结婚的,我老公是独生子,诸暨人。我不是独生子,嘉兴海宁人。目前是住在我们家,大女儿跟我姓,二胎还没怀。

在我们交往的时候我爸本来是不同意的,他想招女婿的。。当然我公婆是绝对不同意的,但是要我嫁过去,礼金他们也拿不出来的。后来我爸生了病,想我早点结婚,思来想去,我跟我老公说我们做两头,这样对两家都好,就是以后我们可能辛苦一点,但是双方父母压力都小。男方也不用出礼金。第一个跟我姓是我爸爸的遗愿,我公婆也很善解人意。。

不过说到未来我们的压力,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困扰,现在我家就我妈一个老人,社保养老金都是齐的,有个身体不舒服的也花不了多少钱,我公婆么平时也是自己想干嘛干嘛,我和我老公就是养活自己和小孩就行,这种模式不好么,简简单单,没有婆媳矛盾,有时候小夫妻两个闹了矛盾,双方父母也能理性判断。

双孩的姓一家一个,养还是我们自己养啊。对对方都是奶奶爷爷的叫,也没什么亲不亲,我大女儿对我婆婆还要亲呢。。。每次回去分别都要哭睡着。为这个事情我妈还不开心呢,衣服鞋子都是她买的,平时带也是她带的。。


绯红与黑


作为本地人,包括自己在内基本百分之八十都是这样的,不叫AA制,我们叫“两头”或者“两面”。

婚前都是商量好的。

没有彩礼没有陪嫁,订婚,婚礼,满月酒,周岁酒是两家分开办还是一起办,第一个孩子第二个孩子的姓氏户口问题都是婚前商量好的,没人逼着男方。

月子里一般都是住娘家的,除了老公都是自己娘家家人照顾的。

平时有些都是一家住一星期,交换着住,或者买了婚房,小两口住婚房。

一般都是男方或者女方婚前贷款买了婚房的,并且已经装修好,一般婚前都有车不需要再买。

婚后财政大权基本在女方手里,这是当地传统,比如我公公61岁,每月4000多养老金,再加上工资4100多,两个宝宝去奶奶家,我公公还没钱给孙子孙女买玩具,得跟我婆婆申请。我自己家这边好点,我爸还有零用钱给孩子买,我老公的工资卡是我婆婆结婚登记那天给我的,都这样。

嘉兴本地都是独生子女,最多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或者妹妹,当年计划生育就是这么严格。

这边很少有重男轻女的现象,我自己爷爷奶奶以前土地征收,所以有养老金,经济算比较好的70岁以上农村老人了,以前是发工资的那天,现在领养老金那天,都会给我零花钱,我已经32岁了,还是这样,当面不收,他们会偷偷放小孩书包或衣服口袋里。

那些想批评教育的人们,管好自己家就好了。

我们很好,不需要您的指导。


ヾヾヾ顾


首先我认为,这种现象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刚开始觉得对双方都很好,一家一个小孩,减少矛盾,有双方和睦相处的感觉,但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矛盾逐见显现出来了,一般来说双方经济肯定有落差的,再者都有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作崇,这会导致双方父母都有各管各的小孩想法。这样的话,等孩子长大了以后,一方老人给的有万贯家产的,过户给小孩房子一套一套的。一方平平淡淡的,经济状况一般般,这样两个孩子之间怎么相处,小孩的父母一碗水能端平吗?(因为双方的经济权在各方老人手中,等到终年时肯定会给自己的亲子孙的,不会给外姓的)最后会出现兄弟姐妹反目成仇,落差太大挥刀相向的出现也有可能。⋯小夫妻生俩孩子一方姓一个,慎重,慎重再慎重⋯


明新植绒


希望范围再扩大一点,苏州吴江也是这样的,因为吴江嘉兴这一片的90后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又差不多,父母不舍得,自己也不太愿意离开这个家去当上门女婿或者嫁出去甚至是远嫁。



絔乀離


看不懂这种文化,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那个姓,说的思想好像很开放一样,实际心里怎么想的都知道,一家孩子两个姓,外公外婆在孩子记忆里没有,看似很公平,实际等孩子长大了不同姓会产生很多矛盾,这种文化只有在江浙一带农村才有,城市占比很少


爾中傘


人在曹营,心在汉!

十对夫妻,五对离!

这种婚姻,小夫妻要送走二头老人,开支二头人情债,负担二个小孩上学,买房,结婚的费用开支,普通家庭小夫妻,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使命!



哈哈古玩


主要原因是我们这边都是独生子女,哪怕农村也只能两个,如果两个女儿也不能再生第三个,那年代我们这里计划生育是严格执行的。男孩女孩都是家里唯一的宝,都自小宠着。以身边亲戚同事朋友结婚来说,普遍家长都希望男方有房,女方会买车和家电、部分家具,男的如果没房或者条件不好,那也会是男方家起码出个首付,再不行就两家一起凑着首付,小夫妻婚后自己还房贷。现在鼓励二胎,其实多数还是不愿生的,压力太大。生二胎的呢,跟谁姓要看双方意愿,多数还是跟父姓,只不过现在一些女方提出要求的话,双方协商同意那也没啥不可以,反正俩娃,一般是说好第一个跟男方姓第二个跟女方姓,头个是男孩女孩就看运气咯。婚后不至于都AA制,大多还是会老婆管着经济大权,但确实年轻男的越来越不愿意把钱都给老婆管,女生自己也经济独立,相对日常花销以各花各的为主,大支出大开销要不男方出多一点要不就一起凑。一直吃定男方给钱支撑家庭,长久下来也不公平,尤其男方家条件优于女方很多的话,长此以往总会有矛盾有嫌隙。而且近几年嘉兴房价涨很高,很多女同事婚前就家里给买房买车了,不靠男的也照样好好的。


就是喜欢好看的new


越否定,说明越在乎。难道嫁出去的女儿就不能管父母了?简直荒谬!所谓两头,就是太传统的人想出来办法,只不过这个说法符合大众趋势所以得到了发展而已。如果不是一个太传统的人,那他就不会去想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以后独生女的父母没人管了。也不会去想既然都要养老凭什么要出彩礼的。更不会去想生的孩子姓谁家的谁家占便宜。

我支持这种做法,男女平等,彩礼嫁妆都是取消,结婚各出一半,住哪里随他们喜欢,最好出去单独住,双方父母都帮助子女,子女也都给双方父母养老。

但我不支持这种说法,婚姻不是交易,即使不怎么说,也应该这么做才对,怎么在那边就成了规矩,成了“合同”?那么在一方一有点不公平的事,就能成为矛盾,互不相让,最后分道扬镳。当然这个有点激进,但我认为这样离婚的夫妇不是没有的。

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并不能用“合同”来牵制一辈子,过一辈子的。最重要还是感情,是三观。有感情就会让步,三观一致,就不会出现观念问题。让打心底里觉得夫妻该孝顺双方父母,认为嫁出去的女儿不是泼出去的水的家庭在一起。而因为合同,有些甚至可能是因为出不了彩礼钱才接受这种做法的家庭滚出去!

说法仅仅是说法,怎么做才是关键,心底里的观念才是重点。


小微wei


一点都不好。两家人的亲戚要承担,走亲访友太多,要两头住,两头跑,小孩子几乎必须生两个,一边一个姓,小孩子基本上两个奶奶带,两个奶奶也会有文化差异和经济条件的差异,两个小孩子也会有很多的差距,小夫妻基本上要像租房一样搬来搬去的住,为了孩子,为了双方父母,为了平衡两边关系,总之小夫妻过的累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