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分子借疫情行騙,這四種詐騙類型要提防

疫情持續期間,大家都忙著防疫抗疫,一些不法分子卻從中找到了自己的“商機”,藉機兜售其奸。近日,北京銀保監局發文,提醒廣大消費者注意提防低息貸款型、投資理財型、非法集資型等四種類型的詐騙。下面為這些詐騙的具體形式。

不法分子借疫情行騙,這四種詐騙類型要提防

一、低息貸款型詐騙

1、冒充金融平臺貸款詐騙。

“疫情期間,您缺錢嗎?xx金融給您授信1萬,申請後馬上到賬。”隨著疫情蔓延,部分人的收入減少,資金緊張,一些詐騙團伙開始趁火打劫。他們冒充各大知名金融平臺,給用戶授信數萬額度。但要拿到這些額度,需要繳納工本費、押金、解凍費等費用幾百上千元,很多消費者上當受騙,繳納費用後再無音訊。

2、利用“疫情貸款”詐騙。

“您想申請政府疫情專項貸款嗎?”疫情期間,不法分子通過電話、網絡發佈可代理申請“額度高、利息低、無抵押、下款快的政府疫情專項貸款”的虛假信息,誘使有資金需求的公司或個人申請貸款,然後以提前收取中介費、保證金等為由實施詐騙。

二、投資理財型詐騙

1、利用“區塊鏈”概念詐騙。

“疫情期間也有高回報”。不法分子針對公眾居家防疫、普遍通過網絡或手機獲取信息的特點,藉助“區塊鏈”概念發行冠狀病毒加密貨幣等虛擬貨幣,宣稱籌集的資金用於在境外建造口罩、防護服工廠,或用於研究生產冠狀病毒疫苗,並許諾高額回報,騙取受害人錢財。

2、利用指導基金、股票、期貨等投資詐騙。

“宅在家裡也能理財”。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老百姓在疫情期間旺盛的投資需求,通過網絡聊天室、微信群向投資人推薦私募基金、指導買賣股票、期貨等,引誘受害人下載虛假交易軟件並開戶投資。

不法分子借疫情行騙,這四種詐騙類型要提防

三、盜取信息型詐騙

1、利用“退改簽”詐騙。

“受疫情影響取消,辦理退改簽可獲賠償”。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手段獲取的受害人信息,如航班號、高鐵號、酒店預訂信息、旅行社合同信息等,向受害人手機發送虛假“退改簽”短信,誘使受害人撥打短信中虛假客服電話或點擊不明鏈接,按其提示操作,提供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敏感信息,將卡內餘額轉走。

2、利用購買防疫物資詐騙。

“最新最全的防疫物資馬上到貨”。不法分子通過社交軟件、二手交易網站等渠道發佈虛假的售賣口罩、防疫物資等信息,轉賬收取消費者費用後將受害人“拉黑”,或在釣魚鏈接中誘使受害人輸入個人敏感信息,導致消費者財產損失。

四、非法集資型詐騙

1、利用為疫區捐款詐騙。

“您想為疫區貢獻一份力量嗎?”不法分子通過虛假網站和微信等社交軟件,冒充慈善機構、民政部門、醫院、愛心人士等向消費者發送“獻愛心”的虛假募捐信息,利用群眾的同情心實施集資詐騙。

2、利用感染者親屬眾籌“醫藥費”詐騙。

“您願意為感染者家屬捐獻一份愛心嗎?”不法分子以孩子或親屬突然高燒、已被隔離醫治為由,向社會公眾發起眾籌“醫藥費”、“住院費”等,騙取受害人錢財。

3、利用“銷售返利”詐騙。

“購買防疫物資還能賺錢”。疫情期間,防疫物資緊缺,不法分子利用公眾對新冠肺炎的恐慌心理,除謊稱可以代購代銷“口罩”、“消毒液”、“特效藥”等物資,還向購買者承諾可以“積分返利”,甚至“加盟獲利”,騙取受害人錢財。

對於以上類型的詐騙,北京銀保監局提示消費者,做好四個“應當”,做到四個“拒絕”:申請貸款應當選擇銀行等合規金融機構,拒絕小廣告、小作坊式的網絡金融產品;投資理財應當牢記“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拒絕高息誘惑;個人信息應當加強保護,拒絕洩露個人敏感金融信息;愛心捐贈應當認準正規渠道,拒絕不法分子假借疫情非法斂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