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看待疫情结束后的速冻食品的行情的?

中贸会展刘晨


这段时间,速冻食品被用来应急,显示出了食品储备的应急性和实用性。

要是没有足够的冷冻食品储备,我估计,这次的疫情期间的食品供给可能会出现紧张甚至是危机。

平时,把多余的食品储备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这次的疫情考验,对于食品的冷冻存储调整市场供给的机制,应该能进一步的提高和优化,对于食品的宏观调控会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对于市场的物价平衡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食品的冷冻储备,具有很高的市场调节意义和国家食品物资应急的战略意义,不容小视!

食品是民生之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山东寿光李泉清


我认为会越来越好,因为我早两三年就看好这行业,本人也是从事冷冻食品的售卖。因为现在人们的节奏越来越快,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家吃什么时候吃饭,所以家里备点冷冻食品是很有必要的。而且现在冷冻食品的口感味道都很不错了,包括我们现在在外面或者饭店吃饭都有一部分是冷冻食品。冷冻食品保质期也长!记得没有结婚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在外地过年都是买的速冻水饺。就是现在物流全国都有冷冻链了,应该冷冻食品就迎来爆发期了!


攥在手心里的沙


速冻食品。

我曾经设想过把偏远山区的特产,冷藏运输到大都市去。

因为我在城市生活这十多年来,城市的东西和农村的东西说法一样,吃起来味道不一样。

我吃过最多的速冻食品就是,汤圆,水饺,鸡,鸭,等肉类,和海鲜。

疫情期间我也买过速冻水饺,汤圆。

这几类食品在疫情期间,也见到有人囤过这类食品。

在我看来国内市场会出现一个下滑趋势,疫情两个月以来太多人吃速冻食品吃腻歪了。

国外疫情还没得到控制,还有这一类的需求。会有个短期上升。

全球疫情结束后,这个不会有太大需求。


小妖爱音乐


速冻和即食食品作为正常餐食的替代品,销量一直稳定,而在今年却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收益了一波“红利”。

速冻食品行业龙头三全食品近日表示,疫情期间家庭内就餐频次提高,水饺面点等作为家庭备餐的作用凸显,速冻食品需求量上升。

据电商大数据服务机构ECdataway数据威数据显示,2020年疫情期间(1月24日-2月20日),相比去年同期,主要相关产品均获大幅增长。

比如受益于春节参考以及疫情囤货影响,海鲜丸类今年春节前的总销量,比去年同期同比大增16倍以上。

具体而言,在天猫平台上,海鲜丸类总销量同比增1675%,方便面总销量同比增加57%,水饺馄饨类总销量同比增78%,即食火锅总销量同比增144%,肉制品总销量同比增264%,汤圆总销量同比增60%。

基于疫情的的恐慌,方便面作为储备食品销量大涨。今年疫情期间,方便面总销量超过1300万件。相比2019年同比增长57%。

值得注意的是,海鲜丸类和即食火锅属于火锅相关品类,或受疫情影响,居民在家自制火锅频率增加或者吃火锅的想法增多等导致了火锅品类的相关销量暴增明显,海鲜丸类今年销量和销售额达到了1.37万件和67万元,而2109年仅为776件和3万元。




ZYy娱乐


中国在每一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结束后,中国的消费者对健康消费的理念都会迎来一次升级。

比如“三聚氰胺事件”直接刺激了豆浆机市场的出现。

比如“高锰钢事件”则引发了电水壶的“换新潮”。

而此次的疫情爆发,无形中也在演变成一场史无前例的全民健康教育。

就在当前疫情冲击之下,各种方便和速冻食品,已经成为消费者宅在家中抢购囤货的首选。

相信疫情之后,中国的消费者对速冻食品会提出更高质量标准和更高质量要求,更高一级质量标准的速冻食品,将会推动和引领中国速冻食品的新一轮的消费浪潮,全新质量标准的速冻食品也一定会迎来自己蓬勃发展的春天。


湖北闻金刚


所谓速冻食品,就是把新鲜食材加工成不同成品,打上包装,再用制冷设备把温度调到零下18℃以下速冻,之后销到各大商超,人们想吃的时候,随便买一袋回家用水煮一下就可以食用。

这种食品是给工作忙,没有时间做饭的人,还有就是给懒人准备的,优点是品种繁多,买回来几分钟就能吃到嘴里,节省时间。缺点是不新鲜,我们都知道,新鲜的东西,矿物质、维生素和其他养分都没被破坏,吃了能对身体提供均衡的营养。而速冻食品,因为温度低,里面的营养成分会受到破坏,虽然能吃饱,但基本没有什么营养。

疫情期间,因为人们都宅在家里,有大把的时间做饭,原本不会做饭做菜靠点外卖或买速冻食品吃的人,也都学会了下厨,现在网络上做什么样的美食烹饪都能学到,而且时间长了,就会感觉下厨也是一种乐趣。

再一方面,这次疫情,死亡人数很多,同样感染病毒,死亡几率大的是那些免疫力低的患者,这就提醒人们增强免疫力,提高免疫力的前提条件一是多锻炼,二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食品。

所以我认为,通过这次疫情,人们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绿色、营养、健康,是今后需要遵循的生活轨迹,而那些没有什么太多营养的速冻食品,将会逐渐的被打入冷宫。


于洪峰


民以食为天,可以不出门玩,但饭不能不吃。终于吃厌了速冻和方便食品后,不少人终于下决心准备亲自下厨。只是做饭没有那么容易,明明是照着菜谱操作,自己做的却总是像黑暗料理,难以下咽。

自己做不来,那就点外卖吧。但是,受到疫情影响,打开外卖软件后肉眼可见营业的店铺变少了很多。中国餐饮协会发布的《中国餐饮报告2019》显示,疫情期间,93%的餐饮企业都关闭了门店。

想吃点好的都没有,大家只能可怜巴巴的盼着疫情结束。疫情一结束,第一个要去店里吃的东西,毫无疑问就是火锅。

中国人实在太爱吃火锅了,《中国餐饮报告2019》的数据显示,2018年,火锅消费已经占据全国餐饮消费的20.6%。在居家隔离的冬日,谁不想涮热腾腾的火锅呢?谁不想呢?

“好想吃火锅,我快要想死它了!”作为单独词条的海底捞,也挤进了大家最想吃食物排行榜的前十名,可见真是馋坏了这些火锅人们。

除此以外,炸鸡和烧烤位列三甲也不意外,烧烤是夜宵首选,没有炸鸡的肥宅生活是没有灵魂的。

火锅的辣是什么辣?炸鸡的香是什么香?你还记得吗?

“我想吃辣,特别辣,特别辣那种!”飘香的火锅,麻辣的蘸料,鲜嫩的肥牛……都不需要看图,只要看到这些字,仿佛已经品尝到了这些让人想念的味道。

“香辣麻酸甜,鲜脆酥松弹”,这仿佛顺口溜一般的十个字,精准概括了大家对于自己喜欢的食物最直接的记忆。

为了这些,平时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你,最近是不是也一头扎进厨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菜谱实验,甚至还把菜谱网站搞崩溃了。

有了食欲大开的香辣,怎么能忘记甜蜜的奶茶呢?网友们在喝什么的选择上出奇地一致:“奶茶”以领先其他选手八百多票的优势稳稳占据第一名的宝座。

本应在宅家时刻享尽盛宠的可乐,在此时也只能屈居第三。

“我真的太想喝奶茶了!“不少这样的微博里还配上了”哭哭“”大哭“的表情。过去喝奶茶还要挑牌子,选甜度,疫情期间,能点到奶茶的外卖就已经是胜利。

外面点不到,还可以自己做。翻翻你的朋友圈,肯定能找到不止一个视奶茶如生命的朋友,按捺不住开始自制奶茶。


收割机影视


疫情结束后速冻食品行情应该会收到一些影响,但是,也不是很巨大。造成影响的方面主要是个人购买力,随着这次疫情的发生,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和营养问题。速冻食品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不好吃,营养价值低。现在随着疫情的发生,人们多了一点顾虑就是这个速冻食品是什么时候的,在成品前会不会有病毒的存在。所以,这会造成个人购买行为的下降。那为什么说影响不大呢?那是因为速冻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不是个人,而是巨大的餐饮行业市场,各大餐饮行业食材大部分都是速冻食品,比如在外吃牛肉面、肥肠面,里面的牛肉和肥肠几乎全是速冻食品。我们都知道,速冻食品的进货成本价格要比新鲜食材要低,且更容易存放,所以,餐饮行业还是会延续使用速冻产品,当然,餐饮有些食材也不会全部使用速冻的,至少大部分餐饮都会用,所以,疫情过后,餐饮行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速冻食品的发展趋势。





卧龙MR刘


疫情过后速冻食品行情还是不错的,以下是我查阅资料所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疫情冲击下,各种方便食品和速冻食品成为消费者宅在家中抢购囤货的首选。三全食品、安井食品和海欣食品春节期间销量大增,但实际经营情况如何?海欣食品在3月2日举行的机构调研会上透露,疫情期间流通渠道受影响较大,农贸市场关闭、餐饮停摆,但KA、BC、电商需求旺盛,出现此消彼涨,但由于流通占比高达70%。综合来看,整体影响偏负面。

换言之,疫情推动的销量大增仍无法弥补线下销售的下滑。但随着复工复产提速,目前物流情况已经有较大的改善,而消费者对速冻产品的接受程度也不断提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8年,我国速冻食品行业销售收入呈波动增长走势。2010年中国速冻食品行业销售收入已达416.97亿元,2014年中国速冻食品行业销售收入达782.28亿元,同比增长20.39%。2015年中国速冻食品行业销售收入略有下降至778.98亿元,同比下载0.42%。截止至2017年中国速冻食品行业销售收入增长至突破千亿元,达到1057.61亿元,同比增长17.06%。进入2018年,我国速冻食品行业销售收入达到了1149.25亿元,同比增长8.66%。

2010-2018年中国速冻食品行业销售收入统计及增长情况

前瞻分析认为,我国速冻食品行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将持续增长,速冻食品消费额也将逐渐提高,预计到2024年,我国速冻食品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农村孙铁蛋儿


疫情冲击下,各种方便和速冻食品成为消费者宅在家中抢购囤货的首选。



三全食品、安井食品和海欣食品春节期间销量大增,但实际经营情况如何?海欣食品在3月2日举行的机构调研会上透露,疫情期间流通渠道受影响较大,农贸市场关闭、餐饮停摆,但KA、BC、电商需求旺盛,出现此消彼涨,但由于流通占比高达70%。


综合来看,整体影响偏负面。 换言之,疫情推动的销量大增仍无法弥补线下销售的下滑。但随着复工复产提速,目前情况已经有较大的改善,而消费者对速冻产品的接受程度也不断提升。疫情后应该会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