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賣菜年賺幾十萬,掙錢靠這些經驗,全是細心總結

菜市場行業門檻低,不少農戶都在菜市場賣過農產品。今天就來說說,那些在菜市場租了攤位,一年掙到幾十萬的攤主,都有哪些經驗。

走出誤區 選對起點

做生意從來是有人掙錢,有人賠錢,但很多人在起點就錯了。

首先請走出一個思維誤區——想在菜市場賺錢,比起你的攤位租金低廉、你的貨價廉物美、你擅長與其他商戶打價格戰、你樂意給顧客抹零頭送添頭這些因素更重要的是

找一個好起點,也就是選生意好的菜市場,入駐。

別小看這一點。

菜市場行業,無論掙多少錢,掙的也是辛苦錢。

起早貪黑,日復一日,一年下來除了過年時歇幾天,其他日子裡,攤主每天都要和菜市場共度十幾個小時。

每天的有效時間幾乎都給了菜市場,如果這個菜市場本身生意不好不賺錢,攤主就更賺不到錢了。

所以,

去找能賺錢的菜市場。

賺錢的菜市場怎麼找?

我們採訪過天津某菜市場的一位攤主,他每天的銷售額在四五千元,利潤是七八百元,一年有小几十萬收入。

他租攤位時看重的是,菜市場管理方好不好,是不是用心。這是因為,菜市場和攤主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好的管理方能和攤主共贏,差的管理方恨不得從攤主身上割肉,天差地別。

菜市場賣菜年賺幾十萬,掙錢靠這些經驗,全是細心總結


他當初選這家菜市場,是因為從菜市場攤位的設計佈局中,看到了管理方的用心:

這裡的攤位不是常見的一排排長條,而是一個個獨立的“小島”。

這位攤主觀察了一陣發現,這種島臺設計讓顧客可以在櫃檯四周來回穿梭、靈活流動,攤位之間因為位置不同造成生意冷熱不均的情況,得到了很大改善。

菜市場賣菜年賺幾十萬,掙錢靠這些經驗,全是細心總結


而且,當地市民們習慣騎著自行車買菜。

這個菜市場的島臺沒有稜角,過道也很寬敞,方便顧客推著自行車或者拉著購物手拉車走路和轉身。

這樣的設計讓他他覺得管理方靠譜。

菜市場賣菜年賺幾十萬,掙錢靠這些經驗,全是細心總結


除此以外,入駐菜市場之前,他還花了一些時間獲取了其他信息,包括:

菜市場的配套設施、室內環境、日常客流量

菜市場的產權情況、經營水平等

菜市場其他攤位的生意情況、有多少同類競品

顧客來菜市場的交通方式

附近不同收入人群對菜市場需求的差異、對菜市場服務半徑的接受度、買菜的習慣和偏好訴求等

權衡之下,覺得比較合適,他才租下了攤位。

守著固定攤位,如何多掙錢?

想要多賺錢,就要多找客源。守著菜市場的固定攤位,如何擴大客源?很多菜市場的攤主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意經。

三源裡菜市場是北京的明星市場,它外表普通,營業額卻一點也不普通:有些水果攤位日營業額在2萬元左右,海鮮攤位最火的時候日營業額4-5萬元,最普通的蔬菜攤位也能過萬元。

三源裡菜市場附近是高端寫字樓聚集區,服務於中高端消費群體的餐廳也很多,這個菜市場的商戶,很多貨物都會供給定期合作的餐廳。

——但他們的精明之處在於,在餐廳的選擇上,很多商戶不約而同放棄了需求量大而且穩定的大餐廳,反而和中小餐廳合作。

這是為什麼呢?

菜市場賣菜年賺幾十萬,掙錢靠這些經驗,全是細心總結


商戶們是這樣想的:

大餐廳需求量大,對送貨有要求,而商戶這邊規模小,在送貨上人手不夠。

大餐廳結賬慢。比如送了兩個月的貨,給你結一個月的賬,壓一個月的賬;尤其是那種門店很多的大餐廳,資金週轉很慢。

所以,商戶們寧願跟小一些的餐廳合作,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菜市場賣菜年賺幾十萬,掙錢靠這些經驗,全是細心總結


近些年,網絡電商的發展衝擊了傳統零售業,卻也讓一些菜市場的商戶發現了新的商機。他們跟知名電商平臺合作,把菜市場的農產品也放到了網上。

菜市場賣菜年賺幾十萬,掙錢靠這些經驗,全是細心總結


這樣,來不及到菜市場買菜的消費者就可以在網上下單,商戶這邊根據網絡訂單配貨,之後會有快遞員來菜市場取貨、送貨,這樣也擴大了商戶的銷售額。

有些二線城市的菜市場商戶表示,已經有近50%的銷售額來自於網絡了,尤其是週末,最多能接到一二百個網絡訂單。

隨著時代的發展,看似普普通通的菜市場,在變化中有了更多的賣菜新招,越來越有門道。那些在菜市場裡從日出忙到日落的人們,正用辛勤和智慧,向我們展示更多美好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