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无聊随手写下25字,千年后成稀世文物,被卖了6万银元

李白,大家都知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题诗上万首,大家上学时越学过了很多。但,留下的真迹寥寥无几,唯有一篇,实在是可惜。而这篇真迹呢也不是什么长篇大论,仅仅25个字,极其简单却又价值连城。这篇真迹就是著名的《上阳台帖》是李白游玩时所随笔而作的诗,却不想,只有这篇得以流传于世。物以稀为贵,于是这篇《上阳台帖》就成了稀世文物。

李白是天生的人才。李白五岁时便开始读书写字,十五岁已赋诗多首,十八岁已开始云游,人生阅历丰富。大起大落,四处云游,并不安定,也因此李白结识了多位朋友。

在天宝三年时,李白认识了杜甫,高适,这两个好朋友。他们一块闲逛、打猎、诗酒唱和,相处甚欢。也是因为他们的一次游玩,才有了李白这唯一的真迹,而这篇真迹《上阳台帖》原文: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主要写了三人结伴去王屋山阳台宫游玩,看到了司马承祯生前的一些山水画作,于是变挥笔写下了这一篇李白唯一的真迹。整篇上阳台帖书法飘逸,快捷流畅,不拘一格,就如同李白的诗一样,极其奔放。

因为李白的书法真迹只有一篇流传下来,所以我们并不知道“诗仙”的书法其实也很好。唐代时中国书法草书体发展的一个巅峰,现有王羲之,后有孙过庭,李怀琳等草书书法家。以至于皇宫内府,士宦大臣谁都能会上一笔草书。所以李白生活在那个年代,风气时那样,整个大唐俨然就是草书只盛世,每个人都有涉及,并分有多种派数。作为一名人才,李白的书法自然也不在话下。

看着这一篇李白唯一的现存真迹《上阳台帖》,我们可以发现全篇苍劲雄浑,气势飘逸,笔力劲健。字符仪态万千,参差跌宕,这就是草书的灵魂,讲究的就是一种飘逸流畅,而不是整齐划一的排列,具有自由的气息。全帖二十五个字,长短不一,大小悬殊。其中“山、水、千、非、有、壮、十八日、上、书、太白”都十分短促,让人感受到一种即放即收的感觉,没有多余的收笔动作。而“高、万、老、笔、清、台”则一字顶俩、顶仨。在这么小的一个位置进行这样的字符位置大小的安排是需要极高的书法造诣的,看来李白又多了一个书法家的名号。

这种大字夹小字,小字带大字的排列却让人不感觉到乱,甚至会觉得错落有致。文章的跌宕起伏,如同大江大河,突兀突收又像山石崩绝,有如司马承祯的画一般。看似随意写的,却又格律森严,神形逸荡,仅此一篇《上阳台帖》就能体现出李白极高的书法造诣,一点也不输朋友杜甫的《兰亭集序》

《上阳台帖》曾一度由宫廷流落民间,1937年,大收藏家张伯驹以6万银元的天价购得,1956年他转赠给毛主席。毛主席收到后,时常把玩欣赏,爱不释手。但这也是李白唯一的真迹,极其贵重,意义重大,毛主席自己也知道。于是,1958年毛主席将其转交故宫博物院珍藏,并曾展出过,让大众也能够欣赏一眼李白的书法。这一篇《上阳台帖》只有放在博物馆内,好好保护,我们才能长久的领略李白的风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