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晟:疫情下对创业的思考以及该如何应对

嘉宾简介

章晟:疫情下对创业的思考以及该如何应对

章晟

北京融诺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曾就职于央企、国企、民企和外企,参与过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的总体战略规划,并在多家世界级跨国企业中担任高管,现为传奇社常务理事;

参与的国家级重大项目的战略规划有:人行卫星网、新人广卫星网、金融电子化总体规划、ATM/POS/CC系统建设、汽车电子化总体规划等;

二十多年,业务和技术涉及信息技术产业中多个细分领域,市场覆盖政府、军工、金融、电信、教育、制造等多个行业;曾主导国内著名IT企业构建全价值链的客户业务模式;

基于对信息技术市场及产业的多年理解,借助在市场、技术、运营、服务和管理方面的经验,潜心研究企业成功规律,不但用心发掘具潜力的高科技创新创业公司,而且还助力其健康成长与发展,协力打造未来的独角兽,曾获“中国投资人100强”;

曾多次担任全国性创新创业大赛评委:直通硅谷、海创大赛、移动互联大赛;并担任AA加速器、传奇工场等多家创业孵化加速器导师;同时被工信部移动互联中心、科技部海创中心及多个地方政府聘为创业导师。

直播回顾

以下内容为部分内容,观看完整版请关注微信服务号“AA创业”

今天想讲的主要是有这么几块:

1. 疫情下的商业变化

2. 企业评估框架

3. 创业是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4. 认知提升与生态思维

5. 范式转变下的团队组织

6. 创业成功者的应有之性

疫情下的商业变化

章晟:疫情下对创业的思考以及该如何应对

我们要宏观的看待这个事情,其实这个商业变化早就开始了,整个社会的运行其实就是四个流在起作用,一个是人群的流动,第二个是信息流,第三是资金流,第四个是物流。

这里所有的流都是依赖于人群的流动,随着互联网的开始,它的作用和价值就越来越大,互联网本身就是为了战时的突发情况而建立的,实际上这次疫情我们都可以把它认为是一次战役,但是当年的互联网和今天的互联网的概念已经完全不同了,因为它承载的内容也就更加丰富了,能力也更强了,那么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的这个事情都是由互联网来承接的。

即便是物流,也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来引导或者指导物流,但是其实本身人的需求还是存在的,比如社交、生活、娱乐、旅游、学习,都是有需求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疫情发生了,那么这个需求又存在,怎么办呢?方向和方式是不言自明的!

企业评估框架

章晟:疫情下对创业的思考以及该如何应对

我在看企业的时候,会有一个框架来评估这个企业,每家机构也都有自己的方法论,看企业,每个人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这是我自己实践中的一个方法,和大家交流分享。

第一个是技术和产品板块,第二个是市场和客户板块,第三个是企业家/创始人和团队板块,第四个是资本和运营板块,这四个板块对应着八个维度。

形成两个环,内环的团队、客户、运营和产品四个维度基本是比较具象的,外环的企业家、市场、运营和产品相对比较抽象一些。比如市场,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由很多很多具象的客户组成的,其实你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客户你是有真实的接触和感受的,他是哪个企业的,做什么的等都是很具象的。

产品和技术来讲,产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哪怕是一个软件产品,你不管在哪里用它都是有形的,是具象的,四个板块各自对应的两个维度,他们之间是一个相对的关系。

这个框架的核心撬动点在客户。客户是企业的生命之源,无论企业大小新老或传统创新,莫不如是。IBM的“关键时刻”,联想的“向客户模式转型”,华为的“听得见炮火的地方”,苹果的“客户尖叫度”,谷歌的“以用户为中心,其它一切水到渠成”,都是将客户作为自己企业一切价值创造、核心竞争力建设和流程再造的依据和根本。不了解客户如何定义产品,如何运用技术,如何建立价值?流程、服务和运营又为谁而生?

而驱动社会进步的是技术,并不一定是刚需,如果真的是要有刚需,那今天也不会有汽车,也不会有飞机。了解客户应深刻体会客户的潜在需求。

创业企业发展三阶段(动态过程)

章晟:疫情下对创业的思考以及该如何应对

创业是个动态发展过程,从创立到成功必然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生存阶段、扩张阶段和规模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和目标不同,相应的技术和产品的完善程度不同,市场和客户的获取能力和方式不同,企业的战略和战术的比重不同,团队的组织配置也是不同的,等等。

比如,开始是生存阶段,很多企业都是生存的问题都没解决,就在想别的问题,即便你有宏图大略,也必须先解决生存问题,其实这个阶段企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活下来,由于你的阶段不同,你的很多方面都是不同的。

生存阶段的特点是:模式和定位都不清晰,资金紧张,盈亏尚未平衡,产品和模式也都在完善中,如果像大企业那样管理肯定是不合适的。这个阶段是短期生存重于长期发展的,这个企业阶段就先不要考虑规模问题,这个阶段的重点就是多种尝试单点突破等。

对于扩张阶段,生存关过了,企业要发展要成长,实际上成长才是另一种巨大的挑战,你要快速的增长,这时候战术战略要改变。沿用生存阶段通过战术拿订单,到扩张阶段你还靠同样的战术行不行?肯定是要改变的,不能还按照老路,这个变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你战略就要提出来,你就要着眼中长期,因为你要扩张,支撑你的业务的团队也需要快速的扩张,人才的招聘使用,管理和动作的规范性,一定要有助于效率的提升。

不同业务不同阶段的企业都有其独特背景和状况,上述框架中各维度将会不同。

认知提升与生态思维

章晟:疫情下对创业的思考以及该如何应对

认知的重要性体现在,认知不足就会就会错过很多的机会,你可能看不见看不懂,而且认知偏差,你做的决策失误也容易造成损失,不同层级的认知有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高度看到不同的风景。

认知升级的挑战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个认知边界,如何突破?

生态思维就是将一个企业放在更为宏大的空间和时间里。看到所有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的协同竞争关系,甚至要看到其它生态圈的态势发展,你的灵感或对手也许来自另外一个生态圈。

视频行业生态,从百亿规模的视频会议,到千亿规模的沟通视频,再到万亿规模的行业视频将形成一个生态圈,充满着机会,你讲怎么选择?

可以借鉴的美国百年前汽车业的发展演化,让我们看到了生态圈被淘汰的是那些认知不足和偏差的失败者。

范式转变下的团队组织

是多元化造成的这个范式转换,也是需要不同的面对。你的团队人员是参差不齐的,但是正是这种多样性的,不同的人组成的团队确能解决复杂的问题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你要找到适合你的那个。

团队的多样性是组织决策的必要因素,有很大的威力的,一个团队,人员组成不一定会很完美,聪明人和不十分聪明的人在一起其实是最好的组合,佩奇实验告诉我们,这种不完美的团队往往优于全由聪明人组成的团队。

我们在一个组织或者一个团队的建设中,确实不能有专制独裁的思维,这样其实是不聪明的。

创业成功者的应有之性

章晟:疫情下对创业的思考以及该如何应对

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刻写着著名的箴言“认识你自己”,认知是所有行为的内在逻辑,价值认知决定行为方向。

每个人对自我的能力要有一个自我认知,第一个是耐受能力,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你没有五年时间你不要说我的创业是成功的,这就算是比较快的了,这个过程是变化动态的。

第二个是负重能力,你能承担多大事,你能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

第三个是平衡能力,就是在你处理问题的时候,你怎么去把握,其实企业管理的一个核心就是平衡。

第四个就是减震能力,你在创业路途中可能会发生很多事情,冲突、矛盾等,你不能去化解,以宽容和善良的方式化解,那你这个企业的震动是比较大的,我深刻的理解,因为我看见很多企业确实是因为这方面产生了震动,不说把企业颠覆了,起码也是延缓了成长。

其实这里都对应了比较抽象的概念,耐受能力其实就是你的坚韧,忍耐能力;负重能力就是你担当的责任;平衡其实就是你是否公正公平,秉公才能服众;减震就是你只有宽容和善良你才能减少企业人为的震动。

虽然我们说上述这些都可以认为是天性,但它们也可以是不同方式和程度的调整和调节,那么这些能力怎么提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