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冢新考

留侯冢新考


留侯冢,是汉朝留文成侯张良的衣冠冢。留侯冢位河南省宜阳县古韩都遗址东两公里处的官庄村。

官庄,顾名思义,应是做官的家院之所。张良的爷爷和父亲曾为战国时期韩国丞相,历经五代韩王,而战国时期韩国都城位于现今韩城镇。所以,在留侯冢在此也在情理之中。

留侯冢位于官庄村北面,占地约半亩,高近两米。官庄村口有一个石碑,上书“留侯冢”,历经变迁,目前碑身仅剩三分之一,“冢”字依旧清晰可见。碑东侧有一茶坊,专供古代过往行人免费喝茶水,乃一行善之所,如今失去了本身的用途,但茶坊依旧被人修缮保存。据知情的老人们回忆,冢的南面有一个牌楼,冢的东边有一个张良寺,占地七八亩,冢的四周松柏遍地,数量极多。曾有一个传说,说是从没有人能够数清柏树的棵数,一次一个连长带兵经过此地,听说后不信,让士兵每人抱一棵,抱着抱着都晕了,最后还是没有数清。传说还在老人们的口中偶尔说出,当年的寺庙松柏却已荡然无存,巨大的留侯冢而今也面临逐渐消失的命运,好心的村民百姓无奈在遗址上保留了一丁点东西,让人看了好心酸。

留侯冢新考


留侯冢在此历尽沧桑,两千多年风风雨雨,已超越所有价值,我们能做地就是重视起来,重新对留侯冢进行保护。毕竟张良在五千年文明史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张良年少成名,因韩国亡国破家之恨,博浪沙刺秦皇,以文弱书生之躯作出惊天之举,可谓是胆气过人,忠勇可嘉。圯桥上为老人三拾履,仁孝感人,得黄石老人夸赞:孺子可教矣。并赠其《太公兵法》,为后来成为济世之才奠定基础。

帮沛公入关中,约法三章,仁义安百姓。鸿门宴临危不乱,巧调度化险为夷。入汉中,烧栈道,麻痹项羽,使汉王安心发展壮大。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平定三秦,实力大增。彭城兵败,沛公家眷被俘,众叛亲离,沛公灰心,张良分析时局,策反英布,彭越,瓦解项羽,使沛公转危为安,终成胜局。此后逐步助高祖平定天下,建立大汉朝。所以汉高祖称其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尊其为师,乃帝师。后太子刘盈面临被废的危急关头,出计谋,请四皓,挽危局,稳定大汉基础。

留侯冢新考


封留地,重情义,不忘初交,功成名就之际急流勇退,归隐山林,修仙问道,羽化成仙,留下了“张良一夜八百墓,处处都是衣冠冢”的传说。后世史家常说“兴周之姜子牙,兴汉之张子房”。

不论姜子牙还是张子房,神话归神话,神话故事也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他们以超人的智谋辅佐仁义之师,以弱胜强,平定天下,安邦定国,开创盛世,因有神奇的计谋才能,得到后世推崇和缅怀,所以才被神话。

留侯冢新考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薪火相接,代代相传。在文化自信,建设美丽乡村,尊重历史,弘扬文化精髓,是我们一代人当之无愧的责任。望各单位能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代负责,对历史责任,能把留侯冢恢复起来,保护起来,使留侯冢不再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使其发扬光大,传承下去。是不是可以恢复张良寺,而且应建一个文化广场,把张良传奇一生的事迹铭刻下来,教育后人。作为“谋圣”,张良超人的胆略、眼光、智慧,忠勇、仁孝的品德,匡扶正义的行为,更是一种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理应传承下去,激励后世,熏陶后人,造福后代,体验文化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