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要追肥嗎?追幾次肥?

黃曉紅果果


我是桂南瑩姐,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生薑要追肥嗎?

生薑在我國既是一種的調味蔬菜也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生薑的生長期比較長,施肥量大,屬於耐肥作物,它的根莖是逐漸分生膨大的,因此除了應施足基肥以外,還必須進行分期追肥,才能滿足生薑生長對養分的要求。在回答第二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生薑的需肥規律,感興趣的朋友請接著往下看:

生薑的需肥規律

生薑為喜肥耐肥作物,它的根系不發達,是往上長的莖類型植物。據有研究表明

每生產1000千克鮮姜,約吸收氮肥6.34千克,磷肥0.57千克,鉀肥9.27千克,它們的吸收比例約為:4:1:5。生薑對氮肥和鉀肥均很敏感,缺氮肥時生薑植株矮小,莖杆細弱,葉薄色淡,產量和品質均降低。鉀肥不足時,生薑長勢明顯減弱,根莖產量和品質也顯著降低。磷與作物的生長髮育、產量和品質也有密切關係。所以磷肥不足時對生薑生長和產量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生薑除需要氮、磷、鉀、鈣、鎂等大量元素肥外還需要鋅、硼等等一定的微量元素肥。

以上就是生薑的需肥規律,那麼在生薑的整個生長髮育階段,到底需要怎麼追肥?追幾次呢?



生薑生長髮育期要追幾次肥?

因南北氣候差異,生薑追肥的方式也要根據各個地方種植的品種、地力、氣候來靈活追施運用,不能千篇一律。以北方來說,對生薑生長期追肥一般多進行3次追肥,而在瑩姐的家鄉,桂南地區由於雨水充沛,為防養分滲漏和流失,多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分期追肥。下面瑩姐就根據自己的種植經驗來跟大家分享,以供參考

★第一次追提苗肥

在生薑幼苗出土8~10釐米時,此時的幼苗需肥量雖小,但為了促苗助長,此次追肥應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每畝1000千克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撒施。

★第二次追壯苗肥

幼苗長到30釐米左右,並具有1~2個小分杈時,為了促進幼苗生長健壯,此次追肥應以氮肥為主,每畝用硫酸銨或磷酸二銨15千克撒施,也可以隨水衝施。

★第三次追催子肥

為了生薑壯苗,發棵,地下莖塊生長,此次催子肥每畝可用腐熟的農家肥2000千克或者餅肥50千克配合複合肥30千克一起結合中耕培土進行撒施。

★第四次追施結姜肥

本著南方雨水充沛,對生薑實行少吃多餐的施肥原則,但結姜期是高產的關鍵,吸收的肥量大,此次應重施複合肥或腐熟的農家肥。每畝追施腐熟的農家肥3000~4000千克或複合肥40~80千克結合中耕培土撒施,促進姜塊的形成。

★第五次追補充肥

為了促使地下姜塊快速膨大,可以根據植株的長勢來適時追肥,地力較貧,植株長勢弱的姜田可追施速效化肥,尤其是氮肥和鉀肥,以保證根莖生長的所需的養分。每畝施複合肥15~20千克或硫酸鉀20千克。對地力較肥沃,植株長勢好的姜田可不施或少施氮肥,防止莖葉徒長而影響養分積累。

另:需要注意

種植生薑應根據不同的栽培目的來施肥,以收穫嫩姜為主的,應適當多施氮肥,促使根莖鮮肥細嫩、纖維少、辛辣味淡;以收穫老薑為主的,應在適量追施氮肥的基礎上,增施磷、鉀肥,使根莖辛香味濃。


總之,給生薑追肥,要按照生薑的需肥規律和當地的種植習慣、地力來進行合理施肥,才能收到良好的施肥效果。


桂南瑩姐


生薑是一種調味品,還是一種具有藥用價值的調味品,“冬吃蘿蔔夏吃薑,氣的醫生淚汪汪”,這個農村俗語很能說明生薑的重要性。

生薑是一種喜大肥大水的經濟作物。

要想生薑高產,就必須選擇土質肥沃的地塊,施足基肥,在生薑生長期適時追肥。

第一次追肥可以以氮肥為主,在生薑長出一到兩個分枝時喂上,可以隨水施入,也可以喂上再澆水,然後輕輕劃鋤姜溝邊緣覆上薄薄的一層泥土。

第二次追肥在立秋前後,生薑抽出七八個分枝時,上一遍有機無機復混肥,加上點免深耕肥更好,然後澆水培土,這樣姜嶺萱松,生薑容易膨大,在收穫的時後姜嶺鬆軟少出力。這次姜溝基本可以培平,二姜開始生長。

第三次追肥在九月初,這時生薑開始進入膨大期,需要速效肥,可以追施速效水溶肥,然後澆水培土,這時姜溝變成姜嶺,姜塊迅速膨大,一直到生薑收穫。

生薑是一種喜暖怕冷的農作物,在霜降前後下苦霜以前刨完,砍掉姜秸入窖貯藏好 ,等姜秸茬自然爛掉就可以曬姜賣姜了,而姜秸曬乾以後是給仔豬墊窩的好材料。


“姜夠本”,管理到位生薑是一種高產量作物,種植生薑是農民重要的一項經濟收入,所以種植生薑一般都捨得投入,不光底肥足足的,最少還要追施這三遍肥,期望生薑能產生不錯的收益。


果樹人生


生薑的生長期比較長,需肥量大,因此,在生薑的生長髮育過程中,需要對生薑進行追肥,根據實踐證明,生薑的生長週期,追肥3次增產效果明顯。接下來我就詳細說說生薑的追肥方式。

生薑的需肥特點

根據研究,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中,每生產1000㎏生薑,需要吸收氮肥(N)5.76㎏、磷肥(P2O5)2.54㎏、鉀肥(K2O)11.47㎏。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生薑對於鉀肥的需求量最多,氮肥次之,對磷肥的需求量最少。增施鉀肥可促進植株對氮、磷的吸收,提高生薑產量及根莖中粗蛋白和揮發油含量。

生薑的追肥

生薑的生長期較長,極耐肥。除了施好基肥外,還需要根據生長狀況進行合理追肥。

1、發芽期

發芽期生薑主要依靠種姜養分生長,一般無需追肥。

2、幼苗期

生薑的幼苗期需肥量不是很大,但由於生薑的幼苗生長期時間比較長,為了讓幼苗生長的更加健康,一般在生薑苗長到30㎝左右高度的時候並且具有1~2個小分枝的時候進行第一次追肥,這次追肥稱之為“壯苗肥”。

在澆水的時候隨水衝施腐熟的有機肥500公斤/畝、尿素10公斤/畝、硫酸銨20公斤左右或者沼液肥500公斤/畝。

3、轉折肥

當生薑植株進入旺盛期的時候(一般在7月底8月初),,在拆除地膜的時候進行第二次追肥,又稱“大追肥”或者“轉折肥”。追肥量建議餅肥75公斤/畝、尿素30公斤/畝、硫酸鉀10公斤、硫酸鋅0.5公斤、硼砂0.25公斤。

4、補充肥

9月中旬,當姜苗具有6~8個分枝的時候,這個時候生薑的生長由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進行第三次追肥,也叫“補充肥”。建議施肥量為硫酸銨15公斤左右,硫酸鉀20公斤或者複合肥25公斤。對於土壤肥力較高,植株生長繁茂的姜田,則應該視實際情況少施肥或者不施肥,以免引起生薑徒長,影響根莖的膨大。

生薑不同的發育時期對養分的吸收有所不同,苗期生長緩慢,生長量很小,因而需肥量較小,“三股杈”時期以後生長轉旺,需肥量增多,後期追肥十分重要。還應注意不要偏施氮肥,以免引起植株地上部分的徒長從而造成生薑的減產。


老村頭


生薑要追肥嗎?追幾次肥?

生薑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調料,生薑還能殺菌解毒作用,種植起來可沒那麼簡單,具自己種植經驗,分一下幾種方法追肥。

第一次追肥

生薑生長許要追肥,在幼苗期段追肥不多但幼苗時很長,為促進幼苗生長健壯,可在幼苗長高40釐米時許要追少量的有機肥料與催生肥,用硫酸銨.二銨30千克就可以,按照生薑生長規律逐慢追肥,才能有良好施肥效果,要想達到主姜高產必須追肥才能達到生薑高產。

二次追肥

5一6月份是生薑生長最關鍵轉行時期,植株生長加快大量積累養分,因此對肥料需求也比較增加量,確保生薑高產許要大量追肥,促進根莖膨大作用,可以用豆皮農家肥結合化肥施用,根據自己種植生薑面積施肥,不能太過量也不能太少,適量就行。

三次追肥

8月未當生薑長到8個分枝時,正是植株長勢膨大時期,這次追肥許要追鉀肥和氮肥與複合肥,這個階段追肥較大土壤肥力高,許追催生莖葉肥生長,追些農家腐熟肥.草木灰等,然後用稻草覆蓋以保持土壤潮溼,不流水份,促進生長。

生薑對生長環境要求不要,只要合理追肥細心管理,防治病蟲害特別夏季預防蜜蟲,及時進行滅蟲殺菌,保證質量控好肥料的用量。

在農村人們對生薑有著一種渴望,是致富好路子,對生薑管理技術還是不太懂,希望我的分享能夠幫助你,只要搞明白技術原理,才能進行生產管理,才能有市場才能賣出好的價格,現在網絡發達,利用網絡銷售,也是很好選擇,讓家鄉農富產品走出,也是農村致富好項目。


華姐說三農


生薑是非常重要的調味料,在做菜的時候我們要經常使用它,可以很好的起到祛腥的目的,此外,生薑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可以說生薑非常重要。生薑在我國有大規模的種植,幾乎每個人都吃個生薑,但是可能只有少部分人種植過生薑。今天我就來說說生薑種植過程中最重要的施肥問題,因為施肥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生薑產量的高低。

生薑要追肥嗎?追幾次肥?

很明確的說生薑的健康生長需要很多營養,我們除了要施入充足的基肥外,還要進行多次的追肥,這樣生薑才能長得好,產量才能高。因此想要種植高產生薑,肯定需要進行追肥。生薑有以下幾個關鍵的追肥點。

生薑的生長需要多種營養,既包括氮、磷、鉀這類大量元素,又需要鈣、鋅、硼、鎂、鐵等微量元素肥料,只有每一種營養都達到均衡才能使種植的生薑高產。其中,生薑對氮鉀的需肥量最高。

一、基肥。基肥以優質農家肥為主,最好施充分腐熟的雞糞,可以每畝施農家肥4000~5000公斤。化肥可以進行溝施,每畝施氮磷鉀複合肥4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

二、追加壯苗肥。幼苗期生薑以營養生長為主,可以在幼苗長到25CM左右時追加尿素,並追加適量的農家肥。在對幼苗追肥的時候可以根據氣候進行澆水,並進行鬆土除草。

三、拔節肥。這階段生薑植株生長最快,生薑所需要的營養較多,可以追加高氮的複合肥,並進行中耕。拔節期生薑的莖生長非常迅速,這階段生薑營養生長達到最大值,同時生薑的生殖生長已經開始,生薑果實開始膨大。。



四、膨大肥。當姜苗長出7個左右分枝的時候,此時生薑塊莖膨大最為迅速,是生薑生長的最關鍵階段。這階段一定要進行追肥,它直接影響著生薑產量的高低。我們可以追加含氮鉀高的複合肥,同時可以再追適量腐熟農家肥。

五、微量元素肥料。除了給生薑追加大量元素微量外,還要追加一次微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可以採用根外追肥的形式。追加微量元素肥料的時間可以在生薑生長最快的時候即拔節期。可以在葉面噴含硼、鋅、鎂的微量元素肥料。

施肥注意事項

一、施用農家肥雞糞的時候,雞糞一定要經過充分發酵,可以大大減少生薑患病蟲害的風險,同時也有利於生薑對營養的吸收。

二、氮肥要適量使用,防止旺長,導致生薑的產量和商品性降低。在生薑塊莖膨大期一定要多追加鉀肥,有利於塊莖的生長,對於生薑產量的提高很有幫助。

三、生薑種植後除了施肥,還要進行中耕除草,由於塊莖生長在地下,土壤板結不利於塊莖的膨大,影響根部的呼吸,因此種植生薑要定期進行鬆土,有利於提高生薑的產量。尤其是多雨的季節,土壤更容易板結。

四、施用微量元素肥料一定要控制量,一定要嚴格控制濃度,以免發生肥害,起到反作用。

總之,生薑種植需要進行追肥,需要施基肥,追加壯苗肥、拔節肥、膨大肥、微量元素肥料。在施肥的時候該注意的問題一定要掌握,這樣種出來的生薑個大、品質又好。

生薑要追肥嗎?追幾次肥?你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下方留言。


鄉村小水


導讀:生薑是一種多年生宿根蔬菜,它的根是須根,並不發達,正常情況下多分佈於20-30釐米深的土層中,生薑屬於喜肥耐肥的蔬菜,根系在生長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從土壤中汲取養分,來滿足植株的生長需求,並且吸收的養分中基本上以氮、磷、鉀三要素的需求最大。而且它對養分的汲取利用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在不同生長期對肥料的吸收也是有很大差別。因此生薑在種植過程中是需要不斷追肥的,正常情況下需施基肥1次然後生長期間追肥3次,下面由我和大家分享下具體追肥方法:

首先施足基肥,生薑施肥在有條件的地區應堅持“測土配方、基肥追肥相結合”的原則,耕地前,以有機肥為主,配合少量化肥的方式。把基肥均勻撒在田間,然後深翻25釐米以上。一般田地按每畝施3000-5000千克腐熟農家肥,另配施餅肥100千克、複合肥40千克、尿素10千克和過磷酸鈣100千克。



生薑的追肥技術

1.輕施壯苗肥

生薑在幼苗期間生長髮育緩慢,為了輔助幼苗健壯成長,可當幼苗長到30釐米左右高度時或者幼苗長出1-2個分枝時對其進行第一次追肥,俗稱小追肥或壯苗肥。本次壯苗肥以氮肥為主,按每畝施尿素10-20千克或者施入高氮複合肥15-20千克,可以結合澆水衝入苗田。


2.三權期追肥

生薑在三股杈期之後,這個階段植株生長速度加快,生薑進入旺盛生長期,因此對肥水的需求都有明顯增多,是追肥的關鍵時期,所以第二次追肥,也被稱作轉折肥。這次追肥對生薑後期產量形成十分重要,施肥時可以在姜苗北側距離植株基部15-20釐米處開施肥溝,按每追施20-5-20復混肥80-100千克,然後隨澆水衝入。

3.根莖膨大期追肥

在姜苗長出6-8個分權時,這個時期也是根莖迅速膨大階段,我們可以根據姜苗的長勢,準備進行第三次追肥,俗稱為膨大肥。這次追肥可以促使生薑根莖迅速膨大,並且可以防止生薑生長後期脫肥從而導致莖葉早衰。每畝可以衝施高鉀複合肥40-50千克左右,可以按兩次施用,間隔2個星期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有些長勢一般或土壤肥力低的姜田,還要在此基礎上加追尿素10千克。相反對於一些土壤肥力高,植株生長旺盛的姜田,要根據施用量相應減10%-15%的複合肥用量。


在追肥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生薑的根莖都是生長在土壤中,生長過程中適宜黑暗和溼潤的條件,所以在每次進行追肥後要及時進行培土,防止追肥澆水後根莖露在畦面外,以利於姜塊生長。

我是種菜小哥,歡迎大家點擊右上角關注按鈕加關注,可進入我的主頁免費學習更多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的方法,你們持續點贊,就是我一直筆耕不綴的動力!

種菜小哥


問:生薑要追肥嗎?追幾次肥?

生薑不但可以做菜還能入藥,是一種高效、高產的經濟作物。它的苗期肯定要追肥,並且是極其耐肥的作物,需肥量很大,需要多次追肥,一般追肥應前輕後重。下面就追肥細節做一個詳細的介紹,具體如下:

第一次追肥壯苗肥

第一次追肥在幼苗全部出齊,苗高30釐米左右的時候進行,俗稱壯苗肥。每畝用高溫腐熟的糞肥500千克加水5-6倍澆施,或用尿素10千克配成0.5-1%稀肥液澆施。這個時候追肥可以滿足生薑的莖葉伸長,整個植株向上、向周圍擴展。但是特別注意追肥不能過少,也不能過量,如果過早,達不到壯苗肥的目的,如果過量,反而會造成中期生長過旺,阻礙養分向地下塊根運轉,影響根部的伸延。澆施的時候,不能從莖梢往下淋,要澆具貼著地面的根莖澆施。

第二次追施催子肥

第二次追肥在收取種姜後進行,俗稱催子肥。施肥量比第一次增加30-50%,仍以氮肥為主,每畝施豆餅肥100-150千克或者腐熟廄肥1000千克。這時施肥雨水已較多,可在株距10-12釐米處開穴,將肥料點施蓋土。如果不蓋土肥料會隨雨水流失部分,不能充分被植株利用。這次施肥要看苗施肥,如姜田基肥充足,植株生長旺盛,追肥可以不施或者少施,以免引起植株徒長。特別要注意,收取種姜時不能傷了根莖,動作要輕,不能大力掰扯,力度要把握好。

第三次施膨大肥

第三次追肥在初秋天氣轉涼,拆去姜田的蔭棚或遮陽物後立即進行,促進生薑的多發分枝和膨大,俗稱膨大肥。此期生薑莖葉開始旺盛生長,地下根莖發育也急速膨大的時候,需肥量劇增,也是施肥的關鍵時期,所以要適當重施。要求氮、磷、鉀配合施肥,一般每畝施三元複合肥50千克,均勻撒施於種植行上,施肥後撤行間壟土,並對植株進行培土。在撤行壟土時要先把姜田的雜草清除乾淨後才進行,減少姜田雜草蔓延。

第四次施補充肥

9月上中旬為地下根莖旺盛生長期,為促進姜塊迅速膨大,防止早衰,應追一次補充肥。以速效化肥為主,每畝施三元複合肥20千克左右。但是這次補充肥,可施可不施,要根據姜田的長勢情況做決定,如果植株旺盛,莖葉蔥鬱,植株沒有早衰的跡象不需補施,反之則要補施或者少補施。

總結:生薑要追肥,一般追3-4次肥才能豐收。但是在追肥的時候,要做到前輕後重的施肥原則,施肥不能太少也不能過量。每次追肥時要把握好生長時期施肥,才能讓生薑長勢旺盛,從而達到高產的目的。

關注【留守傅姐】,瞭解農村一草一木,農家的生活鎖事。

留守傅姐


生薑生長期較長,需肥量大,屬於耐肥作物,其根莖是逐漸分生膨大的。因此,除了應施足基肥以外,還必須進行分期追肥,才能滿足生薑生長對養分的要求。

(1)施肥時期

前面有關部分已經介紹了生薑不同生長時期的吸肥特點,因此在栽培管理上,需按照生薑的需肥規律,進行合理施肥,才可收到良好的施肥效果。據趙德婉等試驗,施肥時期對產量有較大的影響(表22),在肥料種類和數量都相同的情況下,施肥時期不同,其產量有明顯的差異。按照生薑需肥特性進行分次追肥,比播種時集中1次施肥的效果好得多,產量也高,每667米2產量為3214.8千克,比對照增產8.7%。其單株產量也最高,單株根莖鮮重525克。在土質較瘠薄及低肥水條件下,分期追肥的增產效果更為明顯。據萊蕪良種場1982年試驗,分期追肥比對照增產24.9%。從表22中可看出,追施轉折肥對豐產十分重要,若不施轉折肥則產量降低。

表22 施肥時期對生薑產量的影響

北方各生薑產區,除施足基肥外,一般多進行3次追肥。

第一次追肥:在幼苗期,此時雖然植株生長量小,需肥不多,但幼苗期很長,為促進幼苗生長健壯,通常於苗高30釐米左右,並具有1~2個小分枝時進行第一次追肥,稱為“小追肥”或“催苗肥”。這次追肥以氮素化肥為主,每667米2可施用硫酸銨或磷酸二銨20千克左右。若播期較早,苗期較長,可隨澆水進行2~3次施肥,每次施肥數量同上。

第二次追肥:在立秋前後,此時是生薑生長的轉折時期,也是吸收養分的轉折時期,自此以後,植株生長加快,並大量積累養分形成產品器官,因此,對肥水需求量增大。為確保姜田高產,於立秋前後,應結合姜田除草進行第二次追肥,稱為“大追肥”或“轉折肥”。這次追肥,對促進發棵和根莖膨大有著重要作用。這次追肥一般都將豆餅肥或肥效較持久的農家肥與速效化肥結合施用。每667米2用細碎餅肥70~80千克、腐熟雞糞3~4米3、複合肥50~100千克,或尿素20千克、磷酸二銨30千克、硫酸鉀50千克。如無餅肥,亦可施用腐熟的優質廄肥3000~4000千克,在姜苗北側距植株基部大約15釐米處開1條施肥溝,將肥料撒入溝中並與土壤混勻,然後覆土封溝即可。

第三次追肥:在9月上旬,當姜苗具有6~8個分枝時,也正是根莖迅速膨大時期,可根據植株生長勢適時進行第三次追肥,稱為“補充肥”或“壯姜肥”。對於植株長勢較弱或長勢一般的姜田,以及土壤肥力較差的姜田,此期可追施速效化肥,尤其是鉀肥和氮肥,以保證根莖生長所需的養分。一般每667米2施複合肥25~30千克,或硫酸銨25~30千克、硫酸鉀25千克。對土壤肥力高、植株生長茂盛的姜田,則應酌情少施或不施氮肥,防止莖葉徒長而影響養分積累。

南方各生薑產區雨水充沛,為防養分滲漏和流失,多采用少吃多餐的方式分期多次追肥。如安徽銅陵生薑產區,在姜苗高8~10釐米時追施第一次肥即提苗肥,每667米2施硫酸銨10~15千克,或人畜糞1000千克;第二次追肥即壯苗肥,每667米2施腐熟菜籽餅40千克左右;6月下旬,第三次追肥即“催子肥”,每667米2施腐熟菜籽餅120千克、灰糞4000千克,施後用湖草或牛欄糞覆蓋,以保持土壤溼潤;第四次、第五次追肥即壯姜肥,分別在7月下旬和8月下旬追施,其作用是促進根莖迅速膨大。也有一些生薑產區,在苗高15釐米左右時開始追肥,此後每隔20天左右追1次肥,共追施3~4次,通常每667米2施人畜糞尿5000千克左右。湖南有的農戶,在姜苗缺肥發黃時,用氮素化肥和腐熟人糞尿對水澆施。採用這種追肥方法,應注意肥料濃度不可過大,不可澆在葉片上,以防止燒傷根系和姜葉。

(2)施肥種類

生薑需要完全肥,因此施肥時應按生薑吸收氮、磷、鉀、鈣、鎂等的比例,合理施用各種肥料,才能使生薑獲得全面的營養,防止偏施某種肥料或缺少某種肥料而造成營養失調。如若偏施氮肥,其結果不僅造成氮素養分的流失,而且會使氮、磷、鉀等各種養分比例失調,往往會導致植株徒長,抗病力減弱,產量和品質下降等不良後果。據徐坤等試驗研究,生薑對氮(N)、磷(P2O5)、鉀(K2O)的吸收比例約為4∶1∶5。在生產中,追肥的肥料比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不同的栽培目的進行適當調整。以收穫嫩姜為主的,可適當多施一點氮肥,促使根莖鮮肥細嫩,纖維少,辛辣味淡,適於菜食或加工。以收穫老薑為主的,應在適量追施氮肥的前提下,增施磷、鉀肥,使根莖辛香味濃,適於做調料或製成姜幹。

施肥種類不僅影響生薑的產量,對生薑品質亦有明顯的影響。如山東萊蕪生薑產區,群眾喜用餅肥作基肥和追肥,或用餅肥加炕土,或用黑豆煮熟以後拌草木灰施入姜溝作基肥,其養分全面而肥效持久,尤其可向土壤中補充較多的鉀肥,對改善生薑品質具有重要作用。從表23可以看出,施用餅肥的根莖,其揮發油、維生素C、可溶性糖及纖維素的含量均有明顯提高。而單純施用碳酸氫銨的產品,其營養品質則明顯下降。

表23 施肥種類對生薑品質的影響

(3)施肥水平生薑屬耐肥作物,要求營養豐富而又全面,無論哪一種肥料不足,都會對其生長髮育和產量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徐坤等(2003)採用二次飽和-D最優試驗設計(表24),研究了高肥水條件下,生薑產量與氮、磷、鉀肥用量之間的關係,結果表明(圖14),氮(N)、磷(P2O5)、鉀(K2O)每667米2的用量分別在55.3千克、28.7千克、72千克範圍內,生薑產量隨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超過該施肥量後,則產量降低。通過計算機運算得出,在綜合施肥條件下,667米2生薑產量達4000千克以上的氮(N)、磷(P2O5)、鉀(K2O)施用量分別為43.8~56.5千克、23~31.2千克、56.5~81.9千克。這一結果顯示,當某種元素較缺乏時,會成為產量提高的限制因素,在增施該元素後,會有明顯的增產效果,但施肥量要適宜,不可過量。因為施肥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施肥量超過一定水平,反而會使產量下降,其產量明顯低於中水平處理。這是因為施肥過多,土壤溶液中離子濃度太高,致使根系吸水困難,同時還會影響根系對其他元素的吸收,導致營養比例失調,反而達不到理想的增產效果。

表24 二次飽和-D最優試驗設計編碼表

圖14 氮、磷、鉀肥用量與生薑產量的關係

(4)追施鋅肥和硼肥

在生薑生長期間,除了需要大量元素以外,在缺鋅和缺硼的土壤上,應適當增施鋅、硼等微量元素,這對提高根莖產量有明顯效果。據王曉雲(1990)試驗,增施鋅肥和增施鋅肥加硼肥,對生薑莖葉生長和根莖生長,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在生長後期,對促進根莖膨大所起的作用更為明顯。每667米2施2千克硫酸鋅,比不施鋅肥的對照田增產23.9%;每667米2施硫酸鋅2千克加硼砂1千克,比對照田增產38.9%(表25)。

表25 施鋅、硼微肥對剩姜產量的影響

鋅肥和硼肥,通常可作基肥或根外追肥施用。在缺鋅姜田作基肥時,一般每667米2用1~2千克硫酸鋅,與細土或有機肥均勻混合,播種時施在播種溝內與土混勻即可。如作葉面噴施,其施用範圍為0.05%~0.3%,以0.1%較為適宜,可分別於幼苗期、發棵期、根莖膨大期噴施,共噴3次,效果較好。在缺硼地塊施硼作基肥時,每667米2可用硼砂0.5~1千克,與有機肥或細土拌勻,施入播種溝中,與土均勻混合。硼肥作基肥有效期一般為2~3年。葉面噴施硼肥常用濃度為0.05%~0.1%,即每667米2用50~70升硼砂溶液,於幼苗期、發棵期、根莖膨大初期或中期噴施。施用硼肥時,應嚴格掌握用量,以免施用過多造成毒害。


楊一諾


生薑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肥力來維持成長,所以在種植的時候一般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的措施來實現生薑的營養成分。

生薑在整個生長過程中要實施追肥3次,才能讓肥力達到最佳的效果使生薑的品質及產量達到最佳的預期效果。

第一次實施追肥是在生薑幼苗分支時期,一般以每畝實施20-30公斤的氮肥,氮肥能促使生薑快速的分支成長,有效的提高生薑的產量。

第二次實施追肥是在7月-9月份前後,一般以每畝實施50公斤的複合肥和25公斤的硫酸鉀,這個時候是生薑的膨大時期,及時的給它實施肥力能使生薑的個體更加飽滿,見接的把產量提升從而實現後面的高產。

第三次實施追肥是在生薑根莖壯大時期,一般以每畝實施20公斤的尿素和20公斤的硫酸鉀,這個時候的追肥是為了保證姜苗根莖不讓它提早的衰退和老化,能有效的預防生薑在這個階段出現各種的衰退現象,從而也就保住了生薑在最後階段的生長及肥效的吸收,讓生薑的產量提升。

生薑的生長週期比較長,所以它對營養的需求也是相當大的,在種植過程中合理的實施追肥可以促進生薑的成長膨大,使生薑莖葉的生長速度加快,這樣還能有效地預防因缺少營養所造成的早衰及產量降低的問題。


阿鋒視界


生薑生長期較長,需肥量大,屬於耐肥作物,其根莖是逐漸分生膨大的。因此,除了應施足基肥以外,還必須進行分期追肥,才能滿足生薑生長對養分的要求。

(1)施肥時期

前面有關部分已經介紹了生薑不同生長時期的吸肥特點,因此在栽培管理上,需按照生薑的需肥規律,進行合理施肥,才可收到良好的施肥效果。據趙德婉等試驗,施肥時期對產量有較大的影響(表22),在肥料種類和數量都相同的情況下,施肥時期不同,其產量有明顯的差異。按照生薑需肥特性進行分次追肥,比播種時集中1次施肥的效果好得多,產量也高,每667米2產量為3214.8千克,比對照增產8.7%。其單株產量也最高,單株根莖鮮重525克。在土質較瘠薄及低肥水條件下,分期追肥的增產效果更為明顯。據萊蕪良種場1982年試驗,分期追肥比對照增產24.9%。從表22中可看出,追施轉折肥對豐產十分重要,若不施轉折肥則產量降低。

表22 施肥時期對生薑產量的影響

北方各生薑產區,除施足基肥外,一般多進行3次追肥。

第一次追肥:在幼苗期,此時雖然植株生長量小,需肥不多,但幼苗期很長,為促進幼苗生長健壯,通常於苗高30釐米左右,並具有1~2個小分枝時進行第一次追肥,稱為“小追肥”或“催苗肥”。這次追肥以氮素化肥為主,每667米2可施用硫酸銨或磷酸二銨20千克左右。若播期較早,苗期較長,可隨澆水進行2~3次施肥,每次施肥數量同上。

第二次追肥:在立秋前後,此時是生薑生長的轉折時期,也是吸收養分的轉折時期,自此以後,植株生長加快,並大量積累養分形成產品器官,因此,對肥水需求量增大。為確保姜田高產,於立秋前後,應結合姜田除草進行第二次追肥,稱為“大追肥”或“轉折肥”。這次追肥,對促進發棵和根莖膨大有著重要作用。這次追肥一般都將豆餅肥或肥效較持久的農家肥與速效化肥結合施用。每667米2用細碎餅肥70~80千克、腐熟雞糞3~4米3、複合肥50~100千克,或尿素20千克、磷酸二銨30千克、硫酸鉀50千克。如無餅肥,亦可施用腐熟的優質廄肥3000~4000千克,在姜苗北側距植株基部大約15釐米處開1條施肥溝,將肥料撒入溝中並與土壤混勻,然後覆土封溝即可。

第三次追肥:在9月上旬,當姜苗具有6~8個分枝時,也正是根莖迅速膨大時期,可根據植株生長勢適時進行第三次追肥,稱為“補充肥”或“壯姜肥”。對於植株長勢較弱或長勢一般的姜田,以及土壤肥力較差的姜田,此期可追施速效化肥,尤其是鉀肥和氮肥,以保證根莖生長所需的養分。一般每667米2施複合肥25~30千克,或硫酸銨25~30千克、硫酸鉀25千克。對土壤肥力高、植株生長茂盛的姜田,則應酌情少施或不施氮肥,防止莖葉徒長而影響養分積累。

南方各生薑產區雨水充沛,為防養分滲漏和流失,多采用少吃多餐的方式分期多次追肥。如安徽銅陵生薑產區,在姜苗高8~10釐米時追施第一次肥即提苗肥,每667米2施硫酸銨10~15千克,或人畜糞1000千克;第二次追肥即壯苗肥,每667米2施腐熟菜籽餅40千克左右;6月下旬,第三次追肥即“催子肥”,每667米2施腐熟菜籽餅120千克、灰糞4000千克,施後用湖草或牛欄糞覆蓋,以保持土壤溼潤;第四次、第五次追肥即壯姜肥,分別在7月下旬和8月下旬追施,其作用是促進根莖迅速膨大。也有一些生薑產區,在苗高15釐米左右時開始追肥,此後每隔20天左右追1次肥,共追施3~4次,通常每667米2施人畜糞尿5000千克左右。湖南有的農戶,在姜苗缺肥發黃時,用氮素化肥和腐熟人糞尿對水澆施。採用這種追肥方法,應注意肥料濃度不可過大,不可澆在葉片上,以防止燒傷根系和姜葉。

(2)施肥種類

生薑需要完全肥,因此施肥時應按生薑吸收氮、磷、鉀、鈣、鎂等的比例,合理施用各種肥料,才能使生薑獲得全面的營養,防止偏施某種肥料或缺少某種肥料而造成營養失調。如若偏施氮肥,其結果不僅造成氮素養分的流失,而且會使氮、磷、鉀等各種養分比例失調,往往會導致植株徒長,抗病力減弱,產量和品質下降等不良後果。據徐坤等試驗研究,生薑對氮(N)、磷(P2O5)、鉀(K2O)的吸收比例約為4∶1∶5。在生產中,追肥的肥料比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不同的栽培目的進行適當調整。以收穫嫩姜為主的,可適當多施一點氮肥,促使根莖鮮肥細嫩,纖維少,辛辣味淡,適於菜食或加工。以收穫老薑為主的,應在適量追施氮肥的前提下,增施磷、鉀肥,使根莖辛香味濃,適於做調料或製成姜幹。

施肥種類不僅影響生薑的產量,對生薑品質亦有明顯的影響。如山東萊蕪生薑產區,群眾喜用餅肥作基肥和追肥,或用餅肥加炕土,或用黑豆煮熟以後拌草木灰施入姜溝作基肥,其養分全面而肥效持久,尤其可向土壤中補充較多的鉀肥,對改善生薑品質具有重要作用。從表23可以看出,施用餅肥的根莖,其揮發油、維生素C、可溶性糖及纖維素的含量均有明顯提高。而單純施用碳酸氫銨的產品,其營養品質則明顯下降。

表23 施肥種類對生薑品質的影響

(3)施肥水平生薑屬耐肥作物,要求營養豐富而又全面,無論哪一種肥料不足,都會對其生長髮育和產量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徐坤等(2003)採用二次飽和-D最優試驗設計(表24),研究了高肥水條件下,生薑產量與氮、磷、鉀肥用量之間的關係,結果表明(圖14),氮(N)、磷(P2O5)、鉀(K2O)每667米2的用量分別在55.3千克、28.7千克、72千克範圍內,生薑產量隨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超過該施肥量後,則產量降低。通過計算機運算得出,在綜合施肥條件下,667米2生薑產量達4000千克以上的氮(N)、磷(P2O5)、鉀(K2O)施用量分別為43.8~56.5千克、23~31.2千克、56.5~81.9千克。這一結果顯示,當某種元素較缺乏時,會成為產量提高的限制因素,在增施該元素後,會有明顯的增產效果,但施肥量要適宜,不可過量。因為施肥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施肥量超過一定水平,反而會使產量下降,其產量明顯低於中水平處理。這是因為施肥過多,土壤溶液中離子濃度太高,致使根系吸水困難,同時還會影響根系對其他元素的吸收,導致營養比例失調,反而達不到理想的增產效果。

表24 二次飽和-D最優試驗設計編碼表

圖14 氮、磷、鉀肥用量與生薑產量的關係

(4)追施鋅肥和硼肥

在生薑生長期間,除了需要大量元素以外,在缺鋅和缺硼的土壤上,應適當增施鋅、硼等微量元素,這對提高根莖產量有明顯效果。據王曉雲(1990)試驗,增施鋅肥和增施鋅肥加硼肥,對生薑莖葉生長和根莖生長,都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在生長後期,對促進根莖膨大所起的作用更為明顯。每667米2施2千克硫酸鋅,比不施鋅肥的對照田增產23.9%;每667米2施硫酸鋅2千克加硼砂1千克,比對照田增產38.9%(表25)。

表25 施鋅、硼微肥對剩姜產量的影響

鋅肥和硼肥,通常可作基肥或根外追肥施用。在缺鋅姜田作基肥時,一般每667米2用1~2千克硫酸鋅,與細土或有機肥均勻混合,播種時施在播種溝內與土混勻即可。如作葉面噴施,其施用範圍為0.05%~0.3%,以0.1%較為適宜,可分別於幼苗期、發棵期、根莖膨大期噴施,共噴3次,效果較好。在缺硼地塊施硼作基肥時,每667米2可用硼砂0.5~1千克,與有機肥或細土拌勻,施入播種溝中,與土均勻混合。硼肥作基肥有效期一般為2~3年。葉面噴施硼肥常用濃度為0.05%~0.1%,即每667米2用50~70升硼砂溶液,於幼苗期、發棵期、根莖膨大初期或中期噴施。施用硼肥時,應嚴格掌握用量,以免施用過多造成毒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