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軍:之一——寫給70後的小學同學們


楊萬軍:觀音寺印記 ——寫給70後的小學同學們


觀音寺印記 || 楊萬軍:之一——寫給70後的小學同學們


——寫給70後的小學同學們

·

1987年初,因一個伯母的關係,我從萬陽山轉學到長潭坪村小學,讀四年級二期,班主任是黃麗萍老師,一位年輕漂亮的女老師,也兼任校長。學校有一至四年級,好像就三四位老師。

·

我那時寄住在小姑家,離學校三四里,由於我不用做額外的勞動,所以每天總是比較早到校。慢慢的適應了山下的生活,課餘,學會了打雞兒棒,滾鐵環,還有,跟何必文一起用門鉸鏈改裝成打火柴的槍,跟白兒(何清華)學會了拋子兒,一種用小石頭玩的遊戲,在姚祖貴那裡學會了在三腳架裡踩單車,還跟比我低一屆的老庚周華斌學會了踩腳碼子(踩高蹺)。

·

下半年的秋天,升入姚家坪小學讀五年級,同樣是寄住在親戚家裡。課餘,不回萬陽山的時候,就跟著同學去雲遊鄉里。到過蘇坊溪王會球周亞貴家裡,也到過東陽溪何衛中家裡,去的最多的就是姚祖貴家裡,他們父母都很好客,至今還記得,何桂平家的被子,用米湯漿過,硬硬的,何必文家的醡肉,姚祖貴家裡的臘肉,也第一次見到他父親做紅薯粉條。


觀音寺印記 || 楊萬軍:之一——寫給70後的小學同學們

那時候的觀音寺,生活很慢。

·

從萬陽山下到觀音寺,還沒到街上,就聽到丁丁的來自鐵匠鋪的聲音。觀音寺原來確實有一座寺,不知道什麼時候毀壞了,只留下一棵參天的銀杏樹,據說是當年北宋寺廟主持手植,千百年來,看盡小鎮變遷,世間萬象。

·

說到街,其實很短,也就是一條土路,三岔路那裡到鄉政府,幾百米的距離,那時候老百姓還說的公社,小學和公社靠著很近,叫唐家嶺。最大的建築物就是供銷社,分成幾個櫃檯,那時候還處於計劃經濟時代,裡面的商品分為南貨北貨日雜等等。我們光顧最多的就是文具櫃檯,我總是關心好的鋼筆。記得當時我看中一直好幾元的鋼筆,想要買的時候,售貨員很負責任,說這麼貴的筆,你大人同意嗎?最後我還是咬咬牙買下了。

·

我們經常光顧的還有供銷社的冷飲室,走進去就有一種涼颼颼的感覺,白糖冰棒3分,綠豆的5分,奶油的太貴,我們只能是看看而已。還有一個供銷社飯店,我們也只是偶爾去吃一碗光頭粉,我比較喜歡吃餃兒,肉多,能把湯也能喝的乾乾淨淨。


觀音寺印記 || 楊萬軍:之一——寫給70後的小學同學們


觀音寺有一座石拱大橋,已經過去四十多年了,依然屹立不倒,當年在沒有機械設備和材料,依靠石料,石灰,人工修建完成,不得不佩服觀音寺人民的勇氣和智慧。橋下流過的小河,水質清澈,隨處可見小魚小蝦。橋墩的地方,自然成了我們孩子們的天然泳池,把衣服放在石頭上,光著屁股下去,可以玩到太陽下山才回家。

·

觀音寺那時候有幾位人物,雖小,但是都知道。

·

高黑兒,永遠是一隻褲腳高一直褲腳低,沿著公路走來走去,看到曬著的穀子,會交代不要讓雨淋溼了,據說他以前當過生產隊長,所以一直念念不忘的就是生產和交公糧。唐大二,天生殘疾,剛剛流行迪斯科的時候,給他一根菸,他就可以隨著音樂跳半天。中跳,喜歡走大橋欄杆,還有渡槽邊沿,有人看見他跳過一次大橋,居然安然無恙。還有一位傳奇人物,伍家老媽子,來自武術之鄉新化,有關她的故事不少。她總是一身青衣,收拾的乾淨利落,據說她年輕時經常遭她丈夫欺侮,後來他丈夫洗澡的時候,她把她丈夫連人帶盆子水端出去了,至少兩百斤,大氣不喘,從此他老公對她相敬如賓。

·

小學五年級的班主任張子寅老師,教我們語文,還有數學周素芬老師,教我們歷史的姚志勇老師,同時也是副校長。校長是胡春香老師,她老公是石灰礦礦長,和我爹熟悉。其他的科目,已經沒有記憶了。到了六年級,我們班主任換成了唐小枝老師,和我爹是小學同學,教我們數學,語文老師也換成了周凡彪老師,年輕帥氣,後來聽說一直擔任校長好多年,一口酒喝得聞名鄉里。校長是劉美利老師,一口龍潭梨樹埡的口音。


觀音寺印記 || 楊萬軍:之一——寫給70後的小學同學們


記憶最深就是假飯票事件。

·

六年級時,閒著無事,我依葫蘆畫瓢,用白紙和尺子,做了一張五斤的飯票,還煞有介事的用紅筆模仿了管總務的何碧雲老師的印章,讓幾個同學跑去找何小英賣瓜子的奶奶,換了一大包瓜子花生回來。再後來,王軍球也開始製作,再去學校商店換東西,最後被告發,學校念在年幼無知,而且未造成惡劣影響,就網開一面。

·

懵懵懂懂,就結束了小學生活,後來去了龍潭區中讀初中,再後來,去了更遠的地方讀高中——觀音寺的山,觀音寺的水,觀音寺的人,依舊浮現在眼前。

·


【圖片作者提供】


觀音寺印記 || 楊萬軍:之一——寫給70後的小學同學們

————————————

楊萬軍,70後,現住廣東,從事房建、市政、道路等施工。


觀音寺印記 || 楊萬軍:之一——寫給70後的小學同學們

在看,在轉

隨心,隨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