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的爱情,两个人的等待,《边城》是理想的桃源,现实的渡船

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沈从文《边城》

我曾经不相信爱情,觉得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谈爱情就像一个奢侈品,人们内心虽然充满爱情,但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往往都会被现实打败,因此爱情即便走入婚姻,最后终究会被磨灭。

因此对于爱情我一直处于一种悲观状态,我认为在现代社会谈爱情,并且找到爱情,两个人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

其实对于爱情我属于宁缺毋滥的那种状态,所以找不到真正爱的人,那嫁谁都一样,不同的是你的丈夫是否有钱,是否人品好。

三个人的爱情,两个人的等待,《边城》是理想的桃源,现实的渡船

在谈恋爱的年纪,我是懵懂的,一如沈从文在《边城》里描写的人物翠翠一样。

翠翠和我一样,她的生活环境单纯,她的圈子也有限。所以除了一个爷爷和一条黄狗,她什么都没有。

在遇到爱情的年纪,翠翠不懂得去爱,属于那个环境和女生特定的羞涩让她内心有欢喜,却还要装作毫不在意。

因为这种懵懂和不懂得回馈的行为,让翠翠失去了自己喜欢的人,也间接的把喜欢自己的男人害死。

三个人的爱情,一死,一伤,只有翠翠在等待,这样的结局让人感伤,也让人遗憾。翠翠是遗憾的,我也是遗憾的。

在我看来,如果让我嫁,我愿意嫁给那个爱我的人,而大老是最好的丈夫选择。但翠翠喜欢的是二老,所以她终其一生选择了等待。

三个人的爱情,两个人的等待,《边城》是理想的桃源,现实的渡船

翠翠的等待待是无期的,人的一生如果把精力和希望放在等待上,那无疑就像一场无期徒刑,少了凌迟处死的痛苦,却多了时间无情的吹打。

这样的等待看似浪漫,充满了挑战,但谁又能知道爱和现实的对抗,到底谁胜谁负。

1、

我一直都觉得,任何精神层面的享受在现实面前迟早会破灭,这就如爱情这种毒药。

爱情就像是一场修行,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只有真正身心修在一起,达到一定境界,这样的爱情才能天长地久。

然而,在爱情面前,时间不等人,有些爱情错过了就是错过了,而有些爱情或许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显然翠翠和我的爱情不具备这样的要求,所以我和她的结局都是充满遗憾的。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渴望有一份爱情,渴望有一份真挚的爱情能够走入我们的世界,渴望有一个白马王子,他身骑白马来接我。

三个人的爱情,两个人的等待,《边城》是理想的桃源,现实的渡船

这样的爱情是充满着想象色彩在内的,这样的爱情即便不真实,但并不影响我们对于爱情的期待。

和我一样,沈从文也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男人。他渴望爱情,并且坚信这世间一定有这样浪漫的爱情,所以在他的作品里,我们能看到纯美的爱情,能看到一种爱的力量。

少了城市的喧嚣和利益,多了小城山水的宁静和秀美,沈从文的笔下,永远充满着诗意和美好。

我一直在好奇,身处乱世的沈从文何以他的文章如此的充满神性和浪漫主义色彩?

沈从文和同一时期的鲁迅相比,沈从文的文字美的就像一副山水画,清新淡雅,有着洗涤心灵的作用。而鲁迅的文字明嘲暗讽,就像一把刀,深深地刻在人的心里。同一时代下,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这或许是沈从文独有的。

2、

很多人都评价沈从文的文字充满神性,在他的笔下自然之美,不加雕琢,清水出芙蓉的美,胜过很多的作家,所以他的《边城》收到很多人的喜欢,而这之中就包括我。

我喜欢《边城》,更喜欢沈从文的文字。他的文章总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非常的自然,尤其在对带着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尤为让人佩服。

三个人的爱情,两个人的等待,《边城》是理想的桃源,现实的渡船

在《边城》这本书中,沈从文在面对大老的死,二老的出走,以及老船夫的死,都写的很淡,淡的就像水墨画上的清水,存在过,但也会消失掉。

对我们来说,一个人的死亡,如果要把那种死寂和悲伤写淡,那得要有很好的文笔,才能够写出沈从文的这种形式。

沈从文轻描淡写,就像一副水墨画,所以很多看完《边城》的人都想要去边城游玩,进而去感受湘西淳朴的民风,在这种自然风光里感受着翠翠的爱情

《边城》这本书的创作来源,来自于一个小镇。内心充满诗意的沈从文经过这里,就创作了这本书,而也正是这本书让沈从文彻底出名。

这本书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深深的向往,还有淡淡的遗憾。向往的是美丽的湘西风情,遗憾爱情最终只能有一个未了的结局。

三个人的爱情,两个人的等待,《边城》是理想的桃源,现实的渡船

然而这本书除掉爱情之外,沈从文带给读者的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思考。白塔翻新了重新盖,老船夫死去了翠翠又接着他的使命,新旧更替,岁月变迁,这种生活的无奈和时光的流逝,就仿佛刻在我们内心烙印。

3、

三个人的爱情,一个爱的不坚定,一个爱的充满愧疚,还有一个爱的懵懂。

沈从文在这个小说中一次次让人们作选择。选择了渡船就不能选择辗房,选择了任何一种,另外一种也就无从选择。

不管内心如何想,年轻人的爱情都是单纯的,也是充满选择的。人生我们时时刻刻都在选择,所以选择什么,相应的就要去承受什么。

大老和二老一起相约为翠翠唱歌的时候,大老的无能让他错失了翠翠,他的死让翠翠背上了一条人命,也让翠翠失去了自己爱的人。

三个人的爱情,两个人的等待,《边城》是理想的桃源,现实的渡船

这样的结局不是翠翠想看到的,但不论怎么样,结局都是如此。不论谁有多能耐,总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人永远无法和自然对抗,就算是厉害如大老,也是死在了水里。

在小说中,沈从文对于人性的体会和描写,是很多作者所不具备的。能仅次于鲁迅的《呐喊》,《边城》的存在自有其存在的道理。

人性的“真”、“善”、“美”在翠翠的身上体现得玲离尽致,在那样一个人性被扭曲的年代,有着这样纯净的美,翠翠就是沈从文笔下的精灵,她自平凡中诞生出来,却用自己的单纯善良感动了无数人。

老船夫和翠翠善良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赞扬,这是平凡人带给我们得感动,也是沈从文带给一个时代的感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