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小螃蟹“爬”出康庄大道

郁兰州是宿迁市湖滨新区黄墩镇马桥村螃蟹养殖大户和村里的螃蟹经纪人。3月8日,记者在郁兰州家庭农场采访时,他的塘口正在清淤。“只有对塘口进行清淤、消毒,土质修复,再晒塘一个月,新蟹苗才能放心地放进去。”

从养殖户到经纪人,他带着螃蟹“爬”出一条致富路

郁兰州今年36岁了,祖上几代都是渔民。

年轻时,郁兰州没有走父辈的道路,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跑到了上海打工。

打工期间,他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和一同打工的河南姑娘刘琳琳谈起恋爱。3年后,他带着刘琳琳回家乡结了婚。从此他留在了家乡,开始了渔民生活。

2011年,郁兰州在骆马湖里承包了100多亩水域围网养鱼。很快,他发现养螃蟹的行情比养鱼更好。于是他转型养起了螃蟹。5年时间,郁兰州每年养蟹收益都在15万元以上,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2017年初,刚上任的马桥村党支部书记朱荣彬找到了他:“兰州兄弟,你自己富裕了,可是马桥村还是省定经济薄弱村,一些村民还在受穷呢!你回来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吧。”

“行。”郁兰州痛快地答应了。2017年上半年,他把螃蟹塘口迁到了马桥村。朱荣彬全力做好帮办服务工作,先后帮他流转400多亩土地挖塘养蟹。面积扩大了,自家人忙不过来,郁兰州雇佣了10多名村民,做喂蟹、起蟹、捆蟹、捞草、清塘等工作。

宿迁:小螃蟹“爬”出康庄大道

不久后,郁兰州发现回村养螃蟹的成本比在骆马湖养螃蟹要高很多。“一亩地流转费900元,400多亩土地一年要近40万元。十几个工人一年工资近30万元。”高支出得有高产出才行。于是郁兰州增加了养殖密度,将螃蟹与青虾、鳜鱼等进行混合养殖,增加综合效益。第一年除去成本,他的收入达到30万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到郁兰州养螃蟹赚了钱,村里很多人都眼馋了。可是他们既没有技术,也没有销路。郁兰州说:“别怕,我带你们一起养蟹致富。”他不仅手把手教村民养殖技术,还当起了村里的螃蟹销售经纪人,以市场保底价收购全村养殖户的螃蟹,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妻子刘琳琳也紧跟潮流,学会了在网上直播销售螃蟹。这一招不仅扩大了螃蟹销售渠道,增加了螃蟹销量,还在网上收获了众多粉丝。就这样,在郁兰州带动下,马桥村的螃蟹养殖户如雨后春笋一般多起来。现在全村已经有几十个螃蟹养殖户,养殖面积达到3000多亩。“黄墩螃蟹”渐渐在全国螃蟹市场打出了名头。

疫情让他损失惨重,政府部门的帮扶让他心里热乎乎

“有的时候你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比如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郁兰州无奈地告诉记者,本来今年螃蟹大丰收,应该有高收益。没想到突然来了疫情,螃蟹一下子从畅销品变成了滞销品。1.5万公斤螃蟹滞留在塘子里。由于螃蟹喜寒怕热,气温一回升就不容易成活,因此塘里的螃蟹必须在2月中下旬处理掉。

原本这几年,郁兰州已经探索出了稳定的螃蟹销售渠道。他的螃蟹在北京、上海、浙江、山东、河南等地的螃蟹市场都有一席之地。但是疫情期间餐饮业都关门歇业了,加之各地道路封锁,螃蟹运不出去。

宿迁:小螃蟹“爬”出康庄大道

那段时间,郁兰州真是急坏了。“好在关键时候各级政府部门对我伸出援手,减少了我的损失。”郁兰州告诉记者,政府相关部门给他办了特别通行证。依靠特别通行证他开车把螃蟹低价卖给部分老客户。同时,市、区农业部门也积极帮他找销路。最终总算把1.5万公斤螃蟹处理掉了,最后算了一下,郁兰州一共损失50多万元。

“我是村里螃蟹养殖户的经纪人。我是以市场保底价收购他们的螃蟹。”郁兰州告诉记者:“因此,这次疫情我个人损失较大,村里其他养殖户损失很小。”郁兰州的这一“义举”得到了村里其他养殖户的交口称赞。

吃一堑长一智。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损失让郁兰州思考了很多。天灾不可预测,但是能否有办法应对呢?经过思考,郁兰州打算在当地建一个集暂养、育肥、深加工为一体的螃蟹加工基地。这样就可以抵御天灾。他的想法得到了市、区相关部门的支持。目前,项目招商工作已经开展,有两家南方企业有意向来投资合作。(记者 汪学飞 通讯员 张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