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蔓延,粮价或将上涨,农村却兴起了“种树热”,咋回事?

新大风歌


蝗灾蔓延,粮食肯定短缺。世界粮缺可不是好现象,也可能会引起世界骚乱。

关于种树,可能有补贴,这和国家政策有关吧?

再说,人现在有个误区,认为有了钱就有了吃得这种想法不一定对。

如果再有钱,没粮食也不是白搭吗?

为什么从美国人的这次疫情看出,人的邪恶而不是稳定社会,而是抢枪,从这个动态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然自利人陈全孝


很高兴可以回答你的问题,因为老家就是农村的,粮食上涨也是有限的,我认为主要是有以下几点,

1.种树好管理,现在在农村种地的也都是60后了,种粮食管理起来太费心,

2.收益一样多,虽然种粮食国家油各种补贴,但是化肥,种子,收割,浇地,等等,一亩地里才收入900元左右,种树等成材再卖掉与种粮食的收益差不多,所以种粮食的吸引力不够

3.种粮食占有劳动力比较多,种树比较少,多出时间外出打工,挣钱多,

4.土地不集中,浪费管理资源,也是有这个原因的

现在的农村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收入高,感觉种地不是一个体面的工作,种地的都是年龄大的,农村现在成立合作社,土地集中起来管理,科学种植,发展会越来越好的





一个被遗忘的花生


【木木观点】“种树热”和“鱼塘热”可以算作南方农村一个普遍现象。“种树热”指的就是农村许多土地农田用于种植经济树木或者果树;“鱼塘热”指的是大量农田被改做鱼塘。这类现象主要发生在地块小、坡地多,不适合机械化,土地承包费用低

的地区。我们村子里就是这样一个现象,几乎所有青壮劳动力都在城里上班,再加上机械化程度又低,于是家里面土地就成了负担,许多人又不愿撂荒,于是选择山地种树、水田挖塘


下面木木为大家具体分析一下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


一、“丘陵地区”机械化程度低,种粮食作物费力不讨好


1.地形特殊、机械化程度低,无利可图

拿我们四川丘陵地区来说,我们这儿种植“油菜”、“水稻”用来满足自家的油料和日粮;另外种玉米用来喂猪;还种一些蔬菜自己吃,或者多余的拿去卖。不过这已经以前的景象了,现在种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大家看下图这个地形就明白了,油菜种在山坡上,辛苦且产量低;水稻种在沟里田间,机器无法下田,大部分靠人力;玉米作为油菜后面的接茬作物,也种上坡上,费力不说,产量也是低而不稳。


2.上班忙,种地累而无利,土地无人流转


于是,有条件能去城里上班的人,都在城里上班,平时工作就挺忙,再加上种地费力不讨好

,许多人已经不太愿意种地了。于是大都留两块离家近的地种菜,再挑点合适的水田挖鱼塘,将坡地种上不用管理的树木。可能有人会问,为啥不承包出去呢?这自然是因为即使100/亩都没人要,就算是包出去,可能还是被人拿去挖鱼塘、种树,何不自家挖鱼塘种树呢?


而这种模式也有其好处,在逐渐的被人们认可。效仿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下面我们来看这种模式有何好处。


二、“树木+养鸡,鱼塘+养鱼”落个清闲,还能提高收入


种树有个好处就是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管理,几年过去还能有些收入,如果同时还在林间散养土鸡,又能增添一笔收入,从这来看就比100元/亩承包出去强。而且放养土鸡

的管理也是比较粗放的,只需注意早晚投食即可。此外;挖鱼塘养鱼就更加悠闲了,每天上班回来,就近割点草、投点饲料就行了。周末时候,还能约两个好友,钓鱼玩,很是舒服。年底了还能起一网鱼,卖些钱,不是挺好吗?


种树、养鱼不是很适合这些白天需要外出上班的农村人吗?我反正觉得挺好。对于部分农村人来说的确是个好事。但粮食安全问题也的确很严重,虽然这些地区粮食一般只能自主,但是如果大家都不种了,需要买粮,势必也会对我国粮食造成巨大压力。

所以政府合理引导布局农业结构是非常重要的适宜产粮的地方种粮、不适宜的地方挖鱼塘,种树没什么不好。



三、占地将至,种树挖塘赔得多


还有个小众的原因让大家选择种树挖鱼塘。这就是许多城市近郊的现象了。因为土地未来将要被占,但又不知道是好久。什么样的宜机化改造,示范基地都落不到他们头上,于是农业陷入僵局,而选择种树挖鱼塘不仅能够落个清闲、提高收入。还能在未来被占地的时候多一些赔偿金,不挺好吗?我们这边赔偿是按照户口簿上的人头数+树林+养殖设施等等算的,所以种树、挖鱼塘能够增加赔偿金。


【木木总结】


“种树热”和“鱼塘热”农村人进城务工和农业产值低下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对于不适合种粮地区的农民而言其实是一件好事。目前对于粮食安全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发生这些现象地区多是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地区;但是如果这个现象太过,在市场供需无法调整农业结构时,就需要政策扶持当地因地制宜的发展。


三农木木


虽然因为蝗灾蔓延,粮价有可能上涨,但是农村却很多人不愿意种粮食了,反而兴起了种树热,这是咋回事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现在种粮食不赚钱,维持不了生活开支。


虽然明知道粮食价格有可能会上涨,但是很多农民还是把地里种了树,不愿意去种粮食,那是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粮食价格再涨也不会涨太高,因为这一二十年的粮价历史在那摆着呢,涨价从来没有高过五毛过,而且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降下去,既使种粮食能赚点钱,还是不可能维持了生活的各种开支,因为我们的生活成本一直在上涨中,而粮食价格已经二十多年没啥大的变化了,这次上涨幅度也不会太高。

因为农民知道种粮食不挣钱,但是也不忍心土地啥也不种就荒在那,所以干脆就种上树,种树除了投资个树苗钱,以后几乎就不用投资了,等树成才了还能卖一笔钱。在这期间农民还可以长时间的去打工挣更多的钱,只有这样才能挣到更多的钱维持生活开支,过上更好的生活。


总之,农民不愿种粮而去种树,也是无耐之举。毕竟现在干啥都需要用到钱,既然种地挣不到钱,就只好把地种上树,出去打工了。


逸风三农


现在的农村对种粮意识淡薄了,栽树不用加强管理可以出外打工挣钱有更高的收入。粮食近两年不会大幅度的价格上涨,蝗灾蔓延对国内人来说,还没有这个认识,都有一种侥幸的心理,不可能进入国内,由于国内几十年没受到很大的饥荒。把种粮的积极性都没放在心上,还是以经济为主。


站集镇孔治业


谢谢你的提问:

进入二O二O年以来,世界各国也动荡不安。非洲蝗虫,森林大火,美国的流感,中国的新冠病毒。等多种自然灾害困绕着人们,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协。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庚子年,在世界上波动很大,引是了各国的高度重视。

“蝗虫”这种东西,是局部性的自然灾害,老百姓叫它“神虫”。所到之处,棵粒不收。危害极大。在中国局部也时有发生,没有象今年的非洲蝗虫那样历害。一百年前就在我们这里也曾发生过,但面积不大,时间很短就没有了。它的神奇之处就是发生突然,消失也突然。不象今年的非洲“蝗虫”那样慢延时间之长,受害面积大。

作为中国老百姓,不用担心蝗虫的出现,该种么的种么?俗话说,“种在人,收在天”,夭不收无苗的庄稼。也别担心粮食价格的波动,看今年这个情况,是世界性自然灾害偏重,粮食价格有上涨的趋势较大。本国多种粮食没错。

栽树是重钱轻粮的一种表现,也受近年粮价很低的影响。都往钱看,忽视了农业上的发展。都进城打工,大量的土地栽上树。这也是一种办法,比荒着强。但是一旦世界粮食紧张,你拔都来不及。所以,农民还得以农为主,在不放弃粮食生产的同时,多挣点钱合情合理。钱再多,没粮也等于零。但愿世界稳定,风调风顺,五谷丰登吧!


老吴趣谈


蝗虫和粮食涨价这都是未知,谁也说不好,只是猜测,不会准确。

我居住农村,又是农民,干的活也是农业。下面我从我的知觉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农村盛行的“栽树热”。

一:农村土地荒芜造成种树热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年轻人纷纷走向城市、走向工厂、家中留守的尽是老人、妇女、儿童,这类人群无力耕种,造成农村土地撂荒,就拿俺村来说,等级高和等级低的农田各占50%,六十岁左右这类农民,也只能耕种等级高的良田,次级农田也只好栽树了。

二:农业的产率低下造成种树热

由于以上原因,年轻人迈出家门,走向城市,家中留守人员,只有种点省事的庄稼,加上近几年农产品价格低下,农民的经济收入不高。又在城市打工的收入,明显比种地高,他们只是认为种点粮食,有吃的就可以了。这样也是造成土地撂荒们原因,也只有栽树省事。

三:国家对种树补贴的金额提高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植树造林力度,拿出了一大笔钱来补贴农民。往年们种树补贴国家每亩补贴170元,据村干部们说,今年的补贴标准将提高到每三年3500元的补贴。拿一些低等级的农田,栽一亩树,享受每年每亩一千多元的补贴,还是很划算的。

四:天气干旱造成种树热

近些年来,大自然有点跟农民过不去,拿我们黄河中下游地区,常年降水量少的可伶,地下水位下降,农业基础设施老化,种地浇水更是困难。我村的一些沙质土地,在三伏天,每一星期都要浇一次水,花生生长期120天左右,按一星期算是要浇十七次水,再减去汛期降水量大,收一季花生也得浇十次水。劳动程度太大,每亩收入不足千元。种树就不一样了,就拿杨树来说,栽上后浇一次透水,三伏天最多再浇两次水,来年基本上都不咋浇水了。再者,树苗也不能很浇水,你浇水多了并不好,因为浇水多了,树根不往下扎,浇水少保住命不死就行,这时树根要向下深扎寻找自需水源。由于种树的劳动强度小。所以才会自觉去种树。


XGC上善若水


由非洲蔓延而来的蝗灾,或许能催生粮价,但是未来的事情很难说。同时,虽然蝗灾的画面恐怖至极,但在农村人的眼里,都是遥远天边不可及的事。毕竟有皑皑雪山在那挡着呢。至于,兴起种树热,我觉的本质上还是与粮价偏低有关。

粮价的低廉,导致了种地很难赚到钱。于是,靠地吃饭的农民只有另寻僻径,种树就是其中的一种。比如,如今兴起种植水果热。全国各地,只要稍微有点种植条件的都种上,政府鼎力扶持,群众热衷响应,形成的合力是巨大无比的。但现在的问题是,种树慢慢也沦落成种粮一般了,水果过剩滞销,价格在慢慢吞噬成本了。估计这样下去,今年,种树的又将承受亏损的局面。如今,在我们烟台苹果产区,苹果的价格已跌至1元附近的成本价,种苹果也到了适者生存的淘汰冷冻期。

种粮委实不挣钱,具有深刻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农村种植成本的巨大,比如缺少规模化和机械化,缺少精耕细作,这些都是种粮难赚钱的原因。在目前,我国经济转型中,面对全球市场大分工,国家更多的精力用在服务和技术产业,粮食依赖廉价的进口即可,目前,不需要多大的扶持种粮力度,解决温饱,保障民生就行。

农民就是在这样的转型尴尬中,依然依靠着土地生活。在我们本地,还有栽植杨树的。听说是造纸的原料,我家里就植了不少。种粮难挣钱,父母年纪又大了,就把地里全部栽种了毛白杨。至少土地没有荒芜,比种粮还省心,不用管理。如今四五年过去了,看着已经长大的白杨林,将来销售到哪也是未知。

总结:种树热是农村建设中的新特征,实际上反应了如今农村,吃饭已经不是大问题。种粮之外,依靠土地种树,也是多种经营的模式,至于挣钱不挣钱,那就两说了。

朋友,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呢?


流水无声


种粮有没有积极性,主要看价格有没有吸引力,换句话说种粮能不能挣到钱。15年前玉米0.9元/斤,今天玉米1,1元/斤。价格虽然上调了,但赶不上化肥'农药'人工工资的上涨。现在粮食价格都和世界接轨了,国外的粮价更低(美国,乌克兰,俄罗斯)也冲击着国内市场,国家虽然也在变相保护国内粮价。但总的看粮价不会大涨,种地很难挣钱,依靠种地养活不了家庭。现在国家给一些政策补贴也是杯水车薪。所以一些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了外出打工维持家庭生活。农村劳动力的不足,人们只能改种一些树木。


养殖利哥


今年春天乡村耕地种树的更多,很多村大部分耕地都种了速生杨树!原因很简单,种了杨树基本不用管理,农民剩余时间出来打工赚钱,过几年杨树成材卖了,算下来每亩地每家1000多元的收入,种粮食成本又高,粮价又低,就算种粮食两年三作,在加上国家那点种粮补贴,算下来收入也比种树差不少,农民是最讲实惠的,就是少种点庄稼够自己吃的就行了!至于国家缺不缺粮跟个人没有什么关系!假如很多耕地都种了树!势必影响粮食生产!这个要关注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