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哪個部位的血管更容易堵塞,如何預防?

李暉


人體的血管,遍佈全身,我們每天所吃的食物,最後被身體利用的營養,都是要依靠它們,才可以到達身體各處的。但是,就是這些看似不怎麼起眼的血管,有的時候也會遭遇麻煩,最常見的就是“被堵”,因為不通了,所以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很多問題。那麼,對於這些問題的預防,我們有沒有辦法去解決呢?其實,有很多方法是可以做到的,其中“按壓穴位”,就可以發揮這方面的優勢,比如說身體這些穴位,如果大家能夠做到經常去按壓,自然也能夠對於清理血管裡面的堆積物,有一定的幫助。

1.湧泉穴

這個穴位,位於我們的腳底部。有的時候,當大家走路累了,也會想著去按壓這個部位,它對我們身體的好處在於,因為處於最低位置,所以距離心臟的位置也較遠,所以經常按壓它,可以幫助身體進行循環加速,一些不能夠及時到達心臟的血液,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儘早的達到,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預防“血栓”,因為流速加快了,自然也就不會出現血液堆積了,那麼相關的問題自然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2.內關穴

在我們手腕的最前端,差不多是靠近我們經常把脈的部位,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內關穴”,這個穴位比較顯眼,所以不管是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對其進行按摩。而且,按摩它可以給身體帶來這些好處,一方面可以促進身體裡面的血液,在血管裡面進行流通,這樣就減少了一些物質在血管裡面堆積的可能;另一方面,因為它距離心臟的位置比較近,所以在平時按摩的過程中,也等於是在幫助我們的心臟做功,這樣對於一些心臟不怎麼好的人群,適當的按摩也可以發揮間接的幫助效果。

3.勞宮穴

與內關穴不同,這個穴位位於掌心,所以它的位置更容易被發現。勞宮穴的存在,在於可以幫助我們身體行氣,所以經常去按摩它,能夠促進身體裡面的血液流動,適當的改善身體的血液循環,這對於預防血管被堵,也是有很好的效果的。另外,適當的按摩,對於改善睡眠,也是有一定幫助的。


熊貓醫學


您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您!血管堵塞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其中血管內“垃圾”的沉積,斑塊的形成時期主要因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動脈粥樣硬化,它是血管堵塞的發病基礎,也是很多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當血管堵塞時會讓患者稍微活動就會出現氣喘吁吁,若稍微一運動就頻繁的喘氣,加快了心跳,同時伴有頭暈目眩,要警惕是否出現了血管堵塞。

靜脈曲張引起的靜脈血管發生淤積,會引起皮膚慢性潰瘍。此階段皮膚會處於缺血狀態,從粉紅色轉化成暗紫色,局部出現壞疽或者潰瘍,同時會延伸到周圍的組織。

頸部血管堵塞也叫頸動脈狹窄,其病理基礎是頸動脈粥樣硬化或其他疾病,使得頸動脈管腔橫截面縮小,這會直接減少腦供血量。若頸動脈被完全堵塞,則稱之為頸動脈阻塞,會極大地提升中風的風險。從某種程度上看,頸部血管堵塞是腦梗死、腦卒中等疾病的早期階段,需引起足夠的重視。

對於預防,首先要從改善生活方式做起,堅持適當、規律的運動,堅持營養均衡的膳食,堅持對於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控制其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控制體重,保持良好的心態。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血管,遍佈人的身體的每個角落。血管通過血液流通,源源不斷地把養分運送到身體的各處。

正如水管用久了會生鏽堵塞一樣,人的血管也同樣存在堵塞問題。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血管不斷老化,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也讓血液越來越粘稠,血管堵塞隨之而來。

在全身之中,有兩個部位的血管,更容易堵塞,那就是心血管和腦血管,也正是因此,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在生活中才十分常見。

心血管堵塞的表現:

1、胸悶

心血管堵塞患者並不是一直胸悶,一般是長時間坐著或從躺著突然站起來時,突然感覺胸悶氣緊,甚至有可能會突然暈倒。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要考慮是心血管堵塞,嚴重時還會導致猝死,因此一定要儘快到醫院進行治療。

2、胸痛

身體上有很多動脈,其中冠狀動脈是心臟提供血液的通道。如果這個部位出現堵塞、狹窄的現象,就會使得心臟供血出現問題,一旦心臟缺血嚴重,還可能會出現胸痛。

剛開始的時候胸痛是間歇性的,如果發展為持續性,則後果更加嚴重,這種狀態就表示冠狀動脈已經完全堵塞,血流也已經完全中斷,有些患者只需要二十分鐘就會導致心肌完全壞死,也就是人們擔心的心肌梗死。

腦血管堵塞的表現:

1、視力出現問題

眼睛突然之間看不清東西或者只能看清事物的一半,眼球也是比較難活動的。

這樣就很有可能是血管堵塞了,有這些症狀的一定要當心了。

2、說不清楚話

突然之前的嘴角抽搐,說話的時候含糊不清,自己說不清楚話,聽別人說話也是比較的困難的,語言識別能力出現了障礙。

而且,很多以前認識或者會寫的字現在都不記得了,這也是血管堵塞的症狀之一。

3、身體不平衡

血管堵塞很有可能會導致大腦缺氧,小腦也是一樣的。

小腦控制身體的平衡,如果小腦出現問題,人體是不能保持平衡的,整個人感覺歪歪扭扭的,需要人攙扶著,不然隨時都有可能倒下去,有這個症狀的也一定要小心了。

養血管,堅持“七個一”,能堅持的越多,血管越“通暢”!

一:一份全穀物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也越來越精細,反而是粗糧吃的過少。

但是,粗糧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血管健康。

所以,生活中,要少吃一些精細白米麵,適當吃點五穀雜糧。

全穀物,如雜糧,雜豆等,富含B族維生素,及膳食纖維。

在做米飯時,可以適當加入一點,做成雜糧米飯,有益血管健康。

二:一勺植物油

植物油,富含人體所需的脂肪酸,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物質。

所以,植物有搭配吃,吃齊三種脂肪酸,對於血管與人體,都十分有益。

可以將,油酸類豐富的橄欖油、亞油酸類豐富的大豆油、亞麻酸類豐富的秋蘇籽油,按2:2:1的比例搭配吃,約25克~30克。

其中,秋蘇籽油,含有大量的Omega-3脂肪酸中的α-亞麻酸,可軟化血管,清除血液垃圾,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增加血管通透性,減少脂質沉積。

中國營養學會2013年版,推薦α-亞麻酸,每日攝取量,1600-1800毫克。

每天5ml,涼拌、拌酸奶、油淋菜、煲湯、做調和油等,即可滿足人體所需。

三:一斤蔬果

新鮮的蔬菜、水果,對血管健康,十分有益。

堅持每天,最少吃夠5種以上的蔬菜,半斤水果,可強健血管。

不同顏色的蔬菜,都要攝入,深色蔬菜應占 1/2,並且,果汁不能代替鮮果。

蔬果,含有機體不能合成的維生素C、花青素、膳食纖維等,有利於抗氧化、排出腸道垃圾,保持血管彈性。

四:一杯代茶飲

代茶飲,也就是藥茶,是將茶與藥的完美結合。

經常喝一杯代茶飲,可促進血液循環,給血管清淤,疏通血管,有利血管健康。

可以用,荷葉、小葉苦丁、奶汁草葉,做成奶汁草苦丁茶,泡水代茶飲。

荷葉,含有黃酮和生物鹼類,可降低總膽固醇和生甘油三酯,有助於血管健康。

苦丁葉,可以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明顯減小。奶汁草水提物,可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有效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有助血管健康。

三者一起,可降脂、降壓,保護血管健康,還可以減脂瘦身。

五:一萬步走路

走路,是維護人體內,血脂代謝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臨床經驗表明,每天一萬步,可改善血液循環,減少血液中的代謝物,有利於血管健康。

此外,堅持走路,還可以增強體質,改善新陳代謝和心肺功能,以減少心血管的併發症。

走路,謹記3+7更有效,即:每天連續行走3千步,大約耗時30分鐘,然後在一天內,零星累積剩餘的7千步。

六:一份好睡眠

睡眠,是人體自我修復的時間。

所以,一份好的睡眠,不僅有利血管健康,對人體五臟六腑,也有益。

子時熟睡,子時陰氣最重,而陽氣初生,陽氣盡則臥,此時,大睡助力人體健康。

午時小憩,午時,人體陽氣最盛,陰氣初生,陰氣盡則寤,此時,要小憩或入靜,30分鐘即可。

七:一個小動作

通過踝關節的運動,起到像泵一樣的作用,增強下肢的血液循環,預防血栓。

大腿放鬆,雙膝自然伸展,盡最大角度地勾腳尖,之後再向下踩。

反覆進行,可促進整個下肢的循環。

注: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檸小檬要瘦到難以置信


很多疾病都與血管堵塞有關,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腦卒中、慢性腎臟病等都屬

於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範疇。當動脈血管堵塞75%以上時,血流量過少,就會引起胸悶、氣 短、頭暈、頭痛等不舒服的感覺。即使血管只堵20%~50%,動脈硬化的斑塊有時也會突然破裂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導致中風、心肌梗死,甚至威脅到生命安,因此人們常說“血管的壽命決定人的壽命”。大魚大肉,吸菸,攝入鹽或糖過多,熬夜還有缺乏運動都是傷害血管的元兇,使得血管變脆變硬,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保護血管健康要定期檢查血管,少吃高油、高鹽、高糖食品,多吃清理血管垃圾的食品(如山楂、燕麥、黑木耳、洋蔥等),少坐多動,每天飲用7到8杯水預防血稠,在清晨起床和飯前一小時飲用最佳。


糖人健康網


1、避免三高食物

生活中一定要避免高鹽,高糖分等一系列的垃圾食物,另外長期使用鹽分較高的飲食可以直接導致血壓升高,最後血管的通透度降低引發疾病。

2、避免熬夜

想要避免血管堵塞,長期熬夜肯定是不行的,倒夜班的人患上血管疾病的概率要比正常人多得多。經常熬夜可導致生物鐘紊亂,甚至可能會打亂心腦血管的生物鐘,這時體內的腎上腺素會不斷分泌,會導致血管直接發生異常,比如血液流通較慢或血壓上升等。

​3、要戒菸

吸菸會直接影響到肺部,會直接損傷到自身血管,長期以往會在血管裡堆積大量毒素,這時會導致缺氧,缺血,最後導致疾病發生。

4、要多喝水

患者一定要多喝水,不愛喝水的人身體裡缺少水分,血液的粘稠度會大大增加,導致輸送較慢,這個時候會直接增加堵塞的風險。

如今生活條件提升,很多人在飲食上也提高了很多,若是不多多注意,血管堵塞也是早晚的事。望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多加註意飲食,可以多加鍛鍊,讓自身血液流通更加順暢,若是上了年紀,也應該及時體檢,遵從醫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