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为何把一个本该流芳百世的苏定芳刻画成反面形象?

北海翁


演义来说,认知一个人的正反面,要看你对当时的社会,有怎么样的认识。历史的评价需要我们了解历史,分析历史。


鸿鹄5234


回答你提出的“演绎为何把一个本该流芳百世的苏定方刻画成反面形象?”的问题,我想谈三点看法,供你参考。

首先,苏定芳是《隋唐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苏定方不但不是反派、大坏蛋,反而是大唐盛世的重要开创者,凌烟阁功臣。苏定方从小就武勇过人,成为乡里的英豪,率领乡勇抵抗乱军的骚扰,保一方安宁。因隋末大乱,苏定方先后随义军首领窦建德、刘黑闼起义,兵败后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唐朝建立后,苏定方才应召入朝,随李靖征突厥。苏定方率200骑直突东突厥颉利可汗牙帐,使颉利可汗逃窜,后被唐军俘虏,东突厥灭亡。

其次,为什么设计了苏定芳的反面人物。苏定芳是一个重要的正面人物。可是在隋唐英雄相关的演义、小说和电视剧中成为最大的反派人物。这是后人有人设计了苏定芳的反派。主要是当时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原因以及恩怨造成的结果。苏定芳先跟在夏王窦建德身边,在进攻燕山时,射杀了燕山公罗艺,后又和唐军作对,战败后投奔窦建德余党汉东王刘黑闼。在紫金关外,他用计射杀了隋唐第七条好汉、罗艺的儿子罗成。由于受到秦王李世民的垂青,苏定方投奔大唐,成为唐军中的一员。苏家和罗家的仇恨一直就无法一笔勾销。罗成的儿子罗通设计杀死了苏定方的儿子苏麟,苏定方的另一个儿子苏凤逃往西凉,在那里结婚生子,生了苏锦莲和苏宝同两姐弟。苏定方为报子仇,陷害罗通,结果反被罗通杀死。

我的回答不知道你满意否,如果满意我的回答,请关注我的平台,我们继续交流与探讨吧。


鲁源


苏烈苏定方,太宗爱将。一生戎马倥偬,征东、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灭三国,擒三主;开疆拓土,封狼居胥,立下不世之功。封大唐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邢国公,配享武庙,增补凌烟阁。

这样一个盖世英雄,在文学作品中应该和卫、霍并列,为什么《隋唐》系列会把他塑造成心阴险狡诈、心狠手辣的反面形象呢?

这全是因为说书人虚构了一个超牛掰人物——冷面银枪俏罗成。

演义中罗成是刘黑闼攻打潼关时被苏定方引入淤泥河,马陷泥泽,乱箭穿身而死。刘黑闼是李世民集团面对最后一股反唐势力,这个时候隋唐十八条好汉,西府赵王李元霸、天宝大将宇文成都,银锤太保裴元庆,紫面天王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杨林、魏文通、新文礼、单雄信……能死的都死了,双枪老将定彦平出家当了和尚。就剩下秦琼、尉迟恭,这俩捆一块才排行第十八。

当时天下第七条好汉罗成,此时妥妥地就是天下第一。

但是问题出来了,李世民搞定了大隋朝,杀了窦建德,刘黑闼要求直接亮牌比大小。大地主手里剩个王炸,老刘手里一张方片3。这牌怎么打?这书还怎么说?不行,出老千也得给老刘弄张大牌。于是翻来翻去,翻出了苏定方。谁让历史上的你确实在窦建德、黑闼手下干过几天活呢?

而罗成这个人物,无论是演义和评书,对他的评价都是“阴、险、毒、辣、狠”,人品实在堪忧。但是读者和听众可不管这一套,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白马银枪小罗成那就是赵云、高宠、杨再兴。没办法,颜值即是正义。

此正是:

只要长的帅,说啥我都爱。

罗成就是好,苏烈就是坏!


诗魔独孤求踹


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冀州武邑县(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唐初名将。

苏定方少年时便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屡建战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时,苏定方才开始为唐朝效力,并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


二少爷在微笑


这种情况在中国出现了好多次,它体现了对另一个传说中的英雄——罗成的同情和怜悯,另外在古人的心中,正邪不两立的观念根深蒂固,塑造正义面就需要有反面人物的出现。而苏定方原为唐王朝敌方将领,追随唐王朝并不早,这也和他成为这个白脸形象有一定的关系。


无心随墨


文学作品往往是虚构的嘛!


和外星人握个手


统治者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