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強化用地指標快速精準高效配置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召開全區自然資源工作會議提出,今年將聚焦高質量發展和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加快構建自然資源管理新機制,推動資源要素向高質量發展高地集聚,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保障作用,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廣西廳要求,優化提升增量資源配置效率,統籌用好存量和流量資源,全面提高服務保障水平,推動資源要素向高質量發展高地集聚。進一步改進土地計劃管理方式,強化用地指標快速精準高效配置,實行要素跟著項目走,推動稀缺土地資源要素配置向優勢地區、強優企業集聚,優先保障“雙百雙新”“五網”建設等重點項目建設,確保好的項目不愁用地指標。實行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繼續實施盤活存量土地3年行動,將近5年平均供地率、盤活存量土地、閒置土地控制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確保年底盤活存量用地1.8萬公頃以上。

  廣西廳提出,高標準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完善規劃編審和用途管制制度,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全區自然資源系統力爭今年年底基本完成自治區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統籌推進市、縣級和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力爭完成“雙評價”和生態保護紅線評估,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空間管控邊界及各類海域保護線劃定,並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形成“一張底圖”,實現信息共享。

  廣西廳明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快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資源保護利用監管水平。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制度建設,全力實施生態修復重大工程,抓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加快山水林田湖海溼地一體修復。圍繞“實現安全功能、實現生態功能、兼顧景觀功能”三大重點,組織編制全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部署推進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分類構建各類生態保護和修復操作指引和技術規程。力爭今年完成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北海和防城港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年度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