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为何不能挖掘?这其中有何不可告人之处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彻底结束了战国群雄割据的历史,在血与火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王朝—秦王朝。“秦王扫六合,虎势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

秦始皇陵墓为何不能挖掘?这其中有何不可告人之处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区内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据史载,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另一资料:陵园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后经风化侵蚀及人为破坏,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建筑材料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运来的。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

陵园的南部有一个土冢,高43米。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内城周长3890米,外城周长6249米,分别象征皇城和宫城。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已发现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00米。

秦始皇陵墓为何不能挖掘?这其中有何不可告人之处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目前在中国考古界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秦始皇墓不能挖掘,原因有三。1、因为不具备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一旦挖掘开来后,在地下几千年的各种文物,有可能瞬间灰飞烟灭,所以只能期待科技的快速发展,希望终有一天能让我们见到秦始皇墓的真容。2、传言秦始皇陵中机关无数,如果一味的盲目挖掘,只会让自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到时候连自己的小命都不保。先进的仪器探测到地下确有大量的水银和金属存,这一事实更是秦陵未遭到盗掘的有力证据,因为地宫一旦被盗,水银就会顺盗洞挥发掉。对盗墓者造成生命的威胁。3、就是挖掘出土的保护问题了,而且实际上它是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是世界第八个奇迹,它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秦始皇陵是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它既是中国人民的艺术珍品,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遗产。在地下千年属于几乎真空的环境,如果一下子暴露在空气中,对文物的损坏非常大,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有力的措施来保护这个巨大的文化遗产。

这座气势磅礴宏伟的陵墓尚未发掘的原因是因为里面含有巨大的危险毒物:水银。 到现在为止,尚没有一个专家敢保证发掘坟墓时不会发生毒气泄漏。里面的毒气一旦泄露,附近40公里的植物生物都会难逃一劫----全部死亡!所以在科技尚未达到能防止毒气泄漏的情况下,专家们不敢轻易挖掘该古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