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相识满天下,知心好几人

中国诗歌的发展经历了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新诗等多个阶段,并在盛唐时期达到了巅峰。如果把整个中国文化比喻成一座山的话,那唐诗就是山巅,而李白杜甫是站在最高处的两个男人。

诗仙李白:相识满天下,知心好几人

关于李白杜甫谁是历史最佳,大家各有各的看法。

李白在世时,这个问题是没有争议的——他是公认的诗坛NO.1,历史第一人。根据《新唐书》的记载,李白是兴世皇帝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李白是个外向开朗、好交好围的人,平时喜欢跟朋友聚餐喝酒,酒桌上还经常唱歌,而且唱的还贼好听,堪称社交界/文艺界的顶级高手。那个时候的大唐从皇宫内院到街头巷尾,大家都在背李太白的诗,一边背一边交口称赞:诗仙果然是诗仙,怎么他niang的这么有才!

而杜甫那会没什么名气,别说比肩李白了,连王维、王昌龄、孟浩然这些都不如。那会儿的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在李白被玄宗皇帝赐金遣还后,两个人在洛阳相遇。那一年,李白43,杜甫31,前者虽然仕途不顺但早已功成名就;而大龄晚婚青年杜甫无官无名,整天在外面闲逛。两人一见如故,每天对酒当歌。在那个交通、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二人一年内见了三次,这种缘分、这种情谊可想而知。

然而二人此后终生再未相遇。也就是说活了61岁的李白在余生的18年内再未见过杜甫;对于比李白晚死8年的杜甫来说,这个数字是26年。

就像跟科比合过影的球迷会一直在朋友圈晒照一样,杜甫的后半生也从来未曾忘怀过“偶像”李白。据统计:杜诗全集中提到李白的诗有20多首,其中点名道姓写给李白的就有15首。其中有很多千古名句,比如: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也曾回诗两首送给这位小老弟,其中最著名的是这一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在李白晚年,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曾经加入永王李璘幕府。谁知李璘这货本事不大,却有着太宗皇帝般的野心,想自己当皇帝,被平叛后李白受牵连锒铛入狱。这个时候朝廷内外很多人都建议皇帝杀掉李白,已经跟李白分手16年的杜甫这个时候勇敢的仗义执言,写下了这首诗。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独怜其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意思就是:已经好久没见到李白,他假装狂放真的令人悲哀。世上那些人都要杀了他,只有我怜惜他的才华。文思敏捷下笔成诗千首,飘零在外无依无靠只能借酒消愁。匡山那有你读书的旧居,头发花白了就应该回来。

各位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假如自己是杜甫,是否有勇气写诗支持李白,毕竟政治底线这东西一般人可是不敢触碰。

因此,能有杜甫这样的朋友,李白这辈子也值了。

大家还别不服气,文人相轻在历朝历代都很普遍。你以为那些人真的就因为李白加入了叛军幕府而想杀他吗?恐怕并非如此,羡慕他的风流,嫉妒他的才华,把他搞死,让他遗臭万年,自己趁机上位应该才是不少士大夫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而作为自己诗坛的最大对手,杜甫此时的言行就彰显了他品德上的高洁以及同李白深厚的友情。

大诗人高适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诗仙李白:相识满天下,知心好几人

他那首著名的《别董大》在送别诗中堪称瑰宝般的存在: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年李杜二人共同出游,途中遇到高适,三人结伴而行,每日饮酒赋诗,共赏盛唐风光,何其畅快,三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那时候高适还写了一首《宋中别周梁里三子》夸赞李白: “李侯怀英雄,肮脏乃天资,方寸且无间,衣冠当在斯。” 这里的肮脏是褒义词,意思李白外形挺拔不俗,说白了就是“老李你真他niang的帅”。

诗仙李白:相识满天下,知心好几人

只不过后来李白遇难,手握大权的高适却无视了这位早年好友、文坛巨擘,眼睁睁的看着李白在狱中吃苦受罪却无动于衷。

这个事情是这样的:

当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亡四川避难。路上册封李亨为太子,李璘为永王,让二人分别赴西北和江南讨伐逆贼。后来李亨直接登基为帝,唐玄宗成了太上皇。李璘挺不服气——讨伐叛贼我也有功劳,当年太宗皇帝可以发起玄武门之变弃手足之情于不顾成为千古名君,我上我也行。

事实证明李璘上炕都费劲呢,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被李亨派来的高适带兵打败。当时李白是永王府上装点门面的文人,也顺带着受牵连锒铛入狱。牢狱里的李白无奈写信托人转交给高适,谁知高适看了信后直接把信烧掉,从此对李白不闻不问,这件事给李白的打击非常大。 就在肃宗皇帝要杀掉李白的关键时刻,在平叛安史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手握军事大权的大将郭子仪站了出来死谏:我愿辞官救下诗仙!

实际上郭子仪早年也曾犯过法,正是李白救了他。两人互相救对方一命,堪称过命的交情!

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新唐书》

诗仙李白:相识满天下,知心好几人

最终,58岁高龄的李白被流放到夜郎,不久遇到天下大赦,逃过了一劫。 除了杜、郭、高三人,李白一生的名人朋友还包括但不限于王昌龄、孟浩然、贺知章、刘长卿等。

这其中贺知章对他有知遇之恩,李白“谪仙人”的绰号就是贺知章送给他的,也正是凭借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推荐,李白才有幸在壮年期间触摸到李唐政治的顶层,成为著名的翰林大学士以及——盛唐第一吉祥物,说白了就是专门给唐太宗和杨贵妃写诗作乐。

贺知章大家应该都听过,此人仕途文学两开花,退休时唐玄宗亲自赋诗送别,最后衣锦还乡。

诗仙李白:相识满天下,知心好几人

平生佳作有两首脍炙人口,是中小学生必背篇目:

《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去世后,李白曾经写诗感怀贺知章: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人亡馀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七绝圣手”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他跟李白也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情。

诗仙李白:相识满天下,知心好几人

王昌龄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李白写给他的诗更是闻名千古,当初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卫,李白写诗安慰好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王昌龄、孟浩然三人还互为好友。

诗仙李白:相识满天下,知心好几人

孟浩然本人的山水田园诗天下闻名: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李白眼里的孟浩然可能就跟杜甫眼里的李白一样,都散发着神圣的光芒。

诗仙李白:相识满天下,知心好几人

李白送给孟浩然的两首诗都名垂千古: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可惜在李白39岁那年,孟浩然就因病去世。那个时候,李白还未曾见过杜甫。而孟浩然的死其实跟王昌龄有关,当时王昌龄遭贬官途经襄阳,孟浩然设宴款待,那时孟浩然背上生了毒疮,本来再养些日子就能好。偏偏这个时候他跟王昌龄一起喝酒非常开心,乐而忘形,不小心吃了和毒疮犯忌的鲜鱼,然后就一命呜呼了,王昌龄为此内疚不已。

而就在李白因永王案入狱的前一年,王昌龄也在告老还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原因是他嫉妒王昌龄的诗才与名气。

两位好友都前后死于非命,这对李白的打击相当大,后来他先后两次锒铛入狱,虽然都为人所救。但他心中的那团火焰也在渐渐的熄灭......

公元762年,61岁的李白死于叔父李阳冰所在的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关于他的死因,坊间有三种说法:1、醉死,酒精中毒;2、酒后失足落水淹死;3、正常病死。无论是哪一种原因,李白的去世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损失,虽然他的叔父汇总了他的诗整理成《李太白全集》流传后世,但这只不过是平生大作中的十分之一而已。

李白一生仕途上郁郁不得志,这跟他天真纯粹又放荡不羁的性格有关。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和一身的文才,他结交了很多知心好友。这对太白来说也许是虽死而无憾了吧!

唐代诗坛的三座大山:李白被称为“诗仙”,身上有仙风道骨,诗作大开大合、清俊飘逸;杜甫被称为“诗圣”,忧国忧民,诗作沉郁雄厚;王维被称作“诗佛”,诗风清新自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们三人恰好代表了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主流。能有幸拜读他们的大作,是我们后人的荣幸。

前面说了,关于李白杜甫谁更强的争论自古有之,杜甫的支持者包括白居易、元稹等大家;李白的支持者则有韩愈、苏东坡等巨擘。

就我个人的感官而言:由于李白的作品只存下来十分之一,而杜甫40岁以前的诗作一篇未剩,因此我们很难评判两个人生涯整体的水准谁强谁弱。

我们可以这样类比:李白是乔丹,杜甫是詹姆斯(只说个人能力);李白是王羲之,杜甫是颜真卿;李白是达芬奇,杜甫是毕加索;李白是周星驰,杜甫是梁朝伟......

正所谓文无第一,大家各有长短,实在没必要分出个高下。

著名诗人余光中曾经如此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这是对诗仙最完美的诠释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