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概況

英雄攀枝花 陽光康養地

攀枝花市位於四川省西南、雲南省西北結合部,是全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譽,幅員面積7440平方公里,轄東區、西區、仁和區和米易縣、鹽邊縣3區2縣,常住人口123.6萬,共有42個民族。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173.52億元,增長7.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1.5億元,增長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32.1億元,增長8.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1.26億元,增長10.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8510元、16708元,增長8.1%和8.9%。

攀枝花市概況


英雄城市——七戶人家一棵樹。攀枝花是一座因國家三線建設而生的城市。當年,這裡只有“七戶人家一棵樹”。上世紀60年代,黨中央、國務院站在調整全國工業佈局、鞏固國防後方的戰略高度,實施了轟轟烈烈的大三線建設,並將攀枝花作為重中之重。1965年2月,攀枝花特區作為新中國首個資源開發特區正式成立;毛澤東主席親自以樹定名——攀枝花,並對其建設作出指示“建不建攀枝花,不是鋼鐵廠的問題,是戰略問題”;鄧小平同志親臨視察並盛讚“這裡得天獨厚”,後曾用名“渡口市”。1987年1月,渡口市正式更名為攀枝花市。建市初期,在“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號召下,武漢、遼寧、上海、天津、重慶、成都等全國各地數十萬大軍奔赴攀枝花,建成了中國西部首個大型鋼鐵企業攀鋼,創造了在2.5平方公里坡地上建設成套鋼鐵廠的世界奇蹟,攻克了普通高爐冶煉釩鈦磁鐵礦的世界難題,深刻影響和改變了我國工業和經濟格局,被譽為國家三線建設的成功典範,也孕育出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三線精神”,金沙江畔屹立起一座英雄的城市。

攀枝花市概況


釩鈦之都——百米鋼軌助高速。“工業不強不叫攀枝花”。攀枝花是一座因礦而建、因鋼而興的新興工業城市,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已發現礦產76種,其中鈦、釩儲量分別居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三位,釩產品、鈦精礦等產能產量居全國第一,目前已具備鈦材、鈦管、鈦絲、鈦粉等生產能力,是我國重要的汽車用鋼、家電用鋼、軍工用鋼生產基地,國內第一、世界頂級的鋼軌生產基地。被全域納入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成功創建國家級釩鈦高新區,全國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攀掛牌成立,正加快推進釩鈦新城和攀西科技城建設。依託釩鈦磁鐵礦建立的攀鋼,經過數十年的探索發展,已成為全球第一的產釩企業和我國最大的鈦原料鈦加工企業,特別是攀鋼生產的含釩百米鋼軌,作為國內唯一獲得“國家出口免檢”證書的頂級鋼軌,因其含釩耐磨耐腐蝕的特性,被廣泛應用在京津高鐵、青藏鐵路等國家重要工程和高寒高海拔項目,遠銷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助力中國高鐵跑出世界速度。

攀枝花市概況


康養勝地——陽光康養宜人住。攀枝花屬南亞熱帶乾熱河谷氣候,擁有特別適宜人類休養生息的海拔高度、溫度和溼度,年日照2700小時,無霜期300天以上,年均氣溫20.3℃,冬季溫暖、夏季涼爽,森林覆蓋率達61.85%,空氣質量優良,PM2.5值常年低於35微克,是避寒、避暑、避霾的理想勝地。攀枝花是四川唯一的亞熱帶水果生產基地,被納入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立體農業示範點和“南菜北調”基地,盛產芒果、枇杷、石榴、櫻桃等優質水果,特別是攀枝花芒果因緯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最晚、品質優越而暢銷國內外,入選全國首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國地理標誌農產品首批保護工程、全國百強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近年來,攀枝花大力發展“康養+”產業,全域化佈局、全時段服務、各年齡群康養,在全國率先發布康養產業地方標準,創辦國內首家康養學院,建成米易縣城、阿署達花舞人間、普達陽光、紅格小鎮、迤沙拉古村落等一大批康養品牌項目,成功進入全國呼吸環境十佳城市、全國十大涼都、中國避暑名城、中國康養城市排行榜50強、中國城市宜居競爭力排行榜50強等,成為首批國家醫養結合試點城市。攀枝花是優秀人才聚集城市,98%的城鎮人口由全國各地彙集而來,形成了熱情、包容的城市氣質,更以開放、自信的姿態迎接賓客、走向世界。

攀枝花市概況


攀枝花市概況


全力做好釩鈦、陽光“兩篇文章”,紮實推進釩鈦新城和攀西科技城建設,著力打造四川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建設川西南、滇西北區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南向開放門戶,全面推動攀枝花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英雄攀枝花•陽光康養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