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瑤海區”概況

瑤海區位於合肥市東部,地處北緯31°41′54″~31°57′59″,東經117°03′44″。其東與肥東縣接壤,西南相隔南淝河、板橋河,與廬陽區相望,北與新站區毗鄰。

氣候

合肥“瑤海區”概況

·(2)

地處中緯度地帶,位於江淮之間,全年氣溫冬寒夏熱,春秋溫和,屬於暖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帶氣候類型,為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個小時。

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春溫多變、秋高氣爽、梅雨顯著、夏雨集中。春天:冷暖空氣活動頻繁,常導致天氣時晴時雨,乍暖乍寒,複雜多變。夏季:季節最長,天氣炎熱,雨量集中,降水強度大,雨量主要集中在5-6月的梅雨季節。秋季:季節最短,氣溫下降快,晴好天氣多。冬季:天氣較寒冷,雨雪天氣少,晴朗天氣多。

1950年4月,遵照皖北行政公署指令,車站區派出所行政區轄職權轉由新成立的合肥市車站區行使。該區轄境:東以淮南鐵路線合肥段為界,西起合肥老城區東城門,南至郊區雷大郢,北至合肥老火車站前劉大郢。東西跨度0.75公里,南北跨度2.5公里,面積1.875平方公里。全區轄15個行政小組,居民2410人。

1953年,該區所轄的15個行政小組撤銷,改成立勝利路、車站、格物街、壩上街、尚武街、河北街、崇德街、三里街等8個居民委員會。其後又於1954年增設中心、合浦路、茆公橋等3個居民委員會。

1955年,車站區人民政府更名為車站區人民委員會。其所轄範圍、機構不變。

1956年,該區增設七里站居民委員會。同時將格物、壩上、崇德、尚武、河北等5個居民委員會分別更名為蚌一、蚌二、滁州路、巢湖路、雨花橋居民委員會。

1960年城市開展公社化運動,該區於當年6月5日改成立為東市區人民公社(區人委仍存留。中共車站委員會更名中共東市區人民公社委員會。)該公社時下轄三里街、和平路、勝利路、東方紅、花衝、大興集、明光路和紅光等8個分社。

1968年5月18日,東市區人民公社撤銷,改成立東市區人民政府。機關駐地蚌埠路472號。原東市區人民公社所轄的分社,於當年9月3日全部撤銷,改設為18個街道委員會。其中有6個為工廠區居民街道。

同年6月,該區下轄的21個農業、蔬菜大隊劃出由郊區管轄。

1965年7月,根據安徽省人民委員會關於設立街道辦事處和增設居民委員會的指示精神,該區增設勝利路、三里街、花衝、和平路4個街道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由前23個增至42個。另增設了合肥肉聯廠、合肥造紙廠、合肥建材實驗廠等3個工廠家屬委員會。時該區人口達到8.56萬,較1951年增長34.51倍。

1966年“文革”運動開始後,該區於1967年5月14日被軍管,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合肥市東市區軍事管制小組,接掌全區的領導權。

1968年2月29日,軍事管制小組改設為革命委員會。該區原轄街道屬調整改設為9個街道革命委員會。即:七里站、和平路、大通路、車站、勝利路、明光路、紅光、三里街、銅陵路等。街道以下各居委會全部實行連隊軍事建置。此設置於1973年改恢復為居委會建置。此間,該區共設有48個居民委員會。

1979年經安徽省革命委員會批覆意見,該區居委會擴展為55個。

1980年1月,該區恢復人民政府名稱和建置。其下轄街道、居委會於當年3月全部恢復原名。

1989年,該區增設10個居委會和71個家屬委員會,並建立安徽省第一個軍人家屬服務中心。

1999年5月,該區將所轄居委會調整為32個,其後又於2001年9月將所轄家屬委員會和居委會整合改建成82個社區居委會。

合肥“瑤海區”概況

·(2)

2002年3月,合肥市進行區劃調整,該區更名為合肥市瑤海區。瑤海區轄原東市區和平路、勝利路、大通路、銅陵路、七里站、三里街、車站、明光路、紅光9個街道。從原郊區劃入城東1個鄉,七里塘、大興2個鎮,長淮、方廟2個街道。從原郊區劃入杏花村鎮板橋、望城店2個村,板橋河以東區域歸七里塘鎮管轄。從肥東縣劃入磨店鄉(位於肥東縣西部與合肥市原郊區接壤處,面積近50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將肥東縣龍崗鎮所轄的三合、劉大郢、油坊、大彭、羅崗、馬崗、王崗、史城8個村和新站、大店2個居委會劃歸大興鎮管轄(注:實施交接的過程中,鑑於位於移交區域的龍崗開發區對肥東縣經濟的重要影響,根據肥東縣委、縣政府的請求,經市委、市政府協調,將羅崗、馬崗、王崗、史城4個村及新站居委會暫緩移交瑤海區管轄,造成4村1居(現已改成5個社區)至今仍由肥東縣管轄)。調整後,瑤海區轄城東、磨店2個鄉,七里塘、大興2個鎮,和平路、勝利路、大通路、銅陵路、七里站、三里街、車站、明光路、紅光、長淮、方廟11個街道。面積142.90平方千米,人口36.5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8.82萬人。

2004年,撤銷城東鄉設立城東街道辦事處。2004年底,瑤海區轄12個街道、2個鎮、1個鄉(包括由新站開發區管轄的長淮街道、方廟街道、七里塘鎮)。

2005年,城東街道劃出花衝社區、東七社區分別歸銅陵路街道、七里站街道管轄,劃入大通路街道合裕路社區、明光路街道大王廟社區;銅陵路街道來安路社區、天長路社區劃歸三里街街道管轄;車站街道三角線社區、紅星村社區劃歸新站試驗區管轄,新站試驗區長淮街道趙倉坊村民組劃歸車站街道管轄(暫由新站代管);勝利路街道大窯灣社區四號門536號大院居民小組劃歸車站街道管轄,大通路街道銅陵三村居民小組劃歸和平路街道管轄。至2005年底,瑤海區經過勘界,其轄區境域,東與肥東縣接壤,西、南濱南淝河,北鄰長豐縣,總面積142.9平方千米,下轄13個街道、2個鄉鎮,人口38.3萬。其中非農業人口為28.83萬,佔總人口75.27%。

2002年3月,在原東市區基礎上新成立的瑤海區,常住人口36.53萬,其中非農業人口28.82萬人。

2005年底,瑤海區人口38.3萬。其中非農業人口為28.83萬,佔總人口75.27%。

2007年,瑤海區總人口43.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5.82萬人(含新站區)。

2010年,瑤海區總面積142.9平方公里,戶籍人口43.1萬,常駐人口60萬。

2011年,瑤海區總面積90平方公里,常駐人口近80萬。

2012年,瑤海區主管區域面積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