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經典的二戰電影?海戰,空戰,陸戰?

前思進取


推薦這部電影

《最長的一天》講述二戰時期,盟軍在大西洋戰場失利的情況下,冒險在諾曼底登陸。而德軍卻把重兵部署在了另一處海灘,導致德軍在這場戰役中失利,成為二戰中的轉折點。

電影中的這一幕讓我震驚和惋惜:盟軍82空降師的f連在空降過程中,不幸降落到了德軍的司令部,有的士兵在空中就被打死了,有的士兵直接掛在了房頂上,還有的士兵直接降落到了著火的樓房上,除了一個人受了重傷之外,全連士兵都在德軍司令部陣亡。電影中司令部旁的火越燒越旺,好像在紀念死去的戰士們。從中我間接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和無情,為勝利需要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

二戰是由德國為首的法西斯稱霸世界的狼子野心而引起的。這場戰爭以法西斯的失敗而告終。在這場戰爭中,死亡人數達一億以上,經濟損失達4萬多億美元,是全世界的災難!隨著我對二戰的逐漸瞭解,對戰爭中死去的人們越覺得傷痛和惋惜。在二戰中也湧現了一些英雄,比如中國的狼牙山五壯士,東北抗日聯軍……我們應該向為二戰獻身的勇士們敬禮。是他們在危急時刻毫不退縮,用生命保護人民;是他們在國難當頭毫不退縮,用職責保衛國家;是他們在千鈞一髮勇往直前,用生命捍衛世界和平。

由此我想到了中國最長的一天----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發生在日軍侵華戰爭初期的1937年12月13日。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30多萬中國軍民遭到殺害。更可惡的是,日本人把中國軍民當成比賽的道具,這是中華兒女的災難,更是全人類的恥辱。30萬人,30萬人!在日本那揮動的屠刀下倒下了。雖然我們取得了勝利,但是我們傷亡3500萬人的慘痛教訓仍然不能抹去。

我們的世界需要和平!這個世界哪怕只有一天是和平的,那也是全人類的幸福,我們全人類應該擰成一股繩,共創美好未來。

現在那場戰爭已經過去70年了。土地又變的生機勃勃。但是,戰爭的傷痛卻永遠不能抹去。它時刻警示著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和平,遠離戰爭。


七彩小墨


6部經典好看的二戰電影,我看過5個,你看過幾個

1《逃離索比堡》

1944年,二戰接近結束時,納粹戎行在波蘭東部建立了三個關押死罪犯的集中營,其間一個就叫索比堡。別的有一個集中營發生了團體流亡工作,因此看守索比堡集中營的官員立誓決不讓這種工作發生在索比堡集中營。在這個充溢酷刑的集中營裡,逃跑卻是僅有的出路。而更為嚴峻的是,如果有一夥罪犯逃跑,德國人將屠殺掉相應數量的罪犯。任何一次較大規劃的流亡將意味著擔任的門衛和德方的政府官員性命不保。一個死罪犯卻在這種看守反常緊密的集中營裡,帶領600人團體越獄,其間300人成功,成為歷史上的奇觀。

2《 虎!虎!虎》

這部電影分紅兩個部分分別在美國和日本獨立製造,日本方面開始由黑澤明執導,兩週後就被他人替代。後來幾部觸及太平洋戰場的影視著作都使用了該片中的鏡頭,比方《中途島之戰》等著作中有關珍珠港的戰役局面,就是來自於《虎虎虎》。

3《納瓦隆大炮》

德軍在希臘的一個海島上安裝了兩門大炮,格里高利派克和大衛尼文等6名突擊隊員受命去炸燬炮臺。部隊裡仍是出了內奸,仍是懸念叢生。人物性格各異,十分生動。派克和大衛尼文等主演為這部電影大大加了分,派克的個人形象就具有了自帶粉絲的作用。


4《父輩的旗幟》

是由美國夢工廠電影發行公司出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監製的戰役電影,改編自詹姆斯·布拉得利和朗·鮑威斯編撰的同名暢銷書。影片敘述代表硫磺島戰役的聞名拍攝著作《美軍戰士在硫磺島豎起國旗》的佈景始末。

5《兵臨城下》

兵臨城下妙在把有關兩國戰役的全部都濃縮到兩個狙擊手身上,讓個別承當全部榮辱悲歡。主人公瓦西里的原型是蘇軍狙擊英豪瓦西里扎伊採夫。什麼叫“藝術來源於日子,又高於日子”?去比較一下裘帥哥和扎伊採夫的顏值就知道了。艾德哈里斯扮演的德軍上校相同令人形象深化,將精準、冷漠、殘暴刻畫得酣暢淋漓。

6《狂怒》

是由大衛·阿耶執導,布拉德·皮特、希亞·拉博夫、羅根·勒曼、喬·博恩瑟等主演的二戰體裁電影。影片敘述了在1945年二戰硝煙行將散失之時,同盟國戎行預備在歐洲戰場發起最終一輪強烈進犯。在以寡敵眾、缺醫少藥的晦氣條件下,謝爾曼坦克的幾名坦克手深化納粹德國的中心地帶履行一項死亡使命。


小哥品電影


戰爭電影一直是世界電影題材的主要構成部分,而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電影是這些電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畢竟它是迄今為止,參與國家最多、參與人口最多、影響整個世界最大的戰爭,二戰之後世界的格局直到現在依然發揮著作用。

關於這類的經典電影很多,我個人就推薦10部吧,純粹的個人喜好,且排名不分先後。

1、最佳海戰:決戰中途島

這部今年上映的電影,我個人十分喜歡,在忍受了國內多年神劇的情況下,能看到如此有誠意的電影是不容易的。在歷史上,中途島海戰,是太平洋戰役的轉折點,從此美軍將局勢扭轉過來,為最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影片用現代特效基本還原了那場慘烈的戰鬥。

2、最佳陸戰:血戰鋼鋸嶺

本片與2016年上映,電影用一個虔誠的基督徒視角還原了沖繩戰役的慘烈,導演梅爾·吉布森堅持“純實拍”完成拍攝,所有戲份均採用實景拍攝,其中“火燒鬼子”的戲份是採用特殊火直接“噴燒”真人,而影片團隊在沒有使用3D技術、設計工具、三維動畫軟件的情況下,用黏土雕塑三維模型等比還原戰場溝壑。真實的展現了戰爭的慘烈。

3、最佳空戰:不列顛之戰

這是一部十足的老片了,上映於1969年,在那個沒有特效的年代,電影運用紀錄片的拍攝方式還原了那場戰役,最難的的是拍攝用的都是當年歐洲能找到的還能飛的幾乎全部噴火式和德國的me109戰鬥機,很多鏡頭非常難得,極具收藏價值。那場空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張戰役。

4、最完美:拯救大兵瑞恩

美國最偉大的電影導演之一的斯皮爾伯格的代表作之一,電影用一個頗具人文關懷的故事進入二戰的視角。其中那場登陸戰和巷戰完全可以寫入電影史,影帝湯姆·漢克斯和青澀的馬特·達蒙演繹了一個美國主流價值觀的精彩故事。

5、最溫情:美麗人生

《美麗人生》是1999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該片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利用自己的想像力扯謊說他們正身處一個遊戲當中,最後父親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傷害,而自己卻慘死的故事,影片非常感人,極具浪漫主義色彩。

6、看敵人:硫磺島家書

《硫磺島家書》是老牛仔東木大叔的傑作,這部電影從日本人的角度來看那場地獄般的戰鬥,從敵人的角度來反思戰爭,讓人有很大的啟迪。要說的是硫磺島是進攻東京的重要戰略地點,日軍用自殺式的襲擊與美軍爭奪這個到處飄散硫磺味道的小島,這場戰爭美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7、最個人英雄:兵臨城下

《兵臨城下》是描寫的是蘇聯紅軍傳奇狙擊手瓦西里·柴瑟夫與德軍頂尖的神槍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一場生死之戰。電影基本沒有什麼戰爭的大場面,但用極具個人英雄主義的首發講述了兩個人的戰鬥,如果說電影有些遺憾的地方就是演員們為啥不能說說俄語和德語呢?呵呵

8、最人性:辛德勒的名單

這是斯皮爾伯格的封神之作,其思想的嚴肅性和非凡的藝術表現氣質都達到了幾乎令人難以超越的深度。看完之後,那個極具象徵意義的紅衣小女孩,在整個黑白電影的襯托下顯得尤為突出,那醒目的紅色不正是辛德勒那顆赤子之心嗎?

9、最隱秘:模仿遊戲

《模仿遊戲》其實是“計算機之父”、數學家艾倫·圖靈的傳記電影,但他的最大貢獻就是創造了密碼破譯系統“英格瑪”,這套系統不僅是計算機的雛形(二進制),也為二戰歐洲戰場最後的勝利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至今計算機領域最高的獎項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10、最另類:霸主

你可能沒看過這部電影,這很正常。對於黑水布衣這種電影發燒友來說,這部電影真的很有意思,《霸主》被很多影迷戲稱為“《使命召喚》的殭屍模式”,講述二戰時期的諾曼底登陸遇上生化喪屍,電影的背景就是諾曼底“霸王行動”。如果分類的話,最多算是個B級片,不過看過後還是挺過癮的,呵呵,可以供不同的朋友來欣賞。

嗯,最後一部略顯不著調,呵呵,我就彌補一下,推薦一部亞洲電影:《登陸之日》

這是一部被埋沒的電影,由姜帝圭執導,張東健、小田切讓、范冰冰等主演,影片於2012年上映。這部電影用堪比好萊塢的宏大戰爭動作場面展現了中、日、韓、朝、蘇在那個時代的複雜局面,戰爭能讓人變得瘋狂,也能讓人更加珍惜和平。

其實關於二戰的好電影真的非常的多,還有《父輩的旗幟》、《鋼琴師》、《敦刻爾克》、《國王的演講》、《至暗時刻》、《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等等,他們不僅是票房大戶也是得獎大戶。戰爭電影為何經久不衰?那是因為我們這足夠珍惜和平。


黑水布衣


侃劇君非常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1:海戰:就論精彩及經典程度來說,侃劇君一定要為您推薦《獵殺u-571》。

劇情簡介:1942年4月,大西洋上,德軍採取“狼群”戰術,盟軍損失慘重。美國海軍上尉泰勒因表現出色,曾被許諾晉升艇長,但是卻因故不能如願。這時突然傳來敵情,泰勒臨危受命,登上S-33老爺級潛艇執行秘密任務,指揮官為上尉邁克,同行的還有哈什上尉和庫南少校等。經過勘察,一艘德軍受創潛艇U-571,正在發出求救信號。S-33的任務是偽裝成一艘德軍的維修艦,以維修作掩護,從U-571上獲取德國最先進的譯碼設備......

觀影感受來說,演員全體演技在線,影片的劇情可以說是緊張氣氛十足,一波三折,可以說是開創了潛類海戰類電影的巔峰,侃劇君極其推薦哦!

2:空戰:侃劇君心中的二戰第一空戰電影必須得是邁克爾.貝執導的《珍珠港》(心目中的太平洋戰爭啟蒙電影)

這部電影的劇情梗概就不用多說了,看就完了!!!

3:陸戰:陸戰的經典電影,侃劇君為你推薦《拯救大兵瑞恩》,開頭的奧馬哈海灘登陸戰場景是真正的牛掰的電影場景,被後來很多的影視劇甚至是遊戲借鑑。也一樣的好電影,看就完了!!!


JpKr侃劇


描寫二戰的影片實在是太多了,拍攝數量最多的應該是美國和俄羅斯,我國拍的也不少,不過不怎麼愛看東方戰場的二戰片,因為看著憋屈難受(抗日神劇不在討論範圍),像《拯救大兵瑞恩》,《鋼琴家》,《兵臨城下》,《這裡的黎明靜悄悄》,《解放》等等,這些影片,討論的實在太多太多,看多了美俄的主旋律,多少有些審美疲倦了。

相比之下,近年來歐洲的一些小國家出品了不少優秀的二戰影片,尤其是波蘭,波蘭這個國家,在我國網民中似乎不怎麼受待見,這裡不討論這個。我一直覺得波蘭,很像是我國古代時期的河南地區,都是身處中心腹地戰略要衝,周邊都是遠比自己強大的軍事強國,戰火一起絕對無法置身事外,必然捲入其中,淪為虎狼的戰場,是一片多災多難的土地。(同樣的原因,歐洲這樣的小國家還有很多,從這方面就可以理解,為何他們的影片總是那麼陰冷沉重)

話扯遠了,回到題目,推薦一部波蘭的二戰影片《浴血華沙》。

本片的編導是波蘭八零後導演 揚.科瑪薩,名氣當然和斯皮爾伯格這些大導演無法相比,但這部影片的質量絕對屬於上乘。

故事以華沙起義為背景,講述了那個時代波蘭愛國的熱血青年們,投身於一場從開始就註定失敗的戰鬥中,他們青春而激揚,唱著戰歌挽著戀人,走進了血肉橫飛的戰場,接受偉大而殘酷的洗禮。

片中可以看到年輕導演更加大膽和新銳的表現手法,比如男女主角在擁吻時,圍繞兩人彎曲拐彎的彈道,那一刻槍火似乎變成了聖光,非常有視覺衝擊力。而射擊遊戲中的第一人稱視角也被導演搬進了影片中,可能是想增加觀眾的代入感吧,不過感覺有些突兀。最具震撼力的片段,就是德軍的歌莉婭遙控坦克在人群中爆炸的畫面,天空中落下的殘肢血雨,真是太震撼了,這才是真正的戰爭。

一部包含了戰爭,青春,愛情,背叛,苦難,死亡~~~的史詩。


小乙影視


送上幾部我個人感覺還不錯的戰爭題材電影吧!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第一個【中途島之戰】 豆瓣評分7.5
主要敘述的是美日雙方圍繞中途島大規模戰鬥的情景,此戰日本損失慘重,海軍從此趴窩,被譽為太平洋戰場戰爭甚至二戰轉折的經典之戰。


第二個【硫磺島家書】 豆瓣評分8.1
主要敘述的是中途島之戰結束之後,日本已經無力跟美國在大海決戰,美軍攻擊硫磺島,日軍將領粟林忠道死守該島,戰役殘酷性打破了美日之間的傷亡比。
當然啦!這就是後期美軍動用原子彈的一大重要原因,因為此戰過後,美軍考慮登陸日本 本土決戰可能會死很多美國士兵。


第三個【拯救大兵瑞恩】 豆瓣評分9.0
這個看名字就很清楚,主要敘述的就是瑞恩家4兄弟都上戰場作戰,但是陣亡了3個,最後領導層處於人道考量,派遣救援隊上戰場救回瑞恩的事情。



第四個【血戰鋼鋸嶺】 豆瓣評分8.7
主要敘述的是大兵道斯雖然因為有些原因拒絕帶槍作戰,但是卻在鋼鋸嶺獨自一人冒死救下數十人戰友的情景,戰後也被授予榮譽勳章!


第六個【狂怒】 豆瓣評分7.9
影片講述了在二戰硝煙即將消散之時,同盟國軍隊準備在歐洲戰場發動最後一輪猛烈攻擊。在以寡敵眾、彈盡糧絕的不利條件下,謝爾曼坦克的幾名坦克手深入納粹德國的中心地帶執行一項死亡任務........這個個人推薦還不錯,值得觀看!


第七個【虎!虎!虎】 豆瓣評分8.3
主要講述了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女珍珠港,美軍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損失慘重,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的故事。也是從這裡把美國拉入戰爭,不然中國抗戰真的更加慘烈。



第八個【長沙保衛戰】 豆瓣評分8.5
主要敘述的是在三次長沙保衛戰中 國共兩黨聯合抗日、共赴國難的悲壯歷史場面


第九個【斯大林格勒戰役】豆瓣評分8.1
講述的是以德國主導針對蘇聯斯大林格勒地區發起的大規模戰役,戰鬥之慘烈到能讓你3天變團長,因為人都死光了,剩下的就是領導。不過此戰也是德國從攻勢變成守勢的重點戰役,德軍一次傷亡數十萬精銳。


最後如果想看經典的電影,這裡還是推薦看紀錄片【太平洋戰役】中間敘述了眾多非常不錯的鏡頭!書寫不易,看到這裡了,點個讚唄!!


悟命


關於二戰的電影有很多,下面我就根據自己的觀影經歷給您推薦幾部好電影,希望您能喜歡!

1、《拯救大兵瑞恩》該片講述了瑞恩是二戰期間的美國傘兵,被困在了敵人後方。更不幸的是,他的三個兄弟全部在戰爭中死亡,如果他也遇難,家中的老母親將無依無靠。 美國作戰總指揮部知道了這個情況,毅然決定組織一個小分隊前往救援,其中包括米勒上尉和翻譯厄本..

2、《兵臨城下》該片講述了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瓦西里是一個威震部隊的神槍手。他的好槍法百發百中,令敵人聞風喪膽。 為了激勵士氣,樹立榜樣,瓦西里的戰友——蘇軍文宣部軍官丹尼洛夫在報紙上大量刊登瓦西里的英雄事蹟,令瓦西里的形象更為高大。然而 ...

3、《中途島之戰》該片講述了美國與日本海軍對壘的中途島戰役。

4、《血戰鋼鋸嶺》該片講述了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作為邪惡軸心重要成員的日本,其囂張態勢已成強弩之末。是年,決定戰局走向的沖繩島戰役拉開序幕,成千上萬鬥志昂揚的美國大兵被派往沖繩,等待他們的則是敵軍重兵防守、兇險異常的鋼鋸嶺。在這群人中間,卻有一個不願拿起武器的軍醫。。。

5、《敦刻爾克》該片根據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改編,以青年士兵視角講述了“敦刻爾克大撤退”中,英法軍隊面對德軍所經歷的的殘酷戰鬥。

6、《辛德勒的名單》影片再現了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傾家蕩產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

以上是我根據個人觀影給您推薦的幾部二戰電影,希望您能喜歡!


雪落靜候花開


不邀自來,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二戰是人類社會進入近現代一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全球規模的戰爭,據統計,二戰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人口被迫加入戰爭。軍民傷亡9000餘萬,是人類歷史上傷亡最多,損失最大的戰爭。


《血戰鋼鋸嶺》

這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影片講述了二戰時期,在美日沖繩島戰役中美軍上等兵軍醫 戴斯蒙德·道斯,一個體格瘦弱,性格內憫,甚至拒絕在戰場上拿武器的人,最終在日軍的槍口下,或是裝死,或是把自己埋進土裡,躲進滿是屍體和老鼠的山洞,躲過日軍一次次的搜索,就是這樣冒著生命危險把己方傷員一個接著一個的從戰場上拖回進行治療,最後拯救了75條人命,從而也徹底改變了戰友對他的看法。



《兵臨城下》

同樣是真實故事改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神槍手瓦西里入伍後百發百中的槍法,令敵人聞風喪膽,短短几天時間就狙殺了德軍40多名士兵。從此便名聲大振,關於他的傳說很快傳遍了整個戰場。為了對付他,德軍也派出了同樣是神槍手彈無虛發的少校康尼,他的資格更為老道,戰場經驗更加豐富。瓦西里的名聲引發了他極大的興趣,勵志要消滅瓦西里。在他加入戰場後,蘇方高級士兵,也紛紛斃命。這時瓦西里知道,真正的對手來了。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瓦西里和康尼開始了鬥智鬥勇的對決。



《拯救大兵瑞恩》

瑞恩是家中四兄弟的老四,他的三名兄長都在諾曼底登錄戰役中相繼陣亡。家裡除了一位老母親之外就只剩他一個了,而且生死未卜。美國作戰總指揮部的將領在得知該消息之後,出於人道考慮,為了不讓家裡不幸的母親再承受喪子之痛,決定派一支特別小分隊,將她僅存的兒子安全地救出戰區,送回後方部隊。

其實瑞恩並不是這個故事的主角,而是拯救瑞恩的 約翰·米勒上尉和他組建的小分隊。剛完成登陸任務,別的部隊還在休整,約翰·米勒小分隊卻必須踏上長驅直入敵方佔領地帶,在茫茫未知的廣闊地域,尋找一名叫瑞恩的士兵。

小分隊進入敵佔區之後,要面對的危險可想而知。對語言和地形的陌生,人力和裝備的嚴重不足,還要時刻小心牆角或者哪個草叢邊邊隨時可能飛過來的子彈。任務是找人,而不是用8個人的生命去換人,可身邊的戰友卻在不斷的倒下。

這三部電影充分的體現出了戰爭的無情和殘酷,在眾多的二戰題材電影中也是難得的好片。


大餘小唐


二戰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一次世界大戰,它造就了二戰題材電影的繁榮。這些電影用今天的視角和科技手段,還原了戰爭的殘酷,發思了戰爭的罪惡,場面宏大震撼,培養和吸引了龐大的觀眾群,中國也有眾多戰爭電影的粉絲。

其中二戰經典的電影也不少,主要由美國與前蘇聯及今天的俄羅斯拍攝。美國拍攝的海戰、空戰多些,前蘇聯及俄羅斯拍攝的陸戰多些。

反映同盟國聯軍登陸諾曼底電影就有許多,其中美國拍攝的《最長的一天》最為精彩,它彙集了空戰、海戰、陸戰,投入演員10多萬,飛機上千架,軍艦上百艘,場面極其宏大、震撼。可謂是現代戰爭的大薈萃。

專門涉及空戰的有表現黑人飛行員的《紅色機翼》,有反擊日本的《轟炸東京》,都值得一看。

因為前蘇聯在二戰中損失最大,為此拍攝了大量表現二戰題材的電影,其中《解放》最具代表性。它分5集,片長9小時,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從德國入侵蘇聯,到蘇聯消滅德國的陸戰,進行了全景式的展示。堪稱戰爭題材電影一座難以超越的高峰。

近幾年,俄羅斯又拍攝了大量反映二戰題材的陸戰電影。如《兵臨城下》、《列寧格勒保衛戰》、《坦克對決》等,都精彩絕倫,扣人心絃。

中國是二戰期間東方主戰場,拍攝的電影也不少,但能與以上經典相提並論的,幾乎還沒有。

這是一個可以開掘的電影市場,也需要中國電影人努力。


大樹作筆


《血戰鋼鋸嶺》,梅爾·吉布森執導,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堪稱傳奇。

電影背景是二戰沖繩島戰役,是一部真實血腥的戰爭片。

男主伍德蒙德·多斯因為小時候差點打死哥哥,發誓永遠不殺人。

長大後,他響應號召入伍當了軍醫。

這樣就可以不殺人只救人。

然而,戰場上沒有良心,多斯的舉動遭到眾人的不理解。

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一個不願意拿槍的人,適合戰場嗎?

不願意殺戮的多斯被士兵霸凌,被派去掃廁所,被長官挑刺……

他堅持自己的信仰,卻被送上軍事法庭。

他參加過一戰的父親,為他爭取到了拒絕持槍的權利。

故事到這裡都是比較狗血的,西方那一套信仰呀上帝呀我們很難理解。

1945年5月,日本沖繩島。

日本人死守鋼鋸嶺,他們的兇殘不怕死讓美軍吃了大虧。

一輪大炮轟炸,日本人仍然佔據鋼鋸嶺。

而佔領沖繩島,就能佔領日本,前提是拿下鋼鋸嶺。

美國人採取了最原始的方法,人海戰術。

一點一點啃下鋼鋸嶺。

但日本人悍不畏死的打法讓美國人死傷慘重,戰場上全是斷臂殘肢。

前來支援的日本人讓局勢逆轉,大量傷兵被困在鋼鋸嶺上,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

多斯在鋼鋸嶺上,在日本人眼皮子底下,一個人來來回回運傷兵,他甚至送了幾個日本傷兵下去。

他一共救下了75個戰友,這是一個奇蹟。

雖然在戰場他的信仰沒有人理解,但所有人都知道他的信仰有多堅定。

他用他做出的貢獻證明了他不是膽小鬼,他贏得了戰友的尊重。

多斯在戰後獲得榮譽勳章,他是第一個拒服兵役獲得勳章的人,這是美國表彰軍人的最高獎項。

《血戰鋼鋸嶺》也是一部關於反戰主義的暴力劇情片,它成功地將優雅與恐怖融合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