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恩师一汪润琳

怀念恩师

持续的疫情,让人待在家里,心情很沉重。

这几天,心里一直不安,感觉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听到汪润琳老师走了,感觉很突然,他走的的骤然,走的决绝,不跟父母妻女道别,不跟亲朋好友道声珍重。

汪老师1941年出生在扶风县午井镇午井村人。著名作家,戏剧家,民间文艺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扶风县作家协会首仼主席。发表作品300余万字,代表作长篇小说《周原风》荣获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中国作家世纪论坛2008年全国长篇小说一等奖,散文《西府倩女》获全国散文金奖。长篇小说《红腰带》获宝鸡文学奖。

因爱好文学之故,认识汪老师是1994年的初夏。那个时候还是文学火热盛行的年代,作为县文化馆文学创作组组长的汪老师邀请陈忠实等几位文坛名家来给全县的文学爱好者讲课。作为文学爱好者,我胆怯的来到他的办公室,咨询能否听讲座,他满口答应,说文化馆举行这个活动,就是为培养扶风文学后继有人搞的,来的人越多越好。

怀念恩师一汪润琳


汪老师给我第一印象是瘦,脸也窄,常常一幅笑脸。汪老师也很朴素,我记忆中一直是一件白色衬衫,一条浅色的裤子,脚上一双黑色的板鞋。

当天下午,我和汪老师在他的办公室交流了一下午,他在回顾评价了当时陕西和扶风文学的创作状况后,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发了如何实现文学梦的历程。汪老师对文学的论述与希望,句句实在朴实,特别的接地气,听得我如痴如醉,激情澎湃。

2014年春花烂漫的四月,县委宣传部、文化局组织我们十几位家乡文友赴扶风县北境美丽的野河山采风。汪老师从北京回到故乡扶风县参加了当天的活动,我时隔二十年再见到汪老师。他依然清瘦,还是一件白色衬衫,和浅色裤子,脚上黑色的皮鞋。这十年来的接触,我更深刻的了解汪老师,他为人谦和宽厚,乐于助人,恪尽职守,用陈忠实的话说“汪老师是一个没有缺点的人。”

作为一直坚守在扶风的老作家,汪老师在数十年积累、体悟了周原人类变迁史,诚心吸吮了历史馈赠的文化养分之后,捧出的长篇小说《红腰带》,将周原文学富矿的历史融入到现实社会中,尽力挖掘人性于风云翻卷中无穷无尽的可能性,用感性的体验和理性的思索交织,创作出了这部凝射着厚重的周原历史文化、民族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的好小说。

2016年5月29日,汪老师的长篇小说《红腰带》研讨会在西安荞麦园美术博物馆举行,本次活动是由陕西省作家协会长篇小说委员会主办,会议由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海主持。陕西省委原副书记牟玲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后勤部创作室主任王宗仁、北京金盾出版社原副社长窦孝鹏、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主任编辑刘秀娟等嘉宾,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黄道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组书记常树华、茅盾文学奖评委李国平、李星等十余位在陕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参与研讨,我有幸被邀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与会者高度评价了《红腰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认为汪老师在锻造文本结构、描写周原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方面具有划时代意义。

汪老师的《红腰带》出版后,远在北京的王宗仁老师和我在电话上多次交流,深深为这位老作家,积累太深甚至压抑太久不得不爆发的呐喊所打动和感动。这是一部继《白鹿原》后不可多得的史诗性巨著, 王宗仁老师认为自己读《红腰带》感知到历史不仅是古老的面貌,历史还孕育着未来的形象。七千多年前周原的未来,正是我们今天从《红腰带》中看到的已经变了的,还在继续变着的社会,变新的整个过程都根深蒂固地留着旧时的痕迹。《红腰带》中展示的这种变化,发生在社会与家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人男人和女人之间。《红腰带》把这些错综复杂微妙的关系,演绎出其它书本上找不到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时是无与伦比的纯美,有时又是不堪入目的丑恶,而美与丑往往交织在同一件事中,同一个人身上。这就让我们深切地触摸到人与事物的复杂,世界的博大,令人振奋、愉悦中又感受到生活的无奈。《红腰带》由此把人们带入一种复杂奇幻的迷宫般艺术世界,充分体现了这部作品深刻复杂的思想内涵与独具神采的艺术价值。小说里呈现于读者面前的人物有上百个,作者讲述他们的故事更有一个可贵的特点,就是既讲发生在白天的故事,还讲发生在夜晚的故事。

《红腰带》出版后,我一个星期就读完了。这本书读后感觉白天在太阳底下看人和夜晚在星月下看人不一样的感觉,深刻写出了人物的多侧面、复杂性,特别是真实性。汪润琳由此把人物隐藏于故事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进入到了人性的多元化层面,使人物成为多姿多彩的活生生的生命发光体。比如,姬氏家族的五个儿子个个立志成才,却各走各的路,最终导致一个杀一个。尤其是姬耀武,从一个驰骋疆场威震敌胆的将军,变为一位和尚,也许你读不懂他,但你应该读懂他。再比如,姬家宅院里那群太太,明争暗斗、最终两败 俱伤。再如,胡老七匪气、侠气兼具。而土匪白飞云作恶多端,有时又透出人性美。姬耀先以仁义为本,却残忍地将三太太装进棺材胁迫屈服,又诡计多端地把香香推出豪门嫁给一个木讷的长工,使香香从此跌入人生的泥潭与深渊,但他又对地下党革命暗中支持,后来又极有心计地将家产分给穷人或捐出,解放后当上了贫协主席。小说创作对人物要有“破坏性”,才会使人物有骨有肉。汪老师的《红腰带》里上述人物正是如此,让我们多思又费解,而且你看了开头猜不到他的结果,结果出来了,你才会明白汪老师的别具匠心。这是这部小说的文学魅力所在。

2017年元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网以标题为:展现罕见百世图卷,隆重将这部巨著刊播向全世界,并高度评价:该作品非常大气,非常厚重,很精彩。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语言文彩均达到了高档次艺术品位,作者在锻造文本结构、描写周原文化方面具有划时代意义。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38次对其评赞可谓极其罕见。标志着汪老师创作的长篇巨著《红腰带》步入世界,跨入国际优秀文学舞台。

汪老师因为子女工作关系,常年在北京居住,作为扶风县作家协会前任主席,他把培育扶风文学新人的重担交给了我,常常通过电话和我分享人才培养以及会员管理方面的经验,对我受益很深。可就是这么好的人,这么好的老师,却与我师生缘尽。悲哉,我师!痛哉,我师!天堂路上您一路走好!

恩师噩耗惊破天

学生折袖泪阑干

音容栩栩铭心暖

物事桩桩过眼明

半世文坛留清誉

淡泊名利重情义

师生缘尽就此别

焚香再祭一戚然

最后,用一首《祭恩师》为汪老师送行,愿天堂里的《红腰带》更红,让《周原风》更浓!

转《宝鸡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