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張飛墓周圍的樹木沒有主幹,是因為他葬時無頭,你信嗎?


在《三國演義》小說或電視劇中,對“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義薄雲天之俠肝義膽的描述,令無數人深感敬佩。劉關張三人之中,一臉絡腮鬍子的張飛是最魯莽但也是最勇猛的,其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軍;葭萌關夜戰馬超,巴西大戰嚴顏,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軍,都成為廣為傳頌的佳話。可惜的是,張飛最後被自己的部下殺死,並被割下了頭顱帶到了雲陽,只留下一具無頭身軀被安葬在了四川閬中。

張飛,字翼德,河北省涿州人士,為三國時蜀漢重要開國功臣、五虎上將之一。官拜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劉備平定益州後,派張飛為巴西太守,領軍駐守閬中達七年之久,為鞏固蜀漢政權,保護閬中一方平安立下了汗馬功勞。

關於張飛之死頗具傳奇色彩,關羽兵敗在東吳被殺,遠在閬中的張飛聞知後悲痛萬分,打算到江州同劉備會合,一起攻打東吳,為關羽報仇。命令帳下範強、張達二人在三日內趕造白盔白甲,二人誤聽為在三日內趕造百盔百甲。他們認為這是一項無法完成的任務,必定會帶來殺身之禍,於是商量謀害張飛。當晚,二人趁張飛喝醉酒的機會,將張飛殺害,並將其頭顱割下,星夜投奔東吳。


劉備聞訊,哀痛不已,下令把他的身軀就地安葬在閬中城,並追諡“桓侯”,墓前建張飛廟。張飛的首級則葬在四川雲陽城外,故民間有“身在閬中,頭在雲陽”之說。閬中、雲陽也分別建有漢桓侯祠和張桓侯廟。

張飛墓就在四川省閬中市古城區西街“張桓侯祠”內。據當地縣誌記載,初建成的張飛墓封土高達十餘米,墓冢四周以青石壘砌成牆,中間立碑,墓園遍佈松柏翠竹,是頗為莊嚴肅穆屬地,尤其是閬中鄉民都曾受過張飛接濟,對其頗為敬重,於是自發到墓冢前修建廟祠供奉,千百年間,張飛祠廟幾經興廢,而墓冢卻得到了完整保存。

令人思不得其解的是,張飛墓地存在很多蹊蹺,即便是多次尋訪的專家學者也難以解釋。張飛墓冢周圍的樹木全部是枝葉相連沒有主幹,即便是那棵千年古樹也沒有主幹,這種情形非常少見,而且恰恰存在於張飛墓地中,出了張飛墓,大小樹木就如尋常樹枝,樹幹相依。當地百姓傳說這種現象在張飛墓中已然存在了1800年,皆是因為其墓穴中沒有張飛的首級,故而樹木也不長主幹。導遊說,過去有一棵樹長有樹冠,但被雷死了,死樹還在哪兒立著。


張桓侯祠儘管已歷時一千七百餘年,但屢廢屢興。現存的張桓侯祠為一組四合庭式明、清古建築群,佔地六千六百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二千四百多平方米,為國務院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區大門正中簷下懸掛著名書法家趙樸初補書的"漢桓侯祠"大匾。兩次間壁前分立北宋文學家曾鞏《桓侯廟記》和清總督常明的《漢張桓侯祠》石碑。門前一對威武的石獅,妝點著武將殿府的肅穆、莊嚴。

跨進大門,立於眼前的是明代所建的敵萬樓,樓高10餘米,重簷歇山式屋頂,簷下斗拱均沿45。出斜昂,昂嘴呈象鼻狀,四根巨大的內柱均為四瓣鑲嵌的梅花柱,構造精緻別具匠心,簷下巨大匾額上楷書"靈庥舄奕"、"萬夫莫敵"、"虎臣良牧"等,正映照了《三國志》中對張飛"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的評價,表明此樓是為紀念張飛有力敵萬夫之勇而建的創意。

穿過敵萬樓後三十多米的小廣場,面闊五間、寬22米的大殿矗立在兩米高的石砌臺基之上,氣勢雄偉。中間五級踏道直上大殿,踏道兩側和明階前的石欄,雕刻著形態各異的石獅、花卉、走獸圖案,裝飾古僕典雅。仰視殿內頭戴王冠,手捧玉笏,端坐於神龕之內的張飛塑像豎眉瞠目,不怒而威。巨鍾、戰鼓、鐵鞭、蛇矛分別於左右兩壁,氣氛肅穆,威武。


張飛墓亭前兩根浮雕雲龍石柱,工藝精湛,亭內起一石券,內塑雄壯威猛的張飛武官像。像後有桓侯神道碑與張飛墓相接。

在神態威武的張飛像前,殺害張飛的兇手範疆、張達跪於兩側。

漢桓侯祠佈局嚴謹,構造別緻,既有雄偉壯觀的氣勢,又幽雅精美。祠內還有眾多的歷代名人碑刻匾聯,陳列有武后銅鐘等1000餘件歷史文物,展示了閬中幾千年厚重的文化積澱。是一處重要的三國文化遺蹟,每天都吸引眾多遊客絡繹不絕前來觀賞。歡迎關注“瘦馬視角”,分享更多精彩圖文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