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成都路径(下篇)

探寻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成都路径(下篇)

着力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

新时期绿色制造发展的三大导向

创新示范·以绿色技术为导向,推动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绿色发展

以制造业绿色化为目标,立足市场需求,建设绿色制造研发及推广应用基地和创新平台,开展绿色制造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出一批具有典型创新性和示范性的绿色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积极打造绿色产业链,全力推进产业绿色创新,推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业智能化、柔性化、数字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

提质增效·以绿色生产为抓手,推动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目标,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建设为主要内容,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石油化工、汽车、食品等传统制造业低碳转型,升级改造。

产业培育·以绿色市场为基础,推动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发展壮大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壮大产业规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积极探索建立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完善交易制度,规范交易平台,打造制造业绿色发展良好的市场环境,依托龙头企业、重点项目,着力提高装备档次和技术水平,推动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壮大。


探寻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成都路径(下篇)

为中国经济升级安上“绿色芯片”

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五大对策

提升绿色发展基础能力。加大对企业绿色创新奖励和支持力度,鼓励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绿色制造创新中心。

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关制造业绿色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制造技术创新成果。

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研发设计、制造加工、售后回收等全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生产方式精益化,催生一批新的业态模式。

发展壮大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围绕产业链和价值链关键环节,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实施产业“补链、强链、延链”行动,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

会同区(市)县和重点企业,推动建立市区企联动招商机制,瞄准行业领军企业,开展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招商引资和推介活动,补齐、完善产业链条,争取更多行业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落地成都。

搭建政府平台,开展节能环保行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活动,加快先进技术装备产品“引进来”、本地技术装备产品“走出去”,不断提升“成都造”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的影响力和成都绿色发展的知名度。

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研究制定《成都市绿色制造体系实施方案》,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建设。

一是开发绿色产品,聚焦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在汽车、机械装备、轻工食品等重点产业开展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实现产品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

二是建设绿色工厂,以厂房集约、原料无害、生产洁净、废物资源、能源低碳为目标,制定重点行业绿色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广方案,支持企业实施绿色战略、绿色标准、绿色管理和绿色生产。

三是发展绿色产业园区,搭建产业园区绿色监控平台体系,根据园区实际情况,分类分批推进绿色照明、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园区循环化改造、立体绿化等绿色重点工程,整体提升园区能源资源效率和绿色化程度。

四是推动构建绿色供应链,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全面推行绿色采购,从物料环保、污染预防、节能减排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绿色伙伴认证,打造绿色供应链。

强化市场培育拓展。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加强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技术标准研究工作,健立健全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再制造产品标识管理制度,强化能效标识、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健全完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政策。

出台优惠政策和鼓励机制,鼓励大中型企业加大绿色制造投入比例,引导中小型企业打牢基础,增强自身实力,在有条件情况下抱团取暖,积极参与市内外绿色制造市场竞争。

积极探索建立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加强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和政策创新,在重点流域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合理推进跨行政区域排污权交易,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精细经济运行绿色管理。推动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全价值链精益化管理,提升行业能源、资金、材料、人力等资源的运行效率,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精益改善。

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强化企业节水节能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推广应用,鼓励企业开展废弃资源管理和综合利用,减少工业三废排放。

推动绿色设计平台建设、绿色关键工艺突破和绿色供应链系统构建,重点在汽车、石化、装备、食品等行业,选择领军型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绿色制造第三方服务公司以及科研院所等组成联合体,协同推进绿色制造系统集成。


喜欢就关注产城杂志

分享城市经济发展建设方略与细节

来源丨《产城》杂志一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